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師,讓你感到的最大挫敗感是什麼?

小豆芽的大朋友


在沒踏入教師這個職業之前,我認為我一定可以做好一個教師的角色,因為我本身是一個開朗的性格,我認為我的課堂一定會很有趣,至少不會太沉悶。

但是之後我發現我錯了,那也是我第一次覺得很挫敗,也許是我本身的教學經驗不夠豐富,備課不夠充分。

我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解,但學生不積極主動地參與,只安安靜靜地當聽眾,回答互動的也總是那麼幾個學生,課前做了大量準備,課堂上也為學生創設了其方便參與的情景,但學生卻毫無興趣,一點也不買賬,分組討論時,積極發言者總是佔少數……

辛辛苦苦準備,學生也不會買賬,久而久之就會懷疑自身的專業能力,教學興趣也會慢慢減少,這是個惡性循環。


1靈魂工程師1


面對一些問題孩子束手無策

我遇到過一個孩子,他似乎什麼都懂又似乎什麼都不懂,似乎什麼都懂是因為他懂得辛苦,懂得社會的不容易,似乎什麼都不懂是因為他的考試成績確實是有些難看。他上課的狀態是趴著,也不搗亂,我看著他趴著我上課看見了,就叫了叫他,他看著我,從他的眼裡我似乎打擾了他,讓他站起來,他也不站,就趴著。我退縮了,其他的同學也都看著,我知道不讀書以後會很困難,出於責任心我叫了叫他,但是學生不會理解的,從那以後我在也沒叫過他,真的,有些時候不是老師不負責任,而是老師不敢對學生負責人,因為嚴格一定學生討厭你(甚而報復,性命堪憂),家長找上你,學校只有犧牲你。


青春的小尾巴825


作為教師,讓我感到有很大挫敗感的事有:

一、教師教育不好自己的子女。

教師一輩子“傳知識千絲萬縷如春蠶,育人才苦口婆心似慈母”可謂桃李滿天下,可對自己子女的教育卻時常顧不上,正如一位老師的感嘆:“我走娃未醒,我歸娃已睡,為師已無憾,為父心有愧。”所以教師的子女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都能考入名校。如果教師連自己的子女都教育不好,應該是教師一輩子最抬不起頭的事。老師一無後臺,二無關係,三無錢財,子女的不成器應該是老師最大的痛。


二、辛苦一輩子買不起房,買不起車,不如一個打工仔。

“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遲”,這麼辛苦教師應該收入很可觀吧,但事實相反,你看看那些鄉村老師工作十幾年一月工資3000多,不如一個泥水漿,不如一個打工仔,生活時常捉肘見襟讓人心寒。


四、地位低下被貼上“窮酸,小氣”的標籤。

賈平凹在《廢都》中有這樣一段話:“一等人是公僕,高高在上享清福。二等人大蓋帽,吃了原告吃被告。三等人做演員,扭扭屁股就賺錢。四等人手術刀,割開口子要紅包。五等人方向盤,車輪一轉就來錢。六等人做官倒,批批條子錢來了。七等人是奸商,不要良心賺錢忙。八等人辦學校,強制收錢沒商量。九等人做教員,雞鴨魚肉認不全。十等人主人翁,老老實實學雷鋒。”以前我對這段話體會不深但有兩件事深深的刺痛了我。一是暑假學車,教練調侃老師窮酸,說以前山裡幾個老師合夥作飯用天平分鍋巴,拿量簡分米飯湯,抽菸躲在廁所抽,惹得同車幾個人哈哈大笑。老師什麼時侯窮酸成這樣了?還有一件事就是假期出去旅遊,導遊一聽是老師都不願意帶,因為老師只窮遊,不購物,她們還有一個順口溜:“遠看是個旅遊團,近看是個叫化團,上車睡覺,下車拍照,……”搞的我現在出去都不敢說自己是老師了。



四、面對一些問題兒童教師卻無能為力。教育專家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但現在留守兒童已成一個社會問題,心理脆弱,無心學習,父母不在,無法無天,抽菸,喝酒,打架,頂撞老師等無所不為,面對這些孩子教師也顯得束手無策。


總之,教師是天地下最光輝的事業,聽起來高大上,但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老師才知道。


教育黃金眼


最大的挫敗感是晉級。教師的職業特點和其他的職業不同,它是週而復始的重複著這幾個年級的知識,時間長了老師和老師之間都是相差無幾的,沒有誰比誰強上很多的。比如,小學的班主任較多,接任一個班級一帶就是一個大的循環,1-6年,也或者是個小的循環1-3年或者4-6年,學生成績方面也不會有太大的差異,學生智力整齊一些的話,老師能省點勁,相反就會費些勁。教學方式方法都相差無幾。初中高中分的是學科,學生愛學的科成績會好點,不愛學的就稍差點,總而言之都差不了上下。所以在晉級上就很能彰顯出能人的本事,同樣的班級同樣的業績人家能進上你就進不上,更有很多,她啥啥都不如你,她能進上你都進不上,現在學校老師晉級都是憑的是另外的本事啦,不信你打開網頁,說的最多的話題,呼聲最高的話題都是教師的職稱問題,這也是從另個角度提醒老師,不能只埋頭教書,也應該隨時抬頭看看路,學生要教好,自身也不要損失慘重片體鱗傷奧,也只有你心情好,對學生才能更好,也才有心情去開拓教學方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更好的為教育教學服務。



小樣456789


走上教學崗位已經三年多了,最大的挫敗感來自於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首先是課堂上的付出,作為教師每一節課我都非常精心的準備,每個環節也認真設置,以為自己的課是非常精彩的,但是事實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上課回答問題的永遠只有固定的幾個學生,其他同學你即使叫他回答,他也會經常告訴你他不知道,這讓我很不爽,還有大學課堂很多同學來上課大部分會玩手機,已經提醒多次還是要玩,不得已批評教育吧學生還怪你管得太多,還找別的理由說因為教師上課枯燥才玩手機,從來不認為是自己有錯,到了期末教師教學評價時,那些被教師批評的學生就給你打零分,氣的有時候覺得好心全部餵了狗的感覺。以後也不想再管理課堂紀律了。再次挫敗感來自於論文的發表,辛辛苦苦寫了論文還要出版面費去發表,但是不發表呢也不行,因為你得做研究啊。最後挫敗感來自於工資真的很低了。


冰藍魄冰


最大的挫敗感是:很多老師出了校門不願意對外人說,“我是老師!”

媒體對老師的負面報道較多,影響整個社會對老師的評價。

學校千萬不敢有事,只要一出事,關於學校和老師的負面報道特別的多,什麼學生未完成作業跳樓自殺,學生因為被強迫理髮自殺,老師收受家長禮金,老師歧視學生,老師猥褻學生,幼師毆打兒童……自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速度特別的快,近幾年相關報道似乎特別多,雖然都只是個案,但是卻給1700萬人的教師群體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在這其中最害怕的就是如果有學生打老師,或者學生殺老師事件,圍觀群眾中有一部分人竟然也把責任歸咎到受害老師自身。還有就是很多老師都不願意過教師節,因為個別老師在教師節收受家長禮金和宴請,從而導致而整個教師群體在這一天似乎都要被道德譴責一遍。所以特別希望學校的事情,老師的新聞不要被報道,只要一報道老師就成了眾矢之的。


在追求經濟利益的時代,老師在社會人眼裡依然窮酸。

教師工資年年漲,可到底漲了多少?對於廣大的一級教師而言,10年間漲幅的工資,趕不上公務員,比不過農民工,更抵不過物價的飛漲。每日工作10小時有餘,出了門還要頂著德的帽子養家餬口。商家不願意給老師賣東西,因為老師喜歡討價還價,沒辦法,我也想慷慨支付,怎奈囊中羞澀?旅行社不願意給老師組團,因為總逛不買,還一路上問東問西(喜歡思考提問題的習慣,沒有辦法)。除此以外,由於老師普遍素質較高,在很多環境下反倒顯得格格不入,比如我身邊有兩名同事,他們在和朋友一起逛街時,凡是看到乾淨的馬路上有垃圾,就彎腰撿拾起來,一直拿著,直到丟進垃圾桶,為此他們經常受到朋友的不屑和路人異樣的眼光;再比如很多人不願意和老師在一起聊天,因為總感覺老師說起話來文縐縐,總愛跟人講道理(職業習慣使然)。所以很多時候,老師們寧願摘掉這個職業的帽子去和別人交往。


一些超級中學的誕生,讓小學校的老師有如夾縫中生活。

“生存鬥爭,適者生存。”,這個自然法則同樣適用於學校。在教育改革中,學校的優質教育資源吸引著優秀學生,而優質的生源又可以促進學校的發展,如此循環,諸如衡水中學這樣的超級中學就此誕生了。超級中學讓我們看到了教育事業的蓬勃興旺,但是與超級中學相比,那些生存在夾縫裡的小學校,又是多麼的艱難!小學校的老師們,同樣的愛崗敬業,同樣的教學技能優秀,但是苦於沒有優質的生源,永遠都是被累得半死,卻難以換回一點的成績。最可悲的就是局外人只看結果,從不關注生源問題,從不關注你努力的過程,所以這些小學校的老師們出了校門如何抬得起頭?


後記:老師們就是這樣,出了校門很低調,但回到學校依然滿腔熱情的工作,忘記了抱怨,忘掉了不快。因為老師們深知,自己的責任就是“育好人、教好書”,在學生面前,在教育這件事上,要永遠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紫木玉


不為孩子說話,只關注有關係走後門學習好的孩子,只想著自己的利益,不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誤人子弟,冥冥之中定有報應!


我會修飛機


我用真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快樂滴遊啊遊


我本將心對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強哥zj


賺的少,學生不聽課,謹小慎微不敢管學生,家長事多,領導專挑毛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