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兒子幾乎都是弘字輩,第二字帶“日”旁,為什麼弘曆例外?

曉妹世界觀


提問者之所以有此疑問,想必是不簡體字和繁體字搞混了。乾隆帝名字弘曆中的“歷”是簡體字,其對應的繁體字是“曆”。因此,乾隆帝名字中同樣有日旁,並不是例外!



滿洲人入關之初並沒有嚴格的字輩,甚至很多滿洲貴族、包括宗室取名是依然沿用了滿洲名,連漢化都沒有。字輩的出現是在康熙初年,彼時康熙帝為兩個兒子取名保成、保清,即後來的皇長子胤禔、皇太子胤礽。同時,康熙帝二哥裕憲親王福全的兩個兒子也被納入了這一字輩範疇之類,即後來的兩位裕親王保泰、保綬。但是,這次使用字輩只是清王朝皇家的一次試水,適用範圍很窄,不僅福全的其他兒子沒有用這個字輩,連康熙帝自己的其他兒子也沒有繼續用這個字輩。



不久之後,康熙帝將保成改名胤禔、保清改名胤礽,清朝皇子的字輩開始正式出現。此後,康熙一眾序齒的兒子全部採用了“胤”這個字輩。同時,康熙帝還規定,兒子名字中的另一個字的偏旁部首也要保持一致,即示旁,禔、礽、祉、禛、祺、祚、祐、禩……無一例外。康熙帝的孫子(雍正帝的兒子、侄子)也延續了這一取名方式,以弘為字輩,日為偏旁部首。胤礽的兒子弘晳如此,雍正帝的兒子弘時、弘曆、弘晝如此,胤禩的兒子弘旺、胤禟的兒子弘晸亦然。這裡順帶說一句,所謂偏旁部首並不一定是在左邊,只要有就行,甚至像明朝的正德皇帝朱厚照,“照”字中連“火”字都沒有出現,但漢字四點為火部,依然算數。



但是,清朝皇子的字輩只限於序齒的皇子,夭折的皇子沒有字輩,只有乳名。如乾隆帝,他的乳名為元壽,在正式序齒取名之前,他只有元壽這個乳名,序齒取名之後,才叫弘曆。而他夭折的弟弟福宜、福沛則沒有弘字輩,只有乳名。當然,有一個例外,那就是雍正帝的皇八子福惠。福惠曾經取名弘晟,但不知道什麼原因,雍正四年雍正帝又下旨將弘晟改回了福惠。因此,雍正帝所有兒子中唯一的例外是福惠,而不是乾隆帝!



康熙年間因為制度初創,加之康熙帝長壽,彼時康熙帝的孫輩仍然屬於大宗之後,全部沿用了日旁。但是,自雍正之後,清朝規定,大宗之後的字輩與小宗之後相同,但是第三個字的偏旁部首卻不相同,以區別血緣親疏。於是便出現了擁有道光帝皇子身份的恭親王奕訢是言部,但恂勤郡王允禵的玄孫奕山卻不是言部這樣的情形。



除此之外便是避帝諱了。雍正帝即位之後,一眾兄弟為了避雍正帝的帝諱,將字輩中的胤字全部改為了允字。唯一的例外只有怡賢親王胤祥,他不用避帝諱。但是,即便這唯一的例外,也發生於胤祥去世之後,胤祥生前依然是避帝諱改名允祥的。到了乾隆帝即位時,這位皇帝擺出了高姿態——親兄弟、堂兄弟都不用改名了,以後官方材料必須書寫自己名字弘曆時,弘字缺筆即可。嘉慶帝即位時,乾隆帝仍然活著,他又一次擺出了高姿態,規定其他兒子不用改名了,嘉慶帝一個人改就行!於是,嘉慶帝的名字由永琰改為了顒琰。道光帝沿用了這一套路,即位後將自己的名字由綿寧改為了旻寧。咸豐帝之後,避帝諱也逐漸沒那麼嚴格了。於是,奕誴、奕訢、奕譞也沒有改名,之後載字輩、溥字輩等等亦然。但是,涉及書面記錄時缺筆依然是必須的。


農民工歪說歷史


雍正一生中,共計育有十子六女,其中十個皇子分別是:



皇長子愛新覺羅·弘暉,生於康熙36年,卒於康熙43年,享年8歲。

皇次子愛新覺羅·弘昐 ,生於康熙36年,卒於康熙38年,享年3歲,未序齒。

皇三子愛新覺羅·弘昀,生於康熙39年,卒於康熙49年,年11歲。

皇四子愛新覺羅·弘時,生於康熙43年,卒於雍正5年,享年24歲。

皇五子愛新覺羅·弘曆,生於康熙50年,卒於嘉慶4年,享年89歲。(弘曆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乾隆)



皇六子愛新覺羅·弘晝,生於康熙50年,卒於乾隆35年,享年60歲。

皇七子愛新覺羅·福宜,生於康熙59年,卒於康熙60年,享年2歲,未序齒,生母年氏。

皇八子愛新覺羅·福惠,生於康熙60年,卒於雍正6年,享年8歲,生母年氏。

皇九子愛新覺羅·福沛,生於雍正元年,剛出生就夭折了,生母年氏。

皇十子愛新覺羅·弘曕,生於雍正11年,卒於乾隆30年,享年33歲。

我們發現,在雍正的十個皇子中,其中7個皇子的名字以弘字開頭,只有年氏所生的3個兒子以福字開頭。其實,愛新覺羅家族字雍正這一輩開始,都有了統一的輩分名,雍正這一輩是“胤”字輩,他兒子這一輩是“弘”字輩,至於為什麼年氏的三個兒子名字以福字開頭,原因眾說紛紜,可能是因為年氏身子弱,雍正為了幫年氏祈福。

我們姑且拋開年氏的三個孩子不談,在雍正七個弘字開頭的兒子中,名字的第二個字清一色都是“日”子旁,比如說弘時,弘晝。這個時候就有人就會說了,弘曆就不是,歷字不是日字旁。

其實,我們現在寫的歷字,是近代以來經過簡化的漢字。在清朝時期,使用的是繁體字,歷的繁體字是曆,也是帶有日字的。弘曆,在當時的寫法是弘曆。


小鎮月明


向敬之

康熙皇帝受漢文化影響,對自己的子孫開始使用字輩,並且只用二字取名,即:字輩字+另一字。他在世時,已經見到了親曾孫(如康熙長孫弘晳之子永琛,生於康熙五十一年),故而先後使用了三個字輩,即胤、弘、永三輩,同時規定後一字的偏旁分別為示、日、王字旁。

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強調近支宗室和遠支宗室輩分幼子的嚴格區分使用:“聖祖仁皇帝選擇日字、玉字偏旁之字,載入紅摺,於此內命名,宗室至今仿用,不知迴避,實屬錯謬。嗣後,日旁字除已經命名外,均不準用。玉旁字除欽賜名外,均命更改。”(《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一)

這成為了清朝皇家子孫取名的一項典制。

日字旁,則是康熙孫輩的字輩之外另一字的偏旁。

康熙第四子胤禛有幸成為雍正帝。他繼位後講究避帝王名諱,徑將兄弟們的名字中與自己共用的字輩“胤”改成“允”,那還是不改他們都是胤字輩。

所以說,雍正先後生育的十子,無論幼殤還是存活,也都是弘字輩,而不是“幾乎都是弘字輩”。之所以造成這樣的誤解,無外乎雍正為了拉攏重臣年羹堯,故將其妹年妃所生的諸子名字,改“弘”為“福”,並將另一字不按康熙規定的偏旁用字(福宜、福惠、福沛),以示特別。

作為雍正的接班人,乾隆帝名諱弘曆。看似“歷”沒有日旁,這是後來簡化文字所致,而雍正給他取名的字樣為“弘曆”。

雍正給使用字輩取名的諸子選擇第二字時,也是費盡心思,都是光輝、時光的意思,如“暉”“昐”“昀”“時”“晝”;或與光輝、時光相關的字,如“曆”“曕”。


以禮觀書


弘曆的“歷”是簡體字的寫法。

在原本的繁體字中,“歷”其實都是寫作“曆”的,很顯然下面是有個日字旁。

弘曆的幾個兄弟,名字分別是:

弘暉:孝敬憲皇后那拉氏所生,雍正長子;

弘昐:齊妃李氏所生,早殤而未序齒;

弘昀:齊妃李氏所生,二阿哥;

弘時:齊妃李氏所生,三阿哥,出繼皇八子胤禩,後來被除宗籍;

弘晝:裕妃耿氏所生,五阿哥;

福宜、福惠、福沛:貴妃年氏所生,均幼年早殤;

弘曕:謙妃劉氏所生,六阿哥。


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年貴妃的幾個兒子可能是還沒來得及起大名就夭折外,其餘的兄弟的名字都帶有日字旁,弘曆也是一樣。

與弘曆名字有關的衍生問題,那麼就是皇帝名字的避諱。

是的,古代皇帝的名字是不能直接提及的,在行文中如果遇到相同的字,是要避諱的。


像是雍正做的比較絕,乾脆把他兄弟名字的“胤”,全都改成了“允”。

對於弘曆而言,他認為弘這個字是康熙賜給諸孫輩的,他無權修改,所以這個字一般不用避諱(當然,也存在避諱的情況)。


主要是避諱“曆”:通常的避諱方式,是把下面那個“日”字修改掉,例如下面這張照片中的情況:

總之,弘曆的名字沒有任何問題。


HuiNanHistory


先解釋為什麼“弘曆”沒有帶“日”旁。那是因為,繁體字中,含有“日”旁的。只不過簡體字裡沒有了“日”旁。

愛新覺羅·弘曆,即我們熟知的乾隆皇帝。

其次,雍正給兒子起名比較特殊,不全都是“弘”字輩,由年氏所生三個兒子均為“福”字輩。


“歷”字的歷史

“歷”字的繁體字主要有三個(其他異體字就不介紹了):歷、曆、厤。


這是“歷”的一個繁體字。

1. 治理;研治。“歷”的古字。

2. 記載歲時的書籍。“ 曆”的古字。


這個“歷”的意思簡單分為以下幾種:

1. 經過,已經過的,過去的經驗等,跟經歷相關。

2. 清晰的,“歷歷在目”、“往事歷歷”。

3. 全部,遍,盡。“凡宰祭與鬱人受斝,歷而皆飲之。”

這個“曆”就是弘曆的“歷”字中所用的。跟年曆,節氣或者年代,壽命有關的用這個“曆”。

弘曆的“歷”字取的就是這個“曆”,因此,和其他“弘”字開頭的兄弟一樣,也帶有“日”旁,沒有特殊化。只不過因為我們現在用的簡體字,沒有體現這一點罷了。


“福”字開頭三兄弟

雍正的十個兒子,大多是“弘”字輩,這樣的兒子有七個。其他的三個兒子則是“福”字輩。

1.愛新覺羅·弘暉

2.愛新覺羅·弘昐

3.愛新覺羅·弘昀

4.愛新覺羅·弘時

5.愛新覺羅·弘曆

6.愛新覺羅·弘晝

7.愛新覺羅·福宜

8.愛新覺羅·福惠

9.愛新覺羅·福沛

10.愛新覺羅·弘曕

三個“福”字輩的兒子都是年氏所生,而其他的兒子都是“弘”字輩。應該是雍正有意而為之,特意表達對年氏的重視。一方面這個年氏比較受雍正的寵愛,另外一方面,年氏的哥哥是重臣年羹堯。


星火心緣


弘曆就是乾隆,他的名字原本寫作“弘曆”,繁體字,日字旁,後被簡化成“歷”而已。

古代皇室取名十分講究,同一輩分的男子,如果名字只有一個字,一般是同一個偏旁;如果名字有兩個字,一般第一個字相同,表示輩分,第二個字也是同一個偏旁。

以明朝為例,開國勞模朱元璋在世時,已經給後世子孫定好了取名規則,

必須按照“木、火、土、金、水”的五行偏旁取名,比如:

兒子輩名字都是木字旁,如朱標、朱樉、朱棡、朱棣、朱橚、朱楨;

孫子輩名字都是火字旁,如朱高熾、朱高煦(古代四點水屬火字旁);

重孫輩是土字旁,如朱瞻基、朱瞻埈、朱瞻墉;

再往下一代是金字旁,如朱祁鎮、朱祁鈺;

再往下一代是水字旁,如朱見深、朱見澤、朱見潾、朱見湜;

再下一代又回到了木字旁,如朱祐樘、朱祐杬、朱祐棆。

如此循環往復。

“木、火、土、金、水”偏偏的字數有限,老朱的後代又特別多,所以出現很多生僻字,很多字跟化學元素週期表中的元素名稱一致,老朱也因此被戲稱為“化學老師”。

再來說說清朝,皇室取名規則和明朝類似。

以康熙為例,他的兒子都是胤字輩,名字第一個字都是“胤”,第二個字都是“礻”字旁,如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十四阿哥胤禵。

但清朝還講究一個避諱,即便是親兄弟的名字也不能和皇帝相同,如四阿哥胤禛(雍正)登基後,就把兄弟們名字中的“胤”字統一改成了近音的“允”字,即允禔、允禔、允祉、允祺、允禵等等,只是我們後人研究時不需要避諱,所以仍以“胤”字稱呼。

再看雍正的兒子們,都是弘字輩,名字第一個字都是“弘”,第二個字都是“日”字旁,如大阿哥弘暉、二阿哥弘昀、三阿哥弘時、四阿哥弘曆、五阿哥弘晝,等等。

我們現在寫乾隆帝的名字都是弘曆,但古人使用繁體字,“歷”的繁體字是“曆”或“歴”,這兩個字通用,從取名規則看,乾隆的名字用的應該是“曆”這個字。

由此可見,乾隆的名字“弘曆”是符合取名規則,第二字帶“日”旁的,只是後來我們推行簡體字,把“曆”字簡化成了“歷”字而已。

順便說一下,清朝的皇室成員出生後,都會報管理皇室事務的宗人府,並上報皇帝給選定名字,但據說乾隆在出生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大名,而是一直使用小名“元壽”。

民間傳說乾隆的身世有問題,有的說他是雍正的婚外私生子,有的說他壓根不是雍正的兒子,而是海寧陳氏的兒子,所以長時間得不到皇室認可。這種傳說純屬無稽之談。

雍正有6個序齒的兒子,弘曆只是第四子,但雍正對他的教育培養十分上心,弘曆在12歲時首次見到爺爺康熙,康熙也對他極其讚賞,有隔代指定他繼承皇位的意思,這樣一個被康熙、雍正兩大帝王一直看好的子孫,不可能是民間謠傳的私生子甚至外人。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雍正皇帝一共有10個兒子,按照出生排序為長子弘暉、早殤未序齒二子弘昐、二子弘昀、三子弘時、四子弘曆、五子弘晝、六子福宜、七子福惠、八子福沛、九子弘曕。除了年妃生的三子(六子福宜、七子福惠、八子福沛)之外,雍正的皇子幾乎都是“弘”字輩的。

另外清朝對皇子除了輩分的要求外,那就是對第二字也是有要求的,那就是同輩之間用相同的偏旁部首,例如康熙皇帝的兒子都是“胤”字輩,第二字都是“礻”旁的字;到了乾隆這一輩規定第二個字都必須帶“日”。

題主說弘曆是例外,那麼肯定是不對的,這是收到簡體字的干擾,在清朝時候沒有簡體字,“歷”寫作“曆”,看得出是帶“日”的。

下面來說說雍正十位皇子的命運,其中早夭的就有長子弘暉、早殤未序齒二子弘昐、二子弘昀、六子福宜、七子福惠和福沛,其中長大成人的只有四個兒子。

1.三子弘時

弘時其實是雍正的長子,但是弘時因允禩之事牽連獲罪,還被雍正勒令去做允禩之子,並被逐出紫禁城皇宮,後來又被革除黃帶子從宗室除名,死於雍正五年,年僅二十四歲。

2.

四子弘曆

弘曆就是清高宗乾隆帝,在位60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之一。

3.五子弘晝

弘晝,和恭親王,歷史上有名的糊塗王爺。

他其實是在目睹了父親和兄弟對帝位的激烈鬥爭後,對帝位早已經沒有了競爭的意識,但是自己不競爭並不代表可以獨善其身。自己的兄弟會來拉自己,自己若是不加入兄弟的陣營又難免被兄弟們認為是單兵作戰,暗待時機。弘晝是聰明的,他選擇了一條在今天看來正確無比的道路,那就是變成一個荒唐和糊塗的人,這樣也就能自保。

4.雍正的兒子之九子弘曕

弘曕,生於雍正十一年,雍正去世時才4歲,乾隆繼位後出繼為果毅親王愛新覺羅允禮後。他深受乾隆的喜愛,乾隆為了他能夠成才,特意請了名師來教導他。

隨著弘曕漸漸長大,乾隆也開始委以重任。“乾隆十五年(1750)弘曕剛滿18歲,乾隆就讓他管理武英殿、圓明園八旗護軍營、御書處、藥事房。又過了兩年,乾隆十九年(1752)又讓他負責管理造辦處事務”。

在其嗣父允禮去世後,並不是《甄嬛傳》裡面的瞎編說弘曕是果親王之子,他承襲了果親王,年輕位尊的弘曕漸漸有了一些浮躁,他極其喜好積聚錢財,是個吝嗇的貪財鬼,也正是這些驕縱給自己造成了不可收拾的惡果。

曾因為向皇太后請安時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該處正好是皇帝平日跪坐之地,乾隆帝責備兩個弟弟“儀節借妄”,受到嚴厲的懲罰,由郡王降為貝勒,罷免了所有官職。

弘曕被革職後,閉門家居,抑鬱不歡,一病不起。病危時,乾隆帝親臨視疾,弘曕在衾褥間叩首謝罪。之後乾隆下令恢復弘曕郡王的封爵,但遺憾的是弘曕不久即死,年僅33歲。


歡迎關注【最愛肉丸子先生】,用輕鬆有趣的方法,為你解讀有趣有料的歷史!


最愛肉丸子先生


雍正有十個兒子,六個序齒。這十個兒子的名字差別很大。如果按照名字的第一個字用康熙孫輩的排行“弘”字,第二個字裡要有“日”字來作為標準衡量,“弘曆”這個名字完全合規矩,一點也不例外。“歷”字的繁體寫法之一是“曆”,裡面有“日”的一部分,所以說算不上例外。

雍正的十個兒子裡有七個兒子的名字都完全符合第一個字是“弘”,第二個字裡有“日”的部分。

第一子名字“弘暉”,序齒為皇長子,生母孝敬憲皇后。弘暉生於康熙三十三年,活了十歲,死於康熙四十三年。乾隆時期追封為親王。

第二子名字“弘昐”,生母齊妃李氏,兩歲夭折,沒有序齒。

第三子名字“弘昀”,序齒皇二子,生母齊妃李氏,弘昀生於康熙三十九年,也活了十歲,死於康熙四十九年。

第四子名字“弘時”,序齒皇三子,所以電視劇裡叫“三阿哥”,生母齊妃李氏。弘時生於康熙四十三年,死於雍正時期,具體哪年待考。

第五子名字“弘曆”,序齒皇四子,就是乾隆皇帝,生母孝聖憲皇后。

第六子名字“弘晝”,序齒皇五子,雍正年間封爵“和親王”,生母純懿皇貴妃耿氏。弘晝很得父親雍正喜愛,在雍正十一年弘曆被封為寶親王的同時,弘晝被封為和親王。純懿皇貴妃耿氏活了九十五歲,死於乾隆四十九年,被兒子弘晝去世的時間晚十九年。

雍正的第七子、第八子、第九子先不說,後面再說。

第十子名字“弘曕”,序齒為皇六子,生母謙妃劉氏。弘曕過繼成了康熙十六子允禮的兒子,繼承了果親王的爵位。

雍正的兒子里名字真正特殊的是敦肅皇貴妃年氏生的三個兒子,即雍正第七子、第八子、第九子。這三個兒子的名字和另外七個兒子的名字完全不同,而且年氏的三個兒子全部夭折未序齒。

第七子名字“福宜”,康熙五十九年生,死於康熙六十年;第八子名字“福惠”,康熙六十年生,死於雍正六年;

第九子名字“福沛”,雍正元年生,當日即死。

年氏的兒子裡,活得最長的就是福惠,想必這個兒子曾是雍正至愛。乾隆繼位後除了給嫡母孝敬憲皇后的兒子、自己長兄弘暉追封了親王,此外就只給福惠追封了親王

而最撲朔迷離的也就是“福惠”的名字。可以說福惠是連連改名。玉牒裡叫“福惠”,上諭朱書裡曾寫作“福慧”,想必雍正不會是不小心把愛子名字寫錯了。硃諭裡還曾寫過“八阿哥弘晟之名著改為富慧”。也就是說不管“弘晟”還是“富慧”,都曾經是“福惠”的曾用名。一共活了八歲,名字用了四個。


沅汰


弘曆,也就是乾隆皇帝,用手機鍵盤繁體打“弘曆”二字,出來的則是“弘曆”。古代全都是繁體字,所以“弘曆”才是乾隆的真名。



後來,為方便起見,做了簡化,形成簡體字。有時候一個簡體字有兩個及以上個繁體字,比如“歷”,它有“歷”,又有“暦”。

但兩個字意思完全不同。如下圖!

(歷暦歷三字比較)

清朝這套起名字的方法來自明太祖,朱元璋是個起名字的大佬,他嘴一動,子孫後代的名字怎麼取,調調定下來了。

  1. 名字三個字;
  2. 必須帶一個他規定的輩分字,以防重複。比如朱標和朱棣家族。
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3.必須有個字帶五行偏旁,五行順序按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寓意“生生不息”。



所以,明朝皇室給自家孩子取名字的權力真不多,腦殼痛!有人說能湊出一張元素週期表?

到清朝,康熙學習漢文化,搞起了取名字這套,他奉行簡單,必須統一帶某偏旁。比如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輩是“月”旁,乾隆輩是“日”字旁。

為什麼說雍正的兒子幾乎是弘字輩?年希堯妹妹年妃的三個兒子是福字輩?他們也是弘字輩,務實的雍正會開小灶?這幾個兒子都是乳名,他們未長大就去世了。當然,也是在恩寵年希堯。比如李治乳名雉奴!

一壺濁酒喜相逢,這裡是史小二記,歡迎您的關注!


史小二記


清朝皇子的名字從康熙的兒子開始就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那就是基本為兩個字,然後第一個字是一樣的,然後第二個字的偏旁是一樣的,比如康熙的兒子是胤加“礻”示字旁,比如廢太子胤礽、雍正帝胤禛、八阿哥胤禩。

雍正的兒子們是弘加“日”字旁,比如長子弘暉,次子弘昀,三子弘時,五子弘晝,六子弘曕。

乾隆帝的兒子們是永加“王”字旁,比如嘉慶帝永(顒)琰,十一子永瑆,八子永璇。

嘉慶帝的兒子們是綿加樹心旁,三子綿愷,四子綿忻,五子綿愉。

其實這個就是學明朝的,比如朱棣的兒子們是高加帶火的字,比如朱高熾,朱高燧。朱高熾的兒子們是瞻加帶土的字,比如朱瞻基,朱瞻埈,朱瞻基的兒子們是祁加帶金的字,比如朱祁鎮,朱祁鈺。

明朝皇帝這樣設計,基於兩種考慮,一是五行相生的方式,希望帝位能一直傳下去,比如木生火(鑽木取火),火生土(刀耕火種),土生金(土裡挖出金屬),金生水(高溫的金會融化成水),水生木(木在水的澆灌下成長),還有一種那就是生僻字,減免民間對皇帝名字的避諱。

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的兒子們都沒有采用這種方式,而是由康熙開始採用,原因是前面兩個皇帝沒入關,順治入關不久,對漢文化還沒有那麼熟悉,而康熙從小就喜歡博覽群書,所以就給兒子們這樣命名,只是在名字的最後一個字沒有加上五行的屬性,而康熙後面的皇帝,就學聖祖康熙這樣給自己的兒子命名了。

那麼為什麼雍正的兒子們都是弘加日字旁的字呢,而乾隆帝弘曆不是呢?難道弘曆比較特殊?並非如此,因為我們看到的歷是簡體字,他的繁體字是曆(歴),就可以看出這裡面也有個日了。

有些人會問,那為什麼年羹堯妹妹年妃的三個兒子叫福宜、福惠、福沛呢?難道是因為他們是年羹堯的外甥,所以受到了影響?其實也不是,因為這三個兒子都死得早,沒有入序齒(皇家玉碟),那三個都是小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