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間應該怎麼理財呢?

無處安放的青春20771516


我們倆個基本上都是掙的都花了,還房貸了,給孩子買東西了,沒有存款,就這樣了,如果再有錢那就投資穩定收入吧


鑫源媽媽成長記


理財本來就是一個細緻的事,而夫妻之間又是一個很玄幻的關係[靈光一閃]所以當理財和夫妻之間扯上關係,我覺得這是一個世紀難題[摳鼻]

我家剛開始是我老婆管錢,任何收支都由她來管理,我無事一身輕,可是不到一年她就煩了,什麼車貸房貸,這個費那個費,定期活期......搞得亂七八糟,關鍵還常常對不上帳[酷拽](剁手族),然後就是我一直在管錢,後來我老婆經常說我在套路她[捂臉][捂臉]

在我的朋友裡面,有兩個不錯的典型,給大家說一說~一個是由一直都女方理財,原因很簡單,女方掙得多,我哥們兒是個公務員,級別也不高,也沒有副業~這哥們兒自己都說:能力越大責任越重,她管賬,我服氣~

另外一個典型,是剛結婚不久的夫妻,這倆人是我的同事,倆人是AA制,各管各的,不過貌似他們有個公共賬號,每個月固定存錢,他倆都是喜歡經濟獨立的人,他們覺得這樣挺好,一般事都AA,有事了倆人再商量,我還真沒聽說過他倆為錢鬧彆扭~

其實夫妻之間怎麼理這個財都可以,關鍵問題是彼此間的信任與理解,能做到這兩點,什麼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你覺得呢~[呲牙]



86吾皇萬歲


首先要相互理解,互相支持,更多在於包容,我事業上總是受組,記得15年有次翻身的機會,那年有人低價轉讓香蕉地,五元一棵,大概三萬棵左右,也就十五萬拿下了,當時我已談好價錢,準備收購,因為我看好16年行情會好,就在回家決定時,被兩個女人強列反對,一個是我媽,一個是我老婆。她們總說我異想天開,穩虧,老老實實做農民最好,始終說不服他們,最終放棄收購,在16年行情大好,那片蕉每棵收成應該在100元左右,算下來總共300萬左右,太可惜,我與第一桶金失之交臂,回想起當初就是少了支持與理解。

17年終於說通家人,我人生中第一次創業,拿著手中僅有的十萬入股鴻誠香蕉基地,這一年我成功拿到第一桶金,淨賺2倍之多,本想全投再做一年,可老婆說要回老家蓋房子,我叫她去市裡買一套她不願意在市裡生活,怎麼也要回老家蓋,蓋完再出來奮鬥,她表弟在版納那邊也是入股香蕉基地的,經她表弟洗腦,她怎麼也要去那邊,說不過她,只有去了,一下子我們投30萬,但今年有行情,香蕉卻黃葉病暴發,面臨絕收,真的好難做,有時資金都快斷,我跟她說放掉這裡去搞其它行業,反正血本無歸,乾脆去做點別的,但她始終不相信我。所以我們的發展路總受組,希望有一天她理解與支持我,我定努力幹一翻事業。

總結:一家人必須相互理解與支持方能闖出自己的一翻事業


周老師研雙彩


我想大多數家庭的收入來源以男勞動力為主,女人看管孩子,收拾家裡,再賺較少一點的錢補貼家用。

我家是這樣,如有一筆收入進來,我和老公便商量把近段時間必須的開支除出來,如有剩餘便攢下,到有一定數量時,就給家裡置辦一些用品。手頭還比較寬裕的話,就買一些彼此愛好的東西。

還有一種情況,如果家裡要整備一筆大的支出的話,那就能湊合就湊合,能不買就不買,所有的支出都儘量為大支出讓道。


草綠了



琳琳282609089


家庭理財屬於非專業人士的理財,面對現實要理性選擇,不能盲目。一般理財有三分原則:一份保意外之需(隨時可以變現),一份理性投資(零風險投資),一份風險投資(有一定風險的投資)。

也就是真正可以投資的只有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像中國家庭中產夫妻年收入30萬元,扣除生活開支10萬,每年結餘估計在20萬元左右。過去20年,最成功的家庭投資估計就是房地投資,不少家庭因為負債購房而賺了不少。隨著市場的不斷成熟,這樣投機性投資機會越來越少,家庭投資趨於合理,曾經的投機可以面臨決巨大的風險。比如金融投資在風暴過後,太多的投資者血本無歸,教訓可謂慘痛。

三分之一投資在優質股票上?一個同事20年前花1萬投資了萬科,如今賬戶裡3000多萬元。比很多人覺得得意的房產投資強不少吧。他笑稱:缺錢了就去賣掉點股票,選擇一隻成長型績優股,選擇長期投資,而非短期投機,或許會讓你衣食無憂。

至於國債低收益穩妥型投資可以用第二份三分之一去投資。

另外夫妻之間投資一定要一人為主,不能雙頭管理,扯皮導致矛盾導致家庭問題。



成才攻略


少年夫妻,老來伴,夫妻在生活中是搭檔,理財是為了生活更美好,也是每一對平凡夫妻繞不過去的話題。

前兩天,大伯過來串門說起,他去收租時遇到的情況,覺得越發不能理解起來。前兩年收租都是男人掏錢,女人不管事,現在去收租,基本都是女人出來應付掏錢,男人基本不出面。

大伯就說,難道你們現在的年輕人都是女人當家了?我對大伯說,您老收的租金能在手裡放多久啊?還不是沒焐熱,就上交了?

生活中,很多情況是一家之中一個人主要負責理財,打理投資或是存款什麼的,另一方基本是不管,甚至連銀行密碼都不知道。多數情況下,夫妻中管理財務的都是女方,因為女生婚後基本生活在公司、家兩點一線中,就算有朋友同事聚會啥的,也基本都是拖家帶口,付賬時也基本都是AA制,要麼就是幾個閨蜜間輪流付賬。

男生婚後大部分情況是聚會也好,還是應酬也罷,不會比婚前少,甚至為了工作可能這樣的場景遇到更多。為了好面子或是其他原因,更多時候付款時基本搶著付款(這裡無意對男生有任何偏見,就是男女性格不同導致),因為身上有錢也不太會計較這個月家庭開銷或是其他打算,往往容易把預算超支。

夫妻婚後生活狀態決定,多數情況下,女生更容易管理和規劃家庭理財。當然也有剁手不斷的女生,如果家裡遇到這樣一位女主人,夫妻間就要好好商量一下家裡的財政大權到底有誰管理更為妥當了。

家不是講道理的地方,在理財問題上,夫妻間有爭議也很正常,尤其是新婚夫妻一時間很難達成一致,此時可以多換位思考,相互理解,制定共同目標比如說買房,那麼可以共同出資在公用賬戶一起打理,剩餘部分適當寬鬆買一些自己喜歡的物品,或是留給男生聚會買單用也是沒問題。

只要目標相同,保留適度財務寬鬆政策,對自己對對方都有益處,家庭也會更和諧。


城惜水樹


兩個決定共度一生的人步入婚姻殿堂,成為夫妻,組建家庭,已經成為一體了,現代家庭主流已演變成雙薪夫妻,二份薪水,對比上一代資金是更多了,如何理財則是一件頗為煩惱的事了。家用分攤從早期"先生賺錢、太太管錢"的單一模式,迄今衍生出至少6種模式,但是理財專家普遍表示,沒有一種模式可以稱為"最佳模式",因為各有優缺點,也各有不同的適合家庭;有的家庭還會因時制宜,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家用分攤模式。

模式1 一人全權支配,薪水交由一個人(妻或夫),由她(他)全權支配所有家用,這種方式適合互信基礎夠的夫妻。而拿到財政大權的配偶,不僅要有理財能力,更要有無私的精神,不能將全部動產、不動產都登記在自己名下,因為一旦讓另一方有"做牛做馬"的不好感受,夫妻關係就很難長期維繫。

模式2 高薪者提供部分家用,

例如先生只給固定家用,不夠的部分才由太太的薪水貼補,這種方式比較適合日常開銷穩定的家庭。反之,如果太太需要貼補的缺口經常很大,而只給固定家用的先生卻有很多餘錢來"善待自己",諸如大手筆添購個人奢侈品的話,太太當然就要跳腳了。

模式3 高薪者負責所有家用,譬如高薪的先生負責扛下所有家用,太太賺的薪水可以完全用在自己身上,適用在所得相差很懸殊的家庭。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開銷龐大、又沒有預先做好保障規畫,家庭財務其實潛藏很大的風險。

模式4 設立公共家用賬戶,由夫妻成立共同賬戶來支應共同開銷,乍看是最符合公平原則,但爭執也最多,問題出在"共同開銷"的定義。例如太太想在客廳添購一盞數萬元的歐式古董落地燈,理由是既美化家中氣氛,又能當成收藏資產,應該屬於家庭共同開銷;但先生卻認為這只是太太個人喜好,反對由共同賬戶支出,類似爭執就會經常不斷。

模式5 各自負擔特定家用,由夫妻各自負責特定開銷,譬如先生扛房貸,太太負責一般家用。如果夫妻所得相近,各自負責開銷的金額也相差不大,就能相安無事;但是若某一方支出的金額浮動很大,或是一方負擔金額持續下降、另一方負擔始終居高不下的話,夫妻間仍然會時起齟齬。

模式6 各自負責理財目標,譬如由先生負責平日開銷,太太的薪水專作退休金準備,也就是先生負責達成短中期理財目標,太太負責長期理財目標,夫妻協力、專款專用,這種方式可讓家用爭執降到最低,但是雙方都要有一定的理財能力,才不至於兩頭落空。

夫妻關係就像是一起開著車上路,如果齊心協力,"就能在油箱全滿的情況下,一路快樂的開到墾丁";但如果連家用分配都攻防不斷,"就像是油箱不斷漏油,可能只開到臺中,旅途就要中斷了。"因此,不管採取哪一種家用分攤模式,只要能建立共識與互信,夫妻就有機會"一路逍遙到墾丁",這才是最佳的夫妻理財辦法。


淘貨小李


首先確定好家庭收入開支很重要,做好開源及節流,去掉不必要的開支進行理財,最好可以按收入情況劃分為四個賬戶:

1)日常的開支,主要指生活的基本開銷,包括日常飲食,交通費,水電費用等,費用控制約佔總開支的10%以內,同時預留3-6個月的生活費作為應急使用。

2)保命的錢,拿出一部分購買保險,以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保障,另一部分用於日常醫療的應急,轉款專用。

3)投資生錢。拿出30%收入用於購買收益比較大的股票及主動型基金,提高理財收益率,需要你的眼光及判斷合理的標的進行購買。

4)保本的錢。剩下的40%用於本金的增值及保值,用於未來的養老,子女的教育,夢想基金等,可以考了購買貨幣型基金或債券等。


財商哲人


夫妻之間應該怎樣理財?

溯源認為:夫妻之間要麼集中一個人管理,要麼單獨分開,兩者不要產生交集。至於日常生活中剛性需求支出則設立家庭共同基金來解決。

首先,咱們說說剛性支出的家庭基金

當前社會男女之間不僅僅是口號上平等,事實上夫妻之間在財富、獨立、思維和價值觀上面已經是處於平等位置。對於家庭的剛性需求,比如房貸、孩子教育,日常的生活吃喝玩樂,夫妻間成立一個共同基金,至於誰出錢多少,這事商量著來即可。

其次,我傾向於夫妻間各自單獨理財,並且最好互補干涉。至少其中一方面在對方沒有主動提出討論的話,儘量少討論。理財這事每一個人的風險認知,預期收益、時間期限等等均不相同,而錢是目前最現實的東西。如果你的建議對了,或許夫妻間和睦一些,反之可能關係就緊張。我認識一對夫妻,他們的投資理財集中在基金和股票上,經常為了賣出基金而吵架,男的認為長期持有,女的則認為落袋為好,各有對錯,其結果不和諧的家庭理財也很糟糕。

最後,夫妻間雖然相互獨立的理財,但是兩者還是要設立一些大原則。比如某些產品不能碰,如P2P,網貸這類,比如衍生品交易以及不能使用槓桿這些基本常識。

總之,理財這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商量著、協商著來,相信幸福的家庭一定是相互理解,對金錢的認知趨於打通。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