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古玉已無漏可撿,有人說古玉到處是漏,您怎麼看?

玩古賞今


去古玩市場還是有的 但真的不多 10趟裡面2、3趟運氣好會發現了 不喜歡千篇一律的掛件 私人訂製原材料加人工費也不便宜 有幸遇到就當自己的掛件 油性也可以 過不了燈 喜歡這個造型 有時間還是會去轉轉 愛好也不多



經社會百態


古玉本來也不該有漏可撿,以前能撿到漏是因為我們國家是解放後一窮二白,剛剛好一點又遇到文化大革命,砸爛”四舊”沒人敢收藏,也沒有錢,改革開放以後生活好了,大家有了餘錢,逐漸有了收藏熱,但也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才開始意識到收藏老貨古董,古玉古董大家才注意到,那時網絡媒體不發達,都不瞭解真假,也沒有人注意到玉石,才能有機會撿漏,現在網絡這麼發達,每天看電視媒體,講收藏鑑定,你還想撿漏?不是笑談嗎?不要聽人家講撿漏經歷就激動,躍躍欲試,我九十年代初開店經營古玩雜項,也沒撿到幾次漏,我運氣就那麼不好?如果有撿漏也是當時的正常價格,現在增值了,才能算撿漏,比我早的沒幾個,不要聽人忽悠,七十年代算是”投機倒把”,你敢買嗎?


遲未齋主人


古玉價值仍處在窪地,是有漏可撿的…但要明確的是:①不是隨處可撿,尤其高古玉…②個人認可的撿漏與真實變現的撿漏有大區別…③撿漏認可的範圍有大小的區別,撿漏價值本身有大小區別…

在這個信息時代,人們對古玉價值已經有較廣泛的認知,古玉本來就為人所好藏,或踏破鐵鞋才覓得一二,不差錢也不想出讓,價位不高更難求得…高古玉更如傾國傾城的美人,凡生而有眼皆青睞傾盡資財非我莫屬有之…

行內也有一種現象,眼力不達認了後仿作古玉高古玉,以為撿漏者不在少數…然真正撿漏,應是有標準可定的…幾萬所獲而數百萬千萬賣出也有其例,但不是人人都有這“豔”遇的,這果報可能得要幾世去修煉,尤其對於眾多的數世孤陋寡聞的肉眼凡胎們…

玩古玉撿個小漏是很平常的,甚至仿古玉也有撿漏的可能,但這小菜一碟僅能換些日常的菸酒鹽油醋醬茶之類爾爾…以藏養藏也難以承繼…





謝亞鐵


現在的撿漏這個要分兩個層次來說。

一是想花小錢辦大事的。花小錢辦大事意思是說拿低價買高價值的古玉,我跑了這麼多地方,這麼多年,我可以負責任的說,幾乎不可能。現在社會不養傻子,傻子已經被騙的成行家了。真的古玉去收別說一堆了,有一個人家都當寶,你想買走,不開個合適的價錢,那你就拜拜吧!偶爾也可能你幸運會有個,總體來說這種幸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二是花錢辦實事的。花錢辦實事意思是拿合適的價格去買真正的古玉,交真正志同道合需求不同的朋友。目前的價格可以說並不高,連新玉都賣不過。這樣下來你能積累個好的圈子,有個好的信用和口碑。有貨出人家第一個能想到你,你坐著都有東西上門。價格當然人心都是肉長的,情誼在了多點少點雙方誰在意呢?

這兩個方面第一種就算了,都別去走這彎路,走了等於害自己,人生命時間有限。反而第二種我覺得如果你有足夠的經驗、學識、金錢還是建議選擇這個撿漏的路子,說句實在的話,能花錢買到好的古玉,已經是撿了大漏了。











樸翰雅陶


朋友們早上好( ^_^)/

既不是無漏可撿 也不是到處是漏

公開信息顯示紅山文化玉器和良渚文化玉器的存世量都不小 龍山文化玉器等也經常有顯現 倒是類似黃河中上游的齊家文化玉器相對較少 。。。

東西是有 雖然比不對的東西少的多 但是還是有 能不能撿到吶( ^_^)/?需要二個條件:一有“玉緣” ;二是有眼力勁兒 大白話就是要能從一堆“辣雞中” 尋覓出寶貝 。。。

如果想要有機會持續不斷地收到(高)古玉 還要讓人家上家有💰賺 建立起相對穩定的渠道 箇中滋味/原因就自己品味啦 。。。

謝謝回答完畢 是幾張“撿漏” 的圖片吧(ღ˘⌣˘ღ)











婉轉騎行


現在古玉想撿漏比登天還難。除非你有眼力和財力,出道早的買到真貨的是不會出手的,除非能達到他理想的價位。而假的,仿的古玩地攤到處都有。



淸和田青白玉雙龍戲珠筆筒。


老柳86979436


我認為古玉可撿漏,但不是隨處可撿。街邊地攤上的十居其九都是贗品,要向資深小店或長擺擋位交心!說明來源,玉種,初認識時價錢給高一點點!渾熟後,價錢與地攤貨相距不遠!











黃超華


有人說古玉已無漏可撿,這種觀點有點太絕對了。我認為古玉除傳世外,大多為出土,中國歷史悠久,疆域遼闊,地下古玉難以計數,其出土存在很多不確定性,有違法盜掘,有掘地勞作所獲,也有無意間拾得等等。古玉久埋地下,變得面目全非,能看懂者寥寥無幾,紅山出土的天下第一玉龍,就是農民刨地拾得,還以為是個鐵疙瘩,給孩子拖著玩時才發現是玉的,經由文物部門鑑定始知為國寶。所以古玉往往出土後並未引起獲得者重視,久而久之被收荒者帶入市場,加之假古玉氾濫成災,魚目混珠,真假難分,這就給慧眼識寶者提供了撿漏之機。

還有歷年來喜收藏古玉者年老去逝,子女後代對先輩遺物不感興趣而賤賣者有之。

面對國家文物政策,古玉流通受限,長期以來未能真正體現其應有的價值地位,低價流通無疑給識者創造了有利時機。

所以,只要有一雙識寶慧眼,古玉撿漏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風影1547337


古玉的概念很寬泛,有高古玉,新石器時代古玉,和普通古玉之分,一般最晚至明清。

中華民族是崇尚玉文化的古老民族,持別是西漢以前夏商周時期,周禮有蒼壁禮天,黃琮禮地之說,只有皇親國戚,王侯將相才能佩玉,普通百姓如果私自佩玉是大不敬,殺頭之罪。五胡亂華以後,玉器才逐漸進入百姓人家,效仿皇家禮儀成為名仕大夫文人墨客,有錢人家的珍品,明清時玉腰帶,帶扣,官帽玉飾,車飾,杖飾,扇飾,成為風氣。百姓家也都有一些玉佩件和擺件。

由此而看,古玉之數量之巨無以勝數,除了國家考古發現收藏外,民間流傳和厲年盜墓所得流傳民間的,要比國家收藏的多得多。

目前高古玉仍然是國家管控禁止流通的文物,但唐以後的古玉己見於拍賣市場,古玩市場上,上世記九十年代初以前還是不少見,隨著媒體各種鑑寶節目宣傳,百姓有了玉器收藏意識,市場上真品古玉日漸

少見。

但是,我看來,無論何時,古玉撿漏是必然存在的,關鍵要看撿漏者的眼學水平,必須要有鑑別造假做舊的能力,防止打眼。


李耳後人


古玉漏大發了:1,懂的人少。既使專家行家藏家,都有侷限都會走眼;2,玉有靈性,有緣總相遇,無緣不相識。3,古玉:老仿老,舊料新工,殘件改造,,,

漏可大了,看你是否有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