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收藏的一幅書法作品,個人比較喜歡,各位書法家如何點評?

歐冶山人


很不錯的一副行書條幅作品,功底很深,我跟您一樣喜歡。

這幅作品作者落款黃進勳,應該就是我貼出來的下面這位黃進勳。

黃建勳,1953年生,福建人,著名書畫家,北京涉外經濟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國學書畫院書畫家。幼承家學,擅長行草、能書能畫能詩文。黃建勳個性鮮明,他的書法作品的線條極富動感和彈性,行筆迅疾,收筆穩健,充分表現了高超的調控筆鋒的能力。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黃建勳從事書法美術教育已逾二十餘年,桃李滿天下,他的學生也有許多人在全國各類書展中獲獎。黃建勳作品呼聲很高,深受海內外各界人士喜愛和廣泛收藏。

題主貼出來的這幅作品,猶為漂亮。作者深得王羲之欹側書法風格影響,對體勢的駕馭能力極高,雖為臨危據槁之形,卻有絕岸頹峰之感,用這句古話來讚美黃建勳似有過譽之嫌,但也八九不離十。作者氣定神閒,不疾不徐,空間佈局極佳,遠觀,一派古風古韻直入眼簾,近看,如春風拂面,令人愉悅。

這實在是一副好作品,不過誇歸誇,我還是發現了一個問題,題主那副字的落款“黃建勳”與我從網上下載的這幅黃建勳書法作品落款完全不同,會不會其中有一副是贗品?如果真是有,我願意相信我從網上下載的這一副字是贗品!順祝題主愉快!


永書101


題主收藏的這幅書法,書寫的是王維《春日與裴迪過新昌裡訪呂逸人不遇》詩,總體書寫的還不錯,是取法當代人的風格,從中可以看到一點學歐陽中石的筆法,比如第一句”桃源一向絕風塵“,就很像歐陽早年風格。


王維《春日與裴迪過新昌裡訪呂逸人不遇》全詩為——

桃源一向絕風塵,柳市南頭訪隱淪。
到門不敢題凡鳥,看竹何須問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裡,東家流水入西鄰。
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老作龍鱗。

遺憾的是,這幅作品上有兩處錯誤,兩處硬傷:

一是”看竹何須問主人“的看字,作者想寫成異體字寫法(見下圖),但卻寫成了”朝“字。實際上二者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其二,”東家流水入西鄰“的流字,作者的草書寫法值得商榷,這種寫法實際上是另外一個字——”淬“字(見下圖)。

《唐 · 孫過庭 · 書譜》淬字(見下圖):


而,流字草書可以有三種寫法。

第一種可見《唐 · 孫過庭 · 書譜》流字(見下圖):

第二種流字草書寫法可見《明 · 韓道亨 · 草訣百韻歌》寫法:

第三種可以參考毛體草書流字寫法:


因為這兩處硬傷,這幅作品的價值大打折扣。

不過若是自己喜歡,收藏著自己看看也是可以。

各位書法愛好者或者藏友,在收藏書畫作品的時候,最好還是請懂行人士看一看,儘量不要收有瑕疵或錯誤的作品。


麓風軒


豆腐青菜各有所愛,自己感覺好就行。我喜歡馬平和老師的字,可惜馬老師去年春天駕鶴西去了。



仙人掌101976806


己故書法家戚慶隆先生作品欣賞。




手機用戶5360390321sz


答,因為本人喜歡欣賞書畫,九十年代新疆有幾位德高望重的書法書畫名家作品。牧歌,白應東,康國楨,王世昌,張造時,名書畫家作藝術作品,我很敬佩他們人品及作品!懷念他們的時候拿出來回憶欣賞。我收藏優秀作品藝術是了讓孩子們,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藝術美德。


老默0106


你好,黃建勳先生的作品,很棒,筆法字法墨法章法協調統一,格調儒雅,有顏真卿行書筆意。值得收藏。




流雲藝朵


這幅作品,總體來看,閒適自然,不激不厲,章法上上下相承,錯落有致,左右參差,相互照應,用墨濃淡適中,用筆有收有放,一些字誇張變形,平中求險。通篇在自然變化中達到章法氣息完整統一。不失為佳作。至於個別筆誤,如流字寫成“染”字,注意是“染”字,而非“淬”字等,瑕不掩玉,當然,如果能不出現這種筆誤,當更好。我還是一個原則,一幅作品,先不看字,看整體神韻。


興平南郊竇文海


這副作品給人一種軟綿綿,懶洋洋地病態之感。原因就是筆力太弱了,中鋒用筆不夠挺健,筆畫之間沒有承接呼應,字與字之間也沒有體現陰陽頓挫的節奏韻律。如果一件藝術作品本身不具備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收藏它還有意義嗎?


午火999


是福建黃建勳老師麼?

既然題了上款,寫給“孝堅先生”,也是文人心意的表達,應該好好收藏。

就這件作品來說,寫得很認真,氣息儒雅,用筆嫻熟,還是不錯的。

略有不足,比如第一列的“柳市南”的“ㄱ”如果有方筆的動作,避免雷同,會更好。


向金港的象


這幅書法作品寫得不錯,黃建勳是一位書畫家,從事書法教育多年,寫的內容是王維的一首詩,王維與知交裴迪去長安柳市之南新昌裡訪隱士呂逸人不遇,這首詩極贊呂逸人閉門著書的隱士生活,顯示作者羨慕"絕風塵"的情懷。不過此書法作品中"朝竹"應為"看竹","閉門"應為"閉戶",不曾見過有"朝竹"."閉門"這個版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