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武松對施恩的死卻無動於衷,這是為什麼?

執著的淡頂


武松並沒有無動於衷啊,他嚎啕大哭了一場,非常傷心。

武松是《水滸》裡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武松,清河縣人氏。不知從那學的一身好武藝(據傳是周侗的徒弟,此人是宋朝著名的武術家),身形魁梧,力大無窮。且嫉惡如仇,好打抱不平。武松由於鬥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被髮配至孟州。按宋太祖規定,先打100殺威棒。這時候,施恩出現了。不僅幫助其免了棍棒之苦。而且對武松好酒好肉,百般照顧。施恩是一個牢房的小營官,自小也習得幾下拳腳。在快活林開了一家餐廳,生意甚好。卻被蔣門神這等黑惡勢力搶走,施恩與其打過幾次,無奈技不如人。而武松景陽崗上打死老虎,威名遠播。施恩想借助武松之力對付蔣門神。因此將一個囚徒,奉為上賓。其實,我想武松也是長年行走江湖之人,施恩的做法他肯定明白。只不過武松的特點就是鋤強扶弱,打抱不平。他本是一個囚犯,偏巧施恩這麼尊重他,給足了面子。士為知己者死,結果是路見不平一聲吼,揍的蔣門神屁滾尿流。奪回快活林,替施恩出了一口惡氣。在孟州城聲名鵲起。這時候施恩更是對武松感恩戴德,佩服的五體投地。從心裡認下這個大哥了。而武松失去自己的親大哥後,多添了一個小弟,也欣然接受了,兩人此時的感情已不是最初的利用和回報,而是江湖上一個頭磕在地上的兄弟了。

  武松受陷害後,施恩親自到牢中看望武松,並多方打點,買通人員改了判詞,才又讓武松落個再次發配。發配路上,施恩親自來送行,送上燒鵝並提醒武松一路當心。此時,武松也是心知肚明。施恩拜別武松,哭著去了。他覺得就是因為他,武松才落的如此下場,他真心把武松當成義兄,只恨自己能力有限,無法營救武松,只有飲恨落淚。

  武松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後。已徹底再無退路,輾轉上了二龍山,落草為寇。而施恩也上了二龍山,兄弟再次重逢,一同上了梁山。在梁山目睹宋江變化幾番招安,武松早已心涼,此時應該與施恩更加親近。因為,彼時的他們,早已沒有任何利益衝突,都是給宋江打工的,是真正的難兄難弟。就像在學校的同學一樣,感情是最真實的。隨後大夥一起徵方臘。幾番鏖戰,刀光劍影、烽火連天,屍山血海。多少平時一起喝酒,一起吃肉的兄弟戰死了,武松都是摸一把汗,擦一把血,繼續拼殺。然而施恩溺水而亡的消息傳來,這景陽崗上打死老虎、飛雲浦裡大戰群賊、破遼國單挑耶律得重、徵方臘刀劈方貌的鐵骨硬漢,卻嚎啕大哭。他知道,他再也沒有真正的兄弟了,從此了無牽掛,也是一種孤獨。後來,宋江的死訊傳來,在六和寺的武松只說了一句話:”一切都結束了”,並沒有施恩,張清夫妻去世時那樣的悲傷。

  所以,武松還是很看重與施恩的情誼。


關注文化歷史,關注經典名著,有空一起聊聊!  


古道晴天


有人說武松對施恩的死卻無動於衷,這是為什麼?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從武松在什麼情況下同施恩相識說起:

“金眼彪“施恩其父為孟州監獄的管營,因此層關係眾人稱其為”小管營“,首次出現於書中第二十六回”武松威鎮安平寨,施恩義奪快活林“,而武松在殺了潘金蓮及西門慶等人後,由於各方的庇護,從輕發落,被刺配至孟州。

按道理來說,一個監獄管理者的家屬應該同監獄犯人是沒有什麼交集的,但奈何武松的名氣太大,赤手空拳的打虎英雄,陽穀縣最好的”刑警隊隊長“,嫉惡如仇,而此時施恩這方面正有所求,便出現免殺威棒,頓頓好酒好肉,照顧的甚是周到的情形,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普通人尚且如此,何況武松此等性格,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到這裡,施恩和武松之間也只是互相利用的關係,各取所需而已。

這時施恩便將蔣門神為首的黑惡性質組織搶佔其酒店的事情告知了武松,武松一聽,這還了的,我好歹也是前”刑警隊隊長“,又深受主家照顧,這個忙怎麼也得幫,於是便有了後面醉打蔣門神,幫施恩奪回快活林的一幕。

隨著幫施恩奪回快活林及接觸的時間變長,施恩也越發的敬重武松,施恩本也是一個快意恩仇,性情之人,從他將自己的產業取名為”快活林“可以見的,這時候雙方也從當初當純的利用關係,逐步變成知己之交,兄弟之情。

至於後來梁山結義,攻打方臘,施恩不慎落水而亡,武松的表現書中自有記載:

施恩、孔亮不識水性,一時落水,俱被死。宋江見又折了二將,心中大憂,嗟嘆不已。武松念起舊日恩義,也大哭了一場。

在其他地方何曾看到武松如此失態,就算是武大之死,也沒有讓武松大哭一場,尤其,武松對施恩的情誼可見一斑,是動了真情,真的將其視為兄弟一般的存在。


穿棉襖的大叔




印象中武二哥很少哭,《水滸傳》頂多出現了三次,第一次武松和宋江在柴進莊上邂逅,二人一見如故,惺惺相惜,分別的時候武松哭了。第二次武松出差回來,和哥哥武大郎已是陰陽兩隔,他跪在哥哥靈前大哭了一場。第三次便是得知施恩的死訊後,武松也大哭了一場。

沒錯,施恩當初確實有利用武松之嫌,打虎英雄的威名響噹噹,又親自見識武二哥力扛百斤巨石的神勇表現,知道他是個有真本事的人,一定可以為自己出了心頭的這口惡氣。武松醉打蔣門神,施恩再次入主快活林,武松也因此更受江湖器重,也因此得到了更加優厚的生活。

我認為這種利用一點也不可恥,你情我願的事情,做好了就可以達到雙贏的效果,反而更能反映出二人初次交往的真實性。武松被張都監設計陷害,被誣陷為賊下在大牢裡,施恩作為體制內的人,豈能不知官場的黑暗?按照一般人的做法,一定會明哲保身,絕對不會再出手搭救武松。



可是施恩卻沒有,到處使錢求人,甚至不顧安危三入死囚牢看望武松,也是一條有情有義的好漢。更何況,施恩非常明白,武松為什麼下獄,還不是因為他的快活林嗎?既然此事因施恩而起,那麼他必然會千方百計的搭救武松,他對得起武松當初的仗義出手。

經過施恩的上下打點,武松的性命算是保住了,武松心中也很明白,施恩為了救自己已經使出了洪荒之力,此時二人的交情得到了更高一層的昇華。

武松血濺鴛鴦樓做下驚天大案後,官司著落在施恩身上,只得流落江湖,後來施恩父母雙亡,投奔二龍山落了草。可以說,施恩落草為寇,完全是衝著武松去的,如果那時武松就已落草梁山,那施恩一定會來梁山落草。



我相信,武松和施恩之間是真正的義氣,是過命的交情。那些總喜歡以陰謀論厚黑學解讀水滸的人,本身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都是一丘之貉,他們不相信世間有真正的義氣,其實以他們的價值觀也沒有資格得到真正的義氣。

真正的義氣,是要經過生活的種種磨難考驗的,不是喝個酒哥倆好這麼簡單。施恩和武松是經過生死考驗的,是一個戰壕裡並肩作戰的兄弟,也稱得上是刎頸之交。所以,也就不難解釋施恩死後,一向以硬漢著稱的武二哥大哭一場了。

我是西嶽頑石,一個放浪形骸的歷史神侃手,一個狡猾多變的腹黑腫裁,一個半打節操的現實教主~~~


西嶽頑石


或許是見慣了死亡,然後看淡生死吧。武松,從一出場到結局都是與暴力和死亡一起的,從景陽岡打虎,到為兄報仇,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一路上都是血腥,而後在戰場上更是殺人無數,徵方臘時更是看著一個個兄弟死去,一個普通人見慣了死亡也會變得麻木,更何況武松這樣的“頭號殺手”。

如果說,武松和施恩之間沒感情,那是不可能的。武松是比較重情義的人,他說過“若別人敬我一尺,我定回他一丈”。武松和施恩相識於孟州,那時候武松因為報兄仇而被髮配孟州;而施恩是孟州的小管營,他因為快活林被搶了,沒人出頭,恰巧碰上武松這樣“能人”,於是好酒好肉待武松,然後武松去幫他搶回了快活林。

有人說,他是利用武松,後來武松被害,發配了,他也只送過燒雞,所以他們之間感情不深,以至於施恩死時武松很淡然。其實不然,首先,武松去打快活林,是他主動去的,心甘情願為了報恩的,他一個罪犯,施恩是小管營,還以他結義足以讓他感動,他被刺配時,施恩送一個燒雞也很仁義了,畢竟張都監是施恩頂頭上司,他要害武松,施恩沒有躲著,還敢來送,雖然不及魯智深千里護送的丈義,但魯智深本事高“還赤裸裸來去無牽掛”,而他沒本事,還有家業。

當然了,武松後來最好的兄弟應該是魯智深,畢竟兩個都是步軍頭領,本事好,脾氣燥,義薄雲天。



西粵老青年


這個事,好像不是這樣吧?小說《水滸傳》裡,武松在施恩死後還是“大哭一場”——他還是很認同這個“結拜兄弟”的。

小說《水滸傳》裡面的武松這個人物,作者是按照“江湖好漢”的典型來塑造的。在武松身上集中了“江湖好漢”的幾乎所有的特徵,那就是追求“自身的價值”和“快意恩仇”。

一般情況下,江湖世界裡基本上的道德標準是“恩怨情仇”而不是“是非對錯”。有恩報恩,有仇報仇才是江湖正宗的“道義”。武松很多所作所為都是本著這個“江湖規則”來進行的。

在武松的一生中,很少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時候,多數是“表現價值,恩怨情仇”。

在武松和施恩的關係上,這一點表現的尤其突出,如果說“武松打虎”是表現自我價值的話,那麼“醉打蔣門神?”則是典型的“受人恩惠與人消災”,因為無論從那個角度講,武松幫著施恩奪回快活林都是隻為報答施恩的“恩惠”而與“道義”無關的行為。

在武松被髮配恩州之前,武松和施恩之間是素不相識,施恩對武松百般照顧,極力逢迎,施以恩惠,看上的也並不是武松的人品,而是武松過人的武藝本領和“極好表現”的性格弱點。所以,儘管施恩父子主動提出施恩與武松結拜兄弟,但其動機卻是非常“齷齪”的。

武松其實也對這樣的一個“收人錢財與人消災”的角色和行為並不十分認同,所以他打跑了蔣門神,在眾人面前還是要做一個說明:我武松並不是施恩的打手,我只是打抱不平。

這樣的解釋很牽。因為施恩和蔣門神之間不存在誰比誰更“正義一些”,只有誰比誰更加“無恥一些”。相對來講施恩應該是“更加無恥”——奪回快活林之後對商戶的壓榨和盤剝就“變本加厲”,目的其實就是“奪回損失”。

但是,武松對此的認識,卻是典型的江湖法則:施恩對我有恩,給了我一個表現自己價值的機會,施恩是我的拜把兄弟,我為拜把兄弟出頭,就是有情有義,至於是不是“正義的”,武松其實並不太在乎。

所以,更加註重“兄弟情義”的武松,對施恩的態度,就要比只認“利益得失”的施恩對待武松的態度要真誠的多。

武松為了替施恩奪回快活林,因此而得罪了有官府背景的張都監“黑社會”,武松為此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而施恩此時的行為當中,自保的成分很多,這和魯智深對林沖這個拜把兄弟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然而施恩的行為並未讓武松感到有多少不適。在他的認識裡,認為既然答應為朋友兩肋插刀,那麼朋友的事情就已經變成“自己的事”了。武松甚至覺得沒有把施恩委託的事情辦“圓滿”是自己“欠施恩的”。

這就是武松的“價值觀”。也是典型的“江湖價值觀”。在武松眼裡,無論施恩是“好漢”還是“無賴”,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施恩是自己的“兄弟”。

所以,施恩死了,武松會“大哭一場”。


步武堂


水滸中,武松是個有情有義之人,武松於施恩又是生死之交,怎麼會“無動於衷”呢?

武松與施恩的交往是從孟州開始的。武松自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之後,被刺配孟州。按規定,凡是新來的凡人投監,都要先打一百殺威棒,可在孟州,施恩以小管營的身份給與了武松最大的優待,不僅想法免除了一百殺威棒的酷刑,還給武松好酒好肉好招待,讓武松在身陷囹圄的處境中深受感動,當武松得知施恩的酒店被惡人強佔後義憤填膺同時為了報答施恩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武松為施恩奪回了快活林,由此上演了一出醉打蔣門神的精彩大戲。

沒成想,這蔣門神不單單是個簡單的地痞,人家也是有後臺的。通過張團練勾結張都監,設計陷害武松,把剛剛嚐到愛情滋味的武松打回原形,對愛情心灰意冷的武松,從此一身頭陀的裝扮。

同時武松血洗鴛鴦樓,事後卻連累了施恩一家,施恩連夜出逃,後來上來二龍山落草。以武松的性格來看,他會認為施恩的落草肯定和自己有直接的關係,對兄弟可愧疚之情決然少不了。再後來施恩隨松江征討方臘,落水身亡。武松這麼一個有情有義、俠肝義膽之人怎麼可能對生死兄弟的死“無動於衷”呢?。


讓愛滿倉


無動於衷?怎麼可能!

施恩死了,武松很傷心,並大哭了一場,為什麼?因為他把施恩當兄弟,跟魯智深一樣的兄弟。

施恩和武松一開始相見,的確是施恩利用了武松,讓武松充當他的打手,但是利用歸利用,施恩可是真的敬佩武松,把他當一個大哥看的。武松被陷害,也只有施恩在上下打點週轉,而且後來武松去了二龍山,施恩也跟去投奔。施恩是沒有朋友的,唯一一個朋友就是武松了。武松是老江湖,誰對他好或不好他清楚,所以他一直都很照顧施恩,就像一個弟弟一樣。後來施恩死了,武松自然是傷心了。


門三奇聞趣事


誰說的?原著中清楚說明,施恩死後,武松大哭了一場。除了武大和施恩,武松好像沒有哭過其他人。


盤古的那把斧頭


武松二次發配惡鬥飛雲浦後發現施恩這小子忒不地道自己被耍了。


王虹59


好像不是這樣。按《水滸傳》的描寫,施恩戰死貌似兄長亡故後唯一令武松落淚的事情。施恩開始對武松當然是利用關係,利用他打跑蔣門神、奪回快活林,繼續做收保護費的黑老大。但作為自幼混跡江湖的武松而言,這種以利益交換開始的關係是他能接受的,世上哪有無緣無故的愛呢?以互相利用開始,在交往中逐漸加深感情並非不可理解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