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痛風不能吃豆腐,這是真的嗎?為什麼?

綠色旗幟


其實不必那麼緊張,痛風或高尿酸血癥患者確實應該適當限制高嘌呤飲食的攝入,但是沒有必要完全禁食豆腐。

痛風或高尿酸血癥是由於尿酸排洩減少或/和生成增多造成血液中尿酸含量異常升高,而尿酸是嘌呤的最終代謝產物,所以,限制飲食中嘌呤的攝入(即低嘌呤膳食)過去一直是痛風或高尿酸血癥最主要的飲食營養措施。

曾一度主張對痛風患者飲食中的嘌呤攝入量進行嚴格的限制,如每天不超過100~150mg;對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癥者也傾向於嚴格限制嘌呤攝入量。為此,必須對各種食物中的嘌呤含量進行測定和計算。

不過,現在的看法已經改變。人體嘌呤來源有兩種,內源性為自身合成或核酸降解(大約600mg/d),約佔體內總尿酸量的80%;外源性為攝入嘌呤飲食,約佔體內總尿酸量的20%。飲食中的嘌呤並不是體內嘌呤的主要來源,也正是因為如此,有研究發現,即使嚴格控制飲食嘌呤攝入量,降低血尿酸濃度的作用也並不明顯。加之,現在已經明確,血尿酸升高大部分是因為尿酸排洩減少所致,只有少部分是尿酸生成增加所致。因此,目前對飲食嘌呤的看法是:
  1. 不論痛風患者,還是無症狀高尿酸血癥者,都應該避免攝入含大量嘌呤的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啤酒等。

  2. 除非是痛風急性發作期,否則不必對飲食嘌呤攝入量進行嚴格的計算和控制。可以根據痛風病情和血尿酸水平,在不影響營養供應素的前提下,適當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入量。

  3. 急性痛風發作期的患者每日嘌呤攝入量控制在150mg以下。

  4. 不考慮病情輕重和血尿酸水平升高的幅度,一味地限制嘌呤攝入,即全面限制動物性食物和豆類的攝入,會導致營養不良。這不但是對疾病康復有害的,也是沒有必要的。

  5. 痛風或高尿酸血癥患者常同時伴有高血脂症、血糖偏高或高血壓等疾病,這些疾病本來就需要食物的控制,故飲食控制又是必須的。

說到豆腐,大豆(黃豆)和雜豆(綠豆、扁豆等)類都含有較多的嘌呤,但大豆含有較多優質蛋白、豐富的鈣、膳食纖維和B族維生素,以及較少的脂肪,營養價值高於雜豆,所以建議痛風或高尿酸血癥患者可以攝入少量大豆,豆腐、腐竹、豆腐皮等大豆製品在加工過程中,需經過水洗或過濾,嘌呤是水溶性物質,可隨水流失,故這些豆製品中嘌呤含量有所減少。少量的豆製品(如每天一杯豆漿或100克豆腐)並不會帶來大量的嘌呤。

(海賊營養團 花匠:安娜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王興國營養特訓班四期學員 扶貧達人團優秀成員 優質健康領域創作者 營養科普原創作者 嘮“糖友” 的嗑兒 說“減重” 的事 還有好吃的、好喝的和你一起分享)


營養海賊團


豆腐是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的食物,營養價值豐富,深受大眾喜愛,對於痛風患者來說,我們都知道豆類嘌呤較高,應儘量少吃。而豆腐也是由黃豆製作而成,那痛風患者還能不能吃呢?相信這是許多人關心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


豆腐是由黃豆多次加水稀釋後製作而成,對於痛風患者來說,黃豆(主要是幹黃豆)嘌呤較高,應儘量少吃,以免引起病情波動。但豆腐雖然是由黃豆製作而成,但其嘌呤含量卻並不高,其原因是由於嘌呤易溶於水,在多次加水稀釋過程中,黃豆中的嘌呤已大大的減少。所以,豆腐屬於低嘌呤食物,按理說是適合痛風患者食用的食物。

當然,由於個人體質存在差異,雖然豆腐嘌呤含量較低,但臨床上我們也遇到一些痛風患者只要一吃豆腐就會出現痛風發作,我們就建議這類痛風患者應儘量避免進食豆腐。對於痛風患者來說,日常飲食中還需儘量不吃動物內臟、帶殼海鮮和肉湯,少吃動物性肉食、魚肉、幹豆類,要儘量不飲果汁、可樂等果糖豐富的飲料和酒類。同時,鼓勵痛風患者多吃新鮮蔬菜、粗糧和多飲水,飲水以白水為宜。痛風患者每日可吃一個雞蛋,鼓勵飲用低脂或脫脂乳類及其製品。


希望大家正確認識,痛風並不可怕,我們在合理飲食的同時,也要注意適當規律運動、保暖、控制體重、規律作息和保持良好的心態。並需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藥物,其中急性期應積極消炎止痛,緩解期注意降尿酸,在規範化治療的同時,也要注意監測和複查。





全科掃地僧


如果單純的從豆腐的嘌呤含量來看,其嘌呤含量每100克含有60多毫克的嘌呤,是屬於中嘌呤含量的食材,一般建議痛風患者要少吃,尤其是發作的時候不要吃。但是這種認識真的是對的嘛?

本人因為平時也特別喜愛各種豆製品,看到這個問題後也查找了一些文獻與報道,其中一篇新加坡的文獻報道吸引了我的目光,是屬於國外的報道,但是畢竟新加坡人華人居多,體質與我們國人相同。


研究報道介紹

為了研究食用豆腐到底會不會增加得痛風的風險,和會不會導致痛風反覆發作。專家開展的研究涉及了

新加坡5萬多名中國人。 受訪者在1993年至1998年被招募時年齡在45歲至74歲之間。研究人員詢問了他們的飲食習慣,並跟進了1999年至2004年和2006年至2010年的醫療狀況問題。他們隨訪的51114人中,僅僅有2197人患上了痛風,發病率為4.2%。而且在研究中還發現,那些食用豆製品最多的人患痛風的風險比那些吃得最少的人要低!

是不是很神奇?

看到這篇文獻研究後謝醫生又順便去看了一些日本和臺灣的研究報道,學著們得出的結論都是相仿的,這些研究表明:食用大豆以及豆腐等豆製品不會增加血液中的尿酸含量!

而且現在有研究表明攝入富含嘌呤的蔬菜,如豆類、菠菜、蘑菇和花椰菜。不增加出現痛風的可能性

回到現實中來,研究是研究,臨床上我們應該怎麼辦?

以上的這些研究,並沒有從根源上發現到底為什麼食用豆製品不會導致尿酸的增高,是從一些大數據和常年的隨訪當中得出的結論,具有普遍性。但是臨床上也確實遇到過一些患者,只要進食比較量大的豆腐就會出現痛風發作的情況,相信這是與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導致的。

所以豆腐到底該吃還是不該吃?

個人認為完全可以吃!畢竟有這麼多國家的臨床研究證實了攝入植物性的高嘌呤食材不會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

只是我們要注意攝入的量和頻次,畢竟我們現在的生活物質資源要豐富的多,即使再喜歡吃豆腐,也沒有必要每天都要攝入大量的豆腐,有那麼多的可以補充蛋白質的食物,比如雞蛋,為什麼單單要跟豆腐較勁呢,對吧!?

而且烹飪的方法也很重要,比如想吃豆腐,非要做成海鮮豆腐湯,或者搭配著海鮮醬、香菇醬吃豆腐,那就很有可能導致痛風的發作,畢竟像海鮮、很多醬料的嘌呤含量出奇的高

雖然到現在也有很多醫生會告訴患者不要吃豆類以及花椰菜、香菇這些植物性的高嘌呤食材。但是醫學的研究是一直在進步的,很多理念也在時刻的更新著,導致痛風發作的因素是特別多的,很多人痛風的發作是由於身體內源性的原因導致的,控制飲食也僅僅是控制痛風發作的一部分,個人覺得只要堅持正確的生活狀態,大量的飲水,適當的進行有氧運動,適度的、少量的攝入一些中嘌呤含量的食材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以上就是對您問題的解答,個人覺得豆腐這種食材痛風的患者完全可以吃,只不過要控制攝入的量和頻次,注意烹飪的方法,是可以避免痛風發作的。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複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吧,如果您就是痛風患者,或者您身邊有正經歷痛風折磨的朋友或者親人,請幫忙把這篇文章轉發給需要的他吧,謝謝了!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痛風患者因為疾病的原因不得不忌口,醫生總是叮囑要慎食高嘌呤食物。豆腐也被列為高嘌呤食物之一,那麼痛風患者真的不能吃豆腐嗎?

1、 痛風是什麼病?

痛風是一種由於嘌呤的生物合成代謝增加導致尿酸產生過多或因尿酸排洩不良,引起血中尿酸升高,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滑膜、滑囊、軟骨及其他組織中引起的反覆發作的炎性疾病。根據其發病機制,痛風患者的飲食需注意避免高嘌呤食物。

2、嘌呤是什麼東西?

嘌呤是有機化合物,無色結晶,在人體內嘌呤氧化代謝成為尿酸。高嘌呤食物具體定義為每100克中含嘌呤100~1000mg的食物,例如動物的肝、腎、胰、心、腦、肉餡、肉汁、肉湯、鯖魚、鳳尾魚、沙丁魚、魚卵、小蝦、鵝、斑雞、石雞、大豆製品、酵母、香菇、紫菜等。你可能會發現,這些高嘌呤食物都是味道鮮美的,因為“鮮”真的與嘌呤有關!簡而言之,得了痛風病就好像與美食無緣了。

3、痛風能吃豆腐嗎?

痛風病人談“高嘌呤食物”色變,什麼都不敢吃。其實這是一種誤區,尤其像豆腐這種既廉價營養又豐富的食物,還是可以適當吃的。豆腐營養豐富,含有鐵、鈣、磷、鎂和其他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糖類、植物油和豐富的優質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稱。豆腐的消化吸收率達95%以上。兩小塊豆腐,即可滿足一個人一天鈣的需要量。雖然大豆是高嘌呤食物,但在做豆腐的過程中,經過浸泡、擠水等製作工藝,嘌呤含量已大大降低,因此即便是高尿酸血癥(痛風病前期)的患者,也是可以適量吃豆腐、豆乾、豆漿等豆製品的。

張帆 營養學博士


馬博士健康團


很多痛風患者,看病時醫生說“得了痛風不能吃肉、不能吃海鮮、不能吃豆製品等等”,看完醫生回家後,就不知道該吃什麼了。

得了痛風,真的就不能吃肉、不能吃海鮮、不能吃豆製品了嗎?

作為內分泌代謝科的醫生,我鄭重的告訴你:得了痛風,還是可以吃肉的。 但是呢,要吃的有章法才行,否則容易導致痛風加重、或者痛風復發。

一、任何時候都不要選擇的高嘌呤食物

二、痛風發作時不要選擇,痛風緩解時可以偶爾選擇的中等嘌呤食物。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痛風沒有急性發作,處於緩解期,可以適當少吃點含有中等量嘌呤的肉、海鮮和豆製品。

三、任何時候,低嘌呤食物都是痛風患者的首選食物


漢中陶大夫


痛風是屬於 “富貴病”的一種,因為一般只要常常攝入海鮮、酒、肉湯、動物內臟等等,便會增加罹患痛風的風險,倘若想要防治痛風,最好少吃高嘌呤的這些食物。但是,也有人說,患上痛風后也不能吃豆腐,這是真的嗎?下面就來看一下吧!

一、痛風后不能吃豆腐,這是真的嗎?別急,真相這裡有!

事實上,患有痛風后,是可以適當的吃豆腐的。不過,倘若是在痛風急性發作期,那麼就要避免吃豆腐了!

主要是因為豆腐的原材料是大豆,大豆則是高嘌呤食物,但是大豆在製作豆腐的過程中,經過了多項工作後,所含有的嘌呤量其實已減少了許多,並且大豆內所含有的草酸量,也同樣減少的許多。

另外,有科學研究顯示,其實豆類、豆製品對痛風還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可以補充足夠的蛋白質,有助於身體的健康。

雖然說痛風患者可以吃豆類和豆製品,但是也不能過量的吃,攝入食物的時候,最好要搞清楚一天總嘌呤的攝入量。

二、那麼,痛風患者平時的飲食應該怎麼吃呢?

想要緩解和控制痛風,最好要增加人體尿酸的代謝能力,這樣更有助於控制尿酸、預防痛風,在飲食上,主要的建議有以下幾點:

1、降低紅肉的攝取量

紅肉類包括有豬、牛、羊等肉類,而且根據臨床醫生髮現,其實大部分的痛風病人,都非常喜歡吃紅肉,而且都顯著有肥胖的情況。倘若患者在痛風急性發作期,有所緩解後,可以少吃紅肉,一天別超過50 克。

2、降低海鮮類的攝取量

因為經常多吃海鮮類食物,則會誘發痛風,即便海鮮的熱量不高,長期大量的吃也不會使人出現顯著肥胖的情況,不過卻會讓體內的尿酸水平上升,所以要減少吃海鮮。

3、降低膳食熱量和脂肪的攝取量

主要是由於脂肪會阻擾腎臟對於尿酸的代謝,另外如果大量攝入高脂肪食物,則會使人出現肥胖以及代謝紊亂的問題,所以降低膳食熱量和脂肪的攝取量,不僅有助於減肥,還能促進尿酸的排洩。

4、調整主食

精細米麵要避免與油脂過多的食物搭配,在主食方面建議可以適當吃些雜糧薯類食物,可以起到減肥和減少胰島素抵抗的作用。

除此之外,建議多吃果蔬,尤其是較為低糖的果蔬,低脂奶類食物也可以適當的食用,還要儘量的多喝水,但是要避免喝酒和甜味飲料。

以上便是患有痛風的一些問題解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肝火旺盛以及備孕、溼氣重、腎虛、衰老、三高、肝病、皮膚病等等,應該怎樣調理最有效?

康愛多每天為您推送各種專業健康的知識,讓你瞭解更多的健康資訊,走出用藥誤區!


康愛多掌上藥店APP


痛風患者是可以吃豆腐甚至是豆製品的。

以前都認為豆製品富含蛋白質,代謝產生大量嘌呤,所以不建議痛風患者食用。但是,通過大量的研究發現:豆類雖然富含嘌呤可導致血尿酸合成增加,但是也含有促進尿酸排洩的物質,而且後者的作用效果可能強於血尿酸合成增加的作用。

因此,豆類並非痛風患者的禁忌,豆製品(如豆腐腦、豆腦、豆漿等)比豆類食品更有利於痛風患者。

此外,豆類及豆製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彌補限制紅肉攝入帶來的蛋白質攝入減少,還可降低冠心病的發病風險。因此痛風患者可增加攝入豆類和豆製品。

而且,2016年居民膳食指南中也建議居民:常吃大豆和豆製品。每週最好能攝入250克的大豆(50克大豆=280克南豆腐=145克北豆腐=730克豆漿=110克豆腐乾=250克內酯豆腐=80克豆腐絲=105克素雞)。

有什麼問題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看到就會回覆的。

以上答案由微糖註冊營養師宋明月老師提供


微笑面對糖尿病


痛風是我們眾所周知的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主要是由於體內嘌呤含量的過高並且代謝成尿酸後,排洩異常無法將尿酸排出體外,長期蓄積在體內誘發痛風疾病的發生。痛風疾病在治療過程中飲食的注意十分重要,飲食要保持低鹽,低脂,低嘌呤,高維生素原則為主,而不能吃豆腐等豆製品的說法似乎已經被大家形成了一種預定促成保健意識,而這種意識是錯誤的,其實痛風患者是可以適量的吃些豆腐等豆製品的。

我們平常所吃的豆腐都是由黃豆製作而成,雖然黃豆的嘌呤含量高,但是豆腐尤其是含水量較多的豆腐,在豆製品加工的過程中,嘌呤會隨著水流失轉化,最後嘌呤只有13mg左右的含量,遠遠低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食物。讓我們大家產生誤解的可能是由於豆類以及發芽豆類的嘌呤含量較多就會認為不能吃,但是卻不知道在製作加工過程中,嘌呤是會逐步的流失掉,所以會產生這樣的一個誤區。當然,痛風患者是不能整顆的去吃黃豆如炒黃豆,但是如果說已經做成豆製品,是可以吃的。


石頭醫生講腎


大家好,我就是這塊美豔動人的豆腐,我可是天然白,絕對沒有美顏加濾鏡,沒有磨皮,更沒有打玻尿酸。

過去痛風的病人還沒現在這麼多,所以人類對我研究的少,甚至連醫生都不懂我,還說的振振有詞,說什麼因為我是黃豆做的,是豆製品,豆製品嘌呤很高,痛風病人吃了我會發作的。說得連我自己都相信了。

然後,隨著痛風的病人越來越多,科學家們對我的研究也越來越多。他們一開始發現有好多痛風的病人吃了我以後發病率並不增加,這就很奇怪了,我自己也充滿了希望,難道我並不會導致痛風發作?

於是我認真地思考了我的出生,俗話說“磨豆腐,磨豆腐”,我是在石磨下磨出來的,一邊磨還一邊加清水,一遍不夠就兩遍,兩遍不夠就10遍,多少遍我記不清了,反正很多很多遍。這樣子出來的豆漿就是我最初的樣子,在這個過程中,加了好多清水過濾,大部分的嘌呤都沖走了。最後嘛,大家知道的,把這些豆漿煮一煮,壓一壓,一個傾國傾城、美若天仙的我就出生了。仔細想想,我真的嘌呤含量很少。

隨後,科學家又開始研究,說我不僅嘌呤含量少,還利尿,對痛風有好處!我開心的立即給老公打了個電話,不過很可惜,剛得知他已經被做成臭豆腐了。

直到最近,一個國外的專家又發表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非常有信服力,它告訴人類植物性的嘌呤和動物性的嘌呤是有區別的,植物性的嘌呤由於難以吸收及轉化,因此並不會引起痛風。

哈哈哈哈,終於證明了我是清白的嫩豆腐,我又開心地拿起了手機,我想打給豆腐腦哥哥,豆漿姐姐,豆腐花弟弟,豆腐渣妹妹,我想告訴他們都是清白的,都不會引起痛風發作!

哎呀,老公回來了,好臭啊,俗話說,“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不說了,我今天吃定他了!


骨科王醫生


已有痛風的病人可以吃豆腐嗎?答案是可以,不僅可以,也鼓勵大家吃,許多人存在這樣的意識,認為豆類嘌呤含量高,痛風患者應避免食用,只能說製作豆腐的原材料黃豆等嘌呤含量高,但豆腐本身嘌呤含量並不高,且富含優質蛋白,是適合痛風患者食用的。

黃豆(特別是幹黃豆)嘌呤含量較高,對於痛風患者來說,應儘量少吃,而豆腐在製作過程中,會數次加水稀釋,由於嘌呤易溶於水,豆腐中的嘌呤含量其實很低,屬於低嘌呤食物,所以是適合痛風患者食用的。



對於痛風患者來說,日常飲食中應儘量不吃動物內臟、帶殼海鮮和肉湯,少吃而不是不吃肉類、幹豆類,要多吃新鮮蔬菜、多飲水,每日可吃一個雞蛋,可飲300ml低脂或脫脂乳類及其製品。要避免飲用果汁、可樂等果糖豐富的飲料,也要儘量不飲酒,特別應避免飲啤酒和黃酒。

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討。關注作者,每日持續性更新健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