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大學生放假在家會主動做家務嗎,覺得如何?

辛唐米拉


現在的大學生不會做家務,每天抱著個手機。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就是起來了,也是出去玩看電影購物


天雨流芳566


我家神獸目前小升初,12歲!很少主動幹家務!不是不幹,是平時很少讓他做,就沒這個意識!家裡不像我們小時候在農村,餵豬養牛的,幹不完的活!現在的小家,也就是洗衣早餐搞衛生!平時很少刻意培養他做飯!因為正常工作日,他託管,我們在外面吃!家裡除了早餐,很少開火!

目前也就會炒個雞蛋,湊合煮麵,學過幾次,練習太少,就忘了!說實話,現在的孩子雖然家務少了,生活條件好了,但也少了很多樂趣,周內正常上課,晚上託管回家基本都在九十點!週末還要補課,真的很少有時間在幹別的,就是偶爾得空,就想帶他出去放鬆一下!暑寒假就抓住機會鍛鍊一下!

做飯是個最基本的技能,還是要學會!要不以後自己走上社會,只能吃外賣了!


古城小麗


我家大學生放假在家,難得會做家務。有時候興趣到來,才會做一做。

大概是獨生女,從前爺爺奶奶疼著,慣著,捨不得孩子累著,長此以往,造成了孩子不做家務的習慣。

上了初中高中,忙著學習,也就沒空做家務。哪怕週日回家,也覺得短暫的在家時間,應該好好休息休息。

考上大學,更是不用說做家務了。還受同學的影響,自己的宿舍恐怕都很難及時收拾了。

大學放假回家,還會說,不做家務怎麼了,將來大不了出去飯店吃,叫外賣,都有辦法。

不會主動做家務,按我們傳統的思想,感覺就是不完美。所以,孩子不會主動做家務,總是讓人憂心忡忡。

就算對學習來說,不做家務的人,思維恐怕也不是那麼活潑。據調查,常做家務的孩子,成績水平比不做家務的孩子高20%。

不會疊被子收拾房間,不會洗衣做飯,自己的動手能力也無法得到提升,肢體協作能力也無法得到有效協調。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不主動做家務,不知辛苦,也不懂得體諒別人。

更有甚者,現在都讀大學了,將來的兩人世界,會如何協調?傳統的賢妻良母,做好家務,是家庭和諧的一個有力的保障。

所以,我覺得,孩子要從小培養做家務的自覺性,要適當參與到家庭事務中。或許,她們的獨立意識還是很強的,我們的憂心忡忡是多慮了。


地球9999


獨生子女,大學本科生,父母公務員,8小時工作制,高中之前專心學習,即使心血來潮做家務,也被父母制止說心思應該用到學習上,家務讓他們來做.現在樓主大三,基礎的家務諸如及時洗衣服,偶爾掃地拖地,自己是做的。假期在家,父母經常抓住做飯 打掃衛生的事情,抨擊樓主過沒有經濟能力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做家務,不為父母分擔,過寄生蟲生活


裴家裴先生


貌似都有這樣的困擾,只從放假回家後,天天被使換過來使喚過去,就連基本的拖地也會叫我好多次,如果我不聽就會被臭罵一頓,我不是不做家務,好歹有個度吧,我放假回家也總有個休息的時候吧,全家人平均分配家務不是很好嗎?說真的我也有時候不想回家,只從大一開始每次放假回家,家裡的家務機會都是我一個人的,我弟弟從來沒有做過,就是因為他比我小兩歲,就是因為他是我弟弟,就是因為他是男孩子,這或許是重男輕女的表現吧,親愛的網友,你們覺得我該怎麼辦,歡迎大家給我留言。



滄海


我爸媽他們平時工作也比較忙,我偶爾有時間了在家提前做一下飯,其實就是隨便做,我媽說做熟了她就很滿足了 ,然後我爸說我做的菜比我媽做的還好吃。其實就是我自己也對做東西挺感興趣的,所以感覺還好,而且如果我媽有時間的話就不會讓我幫忙。


不忘初心xz


現在的孩子真的很幸福,連洗雙襪子都懶得洗,家務活絕大多數是不會做,十指不沾陽春水,當然也有會做家務的,在農村基本上上小學時就會做飯了,人還沒有灶臺高呢。



姐姐的兒子屬於00後,但是姐姐不想慣他,上小學時就讓他自己洗襪子,其他的先不做,高中住校,課程緊。髒衣服就週末帶回家洗。高考錄取後只要在家就安排他洗菜,洗碗,自己洗衣服,都要求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雖然有些不情願,但還是動手去做了,雖然不主動去做,但得到了一些鍛鍊。大學在外地,一切都要靠自己了。

其實並不是說非要每個人都把家務活做得完美,但是家裡乾淨利落,心情也好,如果買個大房子,但裡面髒亂不堪,何必負債買房子呢,可以不用買,在天橋下隨便搭個窩不是很簡單嗎,但是城管也不允許。現在疫情那麼嚴重,都不能出門了,想吃外賣也沒有了,不做飯吃什麼呢?所以說會做飯就是為了在某一天肚子餓了能吃到一碗熱騰騰的飯,不管味道好壞,起碼能讓自己健康,再說做飯這種事熟能生巧,沒有天生的廚師,只有後天培養出來的美食家。不會做飯的廚師不是一個合格的美食家!

適當的培養孩子做做家務,讓他們知道自己身上的責任。然後好好學習,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樂趣!


聽雨小榭2020


如果問主家剛好是個積極勤快,主動做家務的“好孩子”,哪要恭喜你啦!但更多的是對放假回來的“好吃懶做”的大學生不滿,他們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巴不得他們快點滾回學校去,據我觀察,這是很普遍的現象。如果細究原因,大約有以下這些:

1:個體差異,無論是從小的教育也好,家庭環境的影響也好,天生遺傳也好,我們得承認,孩子和孩子是不一樣的。每個孩子有他自己的各方面的特點,做為父母,應理性全面評價,正確引導。既不全盤否定,又不溺愛放縱,要求孩子從收拾好自己房間做起,逐漸培養打掃衛生間整理屋子,到做做麵條,煎蛋,常見家常菜等,這個對他們離校進入職場獨立生活也有好處,能更快適應環境。

2:很多父母把所有的期望寄託在孩子身上,獨生子女一代,他們從小被無微不至地照顧,很多家長認為,除了學習以外,其他都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如果一個人從小到高考,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任何人也會被培養成認為這一切是理所當然的。網上甚至有媽媽搬去孩子大學城市租房照顧孩子生活起居的新聞,真是荒唐!所以,父母也要有正確的教育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是很淺顯的道理。

回答問題這會兒,上研一的孩子被我踹起來啦!望國家的這一代學習好,能力強,會生活!起碼,,,蛋炒飯,肉絲麵,你要會吧?


量子二貨


人不一樣,家各一樣。從勤勞人家走出的大學生,就算知識讓他改變名稱,會初心不變。放假在家,他(她)會主動幫助幹活。農家出身的,不僅僅是幹家務,會幹農活。田裡土裡。湊巧的是:暑假正值夏收。這種孩子不會只看父母或爺爺奶奶被農活累、被太陽曬!

城裡的不少大學生就好難說了。莫說大學期間,不少人結婚生子,有幫過父母做過家務麼?他(她)不做,並不是因為是大學生身份,而是(她)從小到大根本沒做過家務!他(她)知道他(她)是家庭一員,他(她)從小到大,只知道家務是父母做的!

這種孩子推一下,也許會動一下。但能不能做好,另一回事。下次再想他(她)做,也不會主動!

還有一些是做父母的人為的。只要自己還能做,生怕累著孩子!家裡什麼事都大包大攬,這種父母多數。孩子從小接受教育,是想他(她)們多把時間放在學習上。熬成大學生,父母有自豪感。認為這麼多年累,值了!所以,就算大學生回家,主動要求做家務,父母也不讓做!

我老家一個親戚。他家破天荒出了個大學生,還是個女娃。這娃子家務、農活什麼都做過。缺耕牛給父母當牛!到高考放榜,她的父母看到錄取通知書哭成個孩子!從哪天起,不僅農活,家務活也不讓她沾了!


海拉拉


你家的大學生放假在家會主動做家務嗎?不會,可能嗎?大學生放假就是早上不起,晚上不睡。你看她在幹嘛呢?看手機呢。機不離手,夜不能寐,樂此不疲。而我們大人不也這樣嗎?大學生在學校每天學習到深夜,已經養成晚睡習慣了。孤身奮戰在異鄉,好容易回家了,慣著吧。父母的愛是深厚的,體諒孩子一個人在外的學習的辛苦,家是溫暖的,好好休息,好好玩吧。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幹活的時候會幹就行了。面對假期,父母要給予孩子真正的關心和愛。愛不是放任,家務活到該乾的時候自然幹了。比如包餃子,她自然是過來擀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