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波糖片0.1克和50亳克有什麼區別?

林姐64116396


阿卡波糖片是一種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主要通過與α-葡萄糖苷酶競爭性結合,抑制該酶的活性,從而使澱粉、糊精、蔗糖等碳水化合物無法順利分解為葡萄糖、果糖等單糖,延緩小腸黏膜對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從而達到降低餐後血糖的目的,通過降低餐後血糖,可間接改善空腹血糖,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尤其適用於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食物成分以及空腹血糖不高、餐後血糖升高的糖尿病人群。除此之外,阿卡波糖還具有調節血脂、降低血壓和心血管保護作用,長期服用可顯著降低心肌梗死的風險。



阿卡波糖片主要作用部位在小腸,很少被吸收進入全身血液循環,可延緩碳水化合物在小腸吸收,使碳水化合物分解和吸收時間變長,這樣腸道菌群會將碳水化合物分解,從而導致排氣增多、胃腸脹氣、消化不良、腹瀉、腹痛等胃腸道反應,多在治療初期的2-3周出現,是阿卡波糖片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服藥時應小劑量起始,逐漸增加劑量,可有效預防胃腸道反應,一般隨著服藥時間的延長,這些胃腸道反應可減輕或消失。

臨床上使用的阿卡波糖片有100mg(0.1g)和50mg兩種規格,它們的藥物成分相同,作用機制相同,只是藥物劑量不同,由於阿卡波糖常見胃腸道不良反應,對於那些耐受性較差的患者,如果起始給予0.1g阿卡波糖片,可能會影響用藥的依從性,最終導致患者停藥,那麼這些患者起始應給予50mg的阿卡波糖片,在患者能夠耐受的情況下,逐漸增加給藥劑量,提高用藥依從性,提高血糖的達標率,因此,0.1g和50mg的阿卡波糖片主要區別在於,50mg的阿卡波糖更方便增減劑量,提高用藥耐受性和依從性,避免患者停藥,中斷治療。


總之,阿卡波糖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一線口服降糖藥,屬於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主要用於降低餐後血糖,常見胃腸道不良反應,與0.1g的阿卡波糖片相比,50mg的阿卡波糖片更加方便增減劑量,提高患者用藥的耐受性和依從性,避免停藥,中斷治療。

參考文獻:

阿卡波糖片說明書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南開孫藥師


簡單來說這兩者的區別就是劑量的區別而已,阿卡波糖片0.1g是指這種藥物每一片含有有效成分——阿卡波糖0.1g,也就是100mg;而阿卡波糖片50mg是指這種藥物每一片含有阿卡波糖50mg。可以認為0.1g的藥片一片相當於50mg的藥片兩片。

阿卡波糖是一種一種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其結構類似寡糖,這種非寡糖的“假寡糖”可在小腸上部細胞刷狀緣處和寡糖競爭而與α-葡萄糖苷酶可逆地結合,抑制各種α-葡萄糖苷酶如麥芽糖酶、異麥芽糖酶、葡萄糖澱粉酶及蔗糖酶的活性,使澱粉分解成寡糖如麥芽糖(雙糖)、麥芽三糖及糊精(低聚糖)進而分解成葡萄糖的速度減慢,使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的速度減慢,因此造成腸道葡萄糖的吸收減緩,從而緩解餐後高血糖,達到降低血糖的作用。長期服用,可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的濃度。

由於人體小腸上面分佈著豐富的α-葡萄糖苷酶,可以快速分解食物中的澱粉類物質,使其成為可以被人體吸收利用的簡單糖類物質進入血液,而有研究提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腸道的α-葡萄糖苷酶在腸道上的分佈面積要遠大於正常人,因此會導致糖尿病患者進餐、特別是進食澱粉較為豐富的飲食後,餐後血糖上升迅速並持續較長時間。因此針對這種升高血糖的機制相應開發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阿卡波糖就是其中的一種。

採用阿卡波糖治療的過程中,由於其藥理特性能夠延緩減弱澱粉類物質的吸收,因此對於餐後血糖的控制相對是比較明顯的。但也正是由於其特殊的作用部位——腸道,抑制了小腸部位澱粉的吸收,使其進入結腸,從而在結腸內澱粉會被人體正常腸道細菌分解產氣,從而導致了此類藥物特殊的副作用——胃腸脹氣和放屁較多。

目前的研究越來越集中於腸道菌群與糖尿病之間的關係,在一系列的研究中可以看到服用阿卡波糖後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腸道菌群的丰度會增加,有益菌明顯增加超過有害菌,因此也有學者會認為此類藥物其實本質上可能是一種腸道益生元——也就是益生菌的養料。在一些臨床研究中還提示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阿卡波糖還會發現腸道α-葡萄糖苷酶會逐漸從小腸往結腸分佈轉移,因此臨床中會有部分患者在服用了50mg的阿卡波糖後一開始控制得不錯,後來會慢慢效果減弱,所以才會有增加藥物劑量來達到同樣或更好效果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