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排位分如何計算?

正源居古茶坊



目前各省的新高考改革推進工作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部分試點地區已經接近尾聲),在新高考中很容易被考生及家長忽略的一個問題就是新高考的排位分計算(等級賦分制度)。


在等級賦分制度下,“佔便宜”的是單科實力頂尖或者墊底的考生,“吃虧的”是成績平平的中間段考生。


為何這麼說?先來看看等級賦分制度的設計原則:


以遼寧省為例,在普通高中的高考選考科目——化學、生物、政治、地理這四門再選科目中實行等級賦分制度。也就是將這些科目中,考生的卷面原始分按照規定的人數比例劃分為5檔(A、B、C、D、E),然後再根據等級賦分的規則轉換為等級分。轉換為等級分後,

滿分一定存在(原始分第一及緊隨其後的前1%考生),而零分一定不存在(等級賦分起點為30分)。


遼寧的等級賦分規則見下圖:

簡單說明一下大家就懂了,對於原始分為A等的考生,成績在前1%以內的,不論卷面原始分是多少,一律給一個滿分的等級分(100分)。假設試卷很難,連第一名也只考了89分,轉換為等級分後,他的分數將比原始分多了11分。而對於A等中位於最後1/15的考生,一律給一個等級分86分,在這兩者之間的按照成績排位從99~87分來賦分(一個百分比差值一分)。


對於原始分為E等的考生,哪怕最後一名的卷面原始分是0分,因為等級賦分的最低起點分是30分,所以倒第一的考生經過轉換後的等級分為30分,比其原始分一下子多了30分。


而對於處在中間的B、C等級來說,因為他們的比重很大,佔了全體考生的70%,但是等級分的賦分區間卻很小(85~56),只有30分的波動區間,那麼也就是要相差2個多百分比才能拉開1分的差距。這個群體內的考生在等級賦分轉換之後,分數將異常密集,同分段內人數將非常多,不如原始分狀態下分差那麼大,那麼在計算高考總成績的時候自然就要吃虧了。


所以在新高考制度下,選考科目成績平庸的考生是很吃虧的,即便語數外三科統考科目成績比較高,也會在計算高考總分時被平均下來。


希望這個回答能幫到即將面臨新高考的考生和家長朋友們,看到這些內容能夠早日製定應對策略。


孩子是“馬”,作為家長的您就是“田忌”。


感謝閱讀,受您一份關注,送您一份收穫!


高考同期聲


等級賦分是將所有考生的成績按照從高到低排序,同時將排序中劃分為不同的等級並給予不同的等級分數。

北京的選考等級賦分方案如下圖,賦分總分為100分,以40分為賦分起點,3分為分差,共計5等21級。

舉個例子:

假設在新高考中,小剛和小麗高考都選考了物理和化學,而且在高考中兩個人的語文、數學、外語和物理、化學的成績之和相同;

小麗另外選考了生物,成績是90分,最終以優異成績順利進入了北京大學;但小剛另外選考的地理只考了65分,最終只能進入一個獨立學院。

如果按照這種傳統的記分方式,可以看到,因為選考科目不同,二人的命運走向完全不同。


然而事實是,在這次高考中,生物試卷的難度很小,小麗考的90分只排在全省50%的名次,而地理試卷的難度很大,小剛考的65分卻能排在全省前10%的名次。

等級賦分就是按照所有考生成績從高到低,按照百分制去排位次

,前3%就代表只被3%的考生超過,即全體考生的前3%;50%就代表被一半的人超過,以此類推。


只有百分等級也不行,因為最後成績出來了,告訴你物理成績是5%,很奇怪,統計成績和錄取等也會不方便。

所以,還要將百分等級再轉化為分數此時的分數就與最開始的卷面分數完全不同了,因為已經通過排名給標準化了,各個科目之間也可以直接比較與加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