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古玉的高古看不上中古,中古看不上明清,發明清玉被噴成不出三年的東西,您如何看?

玩古賞今


提問的不無道理。戰漢古玉的確是中國玉文化的頂峰,回頭再看後朝作品確實有些不夠看。有位大家這樣說:唐之前的玉器都是“官窖”。自宋起民俗題材入玉,佩玉不再是帝王專亨,有錢也能玩玉了。後世有這樣的說法:元俗.明粗.清堆砌,很貼切的說明了近古玉的現況。這並不是說近古玉無精品,帝王級玉器是由“國企”加工而成的,自然不乏精美之作。尤其清乾龍酷愛玉器,有玉痴之名。這一時期的玉器對近現代玉器加工產生了深遠影響,任何帶有乾龍款的器物如今都成了天價的代名詞。


愛玉者說


這個問題比較有發言權。

早年收明清玉起步,積累經驗,小有所成。很快發現,想在這個範圍進一步提高檔次,只能拼財力,而不是比眼力。工好料好的明清玉,價格太高,玩的太費勁。好的東西很養眼,但沒有精神層面的挑戰性,乏味。

升級到高古玉,恰逢其時,集了些精品。但有一個原則,不收素面史前玉,挑戰性太大,真假難辨。不刻意收中古玉,爭議太大,斷代困難,如果有,就按明清玉論價。集中精力收商、西周、春秋、戰漢時期的。這幾個時期工藝特徵明顯,對於非專業水平的藏玉之人,尚可掌控。

近幾年來由於收高古玉難度加大,而明清玉明顯降溫,又收了一些高端明清玉。這些高端明清玉,以前買不起或捨不得買,現在終於有機會升級了。

所以說,如果看不起,就只能自己看不起自己了。反覆一個來回,起碼對中國玉文化的瞭解比較全面些。各時期的玉器都有其時代特徵,是別的時期無法取代的。高古玉的內涵及韻味,明清玉無法比擬。而明清玉工精料好的較大擺件,高古玉沒有。

其實明清玉和現代玉,一上手是很容易區別的。由於時間相近,工藝差別不大,曬出明清玉照片被稱為不出三年的東西,難免。不過這些噴子可能根本不懂玉,不必在意。

分享幾件明清老提油玉,玉質都不錯。因昨天回答玉作舊的問題時不在手邊,今天補上。這幾件入藏至少十幾年了,應該不會被噴不出三年。











卓然堂


明清+中古+戰漢+高古=古玉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古玉的老熟感是玩古玉的朋友都喜歡,是仿品無法仿造的,也是辨偽的重要手段。哪怕是上面的沁色,也是熟了的感覺,自然擴散,過渡。

熟是一種對古玉視覺感覺,溫潤熟舊,精光內蘊,不生硬刺眼。

熟便是玩老玉人最喜歡的感覺。

所以找到了古玉的熟,也就能準確把握古玉的味道與神韻。總之多看真品,慢慢體會古玉的熟,這也是辯別古玉的一個非常重要方面。











賞玉軒收藏鑑賞


玩古玉最難的是斷代,現在高手太多,許多仿古玉做出來可以亂真,以至專家都難以判定。我的這塊黃玉璧雖然本人把玩多年,但也確實不知是什麼年代的。請方家指教。



鳳誼1


這裡面有個啥問題呢?

有個屬於玉器的獨特的矛盾。

就是一方面,中國古代玉器,加工技術和玉料與時俱進,到了清代乾隆時期,玉料和用工的繁複程度達到了最高。從工說——乾隆工;從玉料說,現在看明清玉,很多都白白淨淨的,這是羊脂白玉的思維,和今天的新玉一個價值觀。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說,無論是文化價值,還是審美精神,玉走得又都是一個下坡路。文化方面,從上古神玉到後來民玉,一路下滑;從審美氣質,無論紅山與良渚,還是戰漢的玉器,跟乾隆玉雕相應對照,乾隆玉器就像沒長大的孩子,柔弱不堪。

這就是個悖論一般,一升一降,一降一升,不同的人取向不同,互有堅持,也就互相看不上了。


真相很簡單












修身若竹


很正常,物以稀為貴,玉器從明清越往古數越稀少,至朝廷壟斷時期尤其稀少…

誠然,高古玉遠古玉…在漫長期的歷史中經歷戰亂、自然災害等使之大量流落民間其數量不可估…但世人自古惜之而秘存,或經年而再度湮沒有之…

高古玉遠古玉之稀有是一定的,一類是秘存不現世而顯稀有,一類是價格高昂而顯稀有…

就現狀看,民間所持高古玉遠古玉仿品甚多,大多藏家亦不能自知,不辨魚目而自視甚高者有之…

就鑑識眼力而言,識辨高古玉遠古玉的難度不是一般人所能突破,其維度之廣大不可想當然…今所見自以為是者不在少數…數十年不能長一眼者有之,又或常走眼有之…

凡聖必有魔來成就,凡聖物必有魔效尤…入聖者鮮,入賢者稀,入俗者眾…古來如此…但真聖未必輕賢亦未必鄙眾…可謂佛是眾生亦眾生是佛…

不必究之…


謝亞鐵


最近喜歡上了高古玉,沒日沒夜的補腦,研究各類史書,典籍,惡補甲骨文,因為以前玩過字畫,木器,行內的人認識不少,同他們交流學習,感覺時間過得太快,拋磚引玉,希望共同進步![馬思純的微笑]





毛小瓏


各個時期的玉器有著時代的特點,都是中華文明的延續,喜歡哪個時期的玉器只是個人的愛好。






天水好1


前二圖片,紅山勾型器,材質為瑪納斯碧玉;中三,海東青擒天鵝,遼金時期,材質為和田玉;末圖為清代帽花。個人感覺高古玉高高在上,為統治階級所獨有,其中上古神玉為巫師與神溝通之媒介,更是存在於傳說之中。中古玉走進了官宦和商賈人家,玉工也不再僅為統治階級服務。到了明清時期玉器才真正走入了尋常百姓家。個人一點見解,請朋友們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