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當下人類的技術,可以造一艘排水量100萬噸的航空母艦嗎?

lvjian_Kidd


排水量一百萬噸是什麼樣的概念?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母是美國在去年服役的福特號(福特級首艦),滿載排水量為11.2萬噸。一百萬噸就相當於約8.9艘福特號航母的總和!

我們再來看一下目前世界範圍內排水量最大的海上運輸工具,即一艘由韓國三星重工建造的浮動船:前奏號(Prelude FLNG);該船長約489米、寬74米,滿載排水量約為60萬噸。

但前奏號並非人類建造過的最大船隻!在此之前,一艘註冊於新加坡的大型原油運輸船“諾克-耐維斯號”,其滿載排水量更是達到驚人的82萬噸;不過,該船早在2010年的時候就已被拆解。

所以從“前奏號”和“諾克-耐維斯號”的例子不難看出:以人類目前的工業水平,完全有能力建造排水量數十萬甚至一百萬噸的巨船!因此,技術能力更突出、先進的軍工企業理論上也可以建造出排水量一百萬噸的航母。

而且在人類戰爭史上也曾萌生過建造百萬噸級航母的設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僅商船就有高達86萬噸因德國潛艇的襲擊而葬身魚腹,這也嚴重阻礙了後勤物資的補給。因此,一個大膽的構想浮出水面:利用北極龐大的冰塊製造一艘排水量約200萬噸的“冰航母”!

出人意料的是,緊急的形勢讓丘吉爾、羅斯福等人都接受了這一構想,並命人設計出了圖紙:艦長約600米、寬150米、高度110米、甲板厚度達12米、總排水量約200萬噸;為了保證這艘“冰航母”能順利航行,一共設計了26個螺旋推進器!不過,該計劃最終也因技術問題被擱淺。

相比二戰,如今不論是工業水平還是材料技術都有了很大的發展,模塊化生產更大大提高了建造效率。但問題的重點在於:百萬噸級的航空母艦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有沒有生產的必要?

毫無疑問,航母主要的戰爭定位就是“移動的海上機場”,如果僅從“機場”考慮,自然是甲板容量越大越好,但如果從“移動”考慮,噸位越大動力要求就越高,而我們目前的動力技術只會讓航母慢如蝸牛。

龐大的體積加上緩慢的速度,不僅會讓航母失去應有的戰場機動,而且也大大增加了被敵人鎖定並命中的可能!所以,在現階段的技術框架中航母並不是越大越好!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我跟你好好聊一聊,有沒有需要百萬噸核航母。

先來動力系統、美帝先有的動力足夠推進15萬噸核航母,核動力30萬匹馬力。4倍為百萬噸航母的動力,需要8臺核動力發動機、120萬匹馬力。動力沒問題。

長寬:以某核航母330/75與美帝338/77計算長寬每增加2米增重2萬噸、在增加2米翻4萬噸計算、在2米8萬噸、在2米16萬噸、在2米32萬噸、在增加2米解決100萬噸、長390米長寬近90米、計算寬3/2吃水60米深。必須深水港。

計算載機量:戰鬥機一般2排、美機摺疊10米寬、去掉前甲板彈射起飛100米、擁有近300米長、去掉智揮塔臺30米空間、2邊擺機、30/27架、總計57架艦載機、地庫也帶57架,總共114架艦載機。

計算過後有什麼用,美帝11萬噸、艦載機60架、2艘待機140架、你就是甲板更寬更長待機有就相當於2艘22噸級核航母相當浪費大量力氣。也就是說你的寬佔用大量的面積不可以放戰鬥機。

所以最佳的長寬比才是合理的航母噸位、長330寬75米一邊以我們現在的航母進行加長、加大近2萬噸至88000噸載機55架左右、是最合理的航母噸位。


阿彌陀佛保佑發大財


航母是現代戰爭當中的重要力量,只要有了航母往往就能輕易奪取空權,而空權到手後就可以依靠空中打擊力量在敵人的攻擊距離之外對敵人艦隊展開航空打擊,這樣就能保全自己從而消滅敵人,達到奪取制海權的目的,而擁有了這兩項優勢後戰爭往往已經贏了一半,我們看美國的航母發展史似乎就是一個越來越大的發展史,那麼問題來了,以人類目前的科技能力,能造出一艘排水量達到百萬噸的超級航母嗎?

當然能造出來,事實上只要資金到位,僅僅百萬噸的航母人類當然是可以造出來的,但是僅僅是造出來還是不夠的,作為一艘航母,它還有其他方面的數據需要考量。

航母作戰,依靠的是艦載機,那麼自身的體型越大,用來起降艦載機和存放艦載機的機庫以及甲板空間就會越大,這是沒錯的。

但是航母的排水量越大,相應的,吃水就會越深,單單吃水這個問題就會帶來巨大的問題,首先,一艘百萬噸的航母,吃水深度肯定非常可怕,吃水達到十幾層樓的深度是正常情況.但是這樣的吃水就會導致一個問題:航道無法通行,很多港口的水深都沒有達到這個程度,深水港口更是稀少,而通向港口的水深基本也沒有這個深度,所以這樣的一艘航母造出來根本沒有港口可以停泊,只能在海上進行人員和物資的裝卸,同樣的,脫離了港口防空圈的航母也會很容易遭受敵人的火力打擊。

此外,一艘如此巨大的艦艇,它所需要的動力系統也是非常可怕的,可能需要非常多的反應堆共同工作才能提供足夠動力,但是這些反應堆又佔用了那些大體型帶來的額外空間,所以很有可能內部空間也不會非常大。

於是這一艘航母造出來就會變成這樣:因為體型實在太大吃水太深,航母無法通行那些常規航母能通行的航道也不能停靠大部分海港,只能在港口外依靠特殊的艦艇為其卸載和搭載人員以及物資,除此之外航母的機動性也非常低下,甚至無法達到30節航速以放飛艦載機,轉向半徑巨大。顯然這樣的一艘航母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僅僅能充當面子工程。


紫龍防務觀察


如果不計時間、成本、效果的話,那麼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下,確實有能力建造一艘100萬噸級的航母,但是這艘航母的性能絕對不會達到使用的狀態,可以說,只是能造出,卻毫無意義可言。

人類建造的過的最大的船舶也沒有100萬噸,如果要建造100萬噸級的航母的話,那意味著現有的造船廠辦不到,必然建造一家全新的工廠,要建造超大型的船塢等等,還要配備相關的設備,也許在技術上,不是很難,但是絕對是屬於創記錄工程,那麼它的建造成本以及花費的時間絕對不會低了。

這樣大的航母所用的技術上難度,也許可以克服,工期卻絕對不會太短,也許要20年以上的。許多設備技術也存在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動力系統,以目前為止的技術,想要讓100萬噸的船舶達到30節的航速,對動力系統的要求之高是已經超出了目前技術所能達到的水平,功率要求太高。結果就是其航速根本達不到軍用標準。

至少目前的技術水平達不到這種要求,其它技術也難以成辦到的,那麼就沒有價值了,這樣的航母在軍事上沒有使用的價值,各國海軍目前能接受的也就是10萬噸級的航母,這實際已經是一個極限了,也許可以更大一點,但是沒有那個必要了,它已經是最佳的水平了。


麥田軍事觀察


根本達不到。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船是新加坡籍的諾克.耐維斯號,其擁有82.53萬噸的排水量,吃水深度達到24.61米,船舷寬68.86米,全長458.45米,載重可達56.47萬噸。這是世界上人類製造的最大船舶,那麼如果製造一個100萬噸的船舶還是有可能的。
世界上最大的船舶


諾克.耐維斯號

但是要製造一個100萬噸的航母似乎就有些不切實際了,這主要是因為現代航母的特殊要求,導致的現在的技術根本完成不了這樣的要求。如果說只製造一個100萬噸的浮島機場還有可能。製造具有完全航母職能的航空母艦就幾乎是無法完成的任務。目前人類製造最大現代化航母就是美國的“福特”號航母,其擁有11.2萬噸的排水量,艦長330米左右,艦寬大概41米,飛行甲板寬度達到78米。可以說這是人類歷史上建造的最大的現代化航空母艦。

可是如果建造100萬噸的航母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了,雖然我們憑藉現在的艦築技術可以製造100噸級的輪船,但是卻無法完成航空母艦這樣的技術要求。這主要是由於航空母艦對於一些相關性能的基本要求,以目前的技術無法達到。我們可以從材料和技術兩方面來看看什麼短期內無法實現。那我們就分別來看。

材料

航空母艦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鋼材,而這種鋼材不是普通鋼材,他是對整個鋼材的各項技術指標有要求的。比如鋼材的一種性能要求叫屈服強度,也就是說特種鋼材一般會用屈服強度來體現鋼材的性能。一般民船所使用的鋼材屈服強度大約在250MPa(兆帕),而航母使用的鋼材的屈服強度在800MPa左右,而通常航母甲板上的鋼材屈服強度在850MPa左右。比如美國製造的HSLA80特種鋼就能達到800MPa,而HSLA100就能達到近1000MPa的水平。



可是就這樣的水平智能製造15萬噸以內的航母,這是因為海上的風浪會不斷的對航母艦體進行翻滾搖擺,沒有一定屈服強度的鋼材,在巨大重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就被扭斷,甚至攔腰也斷。我們看過“泰坦尼克”號電影吧,前艙進水的泰坦尼克號,由於艦首進水過重導致艦艏沉入海里,由於尾部的重量,鋼材屈服強度不夠,就受重力作用被攔腰折斷。而製造大型航母也要面臨這樣的問題,沒有在鋼材的材料上獲得突破,是根本無法制造大型航母的。就這一個問題就足以讓10萬噸的航母把世界上除了美國以外的國家全部擋在了門外,那麼100萬噸的航母怎麼可能憑藉現在的材料完成呢?



技術

這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沒有絕對的技術支持,根本無法完成相應的建造計劃。比如艦船的設計,艦船的控制,艦船的動力等等,每一個系統都是一份難以想象的任務。尤其是艦船的動力系統。比如“福特”級所使用的A1B壓水式核反應堆能夠提供102.9M瓦的功率,也就是能提供約140000馬力的動力,2臺提供280000馬力的動力,為其提供30節的航速。而這也只是12萬噸級航母的動力,這是人類目前製造的頂級動力系統。


福特級的A1B核反應堆動力系統

那麼如果製造一個能夠推動100萬噸的航母,要達到30節的航速,那得需要多大的動力系統。恐怕要比目前的A1B大上10倍都不止吧,這是目前的技術短期內根本無法完成的。核動力技術的難點就是要在減少體積和重量的前提下,還要保證其強大的輸出功率和可靠性、安全性。這就是一個相互矛盾的問題,這也是阻擋世界幾乎99%以上的國家在其門外的原因所在,技術是一個不得不跨越的門檻。
核動力裝置


所以,要是製造一個擁有100萬噸的航母是目前的技術無法達到的,但是要只要一個100萬噸的輪船或者浮島機場是目前可以做到的。這樣的問題短期內還是憑藉材料和技術的雙突破,也許有一線希望。不知道淡然小司的答案是不是您滿意的,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淡然小司


以當下人類的技術,可以造一艘排水量100萬噸的航空母艦嗎?

以人類目前的技術水平是完全無法造出百萬噸級的航空母艦,軍艦之所以是軍艦就是因為其航速要遠高於民用船隻,要是隻是考慮造得夠大就了事的話,那麼以人類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言,造出來完全沒有難度,但要是造出百萬噸巨輪後保持航母的航速的話,那就沒辦法做到了。


奮鬥的路上


可以!人類應該馬上建立起實質性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來應對外星空和近地宇宙對人類安全的威脅!


用戶62495639251


以現在人類社會的科技水平,想造出百萬噸級的航母是可行的,但是性價比低,需要做的配套很多,需要造百萬噸級的船塢,適應百萬噸級的港口建設需要的費用,航道的疏浚費用,人員的配備,物質的配備,武器的配備,航空隊的配置,百萬噸級的航母,其本身所需配備的巨量的電子設備也是一個對自己有嚴重干擾的干擾源。

一個正常的國家的海軍建設是不會進行這樣不靠譜的建設的現代海軍的建設是一項科學的建設與一個國家的軍事戰略思想,軍工能力,國家工業實力,經濟實力相結合的最具性價比的。


郭小曌


人類有這個技術,但是沒這個必要!

100萬噸的航母什麼概念!造時耗費!造價資源消耗!船塢維護困難!調度困難!航母編隊補給困難!

面對天上的彈道,水裡的魚雷,唯一的辦法除了攔截只有捱打。

名副其實的水上活棺材!


特工譚雅


當年曹操在赤壁用的也就是這樣子的吧?這麼大的一個作戰平臺怎麼防護?不切實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