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年老後生活怎樣?

一炊之夢


公元641年,唐朝著名的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成為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王后。唐蕃自此結為姻親之好。公元650年6月28日,松贊干布病逝,文成公主開始了在吐蕃30多年的寡居生活。

文成公主是唐朝與吐蕃和親的著名歷史人物,但文成公主並非真正的大唐公主身份,而是唐太宗之堂侄的女兒,算是李唐遠支宗室女。而文成公主為人熟知的事蹟除了和親,還有就是坐落於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了,這座宮殿就是松贊干布為文成公主所建造的,象徵著藏族與漢族的友好與和平。

文成公主當時被大唐選為政治聯姻的人選,是不情願的,但見到松贊干布千里相迎,威風凜凜便也打消了諸多顧慮。夫婦二人互敬互愛,感情也是日甚一日。可惜恩愛夫妻不到頭,松贊干布34歲就死了,唐高宗想把文成公主接回長安,文成公主為了大唐和吐蕃的大局沒有回故鄉。

文成公主雖然不參與吐蕃的軍政大事,卻一直致力於加強唐朝和吐蕃的友好關係。據《資治通鑑》記載,調露元年(679)十月,“吐蕃文成公主遣其大臣論塞調傍來告喪,並請和親,上遣郎將宋令文詣吐蕃會贊普之葬”。當時,文成公主派出吐蕃大臣論塞調傍到唐朝通報吐蕃贊普去世的消息,同時請求和親。對此,唐高宗並未同意和親,但是,派出使者宋令文到吐蕃參加贊普的葬禮。應該說,文成公主這次彌合關係的努力,沒有成功,但是,其行為本身是值得肯定的。同時,這也反映了文成公主崇高的地位與權力。

文成公主入藏時,攜帶有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最初被供奉於小昭寺中。後來,根據文成公主的安排,包括噶爾家族在內的吐蕃大臣們遵命把不動金剛像安立在小昭寺,而將釋迦牟尼像轉移到大昭寺。這件事情被記載在西藏的史籍《柱間史》中。

永隆元年(680年),文成公主因患天花不治而亡,此時的文成公主與丈夫松贊干布已經陰陽兩隔了30年。吐蕃以隆重的葬禮來送別這位為吐蕃帶來文化繁榮與和平的天使,大唐也派遣使臣赴吐蕃弔祭這位為國家和平奉獻一生的公主。文成公主在藏族人民心中留下了崇高的地位,文成公主在藏傳佛教中,也被認為是綠度母的化身。藏民為紀念她而造的塑像至今任屹立於拉薩,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流金歲月號


大家好,這裡是公子說歷史。文成公主入藏一直以來是人們所津津樂道的佳話,它開啟了漢藏友好交流的先河,而事實上,和親作為一種政治手段,對於和親人而言卻是比較悲慘的。

松贊干布在統一吐蕃之後,開始迫切的想要發展,他從尼泊爾引進了文字,創造了藏文,同時,又渴望和大唐聯姻,因為他發現,連小國吐谷渾也娶了大唐的公主,何況自己這個大國呢。於是,吐蕃在貞觀十二年的時候,就嘗試求親,但被唐朝拒絕。並不是因為李世民眼高於頂,而是,他並不知道吐蕃到底是什麼樣的國家。

李世民的舉動激怒了松贊干布,盛怒之下的松贊干布決定出兵攻打唐朝的附屬國吐谷渾,差點打的吐谷渾亡國。貞觀十二年又出兵入侵唐朝本土,唐太宗集結兵力防禦,結果遭到大敗。此後松贊干布不斷襲擾唐朝邊境,唐軍敗多勝少。軍事上的節節失利迫使唐太宗不得不做出妥協接受吐蕃的和親要求,貞觀十四年,以江夏王李道宗為和親使,護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

雖然是通過戰爭手段換來的婚姻,可是松贊干布對文成公主確實是情義有加,然而天妒英才,松贊干布並沒有陪伴文成公主到老,自己就去世了,留下獨守空房的文成公主,這一守就是三十年,在遙遠的藏地,沒有任何人的相助,自然會受到他人傷害,所以在松贊干布去世後,文成公主大多不如意!儘管她為藏地人民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包括農業,手工業,還有醫藥學,也盡心盡力的發展吐蕃經濟與技術。

文成公主在亡夫後的生活,記載非常有限和零碎,從《柱間史》等各方史料和民間故事得知,文成公主在吐蕃政治上無權利,但依然管理著宗教事務,比如資助漢僧和接見來往的唐使,也到松贊干布的家鄉山南等地,和藏民一起生活,也未再嫁無子女,祿東贊對這個政治女性也沒加以迫害,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在邏些病逝,十幾歲來到吐蕃,在青藏高原生活了40多年後去世了。


公子說歷史



文成公主和親之後生活過得並不好,在中原王朝的時候,她是要什麼就有什麼。作為公主,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朝中所有的人都得對她敬畏有加。過的是瀟瀟灑灑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 但是遠嫁之後在一個偏僻蠻荒的地方,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得親力親為的幹,即使是可汗的女人也是如此。 而且尤其是在那個時代,一夫多妻制,所以即使你是中原王朝的女兒,在這裡你的待遇也會差很多。

遠嫁的姑娘基本上很少有過的快樂的,尤其是下嫁的,一個富貴家庭的千金小姐下嫁到一個貧困山區偏遠的沒有自來水沒有電的地方,你覺得你的日子過得會好嗎?將心比心,文成公主的日子也是一樣的悽慘。 如果和親遠嫁真的是一件好事的話,那也就不會所有的人都只是躲避退讓,只有文成公主一個人主動請纓了,畢竟在那種大草原上住帳篷的日子和我們現在的流浪生活沒太多的差別。

餐餐都是牛奶牛肉羊肉之類的,對於錦衣玉食的公主而言,這些都是非常粗糙的食物了,另外在大草原上使用的原料基本上都是牛羊糞便,所以你在帳篷裡面都會聞到一股濃重的牛羊糞便的味道,而且還伴隨著非常濃烈的煙,所以對於喜歡焚香沐浴的公主而言,這是多麼大的一種煎熬啊。

但是文成公主這個人就不一般,她是想要為中華民族做點什麼,所以才站出來的。她讓中原文化非常深入的影響到了吐魯番文化,並且保持了兩國非常長一段時間的和平。所以對她而言生活水平,所以對她而言生活水平可能稍微差了一點,但是並不會影響她的幸福,因為她的成就都被後人看著呢。

文成公主和親,在歷史上是一件比較重大的事情。因為當時唐朝國富民豐,而吐蕃雖然是地勢偏遠,土地貧瘠,但是當時吐蕃的松贊干布確實個有頭腦的人。在和唐代的交戰中雖未取得勝利,也不甘於做唐朝的臣子,先後提出了2次聯姻的請求。於是,就有了赫赫有名的文成公主和親。文成公主和親的時候,是帶著大唐的榮耀而去的,因此,唐朝給文成公主準備了豐厚的嫁妝,不僅僅是金銀珠寶和綾羅綢緞,還有書籍、樂器、甚至是糧食蔬菜種子等,還帶了大量的侍從前往吐蕃。

入藏之後,松贊干布親自迎接文成公主,兩人在布達拉宮舉行的婚禮。婚後兩人肯定是因為語言不通,因此會有無法溝通的情況,而且文成公主嫁過去的時候,松贊干布已經有正室了。不過,松贊干布就是為了學習大唐的文化,還有想要增強吐蕃的經濟,所以待文成公主至少是相敬如賓的。

文成公主在吐蕃一共生活了40年左右,最開始是不熟悉語言和環境,再後來,松贊干布去世後自己生活了30年,到了最後成為吐蕃的一份子,我想這中間都有文成公主自己學習的功勞吧!遠離自己的家鄉,而且是盛世的家鄉,去到了一個苦寒之地,其中生活的艱辛只有她自己能體會吧!


然而,她卻堅持生活了40年,並且為漢藏兩族的文化和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現如今,布達拉宮成為了西藏最著名的地方,也吸引了不少遊客前去觀光。而且直到現在,大招是和布達拉宮中,還有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雕像。

松贊干布去世後,文成公主並沒有返回長安,她選擇留在了西藏,她教給了西藏當地民眾唐朝的先進技術,所以她最後逝世的時候,西藏人民為她建造了一座寺廟,他們日夜參拜,文成公主的寺廟香火不斷。 文成公主是李道宗的女兒,文成公主嫻靜寡語,容貌出眾,當時很多人都來李家提親,但是都被李道宗一一拒絕了。


後來,松贊干布向李世民提出要迎娶唐朝的公主,李世民想到了文成公主,於是李世民把文成公主許配給了松贊干布,他們兩人結婚的場面十分壯觀,李世民還給文成公主準備了很多彩禮,其中有數不盡的金銀珠寶、價值連城的古董首飾,最重要的是一尊金佛像。 這尊金佛像現在還在大昭寺裡面佇立著,代表著李世民對這門婚事的重視,同時也代表著唐朝與西藏的友好往來,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後,松贊干布把文成公主立為了皇后,雖然松贊干布之前一共有九個妃子,但他唯獨把文成公主立為了皇后,由此可見松贊干布對文成公主的寵愛。

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的婚姻生活美滿,但是天有不測風雲,松贊干布不幸離世,文成公主一下子從天堂到地獄,她的世界一片黑暗,當時很多人勸她回長安,但她沒有回去,她選擇繼續留在西藏,她不僅將唐朝的亨飪技術還有紡織技術傳授給了西藏當地民眾,她還用唐朝先進的醫療技術解救了西藏的普通老百姓,所以老百姓們都很愛戴文成公主。 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文成公主是西藏與唐朝文化溝通的橋樑,後來,文成公主去世了。西藏的老百姓都很傷心,他們專門為文成公主建立了一個寺廟,以此紀念她。




松贊干布死後,文成公主守寡了30年,但是她還是非常受愛戴的,並不想有些觀點認為的那樣悽慘。 文成公主加入藏族,是唐朝歷史上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這是一場政治婚姻,就是為了兩個國家能夠和諧相處。畢竟發展的前提是和平,所以作為這樣遠嫁的公主過的都不是太幸福。而且,到了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又長時間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心裡自然不是滋味。要和一群和自己風俗習慣不一樣的人在一起,呆一輩子,聽起來也是很心酸的一件事情。

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只持續了9年婚姻生活,松贊干布死去之後,文成公主守寡30年之後去世了,但是在這30年的時間裡,文成公主過的怎樣,成了後人們討論的話題,甚至很多人都認為,文成公主過的很悲慘等等,那我們就來看看文成公主到底過的怎麼樣。 首先,和親這件事情松贊干布自己要求的,第一次被唐太宗拒絕了,於是松贊干布就出兵攻打。唐太宗就出兵去攻打他,松贊干布的實力不行就趕緊撤併了,唐太宗才同意和親。

所以說,文成公主屬於下嫁,並不是因為唐太宗的委曲求全。 文成公主雖然守寡了30年,這三十年也很難過,也很孤單,但是藏族人民對於文成公主還是比較敬仰的。松贊干布待公主也不薄,他為公主加冕,還封她為王后。而且在記載中也表明了,這種待遇也不是說有就有的。文成公主能夠享此殊榮,也是很有福氣了。 所以說,文成公主雖然婚姻並不圓滿,但是也過得安然。

文成公主之所以獨自守寡30年是有很多原因的比如忠誠於丈夫習慣了吐蕃的生活。對於這樣一個傳奇的女子對於唐朝與吐蕃的和平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女性人們自然會有很多關注。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文成公主不回唐朝的那些原因。

第一個原因:文成公主深愛著松贊干布所以想要留在他一直生長的地方。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結婚也算是一段佳話,婚後兩人也是非常恩愛和諧。因為寵愛文成公主松贊干布甚至在吐蕃建造了一座布達拉宮讓文成公主適應吐蕃的生活。所以松贊干布對於文成公主的寵愛她自然是記在心上的,所以儘管松贊干布去世了文成公主也不回唐朝。


第二個原因:唐朝不願意接文成公主回去。要知道文成公主是作為促進唐朝與吐蕃的和平發展才送去和親的所以想要回去不會那麼簡單。而且當時的唐朝是非常強大昌盛的所以想要接一個公主回去還是輕而易舉的但是卻沒有這樣做說明當時的唐朝是不願意接文成公主回去的。當然文成公主作為一個柔弱的女性自己想回去那怕是非常難的事情,所以只能留在吐蕃守寡30年。

第三個原因:和當地習俗有關。都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文成既然嫁到了西藏就要入鄉隨俗因此儘管他曾經是大唐的公主如今也是西藏的媳婦。所以儘管她的丈夫去世了因為西藏的習俗她也不能再回到唐朝。而且“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儘管唐朝想要接文成公主回去也要考慮的兩個地方的和平發展問題不能觸碰到別人的底線。所以文成公主之所以會多年守寡不能回唐朝是有許多原因的,所以最終只能在吐蕃漸漸老去然後去世。


藍顏經典老歌音樂視頻


根據史料記載,文成公主嫁過去的生活是十分幸福的,由於公主不喜歡吐蕃人赭面這個習俗,(赭面就是指用紅顏料塗臉)於是松贊干布就下令廢除這項習俗,並且文成公主還把大唐文化傳入吐蕃,可見他們非常恩愛。永隆元年,文成公主因天花去世,吐蕃舉行當時最隆重的葬禮。

這些就是史料上的記載,

在野史上面找到了一些不一樣的描述。根據《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的《編年記事》記載:“此後六年,墀松贊贊普升遐(歸天),與贊蒙文成公主同居三年耳”。翻譯過來就是公主嫁過去之後,兩個人根本就沒有任何交流。其實不用想也知道,當年文成公主出嫁的時候只有15歲,那時候松贊干布已經25歲,年齡相差,10歲,並且文化還不相同,能有什麼感覺呢?

還有一點就是根據西藏當地人的描述,因文成公主背景太大,松贊干布的其他妃子害怕失寵,經常想害死她,逼得她不得不裝瘋賣傻。

這些都不會被記載進正史,只能當野史來看看。在蒙、藏地區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西安廣仁寺,但他們卻知道西安有尊曾開口講話的綠度母菩薩,西藏人把綠度母菩薩當做是文成公主的化身。直到現在,藏人還是世世代代把文成公主視為菩薩,把她供奉在寺院中,萬民敬仰,受持香火。


愛的左右手


引言:政治婚姻和利益有莫大的關係,並不是基於男女之間的感情,所以很多人說文成公主並不幸福,但是在既有的史料記載中,文成公主入藏後,不但帶去了豐厚的嫁妝,還把中原的先進技術帶到了吐蕃。

一、和親背景

唐貞觀八年,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遣使大唐,希望迎娶一位大唐公主,以大唐的強盛,和親本就是不必要的事情,所以唐太宗一開始就是拒絕的,更何況太宗是一位女兒奴,肯定不願意自己的公主去異國他邦受那份苦。 和親的公主送去苦寒之地不說,相當於送了一個人質去過去,實在危險,以太宗的性情斷然不會送公主去受苦的。

唐太宗拒絕了松贊干布求娶公主的事情,由於當時吐谷渾王諾曷缽入唐朝見,吐蕃特使回去後也不知道出於什麼心理,告訴松贊干布,唐太宗之所以拒絕這門婚事,是因為吐谷渾王從中作梗,這是不是躺槍,我們無從知曉,就當是真的吧。

唐貞觀十二年,松贊干布遂藉口吐谷渾從中作梗,出兵擊敗吐谷渾、党項、白蘭羌,直逼唐朝松州(今四川松潘),這就有點不可思議了,松贊干布為了一個公主,就如此大動干戈,可能原因不是那麼簡單,這裡暫且不在討論範圍,不再作答。

松贊干布揚言若不和親,便揮戈入長安,直到唐太宗答應這次求親,唐太宗肯定不樂意了,公主又不是白菜,你想要一顆就一顆,於是派大將牛進達率唐軍先鋒部隊擊敗了吐蕃軍,這一仗就把吐蕃軍打慫了,松贊干布心裡驚懼,狂妄之態也被打回了謙卑之形,在唐將侯君集率領的唐軍主力到達前,他很自覺的退出吐谷渾、党項、白蘭羌,遣使謝罪,再次求婚。

這一次松贊干布命令部下,攜黃金五千兩及相等數量的其他珍寶來正式下聘禮,入唐求娶公主,松贊干布還是走了正確道路,見岳丈怎麼能刀槍劍戟的呢?唐太宗也不太好駁回他的面子,於是就將一宗室女封為公主,就是後來的文成公主,把她嫁於松贊干布。

二、入吐蕃後,公主是得到了善待的

有野史說,文成公主無子無愛,這個大家都沒有親歷過,也不便妄言她到底有不有寵愛。

貞觀15年正月十五,唐太宗將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詔令江夏王李道宗持節護送。文成公主一行從長安出發,途經西寧,翻山越嶺確實辛苦,終於到達拉薩,當時進藏肯定沒有現在方便,所以入藏也是千辛萬苦,對於動了刀槍娶來的媳婦,松贊干布不能不心疼。

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圖

松贊干布率群臣到達河源附近迎接文成公主,謁見李道宗,行子婿禮。人家松贊干布也是聰明人,知道公主來是帶著使命的,回拉薩後,立刻為公主築城、修建宮室,文成公主雖然不是唐太宗的親生女兒,但是她在吐蕃的地位是極高的。

吐蕃書籍《賢者喜宴》記載“松贊干布登臨歡慶的寶座,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這是吐蕃內部史料所記載的東西,說明文成公主並不是野史裡寫的那樣,沒有任何地位。

文成公主不喜歡喜歡吐蕃人的赭面習俗,松贊干布就下令禁止,可以想見對她的寵愛與尊敬,不僅僅如此,松贊干布還親自穿絲綢衣服,漸慕華風,並派吐蕃貴族子弟去唐朝學習文化禮儀。文成公主與吐蕃松贊干布和親,開創了唐蕃交好的政治局面,她不辱使命,做到了一個和親公主能做到的東西。

三、成公主守寡的三十年時間裡,沒有子孫後代,沒有政治依靠,甚至遠離故土家園。她親眼看到自己的祖國和吐蕃年年戰火,但是她卻無能無力,這或許就是她晚年最不幸的地方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但是她與松贊干布卻只一起生活了十年,這十年時間或許她是快樂的,因為松贊干布對她還是非常敬重的,可是松贊干布去世的三十年裡,文成公主到底經歷了些什麼,史料記載得並不多。

松贊干布去世後,文成公主獨自在異邦生活,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沒有孩子,還遠離故土家園,這樣的日子想想都覺得悲哀。她遠離親人嫁到吐蕃,舉目無親的一個纖纖女子,語言不通,生活習慣完全被打亂,這可能就是她最大的悲哀。

她帶給吐蕃的先進的技術,大量的財富,從這一點來看,她不可能受到什麼虐待,而且她和親也不是因為唐朝打不過吐蕃,只是出於一種尊重,所以即使是松贊干布不在世,她也不會受到什麼排擠,野史上說她晚年裝瘋,其實是沒有根據的。

松贊干布生前,是唐蕃之間關係最好的時候,他也幾乎與唐太宗同時去世,在松贊干布去世後又過了十年,唐蕃之間關係的關係有一次緊張起來。

文成公主最輝煌穩定的生活應該是松贊干布還在世之時,並不像後來傳說的那樣,無子無寵,吐蕃憑藉她的關係,和大唐保持良好你外交,也讓國力發展,所以於內、於外,她都不能被冷落。

當然到吐蕃和大唐關係惡化之時,她的日子好不好過就不好說了,至少她的心理會受到打擊,一邊是夫家,一邊是孃家,她夾在這兩邊的利益衝突裡,日子好不好過不言而喻。

吐蕃和土谷渾之間衝突不斷,兩國都讓大唐主持公道,但是唐高宗當時正忙著西邊戰事無法理會,吐蕃一氣之下攻打土谷渾,並且滅了它,此時吐蕃和中原的關係就緊張起來。

後來唐高宗派薛仁貴出兵攻打吐蕃,後來唐軍大敗,吐蕃開始年年犯邊,與唐朝關係惡化。在唐朝和吐蕃打得不可開交時,這些守寡的公主又算得了什麼?

文成公主守寡的三十年時間裡,沒有子孫後代,沒有政治依靠,甚至遠離故土家園。她親眼看到自己的祖國和吐蕃年年戰火,她內心是什麼感受我們不得而知,回不去的大唐,無處安放的吐蕃,這應該就是她內心深處的悲哀吧,她完成了自己和親的使命,把自己的半生都獻給了雪域高原,但是她一介女流左右不了政治局面,不知道在午夜夢迴之時,她會不會想起曾經的快樂,以及逝去的青春。


逆風解語


今天趣歷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文成公主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第一次知道文成公主的時候,還是小的時候看的電視劇。在電視劇中將文成公主作為文化交流的傳播者,可是評價頗高的,尤其是當時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時,兩個人雖然是和親,但是松贊干布在看到文成公主後,也是很滿意的,兩人可謂是兩人兩情相悅,電視劇中兩個人的結局美滿,令人羨慕。

  然而,童話故事裡的愛情都是騙人的,就像王子和公主在一起之後就結局了,那麼他婚後的生活如何呢?

  後來真正瞭解了這段歷史,我發現其實文成公主的一生是悲劇的,甚至可憐的讓人覺得古代女人難道都是穩定權力、統治的工具。

  在正史上,沒有記載過文成公主的身世和名字,只知道她是宗室之女,甚至都不是皇室的女人。

  有人猜測她是唐高祖李淵的堂侄李遠道的女兒,因為文成公主的祖籍在山東任城,而李遠道因為軍功被封為任城王,他還有一個女兒,很多條件都吻合,所以文成公主極有可能是李遠道的女兒。

  首先來了解為什麼吐番想要求親大唐。

  當時唐朝的名聲可是遠近聞名,吐蕃首領松贊干布,就派遣使者前來想要和親。唐太宗時期,唐朝國力十分強大,吐番又不能威脅自己的統治,所以唐玄宗拒絕了這個要求。

  結果松贊乾布大怒,就要攻打唐朝,多次騷擾唐朝的邊境,但是吐番的實力不行,就被唐太宗打敗了,但是又一直堅持冒犯唐朝邊境,唐太宗不想因此而頭痛,就答應了和親的要求。

  那麼為什麼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後會受到冷落呢?

  從唐太宗選擇宗室之女去和親就已經知道了,唐太宗對這場和親沒有那麼重視,而松贊干布卻是真心實意想要迎娶公主的,畢竟唐朝的實力在那放著,兩個民族的和親,對吐番而言,這是有利於吐番學習唐朝的文化和技術,對吐蕃的發展也是具有一定作用的,而且只要能夠攀上國力強盛的唐朝,也是值得炫耀的。

  而唐太宗卻把宗室之女嫁給他,松贊干布自然也是知道的,只是畢竟是和親,對松贊干布而言,只要目的達成就可以了,所以對待文成公主也沒有那麼敬畏。

  而且,松贊干布在迎娶文成公主之前就有了六個老婆,而且男人都是視覺動物,被松贊干布看上自然在家室、樣貌、性格、才情上都有可圈可點的地方,所以在感情上對文成公主也是可有可無的感覺。很多時候松贊干布也會要求文成公主還要盡心盡力的伺候松贊干布,所以文成公主的心情也是可想而知。

  而且,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8年,也沒有生下個一兒半女,這對古代的女人來說,其實是很危險的,這意味著如果得不到丈夫的寵愛,將來丈夫去世後,也不會有什麼好日子過。所以在松贊干布去世後,文成公主的生活還是會比較淒涼的。

  至於說文成公主在晚年要靠著裝瘋賣傻過日子,其實是沒有什麼依據的。

  第一,雖然文成公主是宗室之女,但畢竟是大唐派去和親的,大唐的國力強盛,而吐番不過是一個小民族,也對抗不了大唐。所以吐番對文成公主不至於趕盡殺絕,讓萬年的文成公主想到靠裝瘋賣傻過日子的。

  第二,在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後,唐玄宗還是賞賜了不少東西,其中包括很多的書籍,還有技術人員都一起跟隨文成公主進入吐番。而且,松贊干布在位時,也是一個有作為的領導存在,所以文成公主也會幫助當地的百姓使用大唐的工具,傳播大唐的文化。因此,在吐番當地,文成公主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所以在松贊干布死後,他的繼承者也不會不考慮這個因素,就迫害文成公主。

  所以說文成公主在晚年裝瘋賣傻生活是不太現實的。

  中國古代出名的兩個女人為民族穩定和親的,就是文成公主出嫁吐番和王昭君出嫁匈奴,但是不同的是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時,他還是一個年輕人並且有能力,而王昭君嫁給的是已經垂暮之年的匈奴單于,兩個人雖然命運相同,但總是有所不同,不知道這是文成公主的幸運之處還是她的不幸。

  其實,在古代的和親政策並不能讓邊境真正的穩定,和親政策也並非能夠一勞永逸。在文成公主嫁到吐番後,大唐和吐番在邊境也時常有矛盾出現,對一個民族而言,靠一個女人也不能維繫穩定,但是對一個女人而言,她的一生卻就此葬送了,獻給了民族的和平。





歷史回放機999


淒涼晚景生活才是文成公主最真實的。本來嫁過去地位就不高。上面有大老婆。嫁過去只是個妾。妾在古代是沒有地位尊嚴的。況且文成公主沒有子女。晚年更淒涼。


王么哥


文成公主和親,在歷史上是一件比較重大的事情。因為當時唐朝國富民豐,而吐蕃雖然是地勢偏遠,土地貧瘠,但是當時吐蕃的松贊干布確實個有頭腦的人。在和唐代的交戰中雖未取得勝利,也不甘於做唐朝的臣子,先後提出了2次聯姻的請求。於是,就有了赫赫有名的文成公主和親。


文成公主和親的時候,是帶著大唐的榮耀而去的,因此,唐朝給文成公主準備了豐厚的嫁妝,不僅僅是金銀珠寶和綾羅綢緞,還有書籍、樂器、甚至是糧食蔬菜種子等,還帶了大量的侍從前往吐蕃。



入藏之後,松贊干布親自迎接文成公主,兩人在布達拉宮舉行的婚禮。婚後兩人肯定是因為語言不通,因此會有無法溝通的情況,而且文成公主嫁過去的時候,松贊干布已經有正室了。不過,松贊干布就是為了學習大唐的文化,還有想要增強吐蕃的經濟,所以待文成公主至少是相敬如賓的。 文成公主在吐蕃一共生活了40年左右,最開始是不熟悉語言和環境,再後來,松贊干布去世後自己生活了30年,到了最後成為吐蕃的一份子,我想這中間都有文成公主自己學習的功勞吧!遠離自己的家鄉,而且是盛世的家鄉,去到了一個苦寒之地,其中生活的艱辛只有她自己能體會吧!然而,她卻堅持生活了40年,並且為漢藏兩族的文化和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由於做出了那麼久貢獻,年老後的生活還是比較不錯的。


撩影奇譚


我記得文成公主遠嫁藏王,是唐朝至今國之聖事,維護了和親之好,至於老年生活未見報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