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52度以上是純糧食酒,酒精度70多度,52度不能勾兌嗎?

一休老哥


作為一個茅臺鎮本地人多年經驗告訴你怎麼才能買點好的東西。

52度是純糧酒這是錯誤的說法!比如茅臺鎮某些酒廠比如荷花酒就是52℃濃香型,眾所周知茅臺鎮酒廠只生產醬香型!那明擺著就是勾兌的酒精酒!

53度也有勾兌的醬香型!但是相對來說多少錢辦多大的事!你非要100多塊錢一箱的酒(咱們指的是一箱6瓶),那麼別人只能給你那種品質酒對吧!如果說沒有100多的酒,等於吧顧客往外推!別人也不可能虧本給你啊,如果虧本的話別人還不如自己在家睡大覺呢。說白了就是多少錢辦多大的事。

買酒這塊兒只能說看你遇到什麼樣的商家。遇到靠譜的商家會低利潤走回頭客。如果遇到不良商家的話即使再貴也會給你酒精酒!

因為現在市場魚龍混雜七雜八的人和酒什麼都有!

開始酒是好酒,下單後以次充好。被騙的人多。也相當於銷售斷了自己的一條路!誠信做人、在做事!做好人,釀好酒,良心酒

寧一人喝千回,不願千人喝一回

我是茅臺小王,如果你也是名醬酒愛好者,那麼請關注我。一起交流醬酒文化。


茅臺先生


純糧食酒跟酒精度數沒有直接的聯繫,不過純糧酒出酒時最高也就70多度,但這個度數的出酒率是非常低的。一般的原液52度以上能保持較好的出酒率,如果不分段取酒的話,混合在一起基本上能保持在58-60度之間。這一部分就是蒸餾出的原漿(或者原液)。

如果真得想喝到這種原漿,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買剛蒸餾出來的,然後自己存放半年到一年再去喝(僅限於濃香型白酒)。

如果大家買灌裝的成品酒,可以說沒有一瓶不是勾兌的。其實勾兌有兩個含義:

一是大家所認為的酒精加香精香料的酒。這種酒是採用食用酒精加各種調味調香料做出香味和口感來,比例不協調就容易讓人頭疼、口乾。這種酒多少度都可以生產,只是加水多少的問題。一般這種酒很綿柔、很清純,當溫度低時也不會有固形顆粒物的析出。這種酒如果在杯中放置兩個小時,香味揮發的很快,再喝的時候口味就會變得怪怪的。

再就是酒廠採用的勾兌,嚴格來說是勾調。因為不同時期即使同一窖池釀出來的酒口味和品質也不會完全相同,為了獲得穩定的成品酒質就需要將不同年份的酒、不同發酵風格的酒混合到一塊兒。勾調是白酒生產中最常見、最普通的一道工序!


一分鐘漲知識


是不是純糧食酒,跟度數高低沒關係,跟酒的品牌和價格有關係。

第一,醬香類的酒和汾酒,基本上都是純糧食酒,因為品牌在哪兒擺著,而且,酒的價格,也比較高,汾酒最便宜的,也得42元一瓶,而醬香類的酒,最便宜的也得五十多塊錢一瓶。

價格到位了,糧食酒的成本和利潤也保證了。

第二,其他所有品類,不管什麼香型的,基本上200塊以下的,全部是勾兌酒;勾兌酒,也是符合食品安全,可以飲用的。

但不得不說,勾兌酒,更容易上頭,沒有糧食酒的醇厚。

第三,如果是準備收藏起來,過幾年喝,那就只考慮收藏醬香類的酒和汾酒兩種了,剩下的酒,對收藏來講,沒有意義。

另外,純糧食酒,釀造出來時,酒精度也是70多度及以上的,也是使用不斷勾兌,降低度數,達到飲用標準的,這種,不屬於勾兌酒。

勾兌酒,其實就是拿食用酒精直接勾兌的酒的稱謂。52度,確實無法勾兌,不管是直接釀造出來的酒,還是食用酒精,沒有這麼低的度數。


董江波


首先這個說法肯定是錯的,用酒的度數是無法判斷酒是“糧食釀造”還是“勾兌”的。而且這個“五十二度以上的酒不能勾兌”的說法應該不存在很多人“都說”的情況,至少我也認識不少喜歡沒事喝兩口的朋友,各個年齡段的都有,從來沒聽說過有這麼簡單、直接鑑別白酒製造工藝的辦法。

我們來了解一下白酒和勾兌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白酒是一種什麼樣的酒?

酒文化雖然誕生的非常久遠,但事實上與其說是我們人類發明了酒,還不如說是我們發現了酒更妥帖一些。酒就是含糖物質在酵母的作用下發酵形成的有機物,理論上大自然中的野果加上無處不在的酵母菌就足以產生酒,所以在我國自古也有“猴兒酒”的傳說故事,酒無需刻意追尋,它好像本來就存在於自然之間。

在眾多的酒類中目前我們的酒桌主要被白酒做佔據,但事實上現在的白酒都是蒸餾酒,這是大約在元末明初之際才傳入的,相比較久遠的酒文化來說,白酒“年輕得很”,現在人們耳熟能詳的各種白酒香型也都是近幾十年才有的說法。我們老話說的“酒是百藥之長”指的也不是白酒,而是那種比較原始的米酒,而且真正能與葡萄酒、啤酒比肩被稱為“世界三大古酒”的也是文化和歷史更加深遠的黃酒,而並非是白酒。

所以白酒這種蒸餾酒與我們真正意義上祖先喝了數千年的酒,並不是完全的一回事,甚至可以說是相去甚遠,它也並不是那種真正意義上直接從糧食裡釀出來的酒。

“勾兌”是怎麼操作的?為什麼讓那麼多愛酒的人厭惡?

說起這個“勾兌”其實它有兩方面的意思:

首先“勾兌”是白酒生產必須要有的一個工序。

白酒的製作過程其實用“釀”來形容都不太準確,它就是以穀物等含澱粉物質為原料,利用酒麴酵母作為發酵源,經過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和勾兌等步驟製成的酒。白酒的“釀”是在酒液已經被提取出來之後進行的,而並非我們的黃酒那樣是直接從糧食中釀出來的。

而白酒蒸餾出來的時候一般度數是由高到低的,“酒頭”和“酒尾”的差別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而且不同批次穀物的區別、酒麴狀態的細微差別、陳釀期間環境變化造成的差別都會對酒造成影響,所以哪怕是同一個釀酒師傅手裡出來的酒也不可能都一模一樣。自己喝的話這可以當做是特色,但是作為商品銷售這就是不被允許的情況了,所以白酒罐裝之前是肯定都需要經過勾兌的,哪怕不為了調整度數,只是為了統一風味和口感這個步驟也省不了。

其次“勾兌”還有另外一個意思,那就是眾多飲酒者厭惡的“造假”。

白酒雖然是蒸餾酒,但直接由糧食和酒麴發酵、蒸餾出來的,還是會有其天然的微量風味物質,雖然這些物質在白酒中的含量也就2%左右,但是這些物質是決定了白酒口味、口感、香氣的關鍵。而白酒陳釀之後酒體會越發成熟,各種風味物質之間的轉化就是一款老酒的魅力所在。

而所謂的“勾兌造假”,就是用食用酒精為原料做的酒,這種白酒中的風味物質是通過人工添加的香精等物質來實現的。所以用這種辦法就完全省去了所謂的“陳釀”步驟,反正都是兌,所以可以一步到位照著陳釀之後的香氣去兌,於是眾多酒友就覺得自己受到了“欺騙”,其實這部分白酒就是“液態法白酒”。

所以綜上所述 ,白酒度數的高低、風味的調整都是由勾兌完成的,不管多少度的酒都是如此,酒的度數並不能成為區分一款白酒是“純糧釀造”的還是“食用酒精勾兌”的,不管52度以上還是52度以下都是如此。

至於如何辨別白酒是否“純糧釀造”是非常困難的,不管是看酒花、掛杯,還是搓酒聞香氣等等辦法其實都是不準確的,因為這些同樣都能以人工手段達成。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選“純糧酒”比較靠譜的選擇就是可靠大廠的“固態法白酒”,或者是選擇已經被冷落多年,貓膩沒有那麼多的黃酒。






劇劇屋


看怎麼理解勾兌,廣義連茅臺都是勾兌的,由不同年份不同風味的茅臺酒勾兌成統一穩定的口味。

糧食酒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但微量的物質成分非常豐富,包含不同醇酯,在長久保存中還會轉化。以前有視頻證明糧食酒不能勾兌,加水會混濁,但沒有科學解釋,直覺肯定可以勾兌,只要研究出變混濁的原因然後相應處理就行。

個人認為喝白酒就是喝酒精,只要口味習慣,大廠十幾元食用酒精勾兌白酒非常安全,茅臺五糧液是好喝,一二兩小酌是享受,喝暈了腦子的反應是需要酒精酒精酒精,早喝不出茅臺和二鍋頭的區別。

食用酒精經過提存雜質很少,大廠品管嚴格,從食品科學上講是安全的,沒有雜醇不太容易上頭。消費者瞧不起二鍋頭是因不瞭解而產生的恐懼,還有玄學,高端白酒貴在口味,酒精還是那個酒精。

相反自釀白酒或小廠生產的糧食酒,品管跟不上,有些人為了提高產量已不用傳統發酵工藝,會有雜質,反而不安全。這種酒買了最好保存一年後再喝,通過緩慢的化學反應後,口味會好很多。




思南路上的知了


您說的這個事實是大多數人的認知,其實市面上見到的大多數都是勾兌酒,但此勾兌非彼勾兌,我說的勾兌是用陳酒兌新酒,加上一些調香,這樣能保證酒的口感和香型。至於勾兌度數這個基本都在40-50多度之間。酒廠在接酒的時候都是掐頭去尾,排除酒裡的有害物質,成酒在50-60度,70度也有,但是這樣成本就太高了。成酒一部分儲藏用作基酒後期勾兌,一部分用來與陳釀基酒勾兌,加蒸餾水,和適當調香。


道循不可測


個人感覺這個話題有待商榷,52度以上不一定都是糧食酒,也有很多是用食用酒精勾兌的,反倒說52度以下的也有很多純糧酒,我感覺判斷是不是糧食酒,看看有沒有糧食酒必備的那種曲味,也就是酵味。我喝過清香型,濃香型,醬香型,還有兼香型的酒具體牌子都不說了,凡是糧食酒它們都有這個特點,酒精勾兌的酒,就沒有這個味道,聞起來都是一股酒精味,喝起來都是水渣渣的感覺。


光輝歲月5566


除了原酒,都需要調製。
我說濃香型,其他的不懂行,不敢說話。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353206408679498ab574fddc993088ef\

懷爐家酒


可以說都是勾兌的,原漿酒濃度太高,不適合飲用,然後酒廠會根據各種比例,需要去勾兌出不同的度數,這是業內人士給講的,我也不太懂。


人間月1


其實身體本身就能證明純糧和酒精勾兌,喝完頭頭疼不,問問就知道了!哪個品牌喝了疼,就直接不要再喝了!摻酒不要喝,要麼純糧也會頭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