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該怎麼理解?

紅塵修行者1111


萬物源頭說

萬物的起源,在中國文化中,就是一個“道”,但這個“道”可不是一個具體的東西,它和西方哲學中的“本體論”以及“第一因”有著截然不同的含義。

在《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老子告訴我們說: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道”只是“字之曰道”,“字之”就是起個名字,用一個符號來表示它,但實際上它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東西,而是“混成”,它是一個組織,或者講一種狀態。

“強為之名”這個“名”是描述的意思

,中國古代專門有一門學問叫“名學”專門研究“名學”的學派,在諸子百家中叫“名家”,所以這個“名”在古代是一門學問,是專門研究事物的概念、定義以及事物之間的邏輯關係的。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這裡面就把最大的秘密告訴我們了,我們中國文化認為,萬物沒有所謂的絕對起源,因為萬物的生滅是一個圓,循環無端,無始無終,在這個圓上,每一個點都是起點,也都是終點,這就是莊子所謂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不明白這一點,恐怕很難切入我們中國文化的精髓。

第一步演變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出自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完整的講,應該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第一步,先由“道”這種狀態被打破開始,“道”的狀態,是一種平衡狀態,這個狀態被打破了,這就猶如平靜的海面突然起了風,本來平靜如鏡的海面,開始起波瀾了,這就是“道生一”

實際上,所謂的“打破平衡”,也就是出現了力量上的衝突與制衡,我們中國文化中,就用陰陽來表示,陰陽之間起衝突了,如果把這種衝突描述出來,前面的平衡局面,就相當於是《易經》六十四卦中上“乾”下“坤”的“否”卦,“乾”是純陽卦代表天,“坤”是純陰卦代表地,天在上,地在下,結合起來,就叫“天地否”卦,在六十四卦中,排列第十二。

“天地否”孔子說是“天地不交、萬物不通”之象,這個道理很簡單,陽氣輕而在上,陰氣重而在下,就象是地球的平流層一樣,雖然平穩,但卻毫無生機,這是可以理解的。

現在這個局面被打破了,“乾”卦的中間的陽爻衝到“坤”卦中間去了,這是第一步變化,“坤”卦的上下兩個陰爻抱住了“乾”卦的一個陽爻,這就是“萬物抱陽”的來歷,簡稱“陰包陽”,這樣一來,“坤”卦就變成了“坎”卦,第一步演變完成。

第二步演變

“坤”卦中間的一陰爻被

彈了出來,“乾”卦將它吸收進去,使“乾”卦便變成了“離”卦,這個叫做“陽包陰”,因為陰在內,陽在外,象一個陰爻揹負了兩個陽爻,所以又叫一陰“負”二陽,到了這一步,就形成了四十二章中的“萬物負陰而抱陽”的局面,第二步的演變完成。

第二步演變結束後,形成了一個“陰陽互藏”的態勢,這在我們中國文化中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概念,一切的生機,都是建立在“陰陽互藏”的基礎上,也即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這是萬物即將發動的前奏。

第三步演變

第三步就是第四十二章中所謂的“衝氣以為和”,因為陽氣輕而欲升,陰氣重而欲降,所以“坎”卦中間的一陽和“離”卦中間的一陰老想

迴歸本位,這就為陰陽交通提供了條件,而陰陽交通,正是萬物形成的前提,這樣一來,一切也就都順理成章了。

這裡“衝氣以為和”的“衝”就是陰陽升降互動的狀態,“和”則是在互動中產生的交流,陰陽思歸本位,互相沖動,交流合和,在這個過程中,“三生萬物”,萬物生老衰滅循環轉換,整個大千世界就呈現了。

總結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並不是說先由一個第一因,然後一個一個的把萬物創造出來,不是這樣的,這不是我們中國文化認識世界的思路,一個生兩個,兩個生三個,這只是表面上的現象,而我們的文化,更加關注的,是這種變化背後的實質,是推動這種變化的動力所在,這樣一對比,我們就知道了兩種文化之間的區別。

當然,這種背後的角逐,細分析起來還有很多內容,截止到目前為止,有些科學上已經有答案了,但還有更多的東西,科學還一直在苦苦的探索,但我們要知道,任何一門學問,都未必是萬能的,我們對科學所抱的態度,也應該是理性的相信,而不是感性的迷信,這樣我們心裡才能容得下更多的東西

,不至於輕易的就否定掉我們幾千年文化中的精華。


澡雪堂主談國學


道德經是老子對易經的領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老子對大有卦的解讀。

火天大有:天為體為能源為元,火為用為分化為亨——能量分化,形色各異,故曰大有。如同九大行星形態各異,如同元素週期各稟其性。

大有卦包括宏觀與微觀兩個方面:宏觀取象星系,鼎如同原始太陽,旅是太陽系分化九大行星,晉則言地球得天獨厚;微觀取象原子,鼎如同中子衰變,旅是元素分化,晉言化合萬物。

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依河圖言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人之所惡,惟孤寡不轂(gū),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一是天一生亥水自由中子——坎水為原子先天之本

二是地二生午火——坎水離而兩極(質子電子對);

三是天三生寅木(質子)——兩極合二為一,形成公用的元素物質(辰土為原子);

“三生萬物”就是元素化合——形成自然界。

地四生酉金(酉為慣性運動):物質既成,萬有運動。


山地:地為澤土為陰,山為厥石為陽——負陰抱陽,【說文】發石也。孚就是浮動。

厥孚交如威如就是形容地貌的變遷:滄海桑田,起伏不定;奇偉壯闊,損益莫測。

風地:風行地上觀造化,衝氣為合益生態。

【說文】輻所湊也,是車輪中心有洞可以插軸的部分,為輻射生髮之象。不轂,是把天比如自謙之君王,不欲生而自生,無意為而有為。

強梁:強梁指恆星能源,無私奉獻,亙古不滅,是天道的象徵,故老子視其為教父,欲為人世指明永恆大道。


洛書圖解周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論。

這句話可以說是老子《道德經》中的核心思想,如果能理這句話,《道德經》習之過半矣。那麼,這個“道”是什麼?“一、二、三”又是什麼呢?

老子認為“道”,是世間大道,可以派生出一切。他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竅。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簡言之,“道”是洞悉一切奧妙的門徑。

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接著說:“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老子這句話,就解釋了“一、二、三。”這幾個摡念。

老子學說與《周易》學說,不謀而合。用《周易》理論來理解《道德經》,會很容易理解。老子的“一”,就是《周易》中的太極,“二”就是《周易》中“兩儀”。老子的“三”,就是《周易》中的“四像”,“萬物”即是《周易》中的“八卦”。

且看《周易》論述宇宙生成:“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事。”

總之,大道至簡。沒有那些專家們講的那麼神密,那麼複雜!


海娃國學


這是老子《道德經》的第一句話。嗯,如果我們現在的眼光來觀察她,她有可能含有很深邃的世界本原的道理。

第一是數學上的規律

我們知道拿最簡單的一個妃子波那數列中的1,2,3,5,8!13,21,34這個世界生長的模型中,其實這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五,正好是這個痱子,不拿數列的前三位,也就是說我們的世界可能就是這樣生成的。

如果你還不理解,就可以理解為老婆和丈夫加在一起誕生一個兒子就一加一等於二,再加上元現在這個孩子就等於三了。

這個數列延續下去就是我們熟知的黃金分割的比率,所以老子《道德經》中可能蘊含著古人對古代數學的,數學和食物生長法則的基本的追求。

第二從哲學與商家老子這個這句話可能給出了宇宙產生最初的模型

就是最初的餛飩太是無無道有一就是說,通過天地之間的變化,天與地分開就行了。二,再加上人產生的人就產生了三,就產生了萬物。

1319這個老子的這種數學法則和模型去指導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你會發現世界中,世界上你遇到的工作生活中的矛盾也都是這樣的,比方說你和老婆本來一點事沒有,這就是初始的餛飩狀態,然後你們倆吵架了這一個小的,這個裂痕就會引發第二個,第三個大的裂痕就是二生三。我產生無窮多的組合

因此我們做事情的時候要注重事物的最初時的那個狀態,不要輕易加入負能量因子,因為按照螺旋法則,會被指數量級放大,這就是我對這個老子這句話最基本,最能指導我們工作生活的一個應用吧。以上純屬語音識別有錯別字,大家原諒。謝。


明月出天山142


你好,我是多魚,風水界的小學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德經》開篇一段便貫穿全文,能解釋出來的東西並不是永恆的,道之一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能說出來的道,是別人的道,並不是自己的道。

蛇有蛇道、鼠有鼠道,人自有其道、各行其道,即為天道。用一句現代語來說就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八卦之道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於道而言,道即是太極,道生一,太極生兩儀;一生二,兩儀生四象;二生三,四象生八卦;三生萬物,八卦演化世間萬物。

其中太極也就是道,一是陰陽、二是四象、三是八卦,道之一、二、三不過是步驟而已,並不代表數量的關係。

陰陽之道

也有人認為這是陰陽之道,道一生,從無到有,一生二,有生陰陽,二生三,陰陽交融,三生萬物,陰陽交融便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陰陽為何會交融,衝氣為動力,陰陽互相對立矛盾產生衝氣而生,進而產生世間萬物。

在這裡的道是無,一是無中生“有”,“有”也代表數量一,二是“有”生陰、陽二氣,陰、陽為數目二,三是陰、陽交融產生衝氣,陰、陽、衝,為三。三生萬物,陰陽交合即萬物生長。即合步驟,也合所謂的數目。

也有人發現跟宇宙大爆炸的理論很相似,虛空從無到有,產生了一個奇點,奇點內的粒子不斷地碰撞,使得奇點不斷地膨脹,從熱到冷不斷交替,質量從密到疏,空間不斷往外擴張,這個奇點就是我們的宇宙。

這不就是太極嗎?

“道可道、非常道,”這些也是別人的道,也不是你的道,也不一定是“老子”的道。你自己怎麼理解,便是你自己道。

...


黃多魚先生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此老子用“數”推演,用物理應證建立起一個由“內”(微觀世界)到“外”(宏觀世界)物理模型(大極),也可叫做易學模型。《道德經》就是對這模型概括性解讀和總結(哲學觀點),所以沒有這個模就不知道《道德經》里名詞,術語具體所指(定義,內函,外延)的古今學者、專家、大師的解讀都成了胡說八道,引用《道德經》文字,卻在放自己狗屁。這些專家,學者們對《周易》、《孫子兵法》、《鬼谷子》等等經典解讀起來無不如是“泡”制的。

由於篇幅問題,易學專業性很強,為便於大家理解這個角度考虛,不只用語不夠準確,也只能說個概意思。望見諒。


老子的“一刀兩斷”

一個物件一刀下去都能一分為二,大物用大刀,小物要用小刀,不同的事物要選用不同的刀,這是能一刀兩斷的前題,其中根本道理都是一樣的,所以歸隱選個小奌的刀(菜刀)和一根短木棍吧,

手起刀落一刀下去一根小木棍一分為二,直觀明瞭。一個形象生動的陽爻符號擺在大家面前,這就是我們大家常說的“是生兩儀(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道如深澗之水奔向大河源遠流水成汪洋大海。)而在“老子”眼裡這一刀下去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所說的“生”和“老二”(孔丘)說的“生”完全不同,而不只是有區別。“老二”說的是層次,由一而二,由二而四……,“老子”說的是由一而三。一生二的“生”老子的意思是在說我們雖然一刀下去看到的是一生二其實是一生二的同時二生三,有二必有三。老子看到的不僅是一分為二的兩根小木棍還看到了與兩根小木棍有相互依存的空間,沒有它二就無法存在了,這樣“老子”一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說的不僅是物質之間關係一生二(一根木棍一刀分成兩根小木棍)還有物質和空間的關係(有空間一根木楷才能分成二根)沒有空間這個三,一就無法分成二。所以“老子”只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簡單說一能生三)不講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陰爻和陽爻中的“爻”的概念和“老子”這一思想高度一致的,這一概念引入是先知先覺們完成了一個偉大創舉用平面能夠表示立體。我們總把先天圖和後天圖當平面圖看,其實那是古人畫的一個圓球體。先天圖是一個靜態球體,後天圖是一個靜態球體,而二個圖放在一起就是一個動態球體(一個地哈,沒有筆誤)。哈哈笑殺天下人“老二”給《周易》插翅膀的時候去掉《周易》兩個翅膀插上了自己十個翅膀變成《易經》由樸實變華麗,由動變靜,把活的插成了死的,從此以後立體變成平面,所謂的“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而其中一個“是”字指的就是物質方面的沒有考慮到空間,這就是“老子”與“老二”在水平上的差距,這差距有多大,你懂的。由此可說孔老二成了千古罪人。


猛龍入


這是宇宙、人生的終極哲學問題,是先哲老子在悟透《易經》後對自然規律的深刻認識。世界每時每刻不在發生著變化,而人是世界變化的實際感悟者,就現代人認識的知識體系而言只是自然規律的分科之學,所以現代知識體系是不足以說明自然規律的。自然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只是自然一分子必然受自然規律所制,這也是老子所想表達的"一",也即中華文化內核“天人合一,以人為本”所在。人為萬物之靈,天地變化的精華,古人對宇宙時空變化的感悟讓人類對善變的“天"有了規律性的認識,但自然規律的認識只能用模糊性的概念去表達,而非現代教育所強調:一是一,二是二。自然的變化是現代人各種理論、認識的綜合作用的必然結果,陰陽概念就是想說明宇宙相對時空狀態下各種自然力的綜合作用結果,陽所以具運動、熱、等特性,是事物擴張的主要因素,陰與之相反具寧靜、冷等特性,是事物收縮的主要因素,這二種因素是借同一體而生,也即“二"。古人從自然中觀察發現陰陽在一體中的平衡狀態依時而循,兩種相反作用力不平衡是常態,故循環往復週而復始是常則,這也是“三生萬物"的本意。


天邊流星8


儒釋道都是內求。道,指生命之道。

因為,表面上,人是在和外界打交道,是在改造這個世界,實際上,人類只是活在自己生命作用的世界裡。超越了六根的界量,已然不具現實性,已然毫無意義。如同死人的世界,所謂的客觀存在,本身並無意義。

所以,只有回到生命作用中,才具有真實性,也只有和生命作用相關的道,才是道。

回到問題。道生一,道來源於生命作用。一生二,真實的生命作用,包括在真實處的作用和虛妄處的作用,真妄不二。二生三,真妄不二的生命作用,衍生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生萬物,欲界色界無色界,構成十八界,人就活在的十八界裡。佛家講的世界,世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界就是十八界。並非物理空間概念。

表面上,我解讀的很消極。其實,真正的道,就是人活明白了,真實的活著,該幹什麼幹什麼。在這個基礎上,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就開了外掛。

這也是中華傳統文化,最牛叉所在。


如來禪師


要理解“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首先要明白,這個“一”指的是什麼!按照老子《道德經》的解釋,未有天地萬物之前的混沌之初,是為先天的混元一氣。無上無下,無左無右,無大無小,無貴無賤,是謂混然一體,此謂“一”。

“一”,不僅是指先天的混元一氣,亦指陰陽平衡、和諧統一的特徵。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老子把這個“一”,稱之為“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無極太空生出一氣,一氣分出陰陽二氣,二氣合和生出中和之氣,陰、陽、和三氣生出自然萬物。這是老子的宇宙起源論。

自然界萬物千差萬別,形態各異,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含有陰陽二氣。因為任何物質都是有陰陽二氣合成而來的。陰陽是一對矛盾,它們的互相補充,彼此和諧,對立統一,就形成了物質。

任何物質都含有陰陽,都含有矛盾,沒有陰陽,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閆秀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