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是個怎麼樣的人?

王新阿寶


羽扇綸巾,談笑間,三國人物浮於紙上,說到三國,不陌生的是劉備的知人善用,孫權的滔天謀略,曹操的治世之才,殊不知,曹丕的治世才能更值得一說。生逢亂世,殺妻逼弟,讓他背上千古罵名,而他的豐功偉績卻被掩蓋了,世人皆知,曹操是《三國演義》裡的奸臣,可卻掩蓋不了他是治世之能臣的事實,缺點被放大化,而豐功偉績卻淹沒在歷史的洪濤中,曹丕很不幸的承受著世人的詬病。

生而不凡

魏書曰:帝生時,有云氣青色而圜如車蓋當其上,終日,望氣者以為至貴之證,非人臣之氣。此帝指的便是曹丕,他生而不凡,年八歲,能屬文,博覽群書,精通諸子百家之言,十歲便隨父親曹操南征北戰,可謂能文能武,在征戰途中,不僅豐富了他的見聞,還讓他有了一統天下的雄心,這也與他稱帝后常年征戰息息相關。

繼位之爭

在曹操的眾多子嗣中,曹昂在征戰中為救曹操而死,曹操一直心懷愧疚,在之後,曹操屬意其弟曹衝,當時的曹衝也是年少成名,不幸的是13歲就因病夭折死亡,在曹衝死後,曹操曾對他說:“衝兒之死,吾之不幸,汝等之大幸啊”,可見當時的曹操早就對曹丕心存芥蒂,不願將儲嗣之位傳給他,之後,曹植以風流文采展露頭角,曹操便開始舉棋不定,也許是曹丕的鋒芒太盛,惹得曹操對其大為不滿,眼見嗣位即將落到曹植手上,但曹植素來以風流成名,言行舉止相對於曹丕更肆意妄為些,史書記載,植醉酒悖慢,劫攜使者,終為曹操所不悅,再加上曹丕黨羽眾多,在司馬懿和其他各大臣的擁護下被立為魏王世子。

至於其弟曹植之死,眾說紛紜,曹丕也免不了背上逼弟的罵名,《三國志.文帝紀》就此事對曹丕進行了評價,“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若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邁志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在我看來,若僅僅只是打壓曹植,就不能算是心胸狹隘,可能是生活環境不同,在陳壽看來,曹丕已經得到世子之位,還要打擊親弟,一點都不顧念兄弟之情,可細想一下,自古以來,成王敗寇,曹丕本應除之而後快,卻體恤兄弟之情,留他一命,在朝堂之中,適當的壓制對方,也未嘗不可,況且,如果不壓制曹植,朝堂大臣也會諫言,逼令曹植七步成詩的典故,實在太過誇張。

建立魏王朝

曹操逝世於洛陽,曹丕繼位魏王,初登高位,他的野心和雄心也招顯,其父曹操志在一統天下,為完成父親遺志,他汲取歷史經驗教訓,集中政權,排除異己,知人善用,康元十二月十日,漢獻帝禪讓帝位,黃初元年,曹丕以帝王的身份登上政治舞臺,他改革官制,建立九品中正制,順應歷史潮流,集中皇權,整肅官風,發展屯田制,恢復太學,消除割據,大破蜀漢,三徵東吳,使得孫權俯首稱臣,由此可見曹丕的政治遠見和軍事才能並不在曹操之下。

當然,人無完人,要說曹丕做的錯事,賜死甄姬便成了首當其衝,曹丕年少氣盛,再加上郭氏對甄姬的汙衊,使得曹丕氣昏了頭,平日裡心思縝密的他並沒有追查真相,我想,要是沒有郭氏的汙衊以及甄姬與曹植之間所鬧的緋聞,曹丕也不會賜死甄姬,他應該是愛甄姬的吧,只是帝王之愛,最是薄情。

其實,曹丕也算是個倒黴人物,改了其父選拔官員的方針,世人說他逆父,好不容易奪來的世子之位,世人說他陰險狡詐,還有逼弟之嫌疑,這會兒,賜死甄姬,又讓他背上殺妻的罵名,再加上要處死曹洪一事,偏狹狠毒、刻薄寡恩等貶義詞都統統加在他身上,還牽扯上了後續的魏王朝被司馬昭取而代之的事,也賴他身上,就連漢文帝禪讓皇位,也有人說他是謀權篡位,只要一有什麼風吹草動,罪名就加在了他身上,由此可見,古代帝王不好做啊!

當然,這歷史真相到底為何,還得細細深究,我們都應該客觀的做出評價,就我個人而言,曹丕是英雄,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放在當時,還是功大於過的。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亭殿閣


曹操的兒子曹丕,也不是個善薦,8歲提筆能寫詩文,擊劍騎射無一不通,虎父無犬子,能當上皇帝,不是坐著等來的,是經過自已的努力跟眾多的弟兄拼出來的曹家第一任皇帝,自古爭奪皇權就是玩人,玩好了玩死他人,自已成帝,玩不好就玩死自已,成了待宰的糕幸任人宰割,沒有好與壞,真與假,在亂世中能當上皇帝的人心眼比篩子眼還多,這是不用值疑的。

三國時期真實的曹丕是個什麼樣人?

我的平價是。

一,隨然想逼死曹植被人罵成另類,我認為他是一位重情重義的好皇帝。

1,他孝順母親,能孝順父母的人壞也不會壞到爛了心肝肺。

2,兄弟情深,對同父異母的弟兄們,都能安排一個就業崗位,讓他們心安理得去過自已的小日子。

二,不拘小節,能知人善任的人,曾經把諸葛亮熬死在五丈原的司馬懿,他都能委以重任,放心大膽的把軍權交給他,給司馬懿搭建起施展才華的平臺。


張峰149764346


相信愛讀三國的人,最喜歡的就是曹操、劉備、孫權當政的那段日子。那時的三國可謂是精彩非凡,奇招迭起,文臣武將輩出。怎一個精彩了得啊!

可到了後三國時期,也就是第二代董事長們接班以後,明顯感覺這些“官二代”們不如自己的長輩那麼牛逼。

比如劉禪,硬被描繪成了一個痴肥無腦的二傻子。其實小劉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應該是孫權的兒子孫亮,幾乎沒有多少人記得他就東吳公司的新任董事長。

而三國中實力最強的曹操,卻把掌門之位交給了兒子曹丕。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貌似名不見經傳的曹丕。

曹丕 (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曹操的次子。一直以來都有好多人不喜歡曹丕,認為老曹是不是已經糊塗了?居然會把大位傳給曹丕!

曹丕此人,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你看人曹植,多拉風啊,出口成詩,都不用考慮的,深得老爹曹操的寵愛;你看人曹彰,武功卓絕,統兵有方,多次得到老爹曹操的誇獎;還有人認為,曹丕連死去的曹昂都不如,曹昂此人文武雙全,對爹孃又是孝順至極,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哪會有曹丕的什麼事啊!

這麼看來,曹丕可真是可憐,爹不疼娘不愛的。可是你知道嗎,其實曹操當時一點兒都沒糊塗,也就是說曹丕並沒有這麼差勁。不僅不差,而且還特別優秀,有多優秀?嗯,人中龍鳳吧。如果不信,那咱們就來比劃比劃。

三國志記載,曹丕從八歲起就能提筆寫文章,同時由老爹曹操親自指導騎射功夫。當時,世家子弟們必讀的經書典籍和諸子百家,曹丕統統都能做到過目不忘,通篇背誦。曹丕還擅長用劍,有一手高超的劍術,實力不在當時的幾個著名劍客之下。

既然曹丕如此優秀,可是為什麼在兄弟中間並不出彩呢?一是由於曹丕本人故意隱藏實力,”人怕出名豬怕壯”的道理,曹丕同志很早就懂。二是由於他的兄弟們都太過厲害了,尤其是長子曹昂。作為曹操的長子,一直以來都受到了老曹最大的關注和栽培,並視為嗣位的不二人選。

曹丕對自己的這個大哥也是心服口服,認為如果不是大哥命運不濟,根本沒有自個兒什麼事。之後,曹彰開始嶄露頭角,跟隨老爹曹操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後來,又出現了曹植,文采斐然,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曹植得到了許多文人和士族的認可,曹操也很疼愛這個兒子。再以後,曹衝、曹熊……。

那麼,如果說曹昂是因為去世的原因而無法爭奪嗣位,那麼後來的曹彰、曹植等人都是一時風流的人物,為什麼曹操還是選擇了曹丕做繼承人呢?

首先,作為一個領導人,並不需要樣樣精通,他所要具備的是掌控大局的能力和意志。曹植是個很有文采的人,但文采不代表能當好董事長。而且曹植身上也的確帶有文人那種灑脫不羈的氣質,喜好飲酒,不會掩飾自己的想法,這都是當領導的大忌。反觀曹丕,懂得剋制,懂得隱忍,懂得爭取。曹昂受寵時,曹丕非常收斂,懂得跟在大哥身後,盡力輔佐大哥;幾兄弟爭寵時,刀光劍影,曹丕適時的隱忍,避免骨肉相殘;見到三國第一美女甄宓時,積極爭取,向老爹曹操討要來做老婆。曹操意識到他是一個有手腕,有頭腦的人物,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這才是一個合格繼承人應有的品格和素養。

其次,曹丕此人精於心機,頗有乃父之風。有一次,老爹曹操要帶兵出征,作為兒子自然要去城外相送。

曹植自以為聰慧,不斷給老爹拍馬屁了,誇自己老爹的各種功績,而且喋喋不休說個沒完,當場的曹操也很高興啊,高興的合不攏嘴了都。這時候,曹丕可慌了,這可怎麼接招啊?於是,曹丕一句話都不說,只是低頭哭,而且哭聲越來越大,真情意切讓曹操和旁邊的大臣都感動的不得了。試想,自己老爹出去打仗,多危險啊,作為兒子的不應該哭麼。

最後,曹丕不像曹植那麼恃才傲物,目中無人,對待朝中大臣頗為親近,禮賢下士,贏得了賈詡、司馬懿等人的鼎力支持,成為日後拿下嗣位的重要外援。

所以說,曹丕絕非那種毫無本事,矇混上位的人。在權謀心術和運籌帷幄方面,曹丕是在眾多競爭者中,最像曹操的那位。可惜了,天不假年,年僅四十歲就打卡下班了,剛剛建立的魏國很快就落入別人之手。

如果曹丕能多活幾年,那一定就沒有司馬家後來的事兒了。




文史不假


在開始談曹丕之前,我們還是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建安風骨吧。

建安是漢獻帝的年號196-220,所謂風骨大體上“風”偏重指精神氣質,“骨”偏重於指骨骼形態,二者密不可分,合二為一即為風骨。


建安時期的作家,逐步擺脫了兩漢以來儒家思想的束縛,開始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再加上當時社會正處於戰亂動盪的年代。

一些對社會現象有思考的作家們感情上逐漸表現得更加慷慨激昂,這一時期他們創作了大批的文學作品,對漢末以來文學的匱乏給予了豐富。

由於期間的作品具有內容充實、感情豐富而且多反映民間疾苦的特點,文學史上稱為“建安風骨”。

扛起建安風骨大旗的當首推三曹,在三曹當中魏文帝曹丕是又是其中唯一一個帝王身份的文學家。

由於各大電視劇的演繹,曹丕的形象似乎已經找不到真實的面目了,處於劇情需要,形象或褒或貶,不一而足。

當腦袋決定屁股以後,如果你的屁股所座的位子是唯一的,這時你的腦袋所決定的事情都是為鞏固屁股服務了(從一個普通人的視角評判,何以覓的真面目)。

此文就不再參與攪和那些影視劇裡的扯淡的事啦,我們從曹丕在不同時期的作品中還是可以讀出他的真性情的。


史載魏文帝曹丕生於187年,卒於226年,字子桓,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

自幼文武雙全,博覽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建安三曹”。

燕歌行

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雁南翔。

念君客遊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

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

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

爾獨何辜限河梁?

此詩的創作時間和背景,從詩中的內容可以推斷出應在公元207年,這一年曹操率大軍北伐烏桓,戰爭的所在地就是古燕國的北部也就是今天的遼寧省興城一帶。

從詩中不難看出,作者反映的是這個地區由於連年戰爭的徭役之苦。從時間和歷史背景推斷,此時的曹丕還沒有開始和曹植爭奪太子之位。

起初曹操對太子之位的第一人選是曹昂,但曹昂在征伐張秀的戰役中因保護曹操和曹丕戰死了,後來曹衝的出現讓曹操有了立曹衝為太子的傾向。


由此推斷此時的曹丕還沒有太多爭奪太子之位的機會,詩中所反映的也就沒有那麼多的政治理想和遠大抱負了。

從詩的格律上看,曹丕的這首這《燕歌行》可以說是至今為止發現的,在七言詩中是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詩了。

有的觀點認為最早的七言詩是漢武帝時的《柏梁臺詩》,但這首詩相傳是君臣聯句,正史中也沒有確切的記載。

而且這首詩又是出於後代小說,深究會發現有很多的漏洞,所以可信度大打折扣,由於是多人聯句,讀起來有種生編硬湊的感覺,文字堆砌敷衍,從詩歌的角度分析完全沒有什麼詩味。

由此推出,曹丕的《燕歌行》堪稱是七言詩的鼻祖。

至於後來張衡所作的《四愁詩》,僅從詩中的內容來看,是一首好詩,但從文字本身的組成看,詩中都帶有“兮”字,讀起來感覺就像屈原的離騷體,有著楚辭的影子,所以說還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七言詩。

詩文淺顯易懂,不難看出,作者詩中描述的是一位女子對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此處也未嘗不是作者借他人之語表自己的真意,此時的曹丕正在和風華絕代的甄夫人打得火熱呢)。


用筆委婉,語言清麗,感情纏綿,宛如自己就是那個閨中之人,可見那時心中的愛戀還是很濃的。

寫景與抒情相互交融,完全沒有政治家和軍事家的殺伐狠詈。詩歌從開篇給讀者展示的是一幅秋天的實景畫面,秋風蕭瑟, 秋氣漸濃,草木見秋零落, 等等秋天蕭索的景象。

目睹諸多蕭條的景象,由景牽情,以從思婦的角色自然牽出了思夫之情,從而映照出的是思婦內心的孤寂。

詩的最後以清秋霜冷的月色更進一步的刻畫了和渲染了獨居深閨的寂寞,藉以古老的神話故事中的人物,牽牛星與織女星的“限河梁”來表現思婦的哀怒,進一步的增加了文學的藝術效果。

這首詩堪稱是曹丕在詩歌上的代表作,對後期七言詩的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清河作

方舟戲長水,湛澹自浮沈。

絃歌發中流,悲響有餘音。

音聲入君懷,悽愴傷人心。

心傷安所念,但願恩情深。

願為晨風鳥,雙飛翔北林。

此詩的寫作時間大約是在公元225年,那時的曹丕已經三十九歲了,男人在這個年齡,中國古代還是有些說法的,在民間的說法應該是一個坎吧。


玩笑的是,曹丕這年還真的遇到了他人生的一道大坎。在曹丕登上皇位後,對於北方的統一是做出了巨大的成績的。

據歷史記載,曹丕登上皇位後,勵精圖治,曾以假徵吳地的謀略,平定了其父曹操在時都難以平定的青州、徐州一帶的地方好強和割據勢力。

漢末以來,皇權旁落,國家歷亂,青、徐一帶是當時北方割據勢力的多發地。曹操在時以臧霸、孫觀等為首的割據勢力,並沒有得以徹底的消除。

他們雖歸順曹操,卻擁有獨立的地盤和兵力,由於要同吳蜀的征戰,抵禦北方外族的侵擾,曹操不得不對他們採取羈縻政策。

曹操剛死,在洛陽的青、徐兵就發生騷動。曹丕採取撫而不討的策略,穩住了他們,控制了局面;最終完成了北方的統一。

此詩從歷史事件的分析上看,應該是作於公元225年冬天的十月,曹丕是為了心中的夢想,統一中原。一個身居最高層的人,怎麼可能還會像當年公子哥時那樣,自顧一方天地的自娛呢。

然而這次的南征,雖然準備的很充分,數十萬大軍實力優勝,打過長江去,似乎滅吳統一中原指日可待。 然而,天意不眷顧他,命數沒到,命運和他開玩笑了。


十月的季節,老天爺就下大雪了。就這樣,河面冰封了,戰船在江中凍住了。這已經是曹丕第三次伐吳了,時不我待,此時的曹丕只有望雪扼腕長嘆也!天不遂願,天意不在朕。

事情至此還沒結束,魏軍還沒來得及撤兵,東吳趁此機會抄小路夜襲了魏軍,導致魏軍大亂。

史載因此次被偷襲,曹丕棄舟乘車而退,一直逃到山陽(今淮安市)才剎住陣腳,收攏殘兵,聚於淮河,隨後乘船返回。

因在大軍撤退的路上,親歷了百姓為自己的帝舟和兵船挽纖的辛苦,便作了這首《清河作》,詩中不難看出,作者對戰爭的艱難,對出征士兵的家人盼其何時歸鄉的悠怨。

只有祖國的統一,戰爭才能徹底的消滅。然而,曹丕最終也沒有等到完成統一中原夢想的那一天,也許是幾次統一戰爭的失敗,給他的內心蒙上了痛苦的因子。


最終,公元226年,年僅四十歲的曹丕因病於洛陽英年早逝。

曹丕

軒轅

篡漢毒妻何太急,

政功七載鮮人敵。

演評野史焉足信,

深品詩文漸解迷。



軒轅說文史


作為魏國的開國皇帝,曹丕不僅完成了曹操稱帝之願,更是繼承曹操遺志試圖統一中原,兼併蜀吳。曹丕其人在文治武功上都頗有建樹,在其執政期間,完成了北方統一,平定外患,鼓勵文學,還頒佈了許多澤被後世的政策。

按理說,如此人物應該讓其母為之驕傲,但是卞太后卻指責他豬狗不如,這是何故呢?

公報私仇,無帝王氣度。曹洪乃是曹操的從弟,早年就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在滎陽時,曹操兵敗,險些喪命於此,多虧曹洪捨命相救,才保得曹操周全。曹丕對魏的建立立下了不少戰功。在曹丕繼位以後,僅因為他的舍客犯法,便要處死曹洪。曹丕如此小題大做其實另有緣由,那就是曹丕為太子時,曾向曹洪借錢。但是曹洪為人吝嗇沒有答應,曹丕對此一直懷恨在心。曹洪門客犯法恰好給了曹丕冠冕堂皇地殺害曹洪的藉口。

一代帝王挾私報復,這本就不是帝王風範。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得諸葛亮出山,他並未因諸葛亮多次不見而心懷私怨,反而對他禮遇有加。相較之下,曹丕因為私人恩怨就對曹洪刑罰相加,實在不是明君所為。卞太后多次勸諫,但是也只能免曹洪一死,有功之臣最終被貶為庶人,令人惋惜!

對兄弟趕盡殺絕,不顧兄弟之誼。曹丕與曹植有立嗣之爭,最終曹丕勝出。稱帝后的曹丕並沒有對親兄弟網開一面,反而是處處針對於他,多次想置他於死地。卞太后不願看到手足相殘,就勸阻他,你已經殺害我的任城兒,不要再殺我的東阿兒。東阿兒便是指的曹植,礙於太后面子,曹丕免曹植一死,但是數次讓他遷徙封地。曹植最終鬱鬱而終。

其實卞太后所提及的任城兒便是曹彰,曹彰之死與曹丕也脫不了干係。曹彰年少時就勇猛善戰,卻在中年時進京覲見時猝死,這於理不合,很多人就揣測曹彰乃是曹丕所害。

雖然沒有證據證明曹彰乃是曹丕所害,但是以曹丕的個性,做出此事也不足為奇。畢竟曹植就是鮮活的例子。

貪圖享樂,為人荒唐暴虐。曹操死時,曾留下遺言,讓其姬妾全部改嫁。曹丕明知曹操意願,卻還是將曹操的姬妾納為己有。曹丕在曹操屍骨未寒之時就作出此事,氣得卞太后大罵“狗鼠不食汝餘,死故應爾”。

由此可見,曹丕為人不僅不孝,還極為荒唐。更讓人氣憤的是,他寵愛姬妾,不理會妻子甄宓,在甄宓怨言相對時,他便將其賜死。甄宓死時,頭髮覆面,以糠填口。對髮妻都如此殘忍,可見曹丕人品之差。

除此之外,曹丕對卞太后很忌憚。曹丕曾下詔婦人不得干政,還禁止群臣奏事太后,此舉針對的便是卞太后。被自己的親生兒子如此提防,卞太后心中難免有所怨言,罵他豬狗不如也在情理之中。

古往今來,能稱帝者少有心慈手軟之輩,但是像曹丕這樣六親不認的也著實不多。難怪當時很多名流之士都對他有所怨言,其實也是曹丕行事不當所致。


鄧海春


曹丕,是卞皇后所生的長子,按排行,他是老二。曹丕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建安文學的代表者之一。他是三國魏國的的開國皇帝,是他在父親曹操基業的基礎上,結束了漢朝的四百多年統治。

曹丕小時候,聰明好學,多才多藝。建安二十二年,曹丕被立為世子,就是曹操的接班人。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繼位為魏王,當年十月,漢獻帝禪位,曹丕登基為大魏皇帝。

現在,在許昌城南的繁城鎮,有一座受禪臺,就是當年曹丕登壇受禪的地方,現在仍然保存有記載當時受禪的兩塊石碑,這就是非常有名的“三絕碑”。

為什麼叫“三絕碑”呢?就是這石碑的文表絕、書法絕、雕刻絕。這石碑的文表由著名文人王朗所作,由著名書法家梁鴣書寫,由著名書法家、雕刻家鍾繇所雕刻。三個藝術大家,共同完成這件作品,所以稱為“三絕”。

黃初元年,曹丕登基。當年,就免徵潁川郡一年的田租。改許縣為許昌縣。所以,當年臨潁縣繁城建有魏文帝廟,香火很盛。

魏文帝曾下詔說:“潁川是先父平定天下起兵的地方。官渡之戰時,四方百姓都在觀望,而這個郡的老百姓,青壯年拿起武器投入戰鬥,老年人為前線送衣送糧。今天,我在此登壇受禪,這個郡的老百姓,輔助魏國有功。”

曹丕在位時間只有短短的七年,雖然比不上他偉大的父親,但還是兢兢業業做了很多事。他重視文教,修復洛陽,推廣儒學文化;恢復生產,與民休息;他創立九品中正制,果斷稱帝,結束漢朝四百年的統治。曹丕在文學上,也有相當高的成就。他是三國時代傑出的詩人與文學批評家。

曹丕登基後,對他的兄弟們還是很忌憚。據說,他曾毒死自己的二弟曹彰。


老家許昌


三國時期真實的曹丕是怎麼的,提到曹姓我們肯定會想到一代梟雄曹操,當然了曹丕與文武雙全、聲名赫赫的父親相比,曹丕就少了些亮點,但曹丕還是很有作為的。

在東漢末年時期,文學興盛,建安七子是這一時期最著名的代表。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就佔了三個名額,可見曹家人在當時也是文武雙全的偶像。

約公元220年,一代梟雄魏王曹操遺憾離世,曹丕繼承了老爸王位,在當時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於他,並建立了大魏。

如果不看曹操的功績,只看曹丕。曹丕是曹操的長子,一直也受曹操的器重,曹丕出生在漢靈帝中平四年(約187年),當時全國開始陷入無休止的混戰狀態。在大混亂中成長起來的曹丕少不得跟隨父親曹操四處征戰,接受父親各方面的薰陶,但他學習的側重點似乎主要是在文學和文治方面。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天下漸安,曹操以功被加封為魏王,曹丕與弟弟曹植爭奪繼承人的鬥爭進入白熱化狀態。曹丕採用沉著冷靜、不露鋒芒的策略,最終佔據優勢,於次年(217年)被立為世子。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一代梟雄曹操去世,曹丕成為魏王,經過緊鑼密鼓的準備後,漢獻帝“主動”禪讓天下,曹丕正式登基稱帝,建立魏國,開始了三國時代。

建立一個國家容易,但要鞏固它並不容易。曹丕鑑於漢朝的傾覆,禁止宦官和外戚干預朝政,需要注意的是,曹操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漢獻帝,曹丕實際上也是外戚。和弟弟曹植殘酷的奪位鬥爭也使曹丕對同室兄弟十分提防,所有兄弟都以藩王的身份就國,沒有留在朝中輔政者。

在人才選拔上,曹丕實行了陳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將察舉人才的權力由地方收歸中央。

在文化上,曹丕本就博學多才,著述頗豐,他又使諸儒撰集經傳,分門別類,著成八百萬餘萬字的《皇覽》。

在教育上,曹丕復興太學,向天下學子授《五經》。

在風俗上,曹丕繼承曹操的政策,提倡薄葬。在軍事上,曹丕僅僅主動發動了三次伐吳戰爭,除了第一次有激烈的戰鬥外,其他兩次都是兵臨長江而退,不損一兵一將。在外交上,曹丕開通西域,置戊己校尉治理之。面對逐漸強大的鮮卑諸部,曹丕部署幹才屢次擊破之。

黃初七年(約226年),曹丕去世,時年四十,廟號世祖,諡號文帝。


樂乎歷史


三國時稱曹丕得其曹操狡猾,曹植得其文采,曹彰得其武略,說明曹丕是適合曹操的繼承人,若其曹丕不得其狡猾,如何在三國一爭滅蜀吳,何以保使皇業基穩,狡猾代表的是智慧與謀略。


歷史文筆記


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諡魏文帝,三國時期曹魏的開國皇帝。曹操的嫡長子,母親是宣皇后卞氏。他繼承了父親的魏王封號與丞相的大權,最終迫使東漢王朝的末代皇帝禪讓,取而代之。


大美臨汾


老曹無奈,只能選曹大,但比諸曹強,惜孫輩更差。

老曹曰:獲罪於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