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單位裡面當個副職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老男孩釣魚島島主


作為在兩三個單位當過副職的我,對這個問題有著充分的發言權。我想結合自身經歷來談談我的體驗。我第一次當副職是在一個鄉鎮任黨委副書記,第二次當副職是在一個區縣黨委的常委部門任副職,第三次是在某個市級政府組成部門任副職。箇中滋味,容我娓娓道來。

第一,既要貫徹“一把手”意志,又要兼顧幹部職工感受。要想當好副職,必須要把“一把手”的意圖在單位很好的貫徹下去,同時也要充分考慮下面幹部職工的感受。一句話,既要有剛性,也要充滿柔性。剛性和柔性還要很好結合,體現原則和靈活。有時候“一把手”的決定可能不近人情,這時候就需要副職去充當“一把手”和普通職工之間的潤滑劑。夾在中間的感覺是很難受的。我的做法是找一切合適的機會與職工聊天交流,喝點小酒也不錯,反正想盡一切辦法與大家充分溝通,做好思想工作。同時,在時機成熟時加強與“一把手”的交流,從而讓單位上下擰成一股繩,凝聚起合力。

第二,既要維護“一把手”權威,又要考慮單位實際情況。這也是考驗副職能力水平的關鍵。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例子吧:我在部門分管財務時,一次單位會計找我簽發票,是“一把手”的接待費用。那張票據金額不小。我讓會計找來辦公室主任詢問情況,主任說那天上了名酒。那時雖然沒有八項規定,但接待費用是納入單位預算的,一年就那麼多,像這種用法一年的預算兩三次就沒了。我向“一把手”進行了充分彙報,最後採取了在當時不違反規定的辦法處理了(現在這些辦法是行不通的)。如果我不籤那張票,“一把手”最後可能會為難我;如果我就那樣簽了,後來審計的時候可能不好過關。在徵得“一把手”同意後,採取折衷的辦法處理,至少在當時的政策環境下對他對我都是一種保護。

第三,既要與領導班子融為一體,又要保持自己特有風格。平心而論,當副職的人,幾乎沒有不想再進一步的,所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要想進步,就必須主動自覺維護班子團結,這是副職該有的覺悟。但是也不能一團和氣,要有自己的風格。注意,我說的風格不是個性和稜角,而是自己工作的特有作風,如嚴謹細緻、追求卓越等等。形成並保持自己的風格,讓上上下下認同你,你就容易脫穎而出了。

如果有更多關於行政事業單位的問題,儘管向我提問。也可關注“州縣小吏”頭條號,與您分享更多精彩內容!


州縣小吏


我有個朋友,在一家公司幹了十年的中層副職,到去年好不容易有一次提為中層正職的機會,她卻放棄了這個機會。

我非常不解,問起她原因,她說:其實做個副職真的也不錯,挺適合我目前的職場狀態,你需要聽理由的話,我就給你說三點。“

一、當副職工作壓力相對更小,可以平衡家庭需要

在單位裡當個副職,無論是中層還是高層,相對正職來說壓力會減輕不少。

我朋友幹了十年的副職,忍痛放棄晉升的機會,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考慮家庭的需要。

首先她是個職場媽媽,不僅有事業,家裡還有兩個娃需要照顧,她老公呢職業是幹銷售的,常常會出差,所以兩個孩子的讀書與生活起居需要她費心。

如果晉升做了正職,公司裡各種大大小小的會議都需要她參加,還有管理上的壓力顯然就更大。

而只作為副職的話,更多是輔助性質的工作,當然壓力小了很多,尤其是作為女性,更樂於這樣的崗位。

聽朋友這個理由,我確實覺得很有體會,因為我幾年前自己就是做副職,在部門裡面雖然也要加班幹活,有不小的壓力,但那種壓力更多是單純的工作量,沒有心理層面的壓力。而這些年自己做了正職,那就感受完全不同,我需要對高層領導負責,也需要對下屬負責,揹負整個部門的考核指標,有時候思考管理上的事情晚上睡覺都會失眠。

從這個角度看,當個副職還真是個好差事!

二、從經濟的角度看,當副職性價比似乎更高

朋友告訴我,她們公司的中層正副職,收入方面其實相差並不大,副職整體收入基本等於正職的80%。比如一個正職年薪30萬,副職也就是24萬。

對我朋友的家庭條件來說,她並沒有很大的動力需要多賺這20%的差額,這也是促使她放棄晉升機會的一個原因。

收入不會高太多,但職責卻多了不少,所以她並沒有很大興趣。

當然,你想要繼續往上發展成為高管,那還是得經歷正職這個階段,直接從副職跳上去的概率不高。

所以職場上許多副職的人員,一般收入達到一定水平就很難再突破了,僅僅靠常規的加薪激烈性不足,所以這些副職要麼安於現狀沒什麼大追求了,要麼積極尋求做正職的機會,即便自己的公司看不到機會,也會尋求跳槽來實現,好比當年的我就是如此。

三、作為副職,如何配合好正職很重要

在一家公司裡頭,副職管理者要想混得好,與正職的配合度很重要。

我朋友說,她幹了10年副職很開心,主要也是因為和她的正職領導搭檔得好有很大關係。

她們兩人首先都是女性,除了工作上,生活中也是好友,常常週末一起帶著娃出來吃飯。

其次,兩人性格上有所互補,她的正職是個急性子,雷厲風行的女強人;而她呢,做事比較慢熱一些,但非常細膩,很多工作細節可以幫正職考慮周全。

所以她們兩人搭班子就把整個團隊凝聚得很好,因此公司裡另外一個部門有正職崗位空缺了,她也捨不得自己的直屬領導和好搭檔。

她說,其實正職領導也有找她談過話,認為這是一次比較好的機會,畢竟這家公司也幹了10年,這樣的機會非常難得;另一方面呢,確實也捨不得分開,內心希望能繼續與她合作。

在雙方這種矛盾心理下,考慮再三,我朋友還是放棄了。畢竟職場上人與人的追求不同,也許目前的工作狀態就是她最喜歡的模式了。

四、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正職

朋友說完上述三點理由,我又給她總結歸納了一點,也就是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做正職領導。

就好像不是每個學醫的人都適合做醫生,每個學師範的人都適合做老師一個道理。

朋友的性格如果放到遊戲中去,也許就是那種輔助性的角色,給前鋒線“加血”之類,直接衝鋒陷陣並不是她所擅長和1喜歡的事情。

聽完我的總結,她連聲說“對、對”。

職場上,每個人都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比起所謂的“價值正確”更為重要!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啟發。

作者:丁路遙知事,頭條職場教育領域營銷號排行榜前十,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職業規劃師。歡迎點擊關注我。

丁路遙知事


幹過兩年的單位部室副職,說說感受。

1、活幹的不少,功勞不一定

我的一把手是個非常通情達理的人,每次我跟他彙報完工作之後都會讓我去給領導直接彙報,不搶功勞。另外一個部門的副職則不是,所有的功勞都落在了一把手的頭上,自己有苦說不出。

2、出力非常多,工資挺寒心

幹了很多活,卻只能拿正職的百分比。沒辦法,這是制度規定的,怎麼也不可能跟部室正職一個水平。尤其到年底發年終獎的時候心裡總會有多多少少的落差。

3、領導直交辦,角色很尷尬

有時候領導會直接交辦給任務,但彙報的時候卻做了難,是直接跟領導彙報還是先跟部室的正職彙報,陷入了深深的糾結。

總結了一點,多幹事多請示,少說話少表態。


職場戰士


在單位裡面當個副職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我還真有過在公司當副職的經歷。


記得當時有個老闆看我做事還不錯,就讓我給他當個助力類職務,薪資待遇談好,就開始接手工作了。


老闆算是對我本人也比較器重,當然器重的背後,就是你得是個全能手,涉及到方方面面。在我工作期間,從公司的早會,團隊組織學習,到老闆發言寫發言稿,企業的文化牆,還要涉及到公司招兵買馬,團隊同事狀態不好你還要負責開導,老闆有時候喝酒了你還要給他開車,公司搞活動宣傳文案少不了你,活動缺主持的時候你要上,老闆做商務洽談尋找合作伙伴的時候,你得坐旁邊輔助,並協助篩選人才,商務合作合同你肯定也是要擬的。


還有很多時候公司的發展戰略,團隊核心開會你要負責協助,有些臨時的事情你要給老闆整到位。


做了一年半的時間,感覺真有點“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的節奏,整一個老闆和公司的高級思想保姆。公司發展好了,但你一直清楚,你出的力都是幕後英雄,榮譽和獎勵都是老闆拿,而且你也一直明白你在幫別人帶孩子似的,孩子也永遠不可能是你的。


這就是做一個副職的感受,要是一個全能手,還能經用,稱職,但內心裡一直清楚自己只是輔助公司走一程的人,你內心其實是沒有太多的踏實感的。


80後楊同學


副職,有協商權、無決定權。主要職責就是要輔導好正職。一般副職在單位裡都是比很被動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副職一般都有一定的能力,而且到正職只差一步。所以,很多副職的想法是再進一步。所以,多數幹副職的,都不是很服氣正職,但是官高一級壓死人。有能力的副職,很多想法可能會被正職給否定掉,時間一長,就覺得正職領導很多地方可能不如自己,為什麼不如我的人要當我的頂頭上司?這是很多副職經常私下抱怨的地方。

同時,有能力的副職會有很多想法,但是一個部門的工作,一定是以正職的思路為主的,所以,副職很多時候的想法都不能實現或者被正職給壓制著,把自己當做一個懷才不遇者,這能不憋

第二、正職要維護自己的權威,一般不會太讓副職太出風頭,所以,副職的能力並不會完全釋放出來。正職本身就有一個想法:他說我的下屬萬一有一天成了我的上司,那多沒面子。所以,正職一般會適當的打壓下副職,不讓他太過於高調。所以,我們看到,除非正職獲得升遷,副職直接越級提拔的很少。我們經常會看到,單位的正職和副職關係不好,但我就是利用我是你上司的權威打壓你,你能奈我何?一旦出頭就被打壓。

第三、副職的做了很多工作,業績也不錯,但是並不會完全被上級領導知了解。你工作怎麼樣,很多時候就是正職的一句評價。至於評價好壞,看正職的氣度和你的運氣了。職場就是層級分明,副職向正職彙報工作,正職向高一層領導彙報工作。這裡面套路就非常深。

我們知道,開部門會議,一般都是部門正職參加,輪不到副職。比如,很多副職做的工作,都被正職拿來作為部門的業績;還有一種情況,副職作出了成績,領導會問正職:你下面的那個副職怎麼樣?正職說:能力是不錯,但是管理水平上,我感覺還是差點。一句話,把副職的很多優點都給抹殺了。

副職並沒有很多向高層回報的機會,即使去彙報,一旦反映正職的不好,領導肯定覺得此人心胸不夠寬大,沒有氣度。

所以,副職一般都有如下的狀態:

1、對正職表面上很服從,但私下裡有所抱怨,但還不敢明著來。多數都是有懷才不遇的想法;

2、很多時候,不敢承擔責任,因為有頂頭上司壓著;

3、會通過各種渠道找到升職的機會。


職場菜根譚


本人在行政單位當了六年副職,我的感受與體驗有以下幾點:

一、獨當一面做好分管工作。一是,要有擔當。對自已分管的科室,業務上要在行,工作上要有法,保證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對分管科室內部出現的矛盾和問題,要盡力自已解決,不要動不動上交。二是,不可越位。對涉及分管方面的重要人事調整、重大事項決策、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資金使用“三重一大”事項,必須向主要負責人彙報,並提交黨委會研究。

二、當好主要負責人的參謀助手。主要負責人是把握方向的,關注的是宏觀層面。業務上不可能樣樣精通,具體情況也不可能瞭解全面,但又要負責決策。這個時候,副職就應該站出來,根據業務方面的政策要求和自已掌握的祥細情況,用心提出一些方案,陳明利害,供主要負責人決策參考。

三、自覺維護主要負責人的形象。為加強職工管理,單位會出臺一系列的規章制度,規定嚴了點,職工就會有意見,甚至對主要負責人心生怨恨。作為副職,要善於做好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爭取他們的理解。同時,也要抓好自己分管科室的作風建設,在社會上樹立良好的形象,這其實也是對主要負責人的維護。

任副職期間,自己就是這麼去做的。有幸搭班子的三位主要負責人都很開明,共同的特點是對副職善於放權,對大是大非問題,又敢於擔當。因此,我們配合的很好、很和諧,因為工作,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儘管現在各奔東西,但一直保持著聯繫。

據說,有的主要負責人,就愛插手副職分管的工作,整天指手劃腳,遇到問題又不去擔當,推的一乾二淨,這樣副職就難幹了,萬幸自已沒有遇到。


道可道123456


在單位裡當副職,箇中滋味也許只有自己心裡明白。只是,副職和副職遇到的單位不一樣,遇到的領導不一樣,遇到的下級不一樣,遇到的組織結構不一樣,所以,體驗也會各不相同。綜合自己和朋友的體驗,做個歸納和梳理,與大家分享。

體會一:有些副職其實就是個擺設。

多數情況下,副職其實就是個擺設,要權力沒權力,要實惠沒實惠,基本上正職的傀儡,幹得活和基層幹部差不多,有時候更像是一個跑腿的,唯一的好處就是工資或許會高一點,周邊的同事為了表示尊重,一般不會叫你“X副總”,而是把“副”字去掉了,直接叫“X總”,聽上去還是蠻舒服的,混在正職的圈子裡,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個“正職”呢。

體會二:有些副職上面沒正職。

自己的圈子裡有不少做副職的,說是副職,實質上是和正職是一樣一樣的,因為根本就沒有正職。或許是公司出於成本的考慮,或許是因為副職幹正職的活挺好的,正職的位置空著,也有利於調動副職“積極向上”的積極性,或許是因為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正職,於是就那麼一種空著......反正這些做副職的朋友,有實權,有實惠,沒有人與其勾心鬥角、爭權奪利,挺舒心。就是工作壓力大,一切責任都得自己扛著。

體會三:副職不值錢,像是個陪襯。

一個朋友在政府機關做了十幾年副職,一直覺得沒什麼意思。我說,你這都副職了,距離正職一步之遙啊。朋友曰:兄弟,你是不知道我這個副職有多窩囊啊。像我這樣的副職一共六個!我本來不應該上這個職位的,但市領導相應國家“號召”,管理隊伍要年輕化、知識化、國際化。領導們挑來挑去,就我一個比較年輕而且又是“留洋”後聽從祖國召喚回來的,就硬生生把我給推上去了。就這樣一直陪到現在。單位裡也沒人把我當副職對待,天天跟我嘻嘻哈哈、沒大沒小。我就像個花瓶一樣被擺在那裡作為他們的一種工作建樹:看我們的領導多年輕、多有知識、多有國際範。不過,退休的待遇不錯,知足吧,哥們兒。

體會四:如果挑戰成功,副職比正職厲害。

說起另外一個朋友,真的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這傢伙很多年了,一直沒有當上正職,但相當於是正職。這個人有點神!嘴巴厲害的要命,說起話來可以幾個小時不停嘴,天南海北沒有它不知道的。厲害的是,這主邏輯性強,又很強勢。那個正職在他的“氣魄”壓力下,事事都聽他的,正職見了副職和見了大領導一樣。我能想象那個正職有多麼尷尬,但沒辦法。這個朋友的氣勢的確少見。也可能就是由於這種“氣勢”,一直沒上到正職,但也活得逍遙自在,因為似乎沒人“治得了”他。沒辦法,天生一個正職的料只能當副職。

小結:可能其他人還有其他的體驗吧。正職也好,副職也好,體驗的好壞真的和自己性格、眼界、魄力、氣勢、知識、邏輯、表達、談判等因素正相關(當然,在某種環境下,背景和關係很重要)。大多數情況下,副職更是一個傀儡,除非分管著某項業務。不過,要想在將來走向正職,還是多個心眼好,畢竟向上走,還是正職的上面說了算。表現得好,老闆退去正職,讓你來做正職都有可能。而有些副職,或許一輩子也就到頂了。正職和副職一字之差、一步之遙,但所需要的素質可不是差一丁點兒。


耕然夫


副職,不管在什麼單位和部門都是做事的人,說話算數的永遠都是正職領導,題主問在單位裡面當個副職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我覺得在能力尚可的情況下,需要看兩個人對不對脾氣了。

如果兩個人的脾氣性格差不多合得來,那麼一起共事相處的會很愉快,反之你將會很難過,很可能在公司會處處遇冷。

我一個朋友新進入一家公司,他們部門的副主任40多歲了,時不時就會被主任罵,基本不敢說半個不字。

工作做的再好也沒有用,根本原因是主任就是不理他,工作做多了或表現積極了,主任往往會有覺得他有越位爭權之嫌,肯定不高興。

如果工作幹少了或者不積極,正職領導又會說不配合不支持工作,出了一點紕漏就讓副的頂雷,單位有了成績,永遠都是正職的。

朋友說,副主任人挺好的,可苦啊,上有老下有小,福利還行,看著又不敢辭了工,畢竟是公職。

當副職冷遇總是難免的,有很多人基本不會把副職當回事,在職場很常見。副的不如一個正的,這是千古不變之真理。

一個副職想要做好自己的角色,前提肯定是要做好自己手裡的工作,處理好和正職的關係,不可功高蓋主。


陸興榮頻道


個人觀點:副職就像LOL中的超級兵。價值高,打人也痛,但是最終還是被英雄打。

一個單位副職一般有幾個。幾個副職把單位的工作分管完。正職管好人就ok了。

就我看來,單位副職一般有以下特點。

1.有真本事,能夠為一把手排憂解難。但很多事情需要請示彙報才能做,自己沒有絕對的話語權。

能夠當上一個單位副職,說明能力至少是出眾的,是被上級認可的。業務能力強,能夠在自己職責範圍內為一把手排憂解難。

但是副職能做的僅僅是授權了的事情。大多數情況是:如果一件事情,一把手不知道,那麼你就需要請示他,一把手講了意見,你才能做下去。如果你沒徵求一把手意見,一次兩次可能沒關係,次數多了,一把手肯定對你有很大的意見。

副職一般沒得絕對的拍板的權利,很多事情也需要請示彙報。

2.副職需要當好“參謀”,為一把手出謀劃策。

每個副職分管不同的工作。但是並不是你只需要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行。你是單位的副職,不是一個辦公室或者一件事的“頭”。所以你在做好自己分管工作的同時,要隨時考慮到一把手的難題,並提出解決的辦法。為一把手出謀劃策也是副職的本職工作。

3.副職往往是第一責任人,責任大,功勞不大。

這個大家應該都懂。所有的具體工作都是副職經手的,都是副職籤批的。如果需要問責,那麼副職第一個跑不掉,需要負直接的領導責任。

即使你是掛的名,沒做什麼事,該問責的時候你還是會“背鍋”。

有功勞的時候呢?最大的功勞不是你的,是一把手領導有方。這個你還不能爭,你爭了就是不識時務。如果一把手讓給你那就另當別論。

副職一般做的多,責任大

綜上,當好一個副職也是不容易的,需要能力強,抗壓強,功利心弱,有擔當等。同時副職也是問責的主體。


G哼哼哈哈


歡迎關注@職場琉璃,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說一個我朋友的真實事蹟吧。

我朋友大學畢業後,在一家上市公司做法務,由於表現好,個人也非常實在踏實,所以一年後成為了法務主管的助理。

法務主管的助理?

也就是說,法務部上面有經理,有總監,有主管,接下來是主管助理,再然後是法務專員。所以真要說起來,朋友也算是個副職的位置。

副職的體驗和特點是什麼?最突出的表現一般是這幾點。

一,一般都是接受上級安排的事物多,自己可以決定的事情少,一句話:權力不大,做事不少。

作為一個副職,基本上手上的權利也就是負責傳話和監督,非常有限的權利,基本上都是聽從上級的指揮,聽從上面領導的安排。需要做事的時間更多。

二,副職偏向於執行層面多,正式的會議比較少。

一般來說,正職負責管理和統籌,副職負責執行和做事,就連開會也是正職的機會多,正職要做的會議更多,副職也只是多偏向於聽從正職的安排。

作為一個副職,不要氣餒和委屈,更不要覺得懷才不遇,一定要擺正好心態。

一,調整心態,配合好上級正職的安排和管理。

二,努力踏實做事,提升專業水平和職場能力,做好相應範圍的事物。

三,居安思危,有憂患意識,時刻不要忘了學習。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歡迎關注我【職場琉璃】,很獨立愛自由,上班工作下班寫作的職場達人,加入頭條兩個號同時過原創加V拿青雲大獎,目前出的第一個寫作專欄已經更新完畢,15節純乾貨內容,不囉嗦不扯淡,現在訂閱,還能獲得不定期免費寫作指導和運營技巧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