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古生态园:看史前生命的消亡,看普氏野马的回归


从网上各种闪耀的新疆美图就可以看出,新疆旅游今年又大火了一把。不过大部分朋友都是一到新疆,就直奔南北疆而去,乌鲁木齐只不过是“中转站”而已,即使停留一下,也不过是逛大巴扎吃宵夜,实在有点儿可惜,其实你只要多留出半天时间,就可以在乌鲁木齐收获一份意外惊喜,那就是到“新疆古生态园”去做半日游。

这个古生态园以前似乎叫野马会馆,这里说的野马是指“普氏野马”。1878年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率领一支探险队,三次进入准葛尔盆地,捕捉到一种特殊的野马,制作成标本后被带回俄国,后被俄国学者波利亚科夫命名为“普氏野马”。

普氏野马和家马最大的不同是,它比普通家马多出一对染色体,共有33对染色体,而家马只有32对,所以理论上说它们并不是一种动物。中国就是普氏野马的原产地,然而由于生存环境恶劣与人为猎杀的原因,普氏野马在中国早已灭绝,从1947年以后,再也没有人在野外见到过真正的普氏野马。


1977年在三位荷兰人的倡导下,成立了普氏野马基金会,后来经过基金会的努力,并会同多国联合保护、繁育和野放,终于在2005年,普氏野马摘掉了野外灭绝的帽子,改为濒危物种。

1986年中国新疆在吉木萨尔县成立了亚洲最大的野马繁育中心,从欧洲引回野马进行繁育,30多年过去了,野马繁育中心成就巨大,到今年7月为止,在新疆境内已经出生了700多匹普氏野马,并成功对它们实施了野化训练。

吉木萨尔的野马繁育中心虽然也允许游客参观,但毕竟距离乌鲁木齐有200多公里之遥,去一次不太容易,而多数游客也并没有把吉木萨尔列入行程中。我以为到四川不看大熊猫是很遗憾的事情,那么到新疆不看看更稀有的普氏野马也同样遗憾。

乌鲁木齐的“新疆古生态园”就可以弥补你的遗憾了,而它竟然就在市区。我先后来过三次,前两次都是带朋友来参观。时隔7年后,我第三次来到这里,却是为了住宿,因为这个古生态园竟然盖起了一个不错的酒店,酒店的客人凭房卡,就能免费进到园区游览。

和以前来时已经大不相同,以前更像个私人会所,现在则是一个很好的景区。里面不仅有野马看,还有汗血宝马等昂贵的马匹,赶巧了还有盛装舞步之类的马术表演,可惜我没有赶得那么巧。

在古生态园除了有马,还收藏有陨石、硅化木、原生胡杨树。作为“古生态园”,这里收藏着300多根侏罗纪硅化木,算得上世界之最了。其中最长的一根硅化木,达到了43米,是已知国内硅化木最长的一根。

新疆是片极其古老的土地,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这里曾经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然而突然有一天火山爆发,大批森林来不及燃烧即被炽热的岩浆碳化,接着在沉入海底的过程中,被二氧化硅液体强力渗入与包裹,并在海底被封存上亿年,就变成了硅化木。

随着地壳运动,海水退去,沧桑巨变让这些硅化木重新暴露在准噶尔盆地的荒漠中,新疆的奇台、木垒县一带,就这样变成了硅化木的“博物馆”,而古生态园的主人,又把这些庞大的硅化木,搬家到古生态园区,让每一个来新疆的游客都有机会近距离观赏。

除了硅化木,古生态园的陨石收藏数量也十分了得,据说这些陨石的总重量有3000多吨,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的陨石,被架在铁架子上成为展品。它们都是落在阿勒泰草原的黑铁陨石,在国内其他地方,还真没有见过如此大规模的陨石展览吧?

200多根原生老胡杨的枯木,也陈列在园区里,来这里参观的人,几乎都会默诵那句话:“胡杨树三千年不死,死后三千年不倒,倒后三千年不烂”,其实那只是一个美好传说罢了,胡杨真实的寿命,也就是两百年左右,比柏树、槐树的寿命差很远。


人们真正赞美胡杨树的地方,并不是它的“长命百岁”,而是它抗风沙、耐干旱,能在盐碱地里生存的能力。它发达的根系,远远超过它露在地面的身材,因为它必须把根扎得很深很远才能汲取到水分,这才是它作为生命,最了不起的一面。

对于喜爱自然和艺术的人来说,无不倾倒于胡杨的造型,说句俗话,那是上帝之手才能造出来的艺术品。在古生态园区,你可以集中看到那么多老胡杨,这即使在沙漠里腹地,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在乌鲁木齐多留出半天时间,就可以收获那么多新疆特有的惊喜,是不是很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