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梁山之中只有魯智深算得上好人,各位怎麼看?

史海釣客


魯智深,可以算得上是《水滸傳》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不僅施耐庵先生在魯智深的身上用了大量筆墨描寫,而且各種水滸文化的衍生作品裡魯智深都是重要的人物,不僅如此,就連俞萬春的《蕩寇志》中都對魯智深筆下留情了,在《蕩寇志》中魯提轄的結局是,

“魯智深大叫一聲:“灑家今番大事了也”然後安然圓寂。”其實這與水滸傳中他圓寂之前所說的“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倒也有幾分相似之處。比之他人或是被凌遲,或是被殺死,還算是留了幾分情面。

而先今流傳最為廣遠的金聖嘆點評《水滸傳》中,金聖嘆對魯智深的點評則是,“魯達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心地厚實,體格闊大。論粗鹵處,他也有些粗鹵;論精細處,他亦甚是精細。”“ 妙哉此公,令人神往。”以金聖嘆的個性能對魯智深有如此評價,那足見魯提轄的人格魅力。而以點評《西遊記》著名的李卓吾對魯智深的評價更是拔高到了另一個境界“仁人,智人,勇人,聖人,神人,菩薩,羅漢,佛。”

我們在迴歸到原文之中,來看一看施耐庵先生對於魯智深的一些描寫,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精準的把握魯智深的人物形象。

魯智深信人也:魯提轄挽了史進的手,便出茶坊來。魯達回頭道:“茶錢灑家自還你。”茶博士應道: “提轄但吃不妨,只顧去。”其實這段話雖然簡單,但我們可以從側面來品一品這段話。這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就寫出了茶博士對於魯智深為人的信任,知道他不會賴賬,知道他是守信之人。

還是在這一回目裡,“金老父子兩個,忙忙離了店中,出城自去尋昨日覓下的車兒去了。且說魯達尋思:恐怕店小二趕去攔截他,且向店裡掇條凳子,坐了兩個時辰。約莫金公去的遠了,方才起身,徑到狀元橋來。”魯智深拳打鎮關西這個故事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把這幾句單獨提出來其實就是想說魯智深的另一個特點“智”。他因為擔心店小二會去阻攔而拿了凳子在這裡做了兩個時辰,可見他考慮事情之周密,也可以看得出來他為人之熱心。

《野豬林》中有這麼一段“魯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斷了,便扶起林沖,叫:“兄弟,俺自從和你買刀那日相別之後,灑家憂得你苦。自從你受官司,俺又無處去救你。打聽的你斷配州,灑家在開封府前又尋不見。卻聽得人說,監在使臣房內,又見酒保來請兩個公人說道:‘店裡一位官人尋說話。’以此灑家疑心,放你不下。恐這廝們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將來。”《野豬林》可以說是《水滸傳》的一個重要回目,通篇其實要表達的核心思想就是魯智深的“義”而魯智深一句“以此灑家疑心,放你不下。恐這廝們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將來。”

讀之不免為魯智深的義氣而感動。

魯智深也是施耐庵先生的寵兒之一,在《水滸傳》中施耐庵先生以大量的筆墨把魯智深描繪成了一個集大仁、大義、大智、大勇於一身的形象。無論旁人對魯智深是如何評價,如此形象的魯智深我也只能借用金聖嘆對他的點評“令人神往”。而回到題目上只有魯智深算的上好人,這句話未免有些武斷。魯提轄的確是樑上之上一等一的“俠”,但如果僅僅以“好”“壞”來點評梁山上的好漢,卻有失施耐庵先生的本心。《水滸傳》中的核心人物有很多,可以說施耐庵先生對於其中所有的核心人物描寫都寄託了自己的一種精神,一種期待。“以暴制暴,逢強不畏,遇弱不欺”的武松,是一種好;“待友如己,義薄雲天”大名府孤身救盧俊義的石秀是另一種好,“慷慨仗義,視錢財如糞土”的史進是一種好,“忠心護主,機巧多變”的燕青是一種好,即便是人們眼中“濫殺無辜”的李逵,在施耐庵的筆下所著重描寫的也是他的“孝”“義”,因為聽得宋江“作惡”而“砍到杏黃旗,撕了替天行道四個大字”,他雖然魯莽,但卻也見不得百姓受到欺壓,這也是一種好,有人或許以李逵為賺朱仝上梁山而殺死“小衙內”詬病李逵的殘忍,但書中對此的描寫是“李逵道:“被我拿些麻藥,抹在口裡,直出城來,如今睡在林子裡,你自請去看。”朱仝乘著月色明朗,徑搶入林子裡尋時,只見小衙內倒在地上。朱仝便把手去扶時,只見頭劈做兩半個,已死在那裡。”對於此處,施耐庵先生寫的是非常模糊的,沒有明確的就寫明李逵是兇手,只是讓大家去猜測。其實這也可以體現出來施耐庵先生對李逵的一種喜歡,他不想把李逵寫成“嗜殺”之人,但又要通過此情節來“賺”朱仝上山,所以只能通過這樣的處理來保護李逵。

“好”“壞”這種二元的劃分無法真正的表達出施耐庵先生的內核思想,後人讀水滸,一定要回到梁山所處的時代背景中去品讀。在那個官官相護,黑暗橫行的社會中,用拳頭打破黑暗,用暴力對付暴力是被人所默許的。

喜歡林沖者源於同情,喜歡武松者因為酣暢,喜歡李逵者愛其憨傻,喜歡魯達者敬其俠義,喜歡宋江者欣賞忠孝,喜歡史進者內心陽光,水滸中很多人物都貫以了施耐庵先生的靈魂。讀者自然也不能以“好壞”對人物簡單區分,剝繭抽絲之後才的是水滸人物之精神,才是讀水滸的樂趣所在。


隨意言之


經常能看到有人說“梁山唯一好漢魯智深”“108將中只有魯智深一個是好人”等。誠然,魯智深救過林沖、金翠蓮、劉太公的女兒等人,關鍵是魯智深做這些事從未後悔,也毫無怨恨之言,是個大好人。

然而,如果非說魯智深是唯一的梁山好人,這個結論還是不夠客觀的。

事實上,在梁山,除了宋江、李逵殺過百姓,李立、朱貴、孫二孃三人賣過人肉包子,王英殺過無辜的車伕,其他大多數人都沒啥原則性問題。

而且,嚴格來說,在108將中除了魯智深之外,還有林沖、史進、武松等人都是好人。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人。

史進,前期拜王進為師,後來雖然落草少華山,但是依舊行俠仗義。他看到畫匠王義被押,就救下了王義;得知王義的女兒玉嬌枝被賀太守搶去了,史進更是孤身去行刺賀太守。雖然沒成功,但這不能說明他為人善良嗎?有幾個人能做到這樣?

石秀,發現潘巧雲和裴如海私通,立馬告訴楊雄;後來被楊雄誤會,他就自己為自己辨明冤情,還讓楊雄清醒認識到了潘巧雲的問題。連楊雄自己都說潘巧雲這樣的女人,“久後必然害我性命”。為了朋友,忠肝義膽,石秀不算好人嗎?

楊雄也曾救助過杜興和時遷,為人也不錯。

燕青,曾經三次救了盧俊義性命。後來為了招安,燕青被李師師撩,但是燕青毫不動心,而且機智地拜李師師為姐姐,如此大義凜然,連作者都忍不住讚歎。

那八拜,是拜住那婦人一點邪心,中間是好乾大事。若是第二個在酒色之中的,也壞了大事。因此上單顯燕青心如鐵石,端的是好男子!——《水滸傳》

如此做派,這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可見燕青為人不錯。

還有被很多人誤會的林沖,也是個好人。

林沖曾經救過李小二,也救濟幫助滄州牢城的囚犯,還饒恕了要殺他的董超和薛霸。林沖因為風雪而躲入山神廟,僥倖沒被燒死,作者也說過“天原來理昭彰,庇護善人義士”。

有人說,林沖殺王倫是忘恩負義,寫休書是獻妻,野豬林裡出賣魯智深。其實,這些都是陰謀論,如果稍微看過幾本正經講水滸源流的書,或者看過簡本水滸的人,都不會有這樣的想法。

因為王倫對林沖算不得恩情,何況他還百般刁難,作者也批判王倫容不得英雄。寫休書,林沖是為了保護妻子,出賣魯智深更是談不上,因為毫無理由。更重要的是,林沖也不是那樣的人。

還有盧俊義,也算一位好人。盧俊義世代在大名府,做生意,成富豪,不驕不奢,救過李固。燕青自幼父母雙亡,也是盧俊義收養了他,還傳授他武藝,找高人給他刺花繡。另外,盧俊義還一門心思地想著報效朝廷,後來南征北討,立功無數,卻被奸臣害死。

這麼看的話,盧俊義是壞人嗎?

像呼延灼、關勝等朝廷將領,前期沒有犯錯,在梁山多立功勞,即便是後來招安,也都為朝廷效力,甚至抗金救國。像朱仝,義釋晁蓋、宋江和雷橫,後來還跟隨劉光世抗金,他們不算好人嗎?

還有備受爭議的武松,個人認為他也不錯。景陽岡打虎後,知縣賞銀一千貫,武松沒有據為己有,他把這些錢分給那些因為捕虎被打的獵戶了。這裡就可以看出來,武松本質不壞。

至於血濺鴛鴦樓,殺了張都監全家,不是武松濫殺無辜,而是因為張都監全家都參與陷害武松,包括那些僕人丫鬟。書中,作者用“出妻獻婢售奸邪”來形容張都監。對了,鴛鴦樓是張都監自家的樓,不是外面的酒店,壓根沒有伙伕廚子。

總之,這些人都不錯,他們和魯智深一樣,都算得上好人。


自說文史


魯智深,乃梁山唯一的真好漢也,他以仁慈之心同情所有弱者,他以毫不心軟之心去對待強者,他真正的做到了扶弱除強,他始終以義氣為最,儘管對自巳所認識的人有點生氣,但還是忍著,並沒有做出什麼不仁義之事,比如林沖在兩位解差的面前將他這個揹負著人命的人介紹的一清二楚,比如李忠並不全給他的面子,小氣到了極點,又比如李忠和周通,山寨上明明地有的是金銀財寶,卻不想贊助他的花銷,竟下山打劫去了,意思是劫不下了就不給他,劫下了才給他,讓魯智深尷尬地在山寨裡等著,魯智深越思量越不對勁,李忠和周通似乎是冷著自已,等自已感J尷尬至極時,會自動離開山寨,魯智深惹人笑了,竟將山寨上的財寶包袱包了,滾下了山寨跑了,多麼憨實有笑,正如方丈所言,魯智深有佛緣,日後心成正果,是的,他一生為了別人而受盡了苦頭,所以他才是以義氣為宗旨的梁山上的真正代言人,真好漢!


泥人161


題主把魯智深列為梁山好漢當中的第一號好人,是蠻有道理的。

縱觀《水滸傳》全書,水泊梁山雖然有108人,但真正的主要人物屈指可數。

比如盧俊義那樣的大人物,被騙上山成了二號人物,渾身上下找不出一點劣跡,說他是好人也未嘗不可。但他畢竟只是個工具,是個符號,是個名義上為晁蓋報仇又當不上寨主的過渡性

人物。他的作用就是承前啟後把故事推進到下一環節,別的沒啥作用。與魯智深、武松、林沖、宋江、吳用、李逵等人物的鮮明形象相比,盧俊義的份量實在是太輕了。

而魯智深的形象卻貫穿始終,並且由始至終沒有任何劣跡,他專做好事,積德行善,在108人當中是十分罕見的。

1、行俠仗義,無私無畏

梁山好漢行俠仗義的人有很多,但無私無畏的人物卻不多。比如武松,殺嫂和殺西門慶是為兄報仇,醉打蔣門神是為施恩報仇。大鬧飛雲浦和血濺鴛鴦樓是為了自己報仇。林沖面對夫人被欺負一忍再忍,直至被迫害得家破人亡才不得不殺掉來陷害他的人逃上梁山。宋江是為了避免與梁山私通的事情敗露才殺掉閻婆惜而吃了官司。吳用是劫取生辰綱的重犯才逃上梁山。李逵就不用提了,除了殺人就是效忠於宋江,不管在哪裡,只要有酒有肉就滿足了。

魯智深是為什麼流落江湖呢?是因為搭救素不相識被鎮關西迫害的金翠蓮父女。他丟掉兵馬提轄的工作亡命天涯,原因沒有一絲一毫的利於自己,全都是為了幫助別人。

2、救人於危難,不計個人得失

聽說林沖的娘子被人欺負,魯智深拎著禪仗領著一幫人就來幫著打架,反倒是當事人林沖把他勸了回去。得知林沖被陷害發配滄州,他埋伏在野豬林,救了林沖一命。為了防止再生變故,他陪著十七八天,千里相送直到把林沖平安送到目的地才分手。為此,高俅派人來大相國寺抓他,並且不準大相國寺的住持再收留他。逼得他只好丟掉在大相國寺看菜園子的工作,再次流落江湖。魯智深第二次丟掉工作,仍然是為了救別人,與自己沒有一絲一毫利益關係

3、具有超強的領導能力和人格魅力,是梁山內部最大的集團首領

魯智深不僅是二龍山的寨主,而且是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少華山的總頭領。他為了破除官兵對桃花山的圍剿,帶領著三山聚義打青州。打下青州後,他又與武松去西嶽少華山尋找史進,得知史進已被華州賀太守押進大牢,他不顧武松勸阻,隻身進城相救,不料被賀太守捉拿入獄。最終,是他把四個山頭的好漢們都帶上了水泊梁山,在梁山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山頭集團,使宋江吳用等頭領不敢小覷。

4、不唯上,不唯權,不阿諛奉承,仗義直言。

梁山英雄排座次後,慶功宴上,宋江藉著酒勁又提出招安大計。武松和李逵公開反對。宋江不敢批評武松,只好拿李逵撒氣。過後又勸武松道:兄弟,你也是個曉事的人,我主張招安,是要改邪歸正,為國家臣子,如何就冷了弟兄們的心?魯智深直言不諱道:“直今滿朝文武,俱是奸邪,蒙弊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吧。”

魯智深的話說得再明白不過,朝庭現在奸臣當道,招安是死路一條,如果偏要招安,不如散夥算了。


總結:

魯智深終身行善,把他列為水泊梁山第一號好人,是合情合理令人信服的。作者施耐庵先生心明眼亮,把他的結局安排成自然而然地坐化成佛而去,也是蠻有道理的。


文化一家人


還真是隻有魯智深算得上好人。因為他不像晁蓋那樣靠搶劫起家。當年晁蓋一聽劉唐說有十萬貫金珠寶貝可搶,立刻想到的就是:此事正應了我昨夜一夢,我昨夜正夢見北斗七星直墜在我家屋脊上。不像宋江那樣既做強盜又想當皇帝的鷹犬。宋江為了打通招安之路,竟不顧廉恥地求到娼妓的門下,向對方作揖買好。他不像吳用那樣又陰又損。吳用為裹挾安分守己的盧俊義落草入夥,純粹是靠下圈套設陷阱逼得人家走投無路,不為寇就沒了活路。他不像武松那樣濫殺無辜。武松殺了蔣門神之後,又殺張都監,隨後是一不做二不休,自思殺了一百個也是殺,提了刀,又入來,尋著兩三個婦女,也都搠死在地。他不像李逵那樣作惡多端,人家賣唱的影響了他聊天,李逵出手就打。人家打魚的不肯賣魚,李逵上船便搶。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他竟將幾歲的孩子都不放過,被他拿些麻藥,抹在口裡,直馱出城來,將腦袋劈作兩瓣,鬧得朱仝一直都想跟他拼命。他不像時遷那樣偷雞摸狗。不像李忠那樣摳摳縮縮,給落難的金氏父女湊路費時,半天捨不得往外掏銀子。他不像張青那樣和老婆孫二孃開人肉包子鋪,藥殺過往客商,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藥與他吃了便死,將大塊好肉切做黃牛肉賣,零碎小肉,做餡子包饅頭。還有,還有很多很多不像。在這裡,無法全都例舉了。

魯智深真的乃地地道道的偉男人!

單從魯智深的儀表中,我們就能看出他的堂堂正氣。他頭裹萬字頂頭巾,上穿戰袍,腰繫青絛,足穿鷹瓜皮四縫幹黃靴,面圓耳大,鼻直口方,絡腮鬍,身長八尺,腰闊十圍。

而魯智深是好人,更有實例可證。

魯智深嫉惡如仇,拳打鎮關西。得知惡霸鎮關西強媒硬保,要賣唱的歌女做妾,完後,又將這女人打出家門,還追要根本就沒給過的三千貫典身錢,他先是給了這女人與其父一十五兩銀子,讓其遠走高飛,然後,拔步在當街上,踢倒那惡霸,再入一步,踏住其胸脯,一拳,打在其鼻子上,打得其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再一拳,打得其眼稜縫裂,烏珠迸出,又一拳,太陽上正著,這傢伙便沒了人的氣。

魯智深不畏強暴,暴打小霸王。得知打家劫舍的山大王要強娶民女為妻,他巧扮新娘,就勢將那強徒巾帶揪住,然後,一按,將其按將下床來。那傢伙卻待掙扎,這邊拳頭腳尖齊上,打得那傢伙直喊救人。那被打的便是小霸王周通,也是後來的梁山泊一百單八將之一。

魯智深義薄雲天,大鬧野豬林。說時遲,那時快,薛霸的棍恰要舉起來,要結果林沖的性命,只見松樹背後雷鳴也似一聲,那條鐵禪杖飛將來,把這水火棍一隔,丟去九霄雲外。

魯智深頭腦清醒,看透了朝廷的黑暗,在宋江極力鼓吹投降,以謀取赦罪做官時,他說: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奷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明確指出投降朝廷不是條正路,要真去接受招安,不如散夥!

而那些同是梁山泊入夥的人,還真沒有哪個如他這般。

說梁山泊只有魯智深是好人,沒錯。

為了加深您的印象,在這裡,我們也不妨把施耐庵筆下的魯智深生平做一下簡述。

魯智深,本名魯達,曾在渭州經略府官任提轄。因路見不平,傷人致死,為了躲避官府追捕,出家於文珠院,大鬧過五臺山。後在二龍山出任大頭領,在梁山泊排座次時,位居十三,在宋江搞的那鐫有替天行道忠義雙全的石碣天書中獲尊號:天孤星。



夢野豔齊


水滸梁山好漢一佰單八將,除去宋江,其它人各個都是英雄好漢,魯智深只是眾多好漢裡其中的一員。


如意吉祥7680


梁山上好人多的是,要不然怎能稱得上梁山好漢呢!魯智深是最出名的好漢,但不是唯一的。世上還是好人多,山上還是壞人少。梁山一百單八將,有幾個是壞人呢?我不清楚。但我覺得做了點壞事就成壞人了,這種認識是不夠正確的。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嗎!要用歷史的眼光看歷史問題,這才是辨證唯物主義。


高者羽


不能這麼認為,因為梁山上能力有大小,但是不是好人則不能一概而論。像黑旋風李逵看似粗豪,直來直去,但卻不論是不是無辜,兩把板斧使開,一路殺去,傷害了多少善良百姓。像阮小二、阮小五、陶宗旺等人,甚至金大堅、樂和、孟康、侯健等人。能力不是很大,卻沒有惡行。相反,像王英這種人,性格暴躁,心狠手辣,還特別好色,更是梁山的毒瘤。所以在梁山上也是有個三六九等,魯智深起初也是性格暴躁,好打好殺,“兩隻放火眼,一片殺人心”。只是隨著殺伐日重,才在心底起了佛性,轉而慈悲。倒是林沖,起初心地和善,不喜爭執,在當時社會里卻處處碰壁,寸步難行。只是在嚴酷的現實面前,才變得心狠起來。所以說在梁山上好人並不僅僅是魯智深一個,還有很多,只是隨著社會的變遷,時代的更迭,所謂好人的標準也在發生變化。


章異


古代的土匪或者綠林好漢,都有劫富濟貧的思想,所以說,也是有好的一面。往往都是被朝廷欺壓,才加入綠林好漢之中,或者報仇,或者保住性命,和朝廷對抗。

但同時,他們的吃喝從何而來?山寨上,只有有限的山田和漁獲,不可能養活所有人。所以實際上,一定有劫掠的事情發生,比如好一些的,針對土財主,壞一些的,所有人的財富都搶。



鄉村老四記錄美好時光


我認為魯智深是水滸中最值得稱道的英雄,勇武而不魯莽,正直而不計較得失。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對待壞惡之人講究懲治方式,不以殺戳為能。他以嫉惡如仇出場,又以無慾無求退場,是人格完美的代表和榜樣,永遠留在經典和人們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