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過一句最有感觸的詩詞是哪句?

Studywall


不同環境下,不同的詩詞帶來的感受是不同的,所以最有感觸的詩詞是由環境決定的。

失意的時候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七八,當不順心的時候,詩詞可能是最能夠體現你此刻的心境。這個時候讀到鮑照那句“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意思是說:對著席案上的美食卻吃不下去,拔出寶劍對柱揮舞發出長長的嘆息。這句詩後來被李白化用,李白寫出了“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內心有一股不平之氣,自然會生出茫然之情。失意的時候讀到這兩句,簡直感覺就是內心深處最真切的呼喊。

開心的時候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四句詩被譽為四大喜事,除了這四件喜事,還有其他的事情值得高興。寫《遊子吟》的孟郊中進士的時候已經年過四十,聽到自己高中的消息之後,就寫下了“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盡長安花”,在今天,高考成功、考研成功之後,對這句會有很深的感觸,這絕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成功,而是對自己努力的肯定。

離別的時候

有人統計過,全唐詩五萬首左右,送別詩就佔了三分之一,可見古人對於離別是多麼的重視。古人離別每次就當是人生最後一次見面,這在今天可能不被理解,要知道古代交通不方便,再見可能會再也不見了。今天儘管交通便利了許多,但是呢,繁忙的工作幾乎佔據了現代人的大部分生活,就算是有條件相聚,也是沒有時間相聚,多年之後,和朋友相聚的時候,最能體現出此刻心情的就是杜甫的那句“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失戀的時候

愛情是人生的一種必備情感,但是我們不能保證每一段感情都能夠有一個圓滿的結局。在中國詩歌史上,愛情一直是人們創作的一個主題,在這一主題下,有歡笑,也有痛苦。李益在失戀之後寫下了“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我想這句詩能夠代表大部分人的感受,能夠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鳴,良夜美景對心灰意懶的人說來,不過形同虛設,今夜以後,再不會對良夜發生任何興趣了,管他月下西樓。對失戀的人來說,冷月清光不過是徒增悠哀傷,勾起痛苦的回憶罷了。

想家的時候

家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避風港。漂泊的人希望回到家,不僅僅能夠得到心靈的慰藉,也能夠得到親情的溫暖。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卻只能背井離鄉,或是求學,或是工作,這也算是一種痛苦的無奈吧。月亮在這個時候就寄託了人們美好的想象,從下就會背誦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就會脫口而出,而范仲淹的“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能夠減輕此刻悲傷吧。

人的情緒有很多種,不可能總能概括到,能觸碰到你心絃的除了詩詞,還有可能是一句話,一個詞語,或者一個簡簡單單的事物。


詩書君


我讀過最有感觸的詩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當初讀到這詩句,感到就是句詩罷了也沒有去真正體會它的含義。九九年母親去世,那時候我們的工資不能按月發,我許母親一件羽絨襖,都過陽曆年了,天一天比一天冷工資無望,我告訴母親,等臘八她侄子結婚一定讓她穿新襖去。當時我記得一件是三百二,也就是一個月的工資,我還沒有穿過這樣貴的衣服。我為了讓她開心一定讓她穿新衣服去參加她侄子的婚禮。半年了工資還沒有發,離臘八也越來越近,我天天盼著發工資心裡簡直是一種煎熬,一家人的生活都快維持不下去了,我哪有錢給母親買衣服啊!可惜我那受了一輩子苦的母親,還是沒有等到穿上我給她買的新襖,也沒有等到去參加她侄子的婚禮,在農曆十一月二十九日離開了她那一輩子都捨不得離開的兒女!我那心裡的痛啊,真的不是所有的文字就能表達出來的!從那以後,我才真正體會到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真正含義!我現在退休了有錢了,工資按月發了,別說買一件衣服就是買十件也買得起,但母親卻永遠離開我了,一件衣服成了我心中一輩子的遺憾!


夕陽自醉106527067


最有感觸的詩句,必定是能夠在你的人生中留下烙印的。很多年前,我的初戀對象在書信中留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兩句詩,此後的數十年,讓我在多少個夜晚淺唱低吟。另一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則成為我回憶往事時的一聲嘆息。幾年前的一個夜晚,那個愛穿紅衣的女孩兒入我夢來,還是象畫中仙那般年輕,而我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於是寫了下面這首詩,她的名字也寫進了詩裡。

從始夢覺不記夢,

今宵覺夢夢還真。

衰翁白首驚花影,

少女紅衣醒畫魂。

歲歲年年芳未謝,

年年歲歲豔尤深。

青梅不解凡塵事,

永志歡歌刻夢痕。


不評不讚非君子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毛主席的《沁園春雪》最後一句,大氣磅礴,鏗鏘有力。彰顯只有人民才是建設新中國的強大智慧和動力。

這是我自己寫的這首詩的書法作品,請大家欣賞。請喜歡書法和文學的朋友關注我。



腦卒墨者


讀過一些詩句,讓人感觸的有很多,其中很多經典詩句感懷至深,讀過便深銘於心。

戀愛的時候,讀張先的《千秋歲》,其中寫到的“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讓人感觸頗多。



李商隱《無題六首其三》:“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讀到了相思的境界。“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悟出了情感的真諦。

元好的“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明白了世間有一種情,可以超越生與死。

徐再思用“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的絕句,闡述了莫名的相思。



當你身處在一個場景,或正在經歷著詩句裡所描述的境遇時,再讀,感觸怎麼能不盟生。

若要問及那一句感觸最深,更傾向於蘇大學子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讀來細思,人生不過是一場相遇,一個相知,一曲黃梁,最終的目的地無非歸於沉寂,歸於塵土。


山水田園風


毛主席的: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這一豪邁的詩句,激動自己奮鬥終生!毛主席更用自己滿門忠烈的奉獻,讓世人無限崇敬,毛主席的豐功偉績,蓋世奇功,以身作則的高風亮節,更是激勵著多少革命,人仁志士啊!


鳳蓮657


詩詞,中華傳統文化必不可少的內容,它表達了人們內心的希望,表達了自身的抱負,表達了自己的感情……只要是度過詩詞的,我想都會有人對詩詞有些莫可名狀的情感。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這是辛棄疾《破陣子》裡面的詩句,描述著辛棄疾對戰場殺敵的嚮往和滿腔的熱血沸騰,雖有匹夫之勇,卻無伯樂慧眼,可惜!可悲!可嘆!可畏!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描述了杜甫的老年慘象,“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榻裡裂”,自己的孩子都無法供養,自身的境況都十分惡劣,還在為廣大貧寒有志之士祈禱,為國家興亡發展擔憂,杜甫,身為憂國憂民之士,可憐!可敬!

“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不管世人所愛之物,所喜之事,屈原的興趣就是穿好看的衣服,芰荷為衣,芙蓉為裳,暗語自己的潔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不想同宮廷的腐濁汙穢之人狼狽為奸,亦不忍心王朝的苟延殘喘而無能為力,無喜!無奈!

上面三句詩是我覺得寫的挺好的,小夥伴們喜歡哪句詩詞呢?


百芍蘇志蒲


現代詩人北島的一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他這句詩蘊含著很深的生活哲理:在古往今來,確實有些人不擇手段,投機鑽營,爾虞我詐,靠打擊對手,整對手的黑材料,作為向當時權貴覲見的見面禮,以此來作為自己晉升的階梯,遠者如武則天時候的李義府,關於見風使舵,看哪一方政治勢力佔了上風,就極力吹捧,阿諛奉承,對失勢的另一方則極盡打壓之能事,最後攀上武則天這顆大樹,作了高官。《紅樓夢》中的賈雨村做得更甚,為了攀附四大家族,不斷不解救自己恩人的女兒,還聽從門子建議,放縱罪犯逃跑,壓迫受害方,幹盡了壞事。後一句用在岳飛身上很合適,岳飛精忠報國,不貪財,不納妾,部隊軍機嚴明,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虐,深得百姓好評,收復大片失地,功高震主,最後因莫須有的罪名屈死風波亭,這樣的高尚者是整個時代的不幸,是時代的悲哀。我們絕對不能讓這樣的悲劇重演。


天山怪客3


我讀過最有感觸的是毛澤東在一九六五年寫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當時我國正處於貧窮落後,一窮二白年代,也是社會主義發展初期階段。(最早發表在《詩刊》1976年1月號)。作者採用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方法。以登《井岡山》為題材,在憶舊頌新中,將崇高的理想和偉大的實踐精神相結合。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熔於一爐,慷慨激昂,表達了作者要繼續革命的英雄氣概。激勵著我們要有“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之精神,為祖國振興,繁榮富強去拼搏。

果然不同的是:我國億萬人民在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不負前輩所望。經過科學家的艱辛努力從而不斷的把地球衛星(嫦娥一號,二號等)送上太空,形成了太空與地球網絡時代。

其次中國深海探測“蛟龍號”與2009年8月開始下水(1000米),後經過多次實驗到2012年6月26號達到7062.68米,打破了世界最深下潛記錄,為探測海底科學實驗奠定了良好基礎。真正走向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而不斷創新和進取。從而實現了“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之理想。

上述只是我個人見解,望各位朋友僅做參考。

謝謝











為人和善


!我感觸最深的詩句是毛主席一九三五年寫的念奴嬌,崑崙中的最後兩句;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這充分說明毛主席胸懷全世界,他要削除貧富差距,消滅戰爭,讓歐洲,美洲,亞洲包括中國的老百姓都過上安穩的好日子。他的思想是多麼偉大,他不單是中國人民的領袖,也是全世界人民的領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