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多繳不划算?繳存十五年和二十五年差別太大了


社保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每個月領到工資條,裡面都會有一部分扣費用於繳納五險一金。我們都知道有五險一金,但如果問及每一種保險的繳納標準,領取方式,繳納年限等問題,絕大多數人都說不清楚。


今天,惠域U卡就來和大家分享與社保有關的知識。


首先,社保繳納達到一定年限後就具備了支取的條件。例如,繳納滿15年,退休後就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


社保多繳不划算?繳存十五年和二十五年差別太大了


社保最低繳納年限為15年,因此有些人認為,超過15年了繼續繳納社保就是浪費,事實是這樣嗎?


最低繳納年限實際只是享受社保的門檻,意思是說,只有繳滿十五年,才有資格在退休時提取社保養老金。而退休後實際能領取的養老金額度,卻恰恰是和繳費年限的長短相關的。簡單來說,在職時繳納的社保越多,退休後能夠領取的養老金也就越豐厚。


那麼,養老金繳費十五年和二十五年,究竟會有怎樣的差別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個人退休後每月能夠支取的養老金數額由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由我們在職時實際繳納的社保構成的,包括個人繳納和單位繳納。這一部分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個人養老保險賬戶餘額÷計發月數,繳得多,發得越多。


養老金還有一部分,是國家根據社會整體薪資水平,按照一定基數向個人發放的基礎養老金。在基礎養老金部分,除了會參照國家每年公佈的平均工資外,發放額度的計算中還有一個重要係數就是繳費年限,也就是說,繳費年限越長,每月發得也越多。


社保多繳不划算?繳存十五年和二十五年差別太大了


這樣解釋大家可能沒有直觀感受,我們不妨舉個例子說明。小李今年25歲,每月工資為5000元,小李所在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500元。那麼按個人8%,單位16%的繳存比例,小李每個月自己繳納400元養老保險,單位為其繳納800元,每月1200元。


如果小李每年的工資水平與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水平漲幅同步,每年按照5%計算進行上調,那麼經過計算,小李15年共繳納養老保險10.36萬元,而繳存25年,則總繳費額為22.91萬元。看起來十年共多繳納12萬5千多,多出來不少錢,難怪會有人覺得多繳納不划算。


社保多繳不划算?繳存十五年和二十五年差別太大了


那麼,等到小李退休,他領取的養老金又有什麼樣的差別呢?

雖然說十年,小李一共多繳納了12萬多的養老險,但是相比繳納十年,小李每年都可以多支取3萬2的養老金,十年可以多支取32萬。相比起來,養老保險繳納年限越長,每月支取越多的特點就體現出來了。


此外,如果小李按照25年的年限進行繳費,然後到了六十歲退休開始提取養老金,那麼到小李六十三歲時,就已經將之前繳納的金額全部領回了。此後的日子裡,每領一筆養老金,都算是享受養老保險的福利,並且沒有年限限制,直到亡故。也就是說,越長壽,領取的養老保險就越多。


社保多繳不划算?繳存十五年和二十五年差別太大了


那麼,除了養老保險,其他四險是不是也會受到繳存年限的影響呢?


除了養老保險,社保的繳費年限,影響其他四險麼?


總體而言,其他四險有一定的門檻,但都沒有養老保險的門檻高。相比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基本也遵循繳存越多,領取越多的原則,因此與繳存年限是有一定關係的。而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作為對個人特殊情況的一種保障,與繳存年限的關係關係不大。


社保多繳不划算?繳存十五年和二十五年差別太大了


總體看來,受繳存年限影響最大的還是養老保險。因此還是那句話,如果在職有條件繳納,那麼就定期繳存,繳存年限越長,退休後支取的養老金也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