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全程爬過泰山?從紅門走著到南天門,然後走著下來,談談你的感受?

海之綠


泰山徒步登頂過多次,對於登泰山經驗分享給大家。

泰山有"三門"分別是紅門、中天門和南天門。一天門也稱"紅門"是入泰山的大門,一般進入紅門也就算進入正式踏入登泰山的旅程了。中天門也有叫二天門,是泰山的中間點,泰山有盤山公路到達中天門,然後由索道到達南天門,完整整個登臨過程。登泰山全程要5到6個小時,如果體力好,走的了山路4個小時也是可以完整攀登。欣賞風景的話,建議預算8個小時的時間,走走停停,欣賞泰山美景和探求泰山文化才算完整的登泰山。

其實大部分文化經典和石碑刻字都在登山的前半程,也就是紅門到中天門之間,這一段也是被忽略最多的地方。很多外地遊客都是做大巴到中天門,然後選擇索道到達南天門,在天街上轉一圈就走。這樣無法感受"天下第一山"的文化魅力和壯美奇景。曾經有"高人"指點要把索道價格提高到500元以上,引導遊客真正攀登泰山的建議就是這個道理。下面對景區經典做簡單介紹,信息來源於網絡。

泰山包括幽區、曠區、奧區、妙區、秀區、麗區六大風景區。幽區:中路旅遊區,是最富盛名的登山線路,自登山盤路的起始點一天門經中天門至南天門,幾乎全部為盤路。沿途風景深幽,峰迴路轉,古木怪石鱗次櫛比,主要景點包括岱宗坊、關帝廟、一天門、孔子登臨處、紅門宮、萬仙樓、鬥母宮、經石峪、壺天閣、中天門、雲步橋、五松亭、望人松、對松山、夢仙龕、昇仙坊、十八盤等。曠區:是指西溪景區,是登山的西路,自大眾橋起有一條盤山公路,可以直達中天門。除此之外,還有一條登山的盤路,兩旁峰巒竟秀、谷深峪長、瀑高潭深、溪流潺潺。曠區主要的景觀有:黃溪河、長壽橋、無極廟、元始天尊廟、扇子崖、天勝寨、黑龍潭、白龍池等。妙區:自泰山幽區一路拾級而上。過了十八盤,登上南天門,就進入了泰山妙區,即岱頂遊覽區。除了深切的感受大自然的造化和先人留下的遺蹟外,真正的體會一下:一覽眾山小的偉大氣魄。妙區的主要景觀有:南天門、月觀峰、天街、白雲洞、孔子廟、碧霞祠、唐摩崖、玉皇頂、探海石、日觀峰、瞻魯臺等。奧區:以後石塢為中心的景區,其特點是峰雄巖壯、怪石嶙峋、古松競奇、鳥語花香,雄壯奇奧、美不勝收。由妙區——泰山極頂往後山乘索道可達。奧區的主要勝景有:八仙洞、奶奶廟、獨足盤、天燭峰、九龍崗、黃花洞、蓮花洞、堯觀臺等。更令人稱奇的是大自然的造化:著名的鴛鴦松、臥龍松、飛龍松、姊妹松、燭焰松等如珍珠鑲嵌在多姿多彩的石巖上。麗區:即泰山山麓及泰城遊覽區,該區是無須登山而感受泰山之美的去處。其主要景觀包括:雙龍池、遙參亭、岱廟、岱宗坊、王母池、關帝廟、普照寺、五賢祠、漢明堂、三陽觀以及不斷開闢的新景觀等。秀區:主要包括桃花峪景區、櫻桃園源景區,在泰山的西麓。桃花峪深幽靜麗,景色奇秀。且有一條索道直通主峰。櫻桃圓則離城不遠,鳥語啾啾、溪水潺潺。秀區是泰安人假日休閒的好去處。遊人如有足夠的時間不可不去。桃花源景區主要景點有:三岔澗、猛虎溝、綵帶溪、後寨門、吳道人庵、谷口。

建議大家白天早上8點鐘登山,自帶食物與礦泉水,解決午飯。按照每人3到4平礦泉水即可。用大巴車和纜車省下來的錢晚上在神憩賓館住一晚,第二天早上看日出後下山,一天一夜的時間既能一覽泰山盛景,又能親信愜意。下山一定要緩慢,約2到3小時的時間。這樣會減少"小腿痠痛"的感覺。切記不要坐大巴車和纜車直接等到南天門,然後天街走一圈就回來,這樣看到的只是泰山的一角而已。第二天下山後可以去看看"岱廟"。

岱廟位於山東省 泰安市 泰山南麓,俗稱“ 東嶽廟”。始建於漢代,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壇廟建築是 漢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築,體現了漢族作為農業民族文化的特點。壇廟建築的佈局與構建同宮殿建築一致,建築體制略有簡化。 岱廟創建於 漢代,至 唐時已殿閣輝煌。在宋真宗大舉封禪時,又大加拓建。岱廟南北長405.7米,東西寬236.7米,呈長方形,總面積96000平方米 ,其建築風格採用帝王宮城的式樣,周環1500餘米,廟內各類古建築有150餘間。 岱廟的主體建築是天貺殿,為 東嶽大帝的神宮。廟內存有 秦朝 李斯篆書的泰山刻石。岱廟與北京 故宮、山東曲阜三孔、承德 避暑山莊的外八廟,並稱中國四大古建築群。 岱廟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對於多次登泰山想看日出的朋友,可以晚上10點開始攀登,早上觀雲海看日出。夜晚登泰山是看不到沿路風景的,下山返途過程中,觀景效果也大打折扣。

這是我的點點登山經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海如鏡


大學在泰安讀的,10年春天跟舍友一起爬,中午一點半到的紅門,四點到達南天門,一路小跑,下山也是小跑著,用了一小時,回到宿舍耳朵都嗡嗡的,直接累飛了,到了這年的秋天,又得得瑟瑟的去看日出,晚上風吹的能飛起來,又凍飛了…那個時候好青澀,好年輕哦



嘻嘻熙


1月9號,去的泰山,從濟南9點多的,坐濟泰公交到泰山腳下的時候,11點多了。從紅門掃碼買票花了115元,路上遇到泰山的一個哥哥,帶孩子去爬山。結伴而行。路上感受了下挑山工的擔子,真的很不容易。從中天門挑四包水到南天門五十塊錢。挑起擔子我都走不了幾步。泰山挑山工真不容易。在18底下偶遇在上班的大哥,這大哥在山上呆了三年。每次去泰山,都去他那裡買點補給。這大哥人品不錯。冬天的泰山特別美。山下雪不多,越上走,雪越多。走的碧霞元君祠那個道。三點多到的頂。因為之前爬過四次十八盤,就沒在走。這次是去還願。所以走的小道。臺階上還有雪沒來得及清理。有的地方。雪都能到腿肚。泰山頂上,在太陽照射下。如畫一般。風景美不勝收。站在碧霞元君祠的臺階上,看山下真的是一覽眾山小。在山上呆了一個多小時,就開始下山,上山容易下山難,氣溫比較低,臺階上開始結冰了。非常滑,都不敢走,走了四個多小時,才到紅門,坐上最後一班公交車到的火車站,到濟南11點多了。下來山,腿肚發酸,而且有點疼。回來休息了三四天才好。爬泰山之前,最好是提前先鍛鍊。大家有時間可以感受一下雪後的泰山。











陽都隱者


故事發生在四年前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風和日麗的下午我從學校和妹子一起出發到了泰山腳下已經是晚上七點多八點了,第一次爬很好奇,妹的看到很多賣柺杖的就買了兩根,一人一根,然後又看到有租大衣的,俺兩都沒爬過第一次爬,心想這山上肯定很冷到了山上擔心沒這玩意會很冷,然後花了二百塊錢就租兩大衣,特喵的越爬越熱,到了半山腰突然看到臥槽那麼多租大衣的,這咋這麼坑呢,算了吧,這玩意二百塊錢呢,太熱脫了拿著吧,快到中天門時候臥槽開始颳風下雨還帶閃電,沒有雨衣,臥槽,咋辦,退吧下邊太遠沒地方避雨,正好是個很陡的一段,前進吧啥也看不到,狂風暴雨的,心想特喵的這完犢子了,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啥也看不見,要死的節奏,最後妹子說還是爬吧,到了上邊再說,然後接著爬,後邊的人原本還有一兩個,現在回頭臥槽沒人了,真特喵的嚇人,然後木辦法就繼續爬頂著風雨還特麼的抱著兩軍大衣,瘋了臥槽,爬著爬著到了平地看到遠處有個店,臥槽,有希望了一看還是個旅館,瑪德趕緊進去住下吧,然後到了前臺一問價錢,臥槽,只能住鐘點房而且還最長是三小時的,而且死貴,三小時好像四百塊,我們就進去一看臥槽還是標準間,這這這,窗戶的玻璃尼瑪還關不好,風颳的嗖嗖的,冷啊,衣服全溼,還沒有吹風機,躺了會兒,不過我那時候太單純了沒有發生什麼[捂臉],休息了三個小時穿上溼衣服就繼續爬,還颳風,沒辦法,酒店不要了,就只好風吹乾了褲子和衣服,到了山頂都四五點了,陰天,沒趕上日出,好幾傢伙繞了一圈都沒休息就兩人一塊順道走下來了,主要是下的時候膝蓋關節疼,臥槽,比截肢都疼,慢慢跳著下來走完了,然後到了學校就兩人再沒聯繫,妹子之前很喜歡我很崇拜我,這下涼涼了。情侶之間一定要謹慎[打臉]


不合格的程序員


這個問題我很有發言權,我是去年五一跟我3個鐵哥們一起去的,晚上12點把車停在山下停車場開始上山停車場距離上山買票的地方還有挺長的路,當時有點濛濛細雨,上山的時候因為是半夜黑糊糊的所以沒有什麼景色可言,半路偶爾停歇一下因為下雨也是站著沒有可以坐下休息的地方,在中天門停留時間稍微長一點大概15分鐘左右,全程沒有拍照基本就是就是爬山,都說18盤難,我感覺最陡峭的是過了18盤以後快到頂的時候真是感覺自己要昇仙了,基本是用手拽著旁邊扶攔拖上去的,到看日出的臺子是大約早上6點,又冷又餓還下雨,身上還冒煙熱氣,山風呼嘯太慘了,黑糊糊的啥也看不到更別提日出了🌅,找了個小店每人吃了一碗拉麵🍜,25元一碗,然後吃完就攆走不讓在裡面休息,大概到了6點50左右說是7點能開纜車🚡,本想輕鬆一下坐纜車下山,結果現在山頂等到7點半纜車🚡因為天氣不好不開放,❤頓時涼了,只能步行下山,當時已經身心疲憊了,硬著頭皮下山根本沒心情拍什麼風景,山上霧氣騰騰,臺階上雨水💦湧動,鞋子裡都可以養魚了,跟山洪般的水順著臺階往山下流淌,等我們走到中天門的時候發現中天門到山頂的🚡開了,鬱悶的無話可說!下山發現根本不知道怎麼上來的因為天黑看不見,根本不認識哪是哪?跟著人群走,途中很多免費的景點根本都沒有力氣看👀,就想著趕緊回家,腿都直了都不會打彎了。大概在11點左右返回車上,總結上山需要6個小時左右,下山需要3個半小時左右,全程較少停留!這輩子都忘不了的回憶!有限的幾張照片因為都是私人照片就不上傳了!


中年刀鋒


2019年4月爬了一次,這一次爬山並不是為了欣賞景色,而是為了嘗試一下,上下共用多長時間,我是上午10點高鐵🚅11點到的,吃了點東西,12點整從紅門開始爬,從紅門到南天門共用了一小時三十分,下山一小時,共用了3小時,5點到的家。



ZzzzSsss


青島上合峰會的時候,全省門票免費,我們4個人開車去的泰安。到那是下午四點多,吃完飯七點來鍾開始爬,因為針對青島身份證和居住證免費,一路上八成都是青島來的。去的時候沒看天氣,爬到中天門就開始下雨,雨不大衣服溼了乾乾了溼。到十八盤的時候一次性雨衣都讓風給刮壞了。到了南天門是晚上12點,找了家旅館,一間房只能放下上下鋪的4張床位,一張一百。我們幸虧去的早,因為下雨,後面來的在大廳待著都要50。

第二天也沒看到日出,就開始往下走,沒做纜車。走到中天門有2個朋友堅持不住了,做客車下去了。我和另外一個朋友走下去的,中間喝了杯石竹茶,吃了個卷煎餅。走到山腳下就感覺這條腿不像自己的了。然後又開車回去的,回到青島疼了3天。




shi看


我不僅全程徒步爬過泰山,還兩次徒步爬過黃山,55歲之前,所有爬山行動都是徒步往返,55歲之後是纜車上山,徒步下山。

遊覽泰山還是1983年,大學剛畢業的時候。幾個大學同學,從泰安泰山火車站附近找到一家每天四元錢旅館,吃完晚飯,然後就座公交車到泰山景區大門,摸黑徒步上山,途徑十八盤、南天門、到達玉皇頂。反正是晚上,什麼風景也看不到,就是一路爬山,那時沒有旅遊經驗,也沒有帶手電筒,藉著別人手電筒的光亮,上的山。那時連手錶都沒有,也不知道爬了多長時間,因為怕趕不上日出,沿途很少休息。到山頂後很冷,就租了件大衣等待日出。看完日出,原路返回,順道遊覽了那些摩崖石刻,寺廟、道觀等。說實話,泰山沒什麼太好的風景,多的是人文古蹟,書法石刻。

要說感受,真的沒有太多感受,就是感覺有點累。不過,幸運的是看到了泰山日出,確實感覺很美。

如今爬過的山有北京的香山、雲夢山,八達嶺、石林峽、京東大峽谷、上方山,百花山。天津的盤山、八仙山、梨木臺、九山頂、黃崖關。河北的白石山、天生橋、小五臺、天桂山、蒼巖山、嶂石巖、雲夢山、狼牙山、興隆山、六里坪、仙台山、太行奇峽群、百里峽、青虛山、百草坡、山東的泰山、魯山、嶧山、蒙山、嶗山、孟良崮。遼寧的鳳凰山、千山。山西的綿山、恆山。河南的萬仙山、雲臺山。湖南衡山、嶽麓山、蘇仙嶺。廣東丹霞山、白雲山。福建鼓山、清源山、冠豸山。浙江雁蕩山。安徽黃山


年青的心1961


不用說,就是我[笑哭][笑哭],深深的體會到了上山容易下山難[捂臉],首先我選擇了一個旅遊淡季去爬泰山,本以為人少,沒想到人太多了,這一路有說有笑,似乎感覺不到累[笑哭],放上9張圖片證明我到了泰山[我想靜靜]另外最後一張圖片的小姐姐我不認識,











你好MrAn


我這樣爬過。1989年4月29日從濰坊坐火車到兗州,從兗州坐小客車到泰安。到泰安岱廟是30日凌晨零點30分,直接爬山去看日出。印象極為深刻就是一路都是爬山的人。從中天門以後,向上看爬山人的電筒光就像一條長龍扶搖直上,極為壯觀。不到五點到山頂租了大衣等著看了日出馬上向下走。因為是五一節前一天,下到不到中天門時,好幾米寬的道路竟然被上山和下山的人擠住了。上不來下不去,當年二十歲年輕,我們四個人就爬到欄杆外從旁邊溝裡向下溜。繞過了那一段才下來。下來兩三天腿不得勁,他們說是下山創的。三十年了,老了。15年春節去就是隻爬了中天門到南天門一段,其餘包括下山,全是索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