農村孤寡老人,存款十幾萬,捨不得吃,也不去旅遊,到底怎麼想的?

Hello李先生


只能說,問這個問題的朋友可能是真不瞭解農村老人的生活狀態,或者是太年輕了,一味的把生活想的過於美好了。

一個農村孤寡老人,有十幾萬存款,看似一筆不小的數目,但我們粗略的來算一算帳,就可以清楚這十幾萬是不是足夠老人安度晚年了。假使老人還能再活二十年,十幾萬的存款,即使再加上利息,分攤到每年也就是六七八千,平均到每月也就是五六百樣子。這個金額,對於農村孤寡老人來說,吃飯穿衣,過基本的溫飽生活是足夠了。

因為農村老人,只要身體允許,他們大多會自己種點糧食、種點菜、養點雞鴨,所以,在每月伙食上的支出是不大的。至於穿衣,老人大多節約,也不講究,買衣服都很實惠,而且一穿就是好幾年。

如果生活中僅有這些支出,老人完全可以吃得再好點,一年也能拿出個千兒八百的出去小玩一趟。可是,生活並不僅僅是吃飯穿衣,還有必須的人情往來,尤其是身處農村,這種人情債更多。還有家裡要添置物件,房屋要修修補補等,都是要花錢的。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年歲越大,身體健康肯定也是每況日下。大家都知道,現在去醫院看個病,少則幾百,動輒幾千上萬,如果再檢查出有個什麼嚴重點的疾病,即使是傾盡這十幾萬的存款也末必夠。

所以,很多農村老人是連病都不敢生,小病靠熬,大病治不起。一個孤寡老人,無兒無女無人養老,又無穩定工作和收入,即使村裡能給申請下“五保戶”,每月也就那麼百來塊錢,還不夠一些人下頓館子的。

所以,老人都是,在還能幹的動的時候,就一定會多幹點,多賺點,儘量不去動用存款。等到老到幹不動了,就指望著這點存款度日了。

雖說有十幾萬的存款,但每天眼見著是用一塊少一塊,都不知道這些錢夠不夠用到自己走的那天,你說,他們哪敢那麼瀟灑的提前把自己的養老錢給透支了!


陌上花開且緩歸


身為農村出來的孩子,老人捨不得花錢這種現象在我東北老家很常見。

1. 農村不像城裡退休之後有養老保險每月還能正常開支,農村就是靠土地掙錢,老了喪失勞動能力也就意味收入不穩定,只能靠土地轉租每年有點承包費,但是趕上年景不好的時候租金就會很低,就像我老家,今年的承包費一畝地就四五百塊錢,只有去年的一半,土地少的人家一年可能總共就收入四五千或者更低;另外還有現在農村很多年輕人都往外走,不願意和老一輩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過一輩子,這樣土地也會越來越難租出去了。

2. 文中說的農村孤寡老人,情況就更慘了,沒有配偶和子女,抗風險能力極低,很沒有安全感,養老只能靠自己,萬一得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我們國家的現實情況目前還不能做到國家全管,只能自己手裡有錢才能心裡不慌。

3. 國家最近幾年也開始越來越關注農村的養老和醫療問題,現在60歲開始每月可以領養老金,雖然金額不太多,但總歸能解決一點問題;農村合作醫療也能報銷一部分看病費用。

最後,衷心的希望我們國家的公共福利以後能越來越好,農村老人的晚年越來越幸福!😁





影姐姐的美麗小生活


這還是觀念導致的。不能說好也不能說壞,存在即合理。這種現象在中國農村大部分地區普遍存在,包括自家人,我奶奶和外婆一家都是這樣。骨子裡透著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也為了百年之後能給子女留一部分積蓄,這就是親情的偉大。我覺得還是該吃吃,該喝喝,不要虧待自己,很多老人想著還是給子女留份積蓄,儘自己的微薄之力,但是讓自己活的好才是真的好,兒女也能放下心。




落英繽紛九九


每個人步入老年以後,就一天比一天難過,一日比一日難活,尤其是農村孤寡老人。這部分老人一輩子無兒無女,當他們老了,走不動了,或者是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老人們的吃喝拉撒睡依靠誰呢?養老院?親侄子?

無論是依靠養老院還是親侄子,都得靠一個字“錢”!沒有錢你是進不了養老院的,養老院不是學習雷鋒的地方,不會白白的為你做無償服務,那裡的每一位工作人員做服務工作也是為了掙錢養家!

依靠親侄子養老送終倒也是個好辦法,因血緣關係近,從哪裡講老人都挺放心的。可是,人家也有一家老小啊!經濟負擔很重,在農村,要養活一家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親侄子管你吃住,為你洗衣服,為你跑個腿交個醫生買點藥啦等等,包括百年以後的養老送終都可以,但是,要讓親侄子一直為你花錢買單恐怕就難了,說實話,在農村要多養活一人確實不是鬧著玩的。

所以,農村孤寡老人存款十幾萬,捨不得吃也不去旅遊,是有原因的,輪到誰都一樣,你說呢?


耳金木嚮往的生活


因為不能掙錢了,他們擔心需要存款數量不夠支撐到自己最後的日子。

對他們來說,看著存款數量減少就像看著自己的血液流出一樣恐怖。當存款耗盡的時候,沒吃沒喝,沒錢看病,就是他們的末日了。



他們中的大多數可能已經沒有了掙錢的能力,或者掙錢的能力趕不上花錢的速度。錢就是一個死數。花一個就少一個。

一邊掙錢一邊花錢,錢是流動的,雖然可能也過的緊巴巴的,但是不擔心沒錢花。這個月花多了,下個月可以補上。

一旦沒了進項,坐吃山空,不管那個年齡段的人都會很緊張。



去年中興有個中層幹部跳樓了。他在深圳有兩套房,總價值肯定超過千萬。他有一個上學的兒子和一個剛出生的女兒,兒女雙全。身價千萬,兒女雙全的他在被單位辭退的時候他跳樓了。

為什麼跳樓,因為他的收入降低了,不能滿足他的開銷。面對房貸的壓力,孩子的壓力,生活的壓力,他崩潰了。

年輕的時候儘量存點錢,等年齡大了,事情就多了,存錢就不容易了。多存點錢就能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

歡迎分享!


暴走的老鹽


這些老年人,都是收入極低的人,不捨得吃穿用,甚至有病都不看,怕花錢,自己聽廣告買點藥吃。

因為掙不到那麼多錢,只能不吃不穿。萬一有病,住一次院錢就沒了!

如果掙錢容易決不這樣省。有很多高收入人講究吃穿住用。天下美味都吃遍!遊山玩水,不能苦了自己。

國情不一樣,外國醫療,教育,養老全免費。他們有失業金,每人都敢花錢。決不拿著金飯碗過艱苦生活。而且中國貨幣貶值太快了,一萬元,存十年後只一千元階值。明知這樣也沒辦法!必須留“過河錢”,因為我父母就這樣!

生活像乞丐!收入越低,越不花錢!最後貶值了,辛苦贊點錢,只夠住兩次院的,有病不住院,每次都被我強拉住院,不讓別人說住院費。只說住院看病一切全免費,理髮也免費,否則不理髮!


開心果52105317


其實好多農村的老人都是這種思想,而孤寡老人本身沒有安全感,身邊沒有人陪伴,晚年生活沒有保障,肯定考慮的會比較保守。

一,安全感

老人或許只是想在自己不方便行動的時候能用這比錢換來一分照顧的保障吧。或是僱傭人來照顧自己或者是去老年公寓。畢竟社會對孤寡老人的福利微不足道。

二,生活習慣

勤儉節約就是老一輩人的生活傳統,他們也許一輩子節衣縮食,埋頭苦幹攢下一點積蓄,卻從不會去享受生活。


沈姑娘在遼寧


老人忠心耿耿繼承中華民族的勤儉節約優良傳統,去世以後全部存款將捐獻給國家。

祝老人一生安康,生活快樂!🙏🙏🙏🙏🙏🙏🌹🌹🌹🌹🌹🌹👍👍👍👍👍👍


追逐迎新春紅包雨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32f0000061c4266d99c\

鬧鬧爺爺8


我有一個小外婆,就是我外公的弟媳婦,他也是一個孤寡老人,她死的最後一刻,我幾個舅娘也在她的身邊,他就說樓上第幾行磚有一個壁眼,裡面放著七個戒指,你們看看拿去分了,我死了以後這房子你們也好好的把它分一下。

埋葬了它以後我幾個舅舅和我娘她姐妹,又討論著他有錢不花什麼意思?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想到最後的結果是,在她死?了以後,把它給葬禮辦風光一點,結果就是這樣,我舅舅我老表幾十個人都為他披麻帶戴孝,還請了吹吹打打的,很風光,要是不知情的,還以為他子孫滿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