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了,每天都在擔心公司裁員會落到自己身上,該怎麼辦?

北漂程序猿小郭


互聯網的發展讓一些事件就會特別放大,各類自媒體也比較喜歡宣傳放大一些東西,35歲40歲裁員這種事件就是特別好的吸引眼球的事件,以華為為代表的這種明星企業的類似事件作為例子很容易讓自己的文章變成爆款,事實上除了少數這些高科技行業競爭很激烈的行業裡的個別龍頭公司,如果不是公司遇到經營不善的問題,很少公司會用裁員這樣比較激烈的動作的。

為什麼國內企業一般不太會大張旗鼓裁員

裁員畢竟是一個聽起來比較負面的事件,特別是國內裁員並不是常見的事件,如果你們公司裁員很可能就會被認為是公司不行了,是個很負面的事情,會影響到公司聲譽,獲取客戶招聘人才都會受到很大影響,反而會影響到自己公司的正常運轉,所以一般來說不是公司經營存在很大問題,只要公司還有盈利,正常情況下比較少會採取激烈的大規模裁員。即使人員有一些冗餘需要縮減編制,利用人員自然流動就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況且裁員還有很大的成本,需要支付相當大的一筆開支,這個成本還是小事,裁員還會影響到剩下的人員的心理,影響工作績效,這個才是大的影響。

40歲的職場人士為什麼會有被裁員的風險?

會被擔心裁員其實最核心的原因就是自己並不是不可替代的人員,自己的性價比不再高了,不如有幾年經驗的年輕人好用。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職場的前面10年發展順利的話,都會看到自己有一個收入快速發展的階段,特別是有了一些行業的經驗,年富力強那是最好用的時候,這時候就是職場中最主力的幹活創造價值的人。但是大部分過了這個階段就會發現會到了職場的瓶頸天花板,要再升上去很難了,工作大部分都是重複的事情,自己只不過是更熟練而已,即使你的工作看起來有一些門檻,但是當你工資越來越高,你的性價比如果和同樣有不錯經驗的30歲的人來比,那就是性價比極差的人了,加上年齡家庭因素,這時候如果公司一定要有人被替換,那這類人自然是最可以被替換的人。

與其擔心被裁員,不如多想想,如果萬一自己被裁員了,自己能怎麼辦?

前面說了,裁員畢竟不常見,如果不是在一些高科技IT行業這種,遇到的概率也不大。所以擔心太多也沒用,真碰到裁員,也不是自己可控的。但是自己可以評估的就是自己過去20年的經驗,是不是說能夠保證你在被裁員失業之後,能不能憑這個經驗在市場上找到一份合適自己的工作。

如果你的經驗在市場上是有用武之地的,即使你的年齡不一定能進入一線公司,但是總還是有很多二線公司或者一些初創型缺人的公司願意要的。未來的職場大部分人肯定不是從一而終的了,其實自己的職業生涯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的發展的過程,在不同的公司發展只是自己職業生涯管理不同階段的選擇而已。如果你們行業40歲如果沒到一定級別就不能在一線公司了,那就在這個時候選擇適合的平臺就可以了。

再設想的壞一點,如果你們行業40歲就一定會失業只能轉行,那你在選擇這個行業的時候就要提前做好準備了,在工作的同時應該做什麼事情,這樣我到了40歲可以有什麼選擇可以讓自己的職業生涯連起來。

其實40歲對於現代人的職業生涯來說剛好是經驗體力達到最好結合的時間段,是最黃金的時間,如果你還很年輕剛開始自己的職場生涯,那麼就要把握好當前的時間,讓你未來的40歲更值錢更黃金,這樣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已經到了40歲,發現自己處在這個尷尬的階段,那麼保持學習鍛鍊好身體,這個年紀還是存在很多機會的。再不濟那就對自己要有一個理性的定位,世界這麼大,如果你是一個踏踏實實工作的人總有合適你的一個位置在的。

我是點爸進化論,十年人力資源諮詢行業從業經驗,每天分享企業管理/職業發展/人力資源專業相關內容,歡迎關注@點爸進化論,和我一起討論管理一起學習成長


點爸進化論


你好!我是郭洋嘉,根據你提出來的問題,我想談談我的看法:

年齡在40歲的男性同胞,理論上說是人生最精華部分,無論是人生閱歷還是經歷的事情都是很豐富的財富。但是:優勝劣汰機制這是時代潮流趨勢,也是企業管理必須要注意的重要因素。那作為個體的自己來說,除了完成本該完成的工作任務外,還應努力學習新技能新知識,只有在自己不斷成長和進步的過程中,才不會被淘汰出局。

以我自己為例:我在1988年8月1日(這天正是我40歲的生日),帶領60名四川的能工巧將(石、木、泥),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報到,下午1點鐘半從北京出發,坐飛機去到西亞的科威特。在科威特的國防部兵營工程項目部,看到的和自己平時所經歷的東西完全不同。質量檢查比國內嚴格好多倍,因此:除了努力學習之外別無選擇,在國外項目組的幫助下終於戰勝自我,把每一個工程項目都做到極致,做到三級檢查,級級ok,也因為如此,兩年合同期到期之前,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對外工程項目部專門去四川,要求我們公司再延期兩年合同期,繼續在科威特工作(我舉這個例子你該明白我的用心了吧)。

總結一下:擔心是多餘的,學習是需要的,要想出人頭地,自己必須加倍努力才是!下面這位同事,就是在優勝劣汰中成長起來的車間主任,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工作安排和員工之間交流溝通能力都提升不小。



郭洋嘉


40歲了,每天都在擔心公司裁員會落到自己身上,該怎麼辦?

“事情如果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這是墨菲定律的核心內容。再來看你這件事情,如果你把焦點都放在每天擔心公司裁員上,那麼落在你頭上那將是早晚的事情。

生命中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感召來的,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你喜歡的還是討厭的。因此我們應該把焦點關注在我們所擁有的和所希望的,而非欠缺的和擔心的。否則你一定會心想事成。

40歲的年齡理應是身強體壯、經驗豐富、精力旺盛,不為世事所困惑,就不知題主為何每天會擔心公司裁員落在自己的頭上呢?我想造成擔心和恐懼的原因或許只有一個那就是“本領恐慌”。假如你在20、30歲本該奮鬥的年齡選擇了安逸,沒有用心去積累自己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行業知識,如果你只是在混日子,你把心思都花在揣摩領導的喜好,你把業餘時間都花在了休閒、娛樂、看電視、打麻將、應酬,從來不在讀書,不在學習。那麼你不擔心誰又擔心呢?

好了,接下來我們還是聊聊怎麼辦吧。古人云:朝聞道,夕死可矣。一個人不管40歲還是50歲,只要醒悟了,只要想要改變,永遠不晚。

第一、 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

工作是實現人生目標和理想的途徑和載體,因此工作不是為了應付,不是為了上司,不是為了公司,而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你應該感激公司所提供的工作機會,工作舞臺。請誠實的回答:是你需要公司多一點,還是公司需要你多一點?假如是公司需要你多一點,那恭喜你,表示你是有價值的。假如是你需要公司多一點,那表示你要有危機感啦。

第二、 努力提升專業水平

8小時之內求生存,8小時之外求發展。8小時之內的工作時間只是滿足基本的工作要求,而8小時之外的業餘時間才決定你在職場的競爭力。從今天開始,你需要把過去用在應酬、休閒、娛樂、看電視、發呆的時間用於提高專業學習上。三個月之後你就會驚訝的發現自己進步了一大截。

第三、 儘早作出貢獻

不要滿足於工作的最低基本要求,儘量要把每一項工作做到卓越,儘早在一些重大項目當中作出突出貢獻,這樣你的表現必然會引起公司的關注和重視,你將成為升職加薪的對象,而非裁員的對象。

總結:與其擔心和恐懼,不如奮起努力。職場不相信眼淚,只相信實力,當你通過自己工作態度的改善,專業水平的提升以及做出的卓越貢獻,就算你被裁員那又會怎樣?以你的能力和表現相信一定會有更多的企業願意聘請你,加油吧!

賦能團隊發展,助力組織績效提升,我是行動學習促動師代志傑,歡迎大家關注我並留言交流。

代志傑


不說40歲了,作為剛剛30+的人,即使在大家認為穩定的體制內工作,我也會思考萬一哪一天因為體制改革我被辭退了怎麼辦?

焦慮是沒有用的,唯有行動可破焦慮。

亦舒:“當我四十歲的時候,身體健康,略有積蓄,丈夫體貼,孩子聽話,有一份真正喜歡的工作,這就是成功,不必成名,也不必發財。”

關注3個維度,遠離焦慮,把控職場生涯主動權。

一、健康:定期運動,保護革命的本錢——身體

我們工作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幸福的生活。可很多人都誤解為是為了獲得更多的財富。在現在人多粥少的職場,很多人都在用透支身體來換取事業的成功。

“女工連續4天加班22小時猝死 生前常說太累”“過度加班導致過勞死”類似的新聞在網上隔三差五的冒出頭。

最近的有在浙江衛視綜藝《追我吧》錄製過程中,年僅35歲的高以翔突然暈倒,經3個小時的搶救後,不幸去世。

不管現在多少歲,請開始運動吧。從每天散步開始,逐步增加運動量,選擇一個喜歡的運動方式,保持每週運動3次左右的頻率,保護好身體的健康。

德國著名哲學家亞瑟·叔本華曾說:“只有最愚昧的人才會為了其他的幸福犧牲健康,不管其他的幸福是功、名、利祿、學識,還是過眼煙雲似的感官享受,世間沒有任何事物比健康還來得重要。”

二、儲蓄:定期儲蓄,保護離職的體面——金錢

羅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窮爸爸》說:財富就是支持一個人生存多長時間的能力,或者說:如果我今天停止工作,我還能活多久?

請隨時保持擁有支撐自己無收入狀態下,可以保持家庭生活開支半年以上的儲蓄金額。這樣才有不怕辭退,敢於辭職的勇氣。

沒有金錢支撐情況下離開職場,對於家庭的壓力,自身尋找新機會的壓力都是致命的。

有了可以讓自己從容選擇,輕鬆尋找新工作計劃的金錢儲蓄,生活會迸發出不一樣的光彩。

三、閱讀:持續閱讀,保護思維的活躍——能力

《富爸爸窮爸爸》書中說:“我們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資產是我們的頭腦。如果受到良好的訓練,它就能創造大量的財富。”

最後,共勉。

埃莉諾·羅斯福:“做你內心認為正確的事情,因為不管你做不做,怎麼做,總會受到指責和批評。”

我是語遲A,職場中人,願與你踐行思悟,一起一往職前。歡迎關注我,並留下你的評論吧。


語遲A


時光如梭,斗轉星移,人生如夢,人生如戲,這些詞不時在我腦海中閃現,感覺時光流逝的太快了,轉眼間就快40歲了,到了中年人生進入了下半場。

我和你一樣,也即將步入40歲。開始變得焦慮,變得有一點迷茫。我倒不每天擔心自己會失業,但是每月發的那麼一點工資,根本不夠每個月的開銷。該怎麼辦呢?我們必須進行人生下半場的規劃。雖然常說計劃沒有變化快,可是隻有有了目標,有了規劃,我們才會有前進的方向。迷茫時,焦慮時,才會有前進的動力。規劃就是我們人生下半場前進的高速公路。

人生如戲,人生如夢,可是我不能遊戲人生。我是兩個兒子的爸爸,我是老婆的丈夫,我是父母親的兒子,我也是岳父母的兒子。我有壓力,我有焦慮,感到掙錢不易,總想時間過慢點,總想多一條掙錢的方法。困惑著,努力著,生命不息,闖創不止。

折騰著就是了!






玩在當下玩出茗堂



首先說下職場40歲後的人生軌跡:

1、繼續打工:40歲這個年齡競爭力已比不過25歲出來工作幾年經驗的了,因為公司會考慮員工疾病,家庭、工作效率,人工成本,加班強度等,除非你在公司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既然你都問這個問題了,相信你不是那個不可替代的。


你想繼續打工,但是又沒能力創業,那就努力提升自己,比如學習一項市場需要,但是你有優勢的技能,可以從你身邊的親戚,朋友優先考慮,看是否適合你,如果你覺得自己能勝任這份技能,就沉下心來學習2-3年。


如果覺得自己身邊親人朋友沒有合適的項目,可以去個技術學校,也有很多剛需崗位,比如廚師,糕點師等偏後臺,沒有太多年齡要求的。


如果你不想去學校,身邊又沒好項目,那就找個自己敢興趣的東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件式往往自己敢興趣的才是最容易堅持下來的。


2、創業:想發財創業是普通人跨越階層最好的途徑,但是風險太大,不適合多數人,不排除有部分人到40歲後突然覺悟,想奮發圖強賺大錢的。首先評估下自己在資金,人脈,貨源上有沒優勢,如果都沒有,建議還是打工為好,你條件不成熟還鼓勵你創業的,就是拉你下進坑。


如果條件不是很成熟但是又想創業,可以考慮跟其他人合夥,優先從自己熟悉的行業為下手;自己不用管公司,偶爾跟合夥人對下賬目即可。


如果前面2個創業都排除了,那就找一個自己能做的副業吧,目標是短期能看到收益的那種,因為沒有收入的副業人很難堅持。


以上內容純手打,希望能幫到大家,覺得回答的不錯的歡迎點贊加關注


夜貓當家


你有這個擔憂,說明你在你們公司的職位並不是不可或缺,而是隨時可能被替換的,所以說你擔憂是正常的。只是,我們除了每天戰戰兢兢的上班,害怕隨時會被開除,以這樣的心態來上班真的好嗎?很明顯,這對你對公司都不好。

這時,我們要做的是什麼呢?沒錯,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細緻更專業,比一般人都要好。這時就凸顯出你在公司的重要性了。要不然就開展副業,如果被公司開除的那天真的來了,起碼你還有自己的另外一份事業,老話說的好: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總之,我給你的建議就是兩個。要麼提升自身專業技能;要麼就發展副業。

加油!


愛蓮說職場


只有認識自己,保持危機感,不斷改善自己的問題,才能生活在工作場所。很多人在工作中享受著不錯的薪資待遇,卻不把工作當回事,而他們對於公司的付出只有時間,遇到問題卻承擔不起自己的責任,沒有什麼積極性去解決…這樣的員工往往是企業最忌諱的,領導聘用你其實並不是花錢買下了你的時間,而是是因為讓你幹工作,所以要花時間。換句話說,做事是目的,花時間只是方法。其次就是指哪打哪,讓幹什麼就幹什麼,這樣的員工其實看上去表面並沒有什麼問題,不遲到不早退甚至從不缺勤,領導吩咐給他們的任務他們也會按時完成,但是卻不會主動去做什麼,主動尋求什麼改變,對分內之事不推辭,但對其他的一切事情也不主動。這樣的員工,循規蹈矩,不管做什麼都需要領導在背後催著趕著,往往讓領導很頭疼,這樣的員工如果在公司裡呆的時間久了,對於公司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異域風情家


我還沒到樓主的年齡,但是經歷過和樓主類似的事情,現在再回頭看看,發現與其不停的焦慮,不如直接行動。

《誰動了我的奶酪》的啟發

這本書是我最近在看的,是一個很簡短的故事,故事裡有4個角色,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代表了我們人性中簡單的一面和複雜的一面。

嗅嗅:能及早嗅出變化的端倪;

匆匆:立即採取行動

哼哼:心事態變得更加糟糕而否認、抵制變化;

唧唧:發現變化可以帶來更好的生活後學會及時地作出調整!

樓主的情況和我當時的情況都像哼哼,不停的抱怨、擔心,固守在自己的舒適區裡,不願意也不敢出去面對,總是考慮工作不好找,年齡大了,有家庭等等因素,就這樣默默的等著。

但實際上變化反而是生命的常事,我們反而要像唧唧學習,擁抱變化,調整自我。

推薦樓主也看看這本小書,也許會有一些啟發。

我在轉變

我當時的公司也到了經營不善的情況,倒閉就是早晚的事,我當時除了擔心和焦慮,也沒有做什麼的舉動,因為就是覺得年齡大了,出去不好找。

但是真正等到被裁員,到了不得不找工作的時候,雖然難,但還是能找到工作的。

現在回想起當時的狀態,反而覺得自己浪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來被動的接受。

於是在工作之餘,我開始尋找其他學習成長的機會,爭取再找個副業,以免再出現類似的情況的時候不再被動。

最好的方式是行動

40歲人到中年,沒有了工作固然可怕,但是既然木已成舟,不如就想想自己能做些什麼來改變,在職開始投簡歷,找找有沒有可以轉行的機會等等,也許等你行動起來以後,自然焦慮就會少很多。

焦慮影響心情,心情影響健康,健康是一切的基礎,期望樓主早日擺脫困境,一起加油!


阿拉叮叮


我是小丸子,40歲了,每天都在擔心公司裁員會落到自己身上,該怎麼辦?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前段時間,某公司在傳要裁一批35歲員工,又有某公司在傳要裁一批因為家庭原因不能全心全意拼搏工作的人,在這樣的環境中職場上的人意識到了危機感,害怕哪天自己就被裁了,也許有人會說怕什麼反正被公司裁了公司要賠錢的,大不了重新再找工作就是了,當然如果還年輕可以這樣說,但是到了尷尬的年紀,再找工作遠遠要比不被裁還要難,雖然你現在確實是拿到了一筆賠償,但是接下來的日子怎麼辦?

當然在公司的角度來看,公司沒有錯,畢竟開公司就是為了賺取利益,公司請我們來上班就是想看到我創造價值,當創造不了公司想要的價值時,公司現在換其他人來,也是情有可原的,就好比公司效益不好了,我得不到我們想要的利益也會選擇辭職,是一樣的道理!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避免在遇到中年危機呢

上文,我也說到了,公司看重的是價值,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價值,達到公司想要的層次,我這不是在幫企業說話,而是現實就是如此殘酷,我們想要在殘酷的職場生存下去,要要在生活生存下去,那麼就必須學會低頭,對自己殘酷一點!

題主你現在迫在眉睫要做的事,就是好好的給自己定個位,重新對自己有個認知,可以拿公司的其他人來做做比較,看自己的差距有那些,然後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樣的話你才能在職場上生存下去,不要再等了,再等的話可能面對的就是努力找工作了。

其實公司並不是看年紀來裁人的,而是看能力看創造的價值,自然規則年紀大的在潛力上就輸給了年輕人,你身上的光芒已經表現出來了,而年輕人的卻有曙光,所以你的光芒做不到耀眼,那麼自由熄滅了!


我覺得不應該到了中年從去意識中年危機,而是在一步入職場就要思考這個問題

先來說說我現在吧

雖然我現在才28歲,在職場上應該還是屬於搶手的吧,因為25左右一般都是大學剛剛畢業的樣子,到了28基本上都是積累了工資經驗,而年紀又不大,實際上也是如此我現在找工作可以說非常簡簡單單,特別是我這個行業,有著4年的工作經驗了,已經具備了行業能力了,按理說我應該可以高枕無憂了,至少到35歲以前可以高枕無憂,可是我並沒有高枕無憂,而是在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自己,害怕自己哪一天被後來的人給超,也害怕被前面的人越甩越遠,等到那時我再想努力,就更難了!

藉此我想對年輕人說一句,不要到了迫在眉睫時才想去解決問題,而是一開始就要預防問題,趁現在還年輕就努努力,提升自己的價值,等到了中年就不用面臨中年危機了,加油吧,職場上的兄弟姐妹們!


謝謝你的閱讀,希望可以幫到你以及遇到同樣困惑的人們,希望可以給我點個贊加個關注,謝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