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際導彈是怎麼試驗射程的?飛到別國領空是怎麼處理的?

夢想與遠途


這問題好玩,美國俄羅斯剛試射完,前幾天俄羅斯試射白楊M,美國又試射民兵3,可以從這兩個來看下都是怎麼試射的。

俄羅斯這種地盤大的國家,試射導彈都是在自己領土內進行的。俄羅斯有一個常用的試射場,就是他那個堪察加半島,9月30號,他從俄羅斯的西北部的普列謝斯克的發射場發射的白楊M,飛了五千多公里,打到自己加的堪察加半島。這就是土地大的好處,啥都可以在自己家裡來,還不用管別人。

而美國剛試射的民兵3呢,昨天是從加利福尼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飛了六千多公里,達到了太平洋的馬紹爾群島瓜加林環礁地區。而這個馬紹爾群島呢,一直都是美國人試射導彈或者進行核試驗的地方。這是馬紹爾群島和美國簽署的協議,這協議呢,一直到2066年。

而像我國之前試射導彈呢,是往南太平洋上的公海試射,不過還是有點麻煩。這樣做的好處是,你可以直接打出全部射程來。正常來講,距離不夠的話,你要提高導彈飛行高度,然後通過計算,得出想要的射程,但是在公海,完全不必考慮,但是你得去撈回來,免得洩密啥的。80年代,咱們那會兒還是叫運載火箭,其實就是彈道導彈。

最後提下這個領空的問題,領空這塊其實一直都沒有個明確的概念,一般來說,是指主權國家的領陸和領海上空的空氣空間,超出大氣層的話,就不在這個所謂的領空範圍了。這就好比,誰家都能看見太陽,你不可能說太陽是你家的吧。而這個國際航空聯合會的規定是距離地面100公里,為大氣層與外界的分界線,就是所謂的卡門線。

你彈道導彈點火發射,幾分鐘就衝出大氣層了,然後在外面做亞軌道飛行。然後再入大氣,接近目標,然後爆了。也就是說,彈道導彈飛行的絕大多數路線,不屬於任何國家的領空,頂多算是從你頭上很遠的距離飛過去。


軍武文齋


按照國際上現行的衡量標準,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的都可以被納入洲際彈道導彈的範疇,而幾大軍事強國目前所裝備的洲際彈道導彈,射程基本都在10000公里甚至以上。

可以肯定,這一射程遠遠大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南北、東西直線距離。我們以領土面積最大的俄羅斯為例,其總面積廣達1700多萬平方公里,南北跨度4000公里、東西跨度如果從加里寧格勒到楚科奇,約10000公里左右!

洲際彈道導彈我們同樣以俄羅斯的R-36M"撒旦"為例。在其多個型號中,R-36M2型的有效載荷射程可達16000公里,而R-36M作為有效載荷射程最短的一型,也能達到10200公里!

如此舉例對比後就會出現一個直觀的問題:俄羅斯國土直線跨度最大也不過10000餘公里,R-36M洲際彈道導彈的試射是怎麼完成的?不會飛越甚至擊中別的國家嗎?可以肯定,通常情況下是不會出現這種意外的!

這是因為各國在試射洲際彈道導彈時,都會盡可能的採用一些手段來規避上述提到的問題。通常情況下有兩種方式,即全射試驗和高射試驗;關於全射,其實就是儘可能的貼近實戰進行射擊。那如何解決國土距離不足的問題呢?很簡單,向公海海域延伸。

但這樣做也存在一定的缺點:第一,洩密的風險係數較高,畢竟是任何國家都可以進入的公海;第二,試射成本高,為了避免洩密和數據回收,每次試射時都需要派遣一支規模龐大的艦隊前往數據艙濺落區執行保護和收回工作。

所以,各國最常用的還是高射試驗;即儘可能的將彈道的高度和最高點提升,以此來抵消導彈在水平方向上的飛行距離。然後綜合各種數據利用計算機演算出導彈的最大射程等信息。

比如美國,試射通常採用的路線是本土近海到太平洋比基尼環礁的誇賈林靶場(此地也是美國的核試驗基地),直線距離僅約為7700公里,遠不到美國洲際彈道導彈的最大射程,所以也是採用調高彈道的方式進行試射。

俄羅斯亦是如此,其不論是發射陸基還是潛射彈道導彈,試射目標都是位於堪察加半島的庫拉靶場,直線距離約7000公里,也是通過調高彈道的方式。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目前洲際導彈試射有兩個方法:打遠或打高。

能夠做到打遠的國家有1個加2個半個。

一個就是蘇聯/俄羅斯。因為東西跨度超過9000公里。洲際導彈要求8000公里,所以蘇聯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在本土試射洲際導彈的國家。

2個半個就是中國,美國。中美兩個雖然幅員遼闊,但還是沒有達到8000公里的跨度。那麼怎麼辦?就是從太平洋和大西洋往本土試射。中間沒有其他國家!以中國為例,從太平洋發射導彈打到羅布泊!成功!為什麼反過來往太平洋上射?中國搞過一次,試射運載火箭。當時在目標海域周圍,美蘇英的艦船全到了,等著看中國是不是找不到。幸好中國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試射頭部,否則呵呵。

第二個特點就是打高。法國,英國,朝鮮都採用這種方式。把洲際導彈往高處打,再通過公式計算推算出洲際導彈的射程。極限就是所謂的發射人造衛星。基本上具備發射衛星的國家理論上就有洲際導彈的能力。當然是理論上!

在獲取多次洲際導彈發射數據的國家,現在還有第三種方法:巨型機模擬。只要運算速度超過80億次每秒的機型就可以進行模擬。前提是你必須有足夠的數據建模。

所以至今還沒有出現隨便打到別國領空的事情。朝鮮確實企圖打過日本上空,但目前基本上都失敗了。國際法規定超過35km高空不屬於領空。但你硬要打下來,人家也只能忍了。超過100公里屬於太空,誰都不能動手。


鬥天鬥地鬥自己


導彈彈道學是導彈飛行力學的一個分支,是研究導彈質心運動的科學。

我們知道,在不考慮其他阻力因素的情況下,將一個球以45度角拋出,能拋的最遠。在此基礎上,不論是抬高角度,還是降低角度,球的拋射距離都會變短。

彈道導彈也是一樣,它的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也分為高彈道、低彈道和最小能量彈道。導彈按最小能量彈道飛行時,射程最遠。高彈道、低彈道都會使射程大大縮短。

各國的彈道導彈試驗中,雖然射程可以通過燃料、彈重、阻力等參數計算出來,但相關地面試驗終歸替代不了實際飛行試驗。

彈道導彈飛行實驗自然是全射程效果最好,最接近實戰。但這種全射程試驗也就屈指可數的幾個大國能夠玩得起。

比如俄羅斯,國土面積巨大。從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基地往堪察加半島發射導彈,有6390公里。

美國也不錯,地理條件優越,獨佔兩大洋。它從本土的范登堡空軍基地向太平洋上的誇賈林環礁發射,直線距離7800公里。也能從百慕大海域向南大西洋發射。

英法兩國海外殖民地眾多,自然不會浪費。英國從百慕大往非洲沙漠地區發射,法國從比斯開灣向波利尼西亞/留尼汪島發射。

而一些國土面積狹小的國家,就沒有這樣優秀的地理條件了。他們只能選擇向公海發射的全射程試驗,或在本國控制範圍內的高、低彈道實驗了。

往公海發射,雖然能得到全射程試驗數據,但風險極大。

1、導彈從其他國家上空經過,儘管國際法規約定100公里以上屬於太空,不是一國領空。但彈道導彈那麼嚇人的傢伙從頭頂上路過,相關國家嘴上不說心裡也不爽,甚至會抗議、抵制等等。

2、海洋不比陸地,環境極其惡劣。建設一個陸地靶場是相當昂貴的,需要海量的測量、監控設備,大型相控陣雷達等。

這些條件海上都沒有,所以要準備一隻龐大的遠洋艦隊,有遠洋測量船、打撈救生船、補給船、艦載直升機,還要派好幾艘軍艦保衛他們,耗資非常大。

許多不懷好意的傢伙圍在落點周圍,搶著打撈導彈的數據返回艙,連彈片殘骸也不放過,這些都是研究導彈的珍貴資料。

3、要提前公告禁飛區、禁航區,避開國際航線。有一堆國際政治、外交問題要協調。

4、彈道導彈是國之重器,沒有哪個國家會輕易放過它。不懷好意的國家會跟蹤、探測它,甚至把它當作反導試驗的目標,模擬摧毀它。

從以上種種,也能體會到我國老一輩科學家當年有多麼不容易,千辛萬苦才獲得成功,讓人敬佩!

正因為全射程試驗困難重重,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特殊彈道模擬,然後通過計算驗證結論。

導彈彈道有一個不太精確的規律:如果知道導彈最大射角下的極限射高,那導彈的最遠射程約等於極限射高的2倍。這個規律在中近程導彈上效果更好,洲際導彈影響因素多,差異大一些。

前段時間,某國沸沸揚揚的彈道導彈試射,其導彈最大飛行高度4475公里,由此推算最遠射程在1萬公里左右,覆蓋很多區域。

高彈道試驗對導彈飛行的主動段模擬效果良好,可以獲得比較準確的數據。

但也有一些是無法模擬的:比如導彈全射程下的精度,導彈再入段的熱流峰值、動壓、過載、熱流、總加熱量等等。但這已經是中小國家能達到的最好效果,還能奢望什麼呢?

綜上,利用特殊彈道模擬,能讓導彈的發射點、彈著點都在本國控制範圍內,既取得珍貴數據,又避免國際麻煩。等儲備了相當的數據後,以後的型號就能借助計算機模擬+早期實驗數據,更好的完成測試了。


和風漫談


按照國際標準,無論採用何種發射方式,只要導彈的射程達到或者超過8000公里,它就應該被歸為洲際彈道導彈一類。與其他各類型導彈一樣,洲際彈道導彈列裝部隊時需要經歷一系列檢驗,頻繁試射更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在此過程中,所有的洲際彈道導彈都有預定靶場,後者要麼是位於公海,要麼是位於一國的邊疆地區,至於飛到他國領空,那完全是無稽之談,因此,妄談洲際彈道導彈飛到他國怎麼辦完全沒有意義。就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而言,任何一個國家的領土範圍都比不上洲際彈道導彈的飛行距離,因此,怎樣在合理條件下製造符合洲際彈道導彈試射的環境就變得尤為重要。

一般來講,現在的洲際彈道導彈射程普遍超過了1萬公里,我國東風31AG、東風41、東風5B、美國“民兵”以及俄羅斯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統統都可以達到12000公里上下。這種情況下,相關國家的東西、南北距離根本不“達標”。原因很簡單,以國土面積最大的俄羅斯為例,其東西距離約1萬公里,如果在其本土境內試射洲際彈道導彈的話,只有最基本型號的導彈可以進行試射,凡是射程超過1萬公里的洲際導彈只能另想他法。

洲際彈道導彈試射與開槍的原理不同,導彈試射後必然會有一定角度的彈道軌跡,從這一點講,只要調高導彈發射時的彈道,其落點與發射點的距離必然會相對較近。除了調高彈道,洲際彈道導彈也可以向公海方向試射,如果海上島嶼較多的話,相關國家完全可以在自己島嶼上設置靶場,可如果沒有島嶼,相關國家則只能讓導彈砸向公海。

這種做法存在一定風險,公海畢竟不是一國領海,如果周邊警戒工作沒有做好的話,很有可能傷及他國的民用船隻及人員,同時,向公海試射洲際彈道導彈的成本也非常高,為了防止洩密和回收數據,在此過程中,必然需要一支專業的艦隊在相關海域進行“現場監督”,數艘戰艦航行上百乃至上千公里,期間會耗費大量物資和給養,燃油消耗也非常快,因此,這種方式通常不可取。

美俄試射洲際彈道導彈時都有自己的靶場,美國在比基尼環礁設立誇賈林靶場(核試驗也在這裡進行),俄羅斯則在堪察加半島設立庫拉靶場。在試射導彈的過程中,上述兩處靶場距離發射點的距離都沒有超過8000公里,因此,試射時還需調整導彈的發射高度。那麼,我國試射洲際導彈時如何操作呢?上世紀80年代,我國首次試射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當時的濺落區位於我國南部某海域,為此我們出動了18艘軍艦前往相關海域回收模擬彈頭和數據倉。此後,我們試射洲際導彈時再沒有把公海定位濺落區,試射東風-31導彈時,導彈從山西發射,落點則在新疆羅布泊,為了在2200公里的距離內消耗盡所有燃料,我們調整了導彈的發射角度,其最終飛行軌跡類似一座“山峰”(先低,再高,再低)。


尊重客觀事實,探究事件真相,我是兵器世界,歡迎關注


兵器世界


▲洲際導彈大部分時間的飛行高度一般都在百公里以上,這個已經不是一般的領空概念範疇了(圖片來源於:網絡)

洲際導彈是世界幾大擁核國家對對手進行核威懾的最有效的利器之一,但這裡會由一個疑問,如果洲際導彈在飛行過程中飛躍別國的領空會如何呢?

▲對於幾大擁核國家來說,其在平時發射洲際導彈的時候,往往都會事先與他國進行通報(圖片來源於:網絡)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得分三個方面進行討論,首先,我們要知道,對於洲際導彈來說,其全程飛行時的大部分高度一般都位於百公里以上,而對於這個高度來說,其實已經不是我們一般認為的領空概念了,因此,在這個高度上飛過別國,是不屬於侵入別國領空;其次,考慮到洲際導彈的初始段以及最後的再入段的飛行高度較低,且隨著各國反導預警系統的逐漸成熟,在平時發射洲際導彈進行全程飛行實驗的時候,假設確實會經過一些他國的領空,也會事先與他國進行聯繫,避免戰略誤判的發生,且就目前來說,大部分國家進行洲際導彈實驗的時候,往往都會選擇利用高彈道在自己國土範圍內進行,或者規劃一條較為安全的飛行航線,以避免他國的緊張。

▲洲際導彈一般都是帶著核彈頭的,因此,除非到了全體掀桌子的那一天,這個東西是不會真正被使用的,而如果真到了那一天,那所謂經不經過他國領空又有誰會去在乎呢?(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後,如果是非平時也就是戰時的時候,需要用到用洲際導彈解決問題的時候,那往往就是世界核大戰的情況,在這個情況下,也就不存在所謂經不經過別國領空的事了,當然,這種情況往往都代表著地球格式化了,故而,不到最後一步,是沒有誰敢輕易打核大戰的。


軍武次位面


試驗射程的方式就只有兩種,往遠處打和往高處打。不同國家往往根據自己的國情需要來選擇採用哪種方式,像英國法國這些領土比較小的國家,一般會採取往高處打的策略,然後監測和計算彈道,得出其射程的最大極值。如果是中美俄等領土較大的國家,即可以採取地對地的試驗方式,也可以採取地對海的方式,還能採取高舉高打的方式。對於領空問題,其實是個非常模糊的概念。

洲際導彈的射程普遍超過8000-10000公里,只有俄羅斯的東西跨度能達到這個長度。但不會有國家專門從俄羅斯西部打到東部,除了俄羅斯自己。

洲際導彈的飛行軌跡是跨越半球甚至整個地球的模式,無所謂誰的空域。而且彈道彈導彈的飛行分三個階段,初始段,中段和末端。初始段主要是飛出大氣層前的階段,飛出大氣層後開始自由運動,這個階段時間比較長。然後是末端重返大氣層。導彈是大氣高度的武器,因此超越了領空概念。

國際上比較常用的試射辦法是朝公海區域打靶子,2011年的電影《錢學森》開頭就有展示。首先要提前公告,該地區是靶場,禁止其他國家的商船和艦船在該區域活動。然後試驗國要提前派出軍艦和科研人員趕往目的地,在靶場周圍等候,控制相關海域。

很多國家試圖打探對方的導彈信息,往往會派人趕往對方的靶場附近,東風5在試射時就遇到了這種情況。為了避免彈頭被外國人打撈,派出十多艘艦船去搶時間。


兵說


洲際導彈射程測試主要有2種辦法:1.全射程飛行、2.提高飛行彈道。但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射場和靶場之間都做不到1萬公里以上的距離,所以通常採用二者結合的方式實驗並計算出最大射程值。至於領空的問題,這麼說吧:高度100公里以上的空域是外太空,不屬於任何國家和組織,不算任何國家領空。

我們都知道洲際導彈的飛行是有相應彈道的,但是這個彈道也可以進行調整,在消耗能量相同的情況下導彈要麼飛得高,要麼飛的遠。所以我們可以根據不同情況調整彈道高度和飛行距離之間的關係。

既然這樣如果實際測試距離達不到最大距離,那麼就用高度來補充,適當提高彈道角度打出高彈道低距離的飛行軌跡來彌補射程不夠。一般飛行距離和高度按照2:1的原則,也就是彈道高度1公里大致等於飛行距離2公里的關係。根據這個關係,根據打出的實際射程和彈道高度摺合成等效射程,最終得出真實射程。

其實世界上任何國家都無法隨時做到全射程,因為現代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實在是太遠了。比如幅員遼闊的俄羅斯(蘇聯),雖然他是世界上面積和跨度最大的國家,但是無論從拜科努爾發射場、普列謝茨克還是海上的巴倫支海,到勘察加靶場的距離也就是8000公里,要試驗射程1萬公里以上的洲際彈道導彈顯然不能打出全射程。這樣剩下的2000多公里的射程距離就需要適當提高導彈飛行高度。

美國,雖然他的靶場誇賈林環礁在太平洋上的馬紹爾群島,從美國本土內達華州計算也差不多8000公里,從美國西海岸聖迭戈算只有7000公里。如果向關島方向發射洲際導彈,距離內達華州1萬公里,距離聖迭戈9000公里。這個距離只能說勉強吧,因為UGM-133A“三叉戟II”射程1.2萬公里,“民兵3”射程1.3萬公里,也是要適當提高彈道。

中國還不如美俄,因為領土跨度沒有那麼大,也沒有那麼多海外基地當做靶場。通常中國的洲際導彈試驗是從山西或渤海(海基)發射到新疆靶場,距離只有2000-3000公里,遠遠達不到洲際導彈射程。所以我們用更極端的高彈道來彌補距離不足的問題,甚至要將彈道高度提升到4000公里以上才可以。

舉個極端的例子:2017年11月29日東亞某國試射的“火星15”導彈被檢測到達到4500公里的高度,而水平射程確只有950公里,按照上面2:1的原則,“火星15”的射程應該達到9000公里以上甚至上萬公里的最大射程。

如果不想用提高彈道高度的辦法那麼只能向公海發射進行全射程試驗,這也是一個好辦法但是風險極大。首先在公海有類似的軍事或其他科學行動都必須提前報備以避免不必要的傷害,但是提前申報就等於公之於眾,招惹對方導彈防禦系統進行跟蹤和測控。甚至會出現對方提前在預定海域埋伏搶奪導彈和返回實驗艙,風險非常大。中國曾經在1980年進行過一次運載火箭實驗,其實就是DF洲際導彈的全射程試驗,目標在南太平洋所羅門群島附近,雖然中國也派出了包括導彈驅逐艦在內的遠洋船隊進行跟蹤和打撈,但是中途還是遭遇了多國的偵察機和偵察船隊的近距離監視,情況還是非常緊張的。所以世界上很少會出現這種向公海直接發射洲際彈道導彈進行全射程試驗的情況。

至於入侵別國領空的問題,其實這不是個問題,兩個方面:1.不會入侵別國領空。2.世界上90%的國家不具備反導能力,即便入侵也無能為力。我們要知道一個問題:領空並不包括太空,各國領空範圍僅限100公里以下的空域,100公里以上的太空不屬於任何國家。也就是說當導彈飛出大氣層之後就已經不存在“入侵領空”這個概念。各國在發射洲際彈道導彈時將初段飛行都控制在自己的領海或者領空範圍內,不去觸碰別國領空。

而且洲際導彈的攔截難度極大,除了初段攔截機會最大,中段和末端攔截都極為精尖的技術,一般國家都掌握不了。所以對於大部分國家來說,特別是小國家即便被洲際導彈入侵領空也沒有辦法。


雛菊西瓜Peterpan


最簡單粗暴,行之有效的當然是實彈試射幾枚啦~而洲際導彈射程起步就8000千米,因此一票國家在實驗自家新型洲際導彈時都會很頭疼。

像老毛子地多人少,直接在自己家地盤上試射洲際導彈。

這幫老毛子都是從俄羅斯歐洲領土西端發射洲際導彈,導彈升空後一路向東飛躍整個西伯利亞,然後一頭扎進“俄羅斯的小澡盆”鄂霍次克海。全程8000千米

而我國地方也沒有老毛子那麼大,東部人口特別稠密。因此1980年我國就選擇了向南太平洋發射運載火箭(運載火箭和彈道導彈技術都是一樣的,至於為什麼當年為什麼叫運載火箭,嘻嘻嘻你懂的)

而這枚運載火箭成功濺落在了南緯7°東經171°33′洋麵上(紅圈)

相比於老毛子在自家地上實驗,我國的做法更為安全,但是當時西方國家早就守候在附件海域企圖搶走我國的運載火箭。萬幸我國成功取回了濺落的火箭

而彈道導彈在試驗時飛過別國空域也是時有發生,比如某宇宙第一強國的兄弟鄰國發射彈道導彈時經常從日本上空飛過。

日本只能抗議卻也無可奈何,安倍晉三說“如果他們繼續在這條路上走下去,將不會有美好未來。”如果日本將其攔截,那麼兩國之間的舉措自然就升格成為戰爭。


瘋狗的輕武


洲際導彈通常是指那些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的導彈,這類導彈主要為戰略武器,具備核打擊能力,為一個國家的重要利器,當然在實驗射程時也是格外小心,導彈的各種性能,速度,高度,以及射程和威力都是主要測試內容。


洲際導彈在試射時有幾個階段

加速階段,這段時間火箭經過加速,高度可以達到150~400公里。

中途飛行飛出大氣層階段,這個階段彈道導彈主要在大氣層外飛行,沿著橢圓軌道飛行,其中飛行距地面最高點達1200公里。

在次進入大氣層,這時分導式彈道導彈已經分出多個彈頭,各個彈頭可以經過滑行,甚至改變軌跡躲避敵方雷達,最終是的彈頭末端速度達到近4公里每秒。


當然試射彈道導彈不是那麼輕易地,以上都是過來的經驗。導彈在試射之後,太空有衛星捕捉其彈道軌跡,地面有雷達偵測,對導彈進行各種分析。反觀世界其他大國進行的彈道導彈實驗,大國不僅有製造彈道導彈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戰略縱深。

美國和俄羅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彈道導彈擁有國,試射也顯得尤為重要。美國在太平洋海域擁有屬於自己的靶場比基尼環礁誇賈林,從美國本土試射到達誇賈林靶場約8000公里,能夠滿足導彈試射實驗。俄羅斯也是有屬於自己的靶場,勘察加半島,從俄羅斯西部戰區到靶場遠遠超過了8000公里,完全用擔心經過他國領空。


關於試射彈道導彈會不會飛入他國領空,這時我們就要考慮一下領空的概念了。領空指主權國家地面以上100公里範圍內的空域。然而彈道導彈在第一階段的加速時就已經突破100公里了,因此不必擔心導彈會經過他國領空。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