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奧數那麼厲害,卻出不了像高斯、歐拉這種級別的數學家?

爐254615781


聽說過彎道超車吧?

要成為歐拉和高斯級別的數學家,需要極高的數學天賦,還要有名師指點,歐拉應該是師從伯努利吧,高斯的老師是誰不太記得了,歐拉?

然後他們對於數學的研究,與金錢無關,純粹的學術精神,聲名鵲起之後,整個歐洲學術界給予了他們崇高的榮譽,從而影響後面的天才們繼續在數學領域耕耘奉獻,推動現代科學的進步。作為所有自然科學的基礎,數學也許是最枯燥的,從來都不功利。

反觀奧數,不可否認,國際比賽中國過獎頗豐,但是功利目的居多,得獎者自然智力出類拔萃,但是未必有歐拉高斯級別的天賦,即使相當,又有幾個不被生計所迫,選擇數學研究作為終身職業?簡單說,奧賽金牌還真不能當飯吃。

另一個層面是,數學大廈的基礎已經由前輩高人們奠定了強大的基礎,理論研究的突破,比前人艱辛百倍,中國現代出不了數學大師,並不出奇,近現代,西方教育制度下,也沒有出現可以比肩歐拉高斯的數學大家,沒必要對中國的情況口誅筆伐。

現在我們國家也已經認識到奧數的利弊,取消了奧數成績與擇校的聯繫,我覺得是對的,對於有數學天賦的孩子,我們可以按照他們的興趣和能力使用奧數比賽作為工具進行選拔和培養,引導他們攀登數學高峰,這個可以有,而那些明明沒有數學天賦,僅僅靠訓練得個獎啥啥啥的就分配優質師資去培養,往往是南轅北轍。

總之,數學天才,我百分百相信我們國家不缺少,就是得想辦法挖掘他們(奧數競賽這個功能還是有的,可能還是唯一的。),交於良師教導,使其遠離功利,潛心鑽研,我想,總會有中國歐拉騰空出世!


聶鵬23


首先在我看來,這句話是完全正確的。

我們先來看看我國參加國際奧數比賽(IMO)的戰績,你就會覺得中國隊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夢之隊。

IMO作為世界上級別最高的數學競賽,我國從1989年第一次獲得IMO團體冠軍,一直到最近一次獲得冠軍的2014年,中間26次IMO比賽,中國獲得了其中的19次冠軍。這樣的成績簡直堪稱神蹟。

然而,我國選手們的奧賽成績如此優秀,卻幾乎沒有一個走上職業數學家的道路。

在我看來,中國之所以能夠獲得這麼多金牌,第一個說明我們的智力上絕對佔據高峰,還有中國全民奧數的氛圍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土壤。

奧數的訓練可以幫助常規考試

大家都在學奧數,期望從更深層次的課程訓練出一些對於常規課程有利的方法,很多家長都覺得,我孩子奧數那麼難的題目都會做,一些普通考試的題目還不會做嗎?前些年,的確有很多常規考試的許多解法思路來自奧數。

奧數是升學的踏板

我讀中學的時候,獲得省競賽一等獎,就可以有保送資格,或者高考降分二十錄取。這個誘惑實在太大,家長們看到這個苗頭,不惜給孩子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培訓,希望等到真正高考時可以走這一捷徑。這個也是為什麼全民奧數的最根本原因。

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學奧數

奧數一定要學有餘力,如果一個孩子本來課程都覺得吃力,再讓學習奧數,無非是惡性循環,絕對沒有好結果。

奧數是一個熱愛數學的孩子提升自己的最好平臺

我們有多少孩子是真正熱愛數學才去學習奧數的?更不要再問,我們有多少家長是為了把孩子培養成數學家才讓孩子去學奧數的?恐怕一萬個家庭裡都不會有一個!

教育從來都不是急功近利的事情,雖然因材施教基本上不可能實現,但是興趣永遠都是最重要的老師。如果僅僅是把奧數當做升學的踏板,全然不顧孩子到底需要什麼。為什麼我們現在熟知的數學大家基本上都是民國時代,或者在改革開放之前。那個時候的人們真的能耐得住枯燥,孤獨的學術研究,現在的人們太難做到了!

如果我國對待數學的態度始終如此,那麼中國永遠都不會有出色的數學家,更不要說是像高斯,歐拉那樣的宗師級別的數學家了。


科學認識論


中國數學叫算術,更重應用,不重視為什麼!

提到中國古代比較牛的數學鉅著,很多人知道是《九章算術》。顧名思義有九章,分別是:

  1. 方田:教人們算面積,種地的;

  2. 粟米:教人們分糧食的;

  3. 衰分:按比例分配;

  4. 少廣:教人們開平方,開立方

  5. 商功:為了建築,算體積,工程分配

  6. 均輸:合理攤派賦稅

  7. 盈不足:小學奧數的盈虧問題

  8. 方程:解一次方程組

  9. 勾股:應用勾股定理

每一章的實際應用價值極大,但是裡面沒有任何解釋,就是一本解決實際數學問題的工具手冊,遇到問題,翻開手冊,套用方法,問題解決!裡面的定理方法,沒有任何說明,而事實上也確實沒有證明!

西方數學不講實用,重視數學在美學上的意義!

從古希臘開始,認為數學是和諧、簡單、明確以及有秩序的藝術。在數學中可以看到敢於宇宙結構和設計的最終真理,認為宇宙是按數學規律設計的,且能被人們所認知。

最經典的例子是:《幾何原本》的作者古希臘的歐幾里得,被稱為“幾何之父”,他曾面對一個年輕人的質問:“你的幾何學有什麼用處?”而他轉身對侍從說:“請給這小夥子三個硬幣,因為他想從幾何學裡得到實際利益。”

還有,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數是宇宙的終極奧義:比如"1"是數的第一原則,萬物之母,也是智慧;"2"是對立和否定的原則,是意見;"3"是萬物的形體和形式……"10"包容了一切數目,是完滿和美好。在那個時代,數學是和政治、宗教、哲學合一的一個團體。

當今社會的數學更講究證明

  • 勾股定理。西方叫“畢達哥拉斯定理”,原因就是畢達哥拉斯給出了具體證明,雖然咱們比人家早發現了幾百年。

  • 祖𣈶原理,也叫祖氏原理,是祖沖之父子研究的,內容是:"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同樣1100年後,意大利數學家卡瓦列裡給出了定理的證明,所以西方叫它“卡瓦列裡原理”

  • 圓周率。西方人普遍承認祖沖之,因為圓周率就是一個數,不需要證明,而祖沖之確實是算圓周率最精確的,這也說明中國古代就是精於“算術”,而非“證明”。

中國錯過了好時機

歐拉和高斯是所在的年代是18世紀,那個時候世界數學蓬勃發展,中國同時期是大清帝國,整天的科舉,八股,吾皇萬歲。優秀的人都去學文章,當大官了,研究算術那都是讓你瞧不起的,整天不務正業,死後都進不了祖墳的。等中國人意識到數學到底是什麼的時候,歐拉,高斯,牛頓等等都已經把該研究的定理研究完了,就自然沒中國人什麼事 了。

上圖是“歐拉線”,三角形的外心O,重心G,垂心H,三點共線,並且OG:OH=1:3

有些中國數學家“誤入歧途”

中國著名的數學家,一定很多人會說華羅庚和陳景潤,他們研究是是“解析數論”方向,有點閉門造車的感覺,因為解析數論研究的空間並不大,自然進步就不多,好像走進了“死衚衕”,陳景潤窮極一生去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而事實上哥猜即便證明出來對數學的推動意義也不是很大,有點浪費人才的感覺。事實上,真正的質數領域的老大是“黎曼猜想”,揭示質數的分佈規律,如果以陳景潤的功力去投入到“黎曼猜想”,也許中國數學界會大咖輩出。當然不可否認的是貢獻還是有的,所以說誤入歧途也是有引號的。

陳省身和丘成桐,在中國的名聲沒有前2者大,但是他們二位是在國外研究數學的,和國際數學接軌,在數學界的成就圓高於陳景潤和華羅庚!

中國數學強是個幻覺

所謂中國基礎數學的題目難,外國人做不了,是因為中國的題目更多是在玩“文字遊戲”,深度更不大,只是同樣的深度的問題,考察的更嚴密,花樣更多,導致外國人不會做。比如一道小學題:“小紅的蘋果比小明的蘋果多2倍”,那麼小紅的蘋果是到底是小明的2倍還是3倍?這就導致很多人會做錯。這種難度沒有意義。

中國奧數的輝煌是舉國之力

咱們可以查一查歷史資料,中國壟斷奧數金牌的年代是什麼時候,那時候中國全民奧數,因為奧數確實有利可圖,奧數打好了可以保送,打金牌進清北,打銀牌也能去名校,所以奧數大軍人數再那擺著呢,從中選出6個國家隊員,那個個是人中龍鳳,而現在奧數沒有原來熱了,保送名額大幅縮水,學生學習奧數真是謹慎又謹慎,所以現在我國在國際賽場上,就是IMO,表現的沒有前些年厲害也就理所應當了!


數學你新哥


你瞅美國牛逼那麼些年,出過一個高斯或者歐拉那樣的數學家嗎?也沒有吧……

還有牛頓愛因斯坦,也不是美國的吧?

創建量子力學那麼多牛逼科學家,美國也沒佔一兩個吧?

這種等級的數學家或者科學家,每一個都是全人類的財富,可遇而不可求,更多是因為時代,跟教育水平或者方式什麼的,真的關係不是很大。

我們因為時代的關係,從幾百年前落後了,現在正慢慢的趕上,以後這種等級的科學家相信會有的。


七尺居士


先看看他們的一些介紹:

小時候高斯家裡很窮,且他父親不認為學問有何用,但高斯依舊喜歡看書。當高斯12歲時,已經開始懷疑元素幾何學中的基礎證明。當他16歲時,預測在歐氏幾何之外必然會產生一門完全不同的幾何學,即非歐幾里德幾何學。高斯的老師Bruettner與他助手 Martin Bartels 很早就認識到了高斯在數學上異乎尋常的天賦,同時Herzog Carl Wilhelm Ferdinand von Braunschweig也對這個天才兒童留下了深刻印象。於是他們從高斯14歲起便資助其學習與生活。這也使高斯能夠在公元1792-1795年在Carolinum學院(今天布倫瑞克工業大學的前身)學習。18歲時,高斯轉入哥廷根大學學習。在他19歲時,第一個成功的用尺規構造出了規則的17邊形。

歐拉小時候他就特別喜歡數學,不滿10歲就開始自學《代數學》。這本書連他的幾位老師都沒讀過。可小歐拉卻讀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筆作個記號,事後再向別人請教。1720年,13歲的歐拉靠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巴塞爾大學,得到當時最有名的數學家約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年)的精心指導。

高斯、歐拉他們有過人的天才,不過也需要他們所處的大環境提供成長的養分,歐洲本來就是現代科學的發源地,當時的歐洲也是世界的科學中心,在數學教育上有優良的傳統,有很好的老師和大學對他們精心培養,而且那時候不像現在那麼多的科目搶人才,他們或許處在天時地利人和上對數學最好的條件上,所以他們能成為數學巨匠,和奧數的關係並不大。


淡不淡


本人上學期間數學不錯,大學的專業也與數學有關,我來回答一下吧。

首先,像高斯、歐拉這樣的數學天才,全世界歷史上也沒有幾個,在一個時期內沒有這樣的人也算正常。

其次,中國歷史上一直以文章取仕,研究數學的和搞發明創造的,都被認為是不是正路,難以出人頭地。所以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人才,往往不會去研究數學,這也導致了中國的基礎學科一直落後於世界水平。

第三,數學是最考較智商的學科,不是頂級天才難以取得顯著成就。奧數的水準對智商的考較還遠遠達不到頂尖,所以奧數好和出頂級天才沒有太緊密的聯繫。

第四,數學的基礎已經被前人打得很紮實了,後人大幅突破難度越來越大,很多天才數學家一輩子也不見得能有明顯建樹。

第五,目前的社會環境,搞數學掙錢的難度比較大,人們更加務實(wu zhi),所以不光是中國,全球的頂尖人才搞數學的也少了許多。

第六,科學的分支越來越多,雖然人口基數發了,但頂尖人才平均到每個學科反而比以前少了。


公民依寧


中國的奧數在中學前是世界領先的,也是訓練出來的。這種模式的訓練,使學生的″潛能″進入到奧賽題的″排列式″。所以應對″奧數比賽″,可以說毫無問題!

👫 當然,這種模式的數學訓練,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得到了較合理的開發。但是由於模式化,也束縛了一些思維方式。如自由″發散思維″方式,受到了侷限和束縛。

🎯 當數學進升到更高層次時,需要靈性的發散思維,更需要創造性、探索性的思維和精神,方可到達新的高度。

🍁 由此可見,″高分低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尤其是人的思維方式,最好是不套用某種套路和模式,儘可能地發揮主觀能動的無限潛能,去創造、探索無限的數學奧秘。

🍀🍀🏄🏄🌴🌴🌺🌺🌻🌻








全峰山


一是高斯歐拉那種數學家,國外現在也不出啊,時代不同了,數學分工越來越細,那種開門立派的領域也越來越難了;二是數學發展前沿已經到了普通人基本搞不明白的地步,中國其實有一批奧賽出身的青年數學家很厲害,只是非專業人士,根本不知道他們在幹什麼,取得什麼成就,這種前沿,也已經抽象到連記者都很難寫報道的程度;三是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孩子不為生存,只為興趣來搞數學,大家不用著急,這個是需要時間積累的,二十年內,必然會有中國年輕數學家拿菲爾茲獎。 現在的中青年數學家,幾乎都經過了奧賽選拔,國外國內都一樣,國家目前的選拔體系沒有什麼大問題,大家要有點耐心!


鼓浪嶼之波888


中國的奧數多麼厲害,可以從如下的一張表中看出來,自從1997年之後,在奧數比賽中,中國從未低於第二名。

但為何中國的奧數這麼厲害,卻出不了高斯、歐拉這樣的數學家呢?

我想說,高斯、歐拉級別的數學家在數學領域中都是神一般的存在,神是那麼容易就誕生的嗎?況且,奧數的題目所解決的只是初等數學難題。

每一位奧數競賽選手都需要經歷過大量的技能訓練、解題訓練,所運用的也只是數學中的初等工具以及特殊的解題思路,但總之,基於的還是初等數學。

參加奧數的學生平均年齡都非常小,十六七歲的年紀,學習的知識那是肯定比不上經歷過本科、碩士、博士等不同時期學習的知識的,這些在數學上唸到博士的人才尚且距離高斯、歐拉不知道多遠的距離,何況他們呢?

著名的數學家丘成桐也沒有經歷過奧數競賽,也沒有刻意的去訓練解題技巧,他能夠取得如今的成就源於內心對於數學的熱愛。

數學的分支非常的多,每一個分支潛心鑽研下去都會有驚人的成就,大多數的數學分支並不需要奧數所培養出來的技巧與速度。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在大學階段,國內的數學大學教育還是要低於國外的發達國家的大學數學教育的,很多時候在對數學家的培養上,在這一步就落後了。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探討。我是科幻船塢,感謝大家的閱讀。您的關注是我每天堅持更新的最大動力。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科學船塢


中國教育家底,是老祖宗留下的死讀書,讀死書。

從中小學到大學,就是把書讀死的過程,書讀到頭了,腦子也讀死了。

優秀的老師,啟發的教育,興趣授課,在中國鳳毛麟角。

許多學奧數學生,很痛苦。一是無興趣。自己的興趣不在奧數,不喜歡奧數。二是不明白。自己學奧數對人生有什麼意義。三是一窩蜂。學校開奧數班,動機不純。一味收費,一味出名。強迫家長報班,以不要輸在起跑線,胡言亂語,蠱惑人心。家長被迫,學生被逼。

這樣子的應試教育奧數,不是激發了孩子的創造力,恰恰相反,泯滅了孩子的靈感和人性。

奧數班,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殘害班。

這種奧數教育模式和方式,還異想天開,出數學家。

要想奧數中培養數學家,首先,學校要端正思想。奧數不但免費招生,還要獎勵進班學生。把優秀的,想學奧數的,有天賦的幼苗送進奧數班。

讓這些孩子首先是有自豪感,變要你學,成我要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