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葛優、杜淳、岳雲鵬主演的電影《斷片之險途奪寶》?

阿姆貝兒


怎麼說呢,這部劇,大牌真不少這陣容有很多都是我們認識的,裡面有很多喜劇為主的演員

但是就是這樣有葛優大爺壓陣的,豆瓣評分卻很低,不是有很多明星出演,這部電影就很好看

作為剛上映就去看的我,心裡還是抱著很大的希望,很多喜劇演員出演像岳雲鵬,杜淳葛優就算劇情不好但是肯定會搞笑啊……但是看過之後太天真了,我就想說各位主演怎麼什麼片都接……

我就是奔著葛優去看的,這是王者帶青銅啊,劇情太水了,但是不管怎麼說一如既往的支持葛優


大豆黃卷


羅登個人的水平和他的作風,現在可以說是“有目共睹,人所共知”的事情了。比起“羅登被打臉”這樣大快人心的事件,更值得討論的應該是大V們的集體變節,對,變節。那些在知乎上從來都是聲稱代表著對電影的熱愛、熱誠、品格、良心的大V們,這次集體把自己的靈魂給賣掉了,估計價格也高不到哪去。

前段時間《愛情公寓》上映,各個主演在各種平臺對電影各種吹,說的話甚至非常誠懇,很多人表示讀來感覺非常感動,估計某個時刻連他們自己都被感動了。

陳赫這樣的娛樂大咖就不說了,做出什麼事說出什麼話都不會讓人感覺到意外。而李佳航和孫藝洲包括婁藝瀟,給人的感覺是多少還是有一些藝術追求的,他們沒有像陳赫那樣在娛樂資本的風口浪尖衝浪(現在看來,也許只是沒能力或沒機會?),什麼角色都演一些,也能感覺出來一些進步。所以看到這些人也在賣力吹捧《愛情公寓》大電影的時候,我也實在是很不理解,一個問題始終在縈繞:他們真的能騙得了自己嗎?

《愛情公寓》這個IP,在國內有很多粉絲,後來坐實了抄襲,還是有很多觀眾願意買賬,甚至是對這部劇和對其中的人物有情懷。雖然理智上都知道這部劇的產生過程伴隨著無可辯駁的黑歷史,但是曾經的感情,產生了就是產生了,沒有那麼容易消除掉。在對《愛情公寓》的討伐如此激烈的情況下還能夠承認自己對這部劇有感情是很不容易的,而對於整個愛情公寓製作方來說,這種感情更是珍貴的。

然而,《愛情公寓》一整套IP可能在主創這裡從來都不是需要被認真對待的某種創作結晶,只是賺錢工具。連粉絲們最後那一點點的情懷也要將它消耗掉。

之後想到的,是《黑鏡》系列的15 Million Merits。在這一集裡,娛樂體制幾乎是人們生活的全部,想要出人頭地的機會只有是得到這個體制的認可,男主角痛恨這個巨大的娛樂體制,他自己喜歡的單純女孩被這個體制吞噬掉了靈魂之後,他憤怒了。他準備了慷慨激昂的演講,努力踩單車,終於獲得了站在體制大佬面前的機會,他把自己準備的演講酣暢淋漓地發表,把每個大佬罵的狗血淋頭。結果出人意料的,大佬卻覺得他憤怒慷慨的情緒,本身就是一種商品,隨後,就是全集高度諷刺性的結尾:男主角開始兜售自己的“憤怒演講”,這成為了一種節目形式,也成為了一種“商品形式”,他靠著這些節目最終住上了大房子,他的情緒、憤怒以及那把曾經象徵著“向死而生”的碎玻璃刀片都成為了他的賺錢工具。

這不正是點贊大V們的真實寫照嗎。他們靠著批判以及所謂的“專業”逐漸獲得了大量的粉絲,然後開始把他們的情緒、批判、“專業”都做成商品,發在像是知乎、虹膜這樣的所謂高逼格平臺上。而有錢賺得時候,就只顧著把粉絲當韭菜一樣地收割。

從這一點來說,點贊大V們跟愛情公寓那些主創們也並沒有什麼差別。他們也從來沒有在乎過粉絲對他們的欣賞和情懷。畢竟,住大房子才是人生理想。

所以,可能我們需要更加珍惜王傳君和他的那句“我不喜歡”,這真是清流中的清流

3

關於“人設”這種運營方式如何混淆真與假的界限,我在下面這個回答中做了一些分析。

“毒舌”現在已然成為一些影評人搏粉絲的最好人設。選秀節目都會有幾個所謂的“毒舌”,這些毒舌的戲往往很足,最能夠吸引一邊吃瓜一邊換臺的電視觀眾駐足觀看。事實上,“毒舌”這種人設歷來都是各種綜藝節目中的評委所必不可少的一種人設。從超級女聲的時代就有所謂著名毒舌包小柏,不管選手們表現怎麼樣,觀眾們反響如何,總之我就是不高興,不認可。到了社交網絡時代,依靠“差評滾粗”炒紅自己的劉一手,如果說還帶有一些戲謔的味道的話,那知乎的梁歡則是實實在在地把自己打造為所謂的“專業”。同樣依靠毒舌評論各個歌手,把自己運作成為粉絲百萬級別的網紅。試想,當一個作品不管是歌唱還是電影,當所有人都在說好得不得了的時候,一個標題想要脫穎而出怎麼辦?自然是說它不好,不僅不好,簡直是差到爆炸。

想要成為“毒舌”還要能夠吸粉,一定要把自己與“專業”相捆綁。很多人對於文藝電影歌唱理論往往不是很理解,當有一個毒舌站出來,並且以“專業”為代表的時候,門外漢是沒有辦法驗證他的言論的。質疑?對不起,先考個北影研究生再說,或者是先看過五萬部電影再說。

當“打分”這樣的短平快的評判電影的方式深入人心時,一種“線性”的評判標準體系已經慢慢地在觀眾心中生根。“線性”體系往往預設,評判電影是有一條非常標準的體系的,甚至這套“標準”非常的僵硬,甚至是“客觀”的,一部電影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事實上,這是決然不可能的事情,且不說電影的綜合性,我們只要看到,即便是專業人士之間,圍繞一部電影到底品質如何也經常是有很大的爭議的。

故而,打造“毒舌”人設來吸粉,“專業”“線性評價體系”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毒舌也不過是一種人設,是一種營銷策略。線下的“專業”身份很有可能是真實的,但是在線上,一定要“表演”自己“毒舌”“不高興”的一面。“半真半假”最能夠讓吃瓜群眾分不清所以然。“毒舌”們在看某部電影的時候,很可能也是情緒高漲甚至內心很喜歡的,但是到了表演毒舌的時候,一定是不高興,一定是“爛片,滾粗”“你們看得太少了”


千合精細化設計


一部中規中矩的賀歲片

看完並沒有什麼特別多的亮點 但也不差

如果你喜歡裡面的演員 可以去看一下

如果你討論劇情那還是算了吧

就是一部消磨時間用的片子

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新的一年一路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