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眼中的這場“戰疫”

在中國全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時,多國媒體對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努力給予積極而客觀的評價。現在,“武漢加油”“武漢挺住”“武漢是安全的”“我們都是武漢人”這些鼓舞人心的話語不僅僅是疫情高發區的口號,而更多地成為了外媒報道的導語或標題。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月27日報道稱,在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還在持續延展。在當前情況下,只有通過親眼所見才能擺脫社交網絡上瀰漫的恐慌。為此,該報記者海梅·桑蒂爾索蹬著共享自行車來到了武漢市郊的一個地方,並分享了自己的見聞。報道稱,在這裡不可能的事情幾乎已經成真:一座醫院不到10天就建起來。“中國政府希望用這座醫院緩解武漢市公共醫療服務的壓力。據稱,這座醫院可收治1000名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與此同時,第二座應急醫院也已開工建設。”

據俄新社1月26日報道,雖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擴散尚未停止,但身在武漢的俄羅斯留學生馬內·沙希基揚並沒有感到恐慌,她感覺這裡的生活照常。馬內是2016年到武漢留學的,目前正在攻讀博士學位。她談到了最近幾天的情況,“情況非常穩定,也很平靜,至少我看到的就是這樣。對我來說這很正常,因為現在是中國農曆新年。是的,人是少了,因為大家都比較謹慎,儘量待在自己家裡,出去時都戴口罩。”她表示,沒見到恐慌。“我們大家都很平靜,也很放鬆,因為相信這一切遲早會結束,每種疫情都有開始和結束。”馬內還提到,她和許多在武漢的外國人都覺得有些媒體在“渲染”武漢當前的情況,反倒是外部來自媒體報道的“恐慌”讓他們感到緊張,“一些媒體的報道極其荒謬。”馬內表示,她無意離開。“不管聽起來多奇怪,但現在武漢對我們來說是安全的地方。因為我相信,在這裡即使被感染也能得到及時救治。”

智利《第三版時報》網站1月26日報道稱,雖然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根源還沒有最終定論,但中國衛生部門已經把矛頭指向武漢的野生動物非法交易市場,並採取措施加以治理。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俄羅斯報》等媒體紛紛用“史無前例”來讚揚中方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積極應對。

美聯社報道稱,在春節這個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中國政府反應迅速,以有力舉措遏制疫情蔓延,顯示出非常強烈的公共衛生承諾和採取重大行動的意願。

德國《世界報》網站援引專家觀點認為,中國製度在危機形勢下效率巨大。貝塔斯曼基金會中國和亞太地區高級專家伯恩哈德·巴爾奇對該報表示,中國能夠採取需要強大人力物力和功能完善的層級制度方可實現的措施。“中國當然二者兼備。德國在嚴重危機時也會採取包含有力措施的計劃。但對武漢這樣的整座城市——相當於一箇中等大小的歐洲國家——進行‘封城’,是一項非常強硬的措施。和德國相比,這樣的措施可以在中國更快、更無異議地獲得通過。”

許多媒體都注意到,中國農曆的正月初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工作會議,習近平主席發表講話,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習近平主席在會議上作出重要指示,這是他一週內第二次對疫情公開下達指示。這表明中國已將疫情防控工作上升至國家最高層面,並作出制度性安排,體現中國領導層的高度重視和迅速反應。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中國採取了最高等級的應對舉措,正想方設法阻止新型冠狀病毒擴散。

英國《金融時報》稱,中國領導層及各級官員對控制疫情表現出高度緊迫感,對任何試圖隱瞞重要信息及不作為、慢作為者發出了警告。

外媒認可中國應對疫情措施得當、開放透明。《俄羅斯報》援引俄方官員及專家的話指出,中國表現出史無前例的公開性,這對疾病研究幫助極大。英國《衛報》稱,與“非典”時期相比,中國正朝著更加開放的方向發展。

美國財經網站CNBC稱,在中國採取更嚴格應對措施併成立高層級領導小組後,投資者的恐慌情緒似乎開始退潮。投行美銀認為,在新一輪危機中,中國更加主動地更新情況。中國的反應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疫情可能造成全球性嚴重影響的擔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