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評上高級職稱的中小學教師一般都是多大年齡?

晚風58058


剛好這幾天,

我們學校正在進行評職晉級,那就來說說這事。

首先,進高職是有年限要求的。根據《陝西省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相關規定》文件,從二級教師晉升一級教師需要2-5年(本科4年,碩士2年),一級教師晉升高級教師需要2-20年(大專學歷要求累計從事教學工作20年)。

所以,從文件來看,如果是本科畢業的話,進高職最少需要9年。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每年晉職競爭都非常激烈,能進高職的老師基本都是工作20年以上的,甚至有個別教師參加工作都30年了,還沒進高職。

因此,能進高職的老師一般都40多歲了,甚至有些老師到快退休才能進上高職。


師說新語


年到這個答案我來說一下我的看法和經歷。

我85年,屬牛,2009年畢業於一所普通二本師範院校,畢業後回到高中母校任教,2010年12月份直接認定為中教二級教師(後來過渡為中小學二級教師),然後2018年12月份在進行第四次中級職評的時候終於通過,也就是說我現在算是一個準一級教師,因為還沒有換證書。今年我已經34歲。

這個年紀在我們學校裡評上中級職稱屬於正常偏早,不是我自己多優秀,主要有相當部分的運氣成分,今年職評指標大量增加。但即便這樣,按照規定,六年後我可以參評高級職稱,如果到時候第一年就順利評上高級,但到時候我應該就也已經四十了!

當然,在我周圍確實有更加順利的,比如我一個同事跟我一起工作,比我還小兩歲,今年32歲,但他評上中級已經三年,他要是順利的話大概35歲就可以評上高級。

但也有一些老教師現在已經四十多歲了還是初級職稱。所以,這個問題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我是李說九道,關注教育,關注成長,歡迎關注我給我留言討論!


李說九道


我們學校晉高級平均年齡37歲,我是2013年晉高級,當時小學剛實施晉高級政策,之前,小學沒有晉高級指標,許多教師晉了小高之後,也就是現在的中級職稱,就破罐子破摔,抱著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思想,而一旦有了新政策,小學也可以晉高級職稱後,慌了手腳,後悔不已。

我也算在我們單位是第一個晉高級職稱的,在單位畢竟參加工作二十多年,教學經驗比較豐富,工作比較積極,上級組織得各類活動也經常參加。2009年,經過層層選拔,獲得了“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優質課、論文、課題有機會我都參加。

想想那些年自己也很有毅力,給學生堅持寫教育日記,每天一篇,堅持了三年,直至把學生送畢業,每天從未間斷過。學生受益了,幫助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也提高了自己的業務素質,豐富了教學經驗,積累了大量教學案例,成為我教學生涯中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小學晉高級指標很少,我晉得那幾年每年一個,這兩年崗位設置改革,增加比例,名額二至三名,又激發了老師的工作熱情。

一窩蜂地報名參加優質課,強烈要求申請綜合獎,開展課題研究,全力以赴為晉級創造條件。但名額有限,總是隻有一兩個教師如願以償,大部分教師做做綠葉當陪襯。


不管年齡有多大,有機會大家都應該去嘗試嘗試,平時多參加各類活動,珍惜機會,不要等需要時再去努力,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努力正當時,永遠不放棄。


教育採擷


我是在40歲評上高級教師的,這主要得益於那時候我們學校還有很多高級教師名額!當年我還一起評到了學科帶頭人。那時候還比較好說,只要達到了那嚴苛的條件就可以了!(評高級教師的條件,請大家參閱我前面的文章。裡面列舉的非常詳細)

正是因為高級教師職稱評選條件非常高,所以我要求徒弟們平時就要對照條件,努力積攢,免得到了評職稱的時候拿不出東西來!結果我的徒弟在35歲就評上了高級教師職稱。順帶著還評上了區學科帶頭人!(二者的評比條件差不多)

等到了今年,學校的高級教師職稱名額即將用盡,變成每年只有一個名額了!於是競爭異常激烈!即使你夠高級教師職稱評比資格了,也要與其他更優秀教師PK,然後勝出者才能申報!

這還是一切都在公開、公正、公平的情況下。

如果要像某些地區搞暗箱操作、搞小動作!老實的教師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了!

希望職稱制度能夠改革一下不合理的地方,使其真正能夠起到激勵教師的作用!


姑蘇講堂


這個晉升高級職稱跟很多條件相關。

一,學歷的高低決定職稱的起點。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一般情況下,全日制博士畢業的人加入教師行業,實習期一滿就可以定級為副高。博士畢業大多三十歲左右。全日制碩士畢業的人一滿實習期可以定級為中教一級,履職滿五年後可以晉升高級,一般在三十二三歲。本科畢業的實習期滿後定級中教二級,每履職五年理論上可以晉升一級,工作十年後,順利的話可以晉升高級。本人本科畢業,五年前晉升一級,因為班主任經歷不夠,沒能順利晉升高級。和我一起工作有班主任經歷的同事,明年就可以晉升高級,他們年齡大多也在三十三四歲。專科學歷的大多實習期滿後,定級中教三級,他們想要晉升高級需要的時間相對就較長。很多人可能真要四五十歲才能晉升高級。

二,當地政策也影響高級職稱的評定。

有些省份要求晉高級的老師要在一定等級雜誌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有的省份要求晉高級的老師要有一定年限的班主任經歷,比如雲南就要求至少有五年班主任經歷,有的省份要求要有鄉村支教經歷。因為政策是在不斷變化的,有部分老師可能就不符合當時政策的要求,沒有順利晉升高級職稱。

三,學校高級職稱的數量也影響高級職稱的評定。

公立學校編制是有規定的,高級職稱的數量按照學校等次,教師總人數等來確定,有些老牌學校,高級教師非常多,年輕老師想要晉高級就非常困難,一拖十幾年也是有的。





文三


這不關年齡的事,是指標的事。但能評上高級職稱的中小學教師一般都是多大年齡呢?我40多歲時才評上的,與我同時評上的還有一位樂老師,他事實上剛退休,但因評的崗位是前一年(他59歲時)的指標,所以他也有資格參評,其它老師也基本沒意見——大家都打分競爭。他這邊一評上,接著就可以空出崗位(退休了)。

如果沒有空崗,學校不能有老師參加評聘。空崗一般是已評上了的高級老師調走或退休(2008-2011三年我縣有單列,相當於提前空出位置)。

縱觀我校這十年來的高級職稱評聘情況,2008年前評聘分開,可以先交材料到市評高級教師資格證,然後有資格證的老師要等到學校有空崗才參加校有聘。

2002年前縣局根據校人數定指標,剛開始是分教研組定,即如:化學有崗位,只能化學老師去競聘。而從2008年後,只要學校有空崗,有高級資格證的老師都可以打分參評——但多數老師估摸著自己分數太低,一般都會棄權——目前還有兩名這樣的老師,高級資格證是2008年前拿到的,但一直沒評上。

我特別查了一下,我校最早的是35歲時評上的,最晚的59,也有一輩子也評不上的,如我校2019年3月將退休的一女老師。


種金易


今天中午值班的時候和一位還沒有晉升中級的老師,開始討論關於職稱的問題的時候。稍微分析了一下數字,和各位交流一下。

單位有86人,其中三人是副高級老師,這三人,一位是校長,一位園長,另外一位是年齡比較大的女老師,她的老公是另外單位校長。

接著我們有33人是中級老師,能夠晉升副高級的,也就是說在三年之內所有的人都夠資格了。也就是指三年之後,如果一年給一個名額的話,按照現在的老師保有量來講,也就是這30個人有資格進行副高。但實際上大多數人,退休之前是百分百的,基本上中級職稱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還有50個初級的老師,去年我們學校給的是三個名額,今年估計給的更少,也就是指這50個人如果全部進行中級的話,大約需要20年,為什麼說需要20年了?因為中級是有比例了,到了一定比例之後就不跟你玩兒了。說這50個人按照現在保有量來講,有的人退休之後也晉不上中級。這個數字也就變成了一種必須,也就是指這50個人肯定有人在最後退休的時候百分百的進不上中級。

最後在回答問題上面也就是進行高級的老師,年齡大約在多大?我們這邊最年輕的應當是,40歲晉上了高級教師。

當我們看到一種制度,對於一些人是百分百的實現不了的時候,能覺得這個制度對人很有吸引力嗎?

沒有數字,可能每個人都有僥倖心理,有了數字之後,你就知道現實到底是什麼情況。


宜城老師


我們學校有一位33歲的老師就評上了中學高級職稱,她從參加工作就任教初中英語,每年的英語成績在片區都是名列前茅,她的父母也是老師,深懂得評職稱的道理,從她參加工作起,她父母就在為她評職稱做準備,幫她發表論文,在她轉正定級後,過了4年時間,學校裡有兩個中級職稱指標,她的年度考核綜合評價分居第2位,順理成章的評上了中級職稱。

在此後的5年中,她父母幫助她研究課題,有一個市級普教課題已順利結題,剛好這一年,她有資格評高級職稱,而她的年度考核綜合評價分又居於第2名,但高級職稱指標只有一個。由於年度考核綜合評價分排在第一位的老師沒有進行課題研究,在學校資格審查中未予通過,學校又推薦了她去申報高級職稱,目前她是高級5檔。在評職稱的過程中,這位老師是幸運的,都是到年限就評,像這樣的老師在教師隊伍中少得可憐,不得不令人羨慕。

正常情況下,中小學老師評上高級職稱的年齡在45歲左右。如果老師的年齡超過了45歲,要想評上高級職稱很困難,一是因為高級職稱的指標有限,有很多學校幾年都沒有一個高級職稱名額,有些老師都放棄了評高級職稱的想法;二是因為45歲以上的老師的精力不如年輕老師旺盛,受學生的喜歡程度也沒有年輕老師那樣高,教育教學業績也不佔優勢,心態也不如年輕老師那樣好,要想評上高級職稱的確不容易。

有一部分老師到退休的時候都沒有評上職稱,我們學校有兩位老師,在退休的時候還是初級職稱,很多人都認為這兩位老師的教育生涯是灰暗的,他們退休後也沒有加入教師退休協會,始終感覺到沒有評上職稱是最大的遺憾。

沒有評上職稱並不能說明他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沒有努力,而是受到名額和條件的限制,評上高級職稱的老師並不一定就比沒有評上高級職稱的老師優秀,因為評職稱的過程中還有機遇問題。但總體來說,評職稱是要靠自己的不斷努力,抱怨和等待是永遠評不上職稱的。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73235836832504938"} --}

Lance課堂


一般情況,三十七八到四十七八之間評上高職的比較多。過了五十還沒評上就難了,三十六以下評上的除非特別優秀或者其他特殊原因,想評上高職也難。

首先,評高職是有教齡限制的。

一般,正常年齡入學,正常大學畢業,23週歲,入職見習滿一年定二級。二級崗位滿四年可以申報一級。一級崗位滿五年可以申報高職。這樣下來,就得33週歲。就是說,別的一切順利,年齡至少要33週歲才可以夠條件申報高職。

其次,教齡加分比重比較大。

我們這裡是一年一分。如果不是特別優秀,有足夠多的證書可以抵消教齡的分數差距,年輕老師很難超過老教師的分數。

再次,證書加分,班主任加分,都是累積的。

任一級職稱五年的分數累積,很難超過老教師十年、十五年的分數累積,所以,這項分數很難超過老教師。

那為什麼超過五十歲又很難評上高職呢

因為,五十歲了還沒評上,多半是證書不夠多,或者不當班主任,這項加分缺失,只靠教齡也不行。比如,雖然也是兢兢業業,但是教學成績不突出,沒有教學成果獎;講課水平一般,優質課評比評不上優質課;嫌麻煩,不參加各種活動;不想操心,不當班主任……什麼證書也拿不到,自然分數不高,沒有競爭力。一線教師,如果沒有特殊的背景,不能弄到不靠努力也能得到的榮譽證書,那就只能靠自己努力付出。

我所知道的評高職最年輕的,是我同學。34週歲(初三複讀過,比正常年齡畢業晚一年)。那時候高職名額極少,年輕點的老師還沒有評職稱的意識呢。她文筆極好,經常寫文章包括論文發表,是掙稿費的,不是現在花錢買的那種。那時候評職稱論文不只是門檻,還是加分項,且沒有封頂。她就憑藉論文的優勢,教齡夠條件就評上了高職。

這裡,自然有運氣在,但,成功是給有準備的人的厚禮。

我們學校在若干年沒有高職名額後,第一批評上高職的我們五人,按年齡1、2、3號42--46歲,都是年齡較大,工作努力,成績突出的。4號36歲,屬於幸運兒。5號是領導,34歲。後來,每年都有一個名額,評上的都在四十六七歲。現在待評高職的,優秀的都在四十歲以上,三年內沒有退休的,高職沒指標。等他們可以參評了,也到了四十五歲左右了。

所以,如果不是領導,如果不是跟領導有啥關係,作為普通的一線老師,就老老實實的把心態放平,努力的做好本職工作,有活動積極參與,活動本身也是提升自己的好機會,認真教學,努力取得好成績。把你的優秀、你的突出擺在那裡,該有的高職自然就有了。


一鶴老師說教育


我身邊有一個活生生的評職稱的例子。學校職稱評定方案又有修改,"擔任班主任工作加2分"。正在為副高職稱憂心的楊老師看到新方案後心裡更是一驚,"這2分不能跑了!"於是決定向學校申請本學期擔任班主任工作。老楊老師50過了,還沒評上副高心裡著急:年齡大了,離退休不遠,不評上高稱覺得教一生書不圓滿,畢竟高稱也是一種榮譽,再加上工資兌現又要多出大幾百元。

這些年,受職評指標等因素的限制,沒擔任任何職務的老楊在競爭中沒什麼優勢,眼看著年紀還小些的領導幹部或掛有一定職務的老師慢慢評上了,感覺排隊快排到了自己,所以無論如何要抓住機會努力達到條件。

根據學校職評方案,除了一些硬條件外比如,學歷、計算機、普通話、水平能力測試等以外,還有評優、論文、工作量、滿意度、教育教學效果等項目參與打分,分高者才有資格,而擔任班主任工作可加2分。

學校領導雖然覺得老楊已多年未當班主任有些顧慮,但看老楊為評職稱態度堅決只有答應了,希望老楊順利拿到這2分,增加競爭力。其他老師知道後,雖然知道老楊評職稱的路不會太順利,因為還有很多看不見的因素,這老楊也是知曉的,但還是在心裡祝願老楊能早日評上,達成退休前的心願。

老楊,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