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寶寶說話結巴,怎麼辦?

圖圖啃地瓜


● 小寶寶口吃多為“發育性不流利”

1、口吃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語言障礙,表現為講話不流利、語塞和重複。小寶寶2~3歲是說話的最佳時期,比較容易發生口吃。因為這個年齡的小寶寶語言發育已經進入新階段,詞彙量越來越多,表達上也不再停留於簡單的詞彙,而是要把各個詞彙合成完整的句子。

2、寶寶一方面迫切地想表達出自己的意思,另一方面又沒有能力把需要表達的詞彙組合好,加之發音器官尚欠成熟,對某些發音感到困難,而神經系統調節言語的機能又差,就容易出現口吃。這種口吃被稱為“發育性不流利”,它完全是暫時性的。隨著寶寶語言系統的不斷髮展和完善,慢慢張會掌握了語法規則,這種“發育性不流利”自然就會慢慢消失。

● 父母如何正確應對

想要幫助寶寶順利地度過這一暫時性口吃階段,家長的配合至關重要。注意了,是“配合”而不是“干預”。出現口吃的時候就打斷他,表面上看是在幫助提醒,實則是一種強烈的暗示,只會讓寶寶覺得自己與其它人不一樣,有口吃;還有一些父母,發現孩子有口吃,毫無耐心,甚至嚴加訓斥,殊不知,這樣做只會讓寶寶更加緊張甚至自卑。你越是打斷、催促、呵斥,寶寶越是用力,越想慢慢講,越講不出來。


正確的做法是:

不要試圖指出寶寶講話的不流利,更不要去做所謂的提醒。父母要做的就是靜下心來,耐心地傾聽,關注寶寶講話的內容,並適時地作出反饋和互動,而不應該把關注重點放在說話是否流利上。你耐心了,孩子就放鬆了,他會用自己的詞彙和拼句方式慢慢地把想表達的東西說出來。當然了,在孩子想不到恰當的詞彙時,及時給予一點提示是完全可以的。同時,父母要多花點時間與寶寶語言交流,談話時要儘量輕鬆愉快,語句不要太複雜,語速放慢,這會給寶寶一個良好示範,可以更好地幫助他掌握句法規則。當寶寶稍好一些,能比較完整地表達出一句話時,應該給予及時的鼓勵,有助於增強寶寶的信心。

● 警惕慢性口吃

“發育性不流利”是暫時的,後續會自然恢復。但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就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並及時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以免發展為慢性口吃:

1、寶寶在口吃的同時出現較快的次要症狀,如頻繁眨眼、伸頸、握拳、跺腳、面紅耳赤、面部肌肉緊張、呼吸不順暢、抽動等。

2、寶寶對口吃表現得非常在意,不願意與他人講話,悶悶不樂等。這些情況都表明,寶寶的心理壓力較大,必須及時輔以舒緩或就醫。

3、有口吃家族史的寶寶需要格外留意,他們往往是慢性口吃的易感人群。


兒科醫生鮑秀蘭


我家大寶4周3個月,從出生都是我全程帶。目前在幼兒園數他口齒吐字清晰表達豐富通暢,我說下我帶的經驗,供你參考。

從寶寶出生,只要他醒著,我就每天用普通話對著他緩慢說話,教認實物時,只教物品全稱,例如教說花生而不是豆豆,教說蘋果而不是果果,教說香蕉而不是蕉蕉,教說蘿蔔白菜蘑菇等菜名而不是統稱菜菜,教說麵條而不是條條……同時,時堅決禁止其他人用所謂的嬰語疊字說話。孩子一歲左右,可以清晰準確的叫出常見水果蔬菜等名字。一歲半左右,自己可以用比喻句:“媽媽,樹葉像蝴蝶一樣飛呀飛。”

一歲八個月左右,孩子突然說話結巴,開始我也很驚慌。慢慢我就找原因並觀察孩子結巴厲害的時刻有什麼共同點。後來發現是他看我的交流說話語速快,想模仿,模仿不來,著急害怕害羞…,於是我們兩口子一方面堅決禁止他人當面說孩子結巴,另一方面在孩子面前說話放慢語速,特別是對著孩子說話時,口型到位,語速極緩慢,果然,不久孩子不僅不結巴了,還能一口氣說幾個長句子。

兩歲三四個月又結巴了,這次是急於表達惹的禍,我們在他著急時,不斷提醒並示範:“兒子,我們說慢一點”,不久,孩子又表達正常了,驚喜是時不時拽個成語。

兩歲八個月左右,又結巴一次,我們不僅不慌,還預料到這是孩子語言飛躍性發展的那個契機。這次是他只想像大人一樣,一口氣表達一個或幾個完整的意思。我們就提醒他想好再說,十天左右,糾正成功。

至今,那小嘴溜溜的,說話一套一套的,會用詞,會拽詞,還能自造很多趣句。理解能力好,口齒倍兒清。

希望能幫到你




朗朗明月照心頭


我外甥女就是說話磕磕巴巴的。兩歲的時候,那個時候就是想說的太多,但是嘴巴又比較笨。會說的又不多。很正常。當我外甥女兩歲半的時候說話就非常利索。


所以這個是完全正常的。這是一個自然的現象。不要擔心。只要你和孩子多交流。多說話,讓孩子多練習說話。一切很快就會好了。


北山良朔


結巴,主要從兒童早期開始,多發生在2-5歲的兒童之間。一般情況下,2歲左右的孩子說話結巴,多是一種暫時的現象。隨著語言功能逐漸發育協調,是可以自行恢復的。所以,家長不必太過擔心。

孩子說話結巴的原因

其實,孩子結巴是長大了的表現!因為2歲的孩子,其思維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和進步,可是語速卻跟不上。於是,就時常出現語速跟不上思維的“結巴”。

除此之外,以下幾點原因也會導致孩子說話結巴。

  1. 孩子過度地緊張和焦慮。

  2. 孩子處在語言發育期的時候,家長比較著急,急於糾正他們的發音,經常打斷他們。

  3. 孩子身邊有結巴的人,孩子覺得好玩然後進行模仿。

孩子說話結巴怎麼辦?

2歲的孩子,正處在一個語言發展和口腔肌肉發育的關鍵時期,所以正確的應對策略應該是“內緊外鬆”。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要實時關注孩子說話的問題,但是表面上一定不要表現出來。

  1. 父母要認真地聽孩子說話,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鼓勵孩子表達。

  2. 父母不要粗暴地打斷孩子說話,甚至訓斥和嘲笑孩子,這隻會讓孩子更加緊張,同時也會增強孩子的挫敗感。

  3. 孩子說錯話了,父母不要急於糾正,更不要代替孩子去表達,可以等孩子說完了再來引導。

  4. 如果孩子說話情況稍微好轉一些,還應及時地給於孩子鼓勵,增強孩子的信心。

  5. 在愉悅放鬆的壞境下,以唱歌或念兒歌的形式給孩子進行語言的訓練。

總而言之,2歲的寶寶說話結巴,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我們一般不需要特別處理,更不需要去吼孩子,讓他失去信心。正確的做法是:給孩子時間,耐心地等待孩子把話說完。很快,孩子就會不知不覺地度過了。


淘淘媽媽談育兒


2歲寶寶說話結巴,怎麼辦?

相信很多過來的父母都有這樣的體會,我家孩子2歲左右的時候也出現過這種現象,有時候還會伴有手勢動作,從經驗來看,一般都是暫時的,後面父母做好正確引導就會好轉。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2歲寶寶之前說話還好,為什麼突然結巴了呢?

其實原因大多是以下三種:

1、進行語言搜索和組織

2歲的孩子語言能力較之前1字2字的表達,漸漸發展成短語及長句表達,平時家長跟他說的一些話,他大概能聽懂,但是不熟悉,當遇到相似語境的時候,他會迅速調動大腦進行搜索,然後組織表達出來,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於是就會出現類似於結巴的現象。

其實,這個現象並不陌生,經常看到一些大領導演講的時候,說一句話停頓半天才接出另一句話,只是,他們不會像小孩子那樣把熟記的詞反覆的說,而是再心理默唸。但是,這個基本流程是一樣的。

2、對所處環境感到恐慌

這個主要就是被嚇著或者被打斷引起的。2歲的孩子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如果經常被批評或者恐嚇,他在需要說話的時候就可能會出現結巴,甚至是不願意說出來的情況,這個是一個不好的現象,需要引起家長注意。

我們小區就有一個孩子,現在上幼兒園了,就是不愛說話,聽她鄰居說,多是給她奶奶嚇的。她奶奶對她要求太高,動不動就大吼大叫,左鄰右舍都能聽到,比如玩具不能放在地上玩,只能在桌子上玩,不聽話就對著孩子使勁吼。印象中,孩子是會說一些簡單話的,後來懶言語,不願意說了,無論家長還有別人怎麼引導就是不說。孩子父母都上班,大部分時間都是她奶奶陪的。發現這個問題以後,開始重視,不知道是不是沒重視到點子上,前段時間遇到這孩子,看她的表現還是那樣。我跟她打招呼,她只是笑笑,就是不說話。

3、語言環境混亂

通常孩子接觸的語言環境過於複雜,也是不利於其語言發展的。比如家裡人講不同方言,還有就是周圍有人說話結結巴巴的或者剛開始孩子說話結巴被周圍人模仿取笑。特別是當寶寶無意中說話結巴幾次,被家人或者鄰居聽到了,覺得好玩,就開始模仿,這樣一來,孩子就會錯誤的認為,那樣說話很受歡迎,不然大家怎麼都學我?這真的是一個不好的開始,父母家人一定要重視。

知道孩子結巴的原因後,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2歲孩子突然說話結巴,我們該怎麼辦呢?分享一下我是怎麼應對孩子的吧!

首先,因為知道這是正常現象,所以並不是過度關注,當他說話慢、結巴的時候,我們都會豎著耳朵微笑著在那邊耐心的聽他說完。

其次,當耐心聽完他說的話以後,可以將正確的標準的表達重複給他聽,並肯定他說的對,因為大概意思是對的,這也是值得表揚的。這個地方一定要注意,不能重複他結巴的部分!

最後,有意創造好的語言環境。像我和老公都是來自一個地方,實際上用方言交流更自在,但是照顧到孩子要學習語言交流,所以,我們平時都是用普通話交流。同時,我們還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每天睡覺前他都要看會繪本或者聽我們講會故事才會睡覺。平時,在家裡,只要有空我也會播放一些吐字清晰適合他這個年齡段的語音給他聽。

語言發展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只要做到以上幾點,孩子很快就會度過這一階段!


依科育兒


兩歲孩子說話結巴,是正常的,不必過分擔心。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思維和想象能力都得到飛速發展,能表達自己的願望和想法了,開始想說明白一件事或者講述有些故事了,可是語言跟不上思維和想象,容易出現邊想邊說的情況,單個字詞反覆說,其實只是緩緩,看怎麼組織詞把意思表達的更確切。這是好事,應該高興。被家長誤認為是結巴。千萬不要給孩子貼上結巴的標籤。

我家孫女2歲後也出現了結巴,開始是出現在從單個詞向講長句子的過渡時期,特別是講第一個人稱代詞的時候,結巴的次數很多,我們也非常著急,生怕小孩子養成習慣改不掉。經過實踐證明,擔心是多餘的,當孩子能熟練掌握了怎麼說句子,就不再結巴了。再後來在講故事時,有的地方會結巴,不過,熟練了後,就不再結巴了。現在我孫女3歲,已完全不結巴了,小故事講的可遛溜了,也能和我們自由談話了。

我總結,在這一階段,我們還是要注意一些細節的。

1、心態擺正,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是正常的,不是口吃,是孩子在跳躍式成長,應該高興。

2、對孩子要多些耐心,不要焦躁,帶著欣賞的表情等孩子說完,再平靜的用標準順利的話複述一遍,問孩子是不是啊,並給予表揚鼓勵。

3、多和孩子互動,多做做組織語言的遊戲,讓孩子充分自由的表達自己所要表達的。


秋水伊人yf


根據本人多年語言康復經驗,2歲寶寶口吃,一般都是假性口吃,只要正確引導和幫助,大部分3-6個月時間都會自愈。

常見錯誤做法是:提醒孩子慢一點說,彆著急,想好了再說。這種做法不但不能消除孩子的口吃,還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壓力,最終變成真正的口吃障礙。

如何正確引導,我之前已經回答過很多次了,大家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

如果家長想詳細瞭解,我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口吃變口才不是夢想》,裡面有詳細的方法介紹。





東方春光語言康復訓練


您好,我是育嬰師睿睿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正常情況下,有些寶寶在8-9個月左右,就開始慢慢開始學說話了,通常到兩歲左右,有大部分寶寶已經可以和周圍人進行正常交流(有的寶寶說話晚,家長也不需要著急,寶寶只要沒有遺傳性或是其他問題,說話是早晚的事情,欲速則不達),一般寶寶開始順利說話,但是有些寶寶在2歲左右時說話結巴,這真的是把家長急壞了,各種找方法想辦法,可以讓寶寶儘快恢復正常,那麼,2歲寶寶說話結巴應該怎麼辦?

寶寶90%說話結巴時從2歲開始,這時寶寶急於講話,一時張口結舌,把要講的話重複好幾次,如果情緒緊張,這種情況不斷髮生就很容易出現結巴的問題。寶寶說話結巴,家長不必過於著急和擔心,首先要分析寶寶說話結巴的原因,然後根據具體原因來逐步糾正。

2歲寶寶說話突然結巴是什麼原因?

2歲寶寶突然說話結巴,家長不用太過著急,有可能是因為寶寶急於表達時,但表達能力跟不上,從而出現較多的結巴現象;也可能因為寶寶覺得好玩,從別的地方模仿來的,家長可以具體的觀察分析,看寶寶結巴的情況持續時間的長段,如果時間過長,家長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檢查和治療。

家長如何幫助寶寶避免說話結巴的問題?

▶ 在寶寶講話時家長要耐心、和藹的傾聽,鼓勵寶寶慢慢說,或先想好了再說,使寶寶養成從容不迫的講話習慣。

▶ 當寶寶說話不清時,家長不要取笑他,避免寶寶緊張害羞,不能勇敢的學說話。

糾正不正確的語言習慣,大多數結巴的寶寶伴有不正確的姿勢,人們叫這種姿勢是結巴行為模式,所以糾正結巴時要注意糾正寶寶結巴的行為模式,必要時可以對著鏡子訓練寶寶的講話姿勢。

▶ 培養寶寶的膽略、勇氣和自信,鼓勵寶寶多與小朋友和家人交流,家長可以讓寶寶練習朗誦、說兒歌、講故事,使寶寶語言逐漸流利,說話結巴的問題也可以隨之糾正。

▶ 如果寶寶不想再生人面前說話,家長不要勉強,避免寶寶緊張時說話出現結巴的問題,導致寶寶以後說話會講的不順利。

▶ 家長跟寶寶說話時要清晰緩慢,切忌講話太快、太突然,否則寶寶聽不明白就會緊張,不知道怎麼回答,容易出現結巴的問題。

睿睿媽提醒:寶寶過了兩歲,說話順利以後就不容易出現結巴的問題,但是如果寶寶在兩歲之內,說話結巴的問題不能矯正,就會成為習慣,使結巴的問題長久保持,這個時候家長就要找專業醫生幫助寶寶進行矯正了。

寶寶說話結巴需要進行哪些指導?

1、心理疏導

很多寶寶說話出現結巴,主要原因是寶寶剛學會說話,而且有很多語言詞彙還不會說,加上家長在寶寶說話時,給予過度的關注,所以在說話時,寶寶很容易會緊張,此時對寶寶進行心理疏導很關鍵,寶寶遇到不會說的詞語時,或者結巴時,家長千萬不要兇寶寶和笑寶寶,鼓勵寶寶多開口說話,給寶寶樹立信心。

2、語言訓練

通過科學的方法對寶寶進行語言矯正訓練,從發音、語速、音量等方面對寶寶進行語言訓練,讓寶寶掌握更多的語言技巧,這樣對改善剛會說話時,寶寶結巴的問題很有效果。

3、避免錯誤模仿

2歲的寶寶剛開始學習說話,寶寶的說話方式很容易受到動畫片或周圍人說話方式的影響,寶寶結巴很有可能是在模仿動畫人物,或時身邊人的說話方式,所以在此期間,一定要保證寶寶周圍人保持良好的說話狀態,也不要讓寶寶看有結巴人說話的動畫片或電視節目,避免寶寶模仿結巴的說話方式。

對於兩歲的寶寶正是學習語言的的階段,寶寶說話結巴多數是由於外界環境的不良影響,所以建議家長要給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正確的引導寶寶說話,寶寶說話結巴這個問題是可以完全避免和糾正的,所以家長不用過於擔心和著急。

以上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希望我的解答能夠幫助到您。

如果大家喜歡睿睿媽的回答,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讓更多有需要的人都可以看到,願每個孩子都健康快樂的成長!(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育嬰師睿睿媽


寶媽不用太過擔心。兩歲孩子,也許,他的大腦已經在飛速發展,但是,語言思維,邏輯思維並不是很完善。每個孩子,身體發育都會存在差異。我家的兩歲了,還不會說句完整的話,只會簡單的詞彙和表達方式。家長也不用太心急,慢慢來,讓他慢慢說,耐心聽。平時,和孩子多交流,儘量不要減說,把一句話說完整,讓孩子跟著慢慢說!隨著年齡增長,會好起來的!


嫘女王


兩歲寶寶出現說話結巴,這可能與孩子的好奇心模仿有關當然這也不能排除是否存在其他語言功能障礙的問題。

許多家庭的小朋友都曾經會有出現說話結巴的問題,排除疾病的可能。這主要是大腦思考的速度太快,想說的東西嘴巴跟不上大腦的思維,所以就造成了大腦想完了,而嘴巴跟不上的現象。針對於這種情況,家長可以逐步糾正孩子的說話方式,首先讓他們慢下來,想好了再說,不要著急,這方面是有成功的例子的,通過行為糾正是可以改變孩子說話結巴的問題。有一部電影也反映了糾正結語的故事《國王的演講》。這位家長不妨試一試裡邊的方法,或許對您有所幫助。

對於培養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就包含著做事有耐心,說話要用心,不要著急。許多有這方面問題的孩子,多半是著急的脾氣。所以改變結語的前提就是改變著急的性格。祝這位家長能幫助孩子改變結語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