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程序員有外包經歷,面試就像有汙點一樣的存在?是這樣嗎?

我好上頭


作為一名IT行業的從業者,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目前IT行業內有大量的程序員都有過外包開發經歷,外包開發也是IT行業內的一種重要業務形式,所以程序員從事外包開發是比較常見的事情,也會獲得技術上的持續提升。實際上,早期國內很多大型軟件公司,都把外包業務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直到今天,很多大型軟件公司也有大量的外包業務。

近些年來,隨著國內互聯網企業的崛起,大量的程序員更願意選擇去互聯網企業發展,一方面能夠獲得更高的薪資待遇,另一方面也會獲得技術上的提升,隨著互聯網企業紛紛開始在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領域佈局,目前大型互聯網公司確實在技術研發方面具有較強的實力。

從近幾年計算機專業研究生的就業情況來看,很多畢業生更願意選擇去互聯網大廠工作,這其中很多學生會選擇從事包括算法崗在內的研發級崗位,這些崗位不僅有較高的薪資待遇,發展空間也相對比較大,而且由於大型互聯網公司具有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所以大廠的研發環境也相對比較好。

對於應用級程序員來說,如果從事過外包開發也並不需要隱藏,因為很多外包開發也具有一定的技術難度,而且通過外包開發,也能夠鍛鍊自身編寫代碼的規範性。當面試官對於程序員的外包經歷表示質疑時,應該從三個方面做出闡述,其一是在外包業務中獲得的技術提升;其二是通過外包開發掌握了哪些行業知識;其三是通過外包開發獲得了哪些團隊合作經驗。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我!


IT人劉俊明


常見程序員外包

1、知名外包服務公司,類似IBM這類,這種外包程序員無論在專業技能收入水平上肯定是都比自由員工要高出很多的,人家過來是提供高端技術服務,自然這類程序員的外包經歷絕對不會成為汙點。

2、一般外包公司,這種外包公司目前還是比較多的,主要是為大企業提供人力外派服務,對程序員要求不高,主要從事基礎代碼工作,很少負責核心業務,技術能力各方面可能達不到服務對象自由員工的要求。

什麼情況下會覺得像汙點?

第一類公司程序員肯定不會覺得外包經歷像汙點,甚至會成為他們簡歷的亮點,那麼問題主要會出在第二類程序員身上,往往他們服務的對象是較為知名的企業,如國內的阿里巴巴、華為等等,但自身就職的外包公司可能就沒有什麼名氣了,所以簡歷中會出現一些避重就輕,含糊其辭的描述,到底是在大公司任職還是小公司服務,這種情況下在面試過程中就出現了自己不太願意主動提及的話題。

我眼中的外包程序員

小十年互聯網的從業經驗,見過也合作過各種形式的外包,其實作為技術人員完全沒有必要因為身份的問題而困惑,背後還是技術實力的核心競爭力;大公司提供方案解決技術服務外派過來的人員日常工作中相當自信,表現出很強的技術能力和職業素養,經常是項目的核心人員和主導者;一般外包公司的程序員就技術而言可能與自有員工存在一定差異,容易出現被邊緣化的情況,無法深入到項目核心,但我也接觸過相當不錯的程序員,非常積極主動,對於技術問題敢於溝通請教,很快融入到團隊並在技術進度的同時經過轉崗成為正式員工的情況不在少數。

一點心得和建議

互聯網行業日新月異,知識迭代非常快,程序員作為技術崗位,自身技術水平的保持和提升是你在職場的核心競爭力,保持一個良好的學習心態,並能跳脫出單純的技術實現,能夠從行業、產品、用戶角度有更多的思考,那麼你的職業生涯一定會有更多機會.


阿狸科斯


個人經歷,外包基本是富士康模式,馬化騰說中國沒技術,外包就更加沒有了了。大多外包講求的是產出,沒有了0-1。可能有研發類的,但是大多是業務實戰類的。

外包是IT流水裝配公司,講求的是把人力盡量利用到極致,分工明確,信息安全重視,權限隔離。很多人做完了需求恐怕也不會知道整體的企業IT架構,數據怎麼閉環的。硬件怎麼架構的,全部中間件有哪些,如何配合工作的,整個調用鏈是什麼,如何做到的系統安全,如何防入侵的。大多停留在一個節點上,前端只知道頁面怎麼來的,服務端只知道具體業務邏輯怎麼來的,OS人員只知道寫了那些腳本。在加上現在大企業IT整體架構都在甲方,系統依賴只有頂層設計者明白,外包只會按照僅有的相關資料明白有些需要郵件平臺,有些需要全球附件平臺,有些需要全球數據中心。最後離開了平臺會發現,數據湖都做不出來。如果一個成熟的外包公司,連工程目錄都可以一鍵生成,導致一個系統到底用了那些庫或者jar都不明白,最後成了真真實實的搬磚者,按照需求設計方案設計,沒日沒夜的寫著實現。最後發現,用的最多的組件幾乎沒有中國的,也不知道底層架構和原理。

有人說可以自學,因為技術都來自美國,可以去讀源碼,但是有大毅力的沒幾個,如果住的遠的每天六點多起床,晚上11點回家,週末再來個24小時oncall.下班恐怕最大的習慣是癱在床上睡。

所以,外包被鄙視是有原因的,選擇路定了出路,選擇了外包,就是為了安逸,不需要一個人去挑戰技術,挑戰高併發,挑戰各種因為業務量引發的問題。業務決定技術。平臺化,流水線模式可以讓人安逸,最後會變成每天玩著別人玩剩下的東西。

當然任何地方都有個例,有些人確實牛,深入研究外包麼有了一些專家級別的,DBA,EBS專家,甚至有些有了自己的專利。

總體上外包絕對不如研發,就像大專不如本科一樣。現在各大外包公司在清洗專科生,這是自然規律,優勝劣汰。


JDIT過客


首先我想說:外包公司和外包經歷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不堪,但是,關於外包在社會中也的的確確存著這樣或者那樣的歧視吧。

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也非常值得探討一下。因為從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大家瞭解目前國內外包的環境,處境和狀況。


為什麼說程序員的外包經歷在面試的時候,像汙點一樣的存在呢?其實,也不能算說汙點,說汙點有點嚴重,但是確實在面試的時候,可能不被太重視和待見。


我認為造成這種處境的原因應該有如下兩點:

面試不上互聯網公司的才去外包公司

大家就業選擇的時候,肯定不會把選擇外包公司當做第一選擇,肯定會優先選擇互聯網公司,選擇有自己產品的公司,選擇大廠。認為在大廠,在互聯網公司做自己的產品,跟公司自己內部的技術團隊一起成長,開發項目才是最佳的選擇,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是最好的。


那麼,只有面試不上大廠,互聯網公司的人,才會被迫去外包公司工作。這樣就容易給人一種錯覺或者概念,那就是:去外包公司工作的人,技術不咋地,才會被迫選擇外包的。所以,你在面試的時候,說自己是外包公司的經歷的話,給人就感覺,你從外包公司出來的,能力肯定不咋地,這就被戴上了有色眼鏡。

外包公司的活,沒有技術含量

很多人感覺外包公司都有自己現成的模板,有現成的框架,你去了外包公司工作,無非就是各種功能的組合堆疊,直接使用現成的框架,調取各種現成的接口,每次都是在現成的東西的基礎上,改改,迭代升級一下,換個皮膚就換了一個產品。乾的活都是搬磚的,沒有含量的工作。


感覺外包公司各種 API ,各種組件,各種框架都封裝好了,你去了就是組裝就行。所以,外包沒有技術含量,你水平肯定不行。


這不有色眼鏡就帶起來了。給人感覺在外包公司工作就跟有汙點一樣。


外包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不堪

其實外包公司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不堪,還是有很多外包公司的工作非常有技術含量的,有挑戰性的,而且在外包公司可能更加鍛鍊人,經歷的項目多,業務邏輯和接觸的行業比較多的話,對於一個程序員的長久發展來講,是有極大的幫助的。可以助力程序員積累開發經驗的同時,能夠積累一些行業軟件的經驗。



我感覺面試的時候,應該一視同仁,不要帶有有色眼鏡,即使是外包公司出來的程序員,你有能耐把他們面倒,你通過面試技術來考驗真實實力才行,而不是憑感覺。


非著名程序員


作為五年的老程序員,兩年前,確實您說的這種情況比較普遍,不過到了今天,已經非常少了,為什麼會這樣?下面是我的回答!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9140008867f68f261a3\

深漂程序猿大河


國內的軟件外包公司不在少數,當然充斥著大量的外包程序員,普遍的在外包公司的程序員乾的時間都不是很長,主要原因在於外包公司的程序員每個階段做的工作不是很一樣,而且做的項目也不是很一樣,所以講外包公司不是程序員很理想的去處,但是有過外包程序員在面試的時候有多少汙點,這點倒不見得真實存在,畢竟造成做的項目比較雜和程序員本身並沒有太多的關係。

為什麼很多人對於外包有不同的成見?

在外包公司歸屬感不強。外包公司性質上就是為各種客戶提供技術服務,所以做的項目就是跟著客戶的需求在走,標準意義上的項目開發,不是屬於真正意義上的項目開發,而且由於客戶的種類不是很固定,外包程序員本身的出差次數也不在少數,所以很多外包公司的程序員做個幾年就會換個真正做產品的公司去工作,起碼一直在做一種或者一類的產品,這樣非常有利於長期的積累,也更加容易做出系統化的產品,所以在外包公司的程序員大部分只是把公司當做一個翹板,在自身的技術能力能夠達到開發水準的時候基本上就選擇換別的企業了。

外包公司的一般框架版本更新比較緩慢。外包公司對於前沿技術的探索時間不是很多,以致於外包公司的框架還是使用的非常陳舊的,對於程序員跟進新的技術也不是很有利,畢竟從公司的角度的考慮,主要是現有的框架還能繼續使用公司就不會考慮繼續跟進,所以很多程序員在這個平臺上做了很多年技術上跟進比較慢,這種與現實的環境還是有著密切的關係。

外包公司待遇普遍不高。外包公司就是通過軟件賺取利潤,然後發工資給程序員從中間賺取差價,所以公司待遇普遍不高,外包公司的程序員來源主要是培訓機構,甚至有些外包公司直接就開班培訓技術人員,形成內部消化,這種模式在國內比較大型的外包公司裡面用的比較常見,所以即使外包公司程序員不是很穩定,但是有大量的新手程序員補充進來,保證了外包業務能夠順利的進行,很多培訓機構對外宣傳的報班保證能夠找到工作,主要推薦的企業大部分是外包性質。

對於常見的程序員來講長期呆在外包公司的不是很多,一般是在裡面幹幾年覺得技術差不多就換工作了,所以講很多外包公司都是新手程序員的練手基地,而且在業內外包企業的名聲普遍不是很好,程序員普遍的穩定性不高,從程序員的角度分析系統的掌握框架知識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找一家產品公司會更加適合職業生涯的發展,也不至於隨著外包公司南征北戰最後弄得精疲力盡,從程序員的角度考慮大部分人不希望在外包公司長期呆下去,希望能幫到你。


大學生編程指南


我是一個外包公司的項目負責人,我不覺得是個汙點,因為我做了很多大型項目都是我們外包公司來做的,包含明星,國企,基金會的,為什麼傳統公司會感覺像汙點我來解釋一下:

1、很多認為外包公司為了趕工,代碼質量差,代碼的風格不好,可維護性差,其實這是錯的,這恰好證明了該人員技術能力很強,

2、外包公司的項目一般都普遍小,但是這些還是取決於程序員個人啊,一個外包公司做的項目數量是傳統公司的幾倍,這種技術的適應能力多強?

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生活,很多時候技術是沒有可選的,我想說,傳統公司不要看不上外包出來的,只是沒有辦法,這個還是要看個人的,能立足,執行力強的人誰不願意要,別有這種想法。我每年面試的人很多,這個我不在乎,我在乎個人能力。


釣魚人小陳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沒有絕對的汙點問題,有些公司在意,有些公司不在意,但是歸根結底還是要有實力,你就是去做外包也要有一定的能力,也不是想做就做的,外包也有面試,工作期間如果技術不過關也會被辭退,只是說外包公司門檻低,對學歷,工作經歷等並不是要求很嚴,最大的要求就是能幹活就行。所以現在很多培訓機構出來的人,如果直接去甲方的公司,很大概率會被pass掉,而如果去外包公司,不管你是不是培訓班出來的,只要你能做事,外包公司基本來者不拒,也不會要求其他的,所以慢慢的行業裡很多都覺得,外包公司經歷的,要麼是技術比較低的,要麼是培訓班出來的,導致部分公司形成了一定的偏見。而實際上,外包的經歷恰好可以作為一個工作經歷的跳板,既能在此期間累積工作經驗,又可以對自己的技術進行升級,為下一個甲方公司做準備。很幸運,本人自己正是這樣經歷過來的[捂臉],再重申一遍:並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在乎外包的經歷,所以大可不必太在意


流連忘返DAL


外包也看情況。同時無論外包還是做自己產品的,關乎的是你在曾經的團隊裡處於什麼位置,是給其他開發人員打下手還是開發的核心人物。因為無論外包還是有自己產品的,遇到的技術難題都是認可的。主要是遇到問題以後能否給出一個較為滿意的答案出來,能為公私真正的解決客戶的技術問題,帶來效益。

不過由於現在大環境已經亂了,外包被普遍認為複製粘貼,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不能否認的是在哪裡都有勤奮努力技術也強的優秀員工,在哪裡也有渾渾噩噩雖已入職但是每天摸魚的員工。不能一棒子打死。希望伯樂能在適當範圍內給予機會,才能發現更多的千里馬。


SteveJrong


外包公司也分好的與壞的,不能一概而論。在有些人眼裡,外包公司就是沒有技術含量的搬磚碼農。我想這也是誤解吧。

我認識幾個做外包開發人員,有的通過做外包跳槽到IBM,有的跳槽到國有銀行的信息部,證券公司的技術部等等,薪水都實現了翻翻了。

這幾個朋友學歷都很一般,三流本科。正常情況下普通社招或者應屆都需要研究生學歷,還得通過多輪廝殺。而這幾個朋友通過做外包項目,讓這些企業認可了他們的能力,走內部推薦渠道,破格簽訂勞動合同。

外包公司只是公司的一種形式,沒有什麼好與不好的。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很多公司都在逐漸發展自己的技術團隊,有些公司沒有什麼比較強的技術技術人才。所以會找外包公司來完成項目。某種程度上也是認可外包公司的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