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安徽可以重新恢復為江南省嗎?

用戶59591683616


基本沒有可能性。

首先,兩個不同省合併,表面看是非常簡單的問題,其實是一個工作量非常大的問題,而且牽涉到方方面面,一方面兩省合併,合併後的稱號,省會城市的選擇,另一方面還有兩地民眾的接受程度等。

其次,兩省合併,特別像江蘇,安徽這樣的人口大省,光光換老百姓手中的身份證,就是一件非常浩大的工程,不僅僅要花費大量的物力財力,同時也要兩省老百姓的配合和支持。

還有,兩省合併,各地的稱號,各行政單位,各級政府的各種公章,各種政府單位的標誌標牌,各地政府的各種行文通知,這些又是非常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開銷。這些開銷都由財政開支,要花多少金錢和人力。

最後 ,兩省合併,還有兩省這些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公務員怎麼安排,還有很多很多問題,而且牽涉到這些公務員的利益和前途。

總之,合併並不是一句話的問題,千千萬萬,方方面面的問題都非常多。






生活幫幫人


安徽和江蘇自古就是一個省份,明朝同屬於南直隸。至清朝同屬於江南省,而後來因為江南省是中國最發達富裕的省份,過於龐大導致不便於管理,便拆分成了安徽省和江蘇省。

當時有兩種拆分的意見,一是現在這樣南北向的拆開,二則是沿著長江拆分,江南江北各為一省。如果當年是第二種拆法,恐怕現在江北就是安徽的經濟水平,而江南就是江蘇的經濟水平。



安徽是取安慶府和徽州府各一首字命名,江蘇則是取江寧府和蘇州府各一首字所命名(江寧府即是現在的南京)。至於提問中的會不會合並,可以說可能性基本為零,因為如若合併實在是太過龐大。


安徽江蘇本為一省,但由於地理位置和政策因素,安徽的經濟遠遠落後於江蘇,GDP僅為江蘇的三分之一,大量的安徽人背井離鄉前往江蘇工作。古人都說“苟富貴,勿相忘”,曾經是親兄弟,現在大部分人卻不知道這段歷史了。


堅果旅行


首先不管政策是什麼樣的,在經濟發展的大潮之下,在未來經濟發展的格局之下,省份之間的合併,基本上不是太有可能,為什麼呢?我們可以將省份的大小比喻為一輛卡車和一輛小型轎車,我們都知道小型轎車的操控性要優於大型卡車的,雖然大型卡車拉的貨物比較多,但是未來經濟的發展可不是以量取勝,而是以質取勝。小型轎車彎道超車的靈活性就註定省份未來越靈活發展越快,速度越快。遠了不用說,我們舉一個非常近距離的例子,浙江省,浙江省的生,份面積非常小,人口數量以及城市數量也不是很多,但是浙江省憑藉這麼小的面積卻可以創造我國排名第四的經濟總量,這足以看出一個省份的發展好與壞與面積關係並不是特別大。而且我國當前經濟總量發展最好的省份廣東省基本上經濟全是靠珠三角地區撐起來的其他幾個城發展也比較一般。
當前我們都經常聽到一句話,就是呼籲班級人數小額化,隨著我國越來越重視教育,基本上規定每個班級最高數量不可以超過50人,原因就是人數越小越方便管理,人數越小,老師所能顧及的方面越全。同樣省份發展也是一個道理,如果將江蘇和安徽恢復江南省的建制,那麼江南省所要管理的城市數量非常多,江南省要付出的精力更多,這對省份快速發展是不利的。當前可能有人看到,江南省一分為二,江蘇和安徽的發展,不是特別平衡江,蘇省發展成為我國綜合實力第一的省份,而安徽省的發展默默無聞,甚至有些的落後,尤其是安徽省將省會從安慶遷往合肥以後,省內知名城市基本就只剩下合肥了,所以安徽省很多人都在江蘇省工作,省內人口流失越來越多,所以才會有人人希望兩個省份重新合併吧,但這基本上成為不了可能。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不可以!

因為省界的劃分除了經濟的因素,更多的是政治的因素。

我們看江南省的由來,江南省的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隸,1421年朱棣遷都北京後,將南京定為明朝的陪都,實行南北兩京制。在這樣的基礎上,將今天的江蘇、安徽兩省以及上海市的原京師地區劃為南直隸。

清軍入關後,繼承了這一劃分方式。1645年清朝沿明制設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後江南承宣布政使司改為江南行省。

從明朝以來,南直隸經濟繁榮,賦稅居全國之首。且文化昌盛,崇文重教,半數以上官員皆出自江南貢院,當時有“天下英才,半數盡出江南”的說法。

當時的江南省面積235,368平方公里,只佔全國面積的7%,但是人口卻超過3000萬,佔到了當時全國全國人口的18%。

江南省是明清時期全國最富裕的、實力最強的省份,是朝廷的賦稅重地。

但是,清朝自北方來,在北京對江南地區的控制遠不及明朝,而此時江南地區的反抗風起雲湧,形勢對清朝極為不利。

為了保衛清朝賦稅之地的安定,順治皇帝決定將江南省進行拆分,

1661年,順治將江南省一分為二,東稱“江南右布政使司”,西稱“江南左布政使司”,至此江南省分家。

1667年,江南省分別成立江蘇布政使司和安徽布政使司,江蘇和安徽之名由此而來。

事實證明,拆分江南省對清朝維持統治的安定意義重大,幫助清朝鞏固了統治。

那麼,清朝為什麼不把江南省南北分割,而是東西分治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一是增加省內的貧富差距;

二是讓雙方相互牽制;

清朝劃分的本意很直接,就是為了維護江南地區的穩定,所以在劃分的時候,肯定是為維穩的需要,而不是考慮省內的經濟發展。

今天的蘇北、蘇中和蘇南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 這是從明朝開始就形成的經濟格局,因為經濟重心的南移,江南省越靠近南部,經濟越發達。再加上清朝以來,上海開埠,隨即靠近上海的蘇南地區近水樓臺先得月。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安徽省,今天的皖北相比於皖南而言也是存在一定差距。

在明知道江南省南北存在差異的情況下,清朝將江南省東西分治,是有意而為之。此舉首先造成了江蘇省和安徽省內部的經濟發展不均衡,經濟發展不平衡就無力滋事,省內就相對穩定。

清朝之所以東西分治,除了保持省內存在貧富差距,使其不能滋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讓江蘇省和安徽省相互牽制。清朝時期,海洋經濟尚未發展起來,安徽省和江蘇省的經濟實力相差不多,將江南省分為安徽和江蘇兩個面積和體量大致相當的兩個省份,可以起到相互牽制的作用。

如果按照地理因素劃分,將蘇北皖北組合,將蘇南皖南結合,那麼南北兩省的差距將會非常大,北方省對南方省將失去牽制作用!這起不到清朝分割江南省的初衷!

那麼,江南省還有恢復的可能嗎?靜夜史認為可能性很小。主要是因為:

一是江南省實力過強,會打破地區平衡;

二是當下省份合併不利於地區的發展。

第一句話很好理解,清朝時期將江南省分家,就是為了防止江南省過分強大,難以控制。

如果安徽省和江蘇省重新合併,首先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經濟體量太大。要知道,江蘇這樣的省份,一個省的GDP就超過很多中小國家,如果在加上安徽省,那麼江南省就會當之無愧地成為我國第一大省。

這不是一個好事,特別是對上海而言。

上海作為我國最大的城市,以長三角為核心腹地,以長江和東南沿海作為次一級腹地,江蘇和安徽都成為上海輻射的範圍。

如果江南省成型,那麼首先在經濟上就和上海形成了巨大的威脅,整個長三角地區形成的以上海為龍頭的經濟格局將會被打破,進而導致經濟結構的重新洗牌,這是個非常冒險的事!

我們可以發現,清朝以來,東部省份的面積都不是很大,如果江南省重新出現,就意味著東部地區出現一個超級大省,這在管理上也會存在巨大難度!

再者,在幾百年的發展過程中,由於地緣位置的差異,安徽省的總體發展不如江蘇省,如果將兩省合併,需要江蘇省不斷向安徽省輸血,這對江蘇省而言是一個負擔。

而且,一旦兩省合併,省會城市就只能存在一個,可選的城市只能是南京。在這樣的情況下,遠離南京的皖北地區更難以被輻射和帶動,這對於整個江南省的經濟而言也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概括起來,恢復江南省的想法很好,但可能性很低!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江蘇整天瞎吹,教育第一,完全是偷換概念,有意混淆誤導。江蘇是國家政策與資金投入第一,回報又是多少呢?還不是蘇州,無錫,常州這三個原屬浙江城市的貢獻?投入最多不等於質量最好,這種歪曲事實胡吹是在打江蘇自己的臉!

明代二次科舉中榜的全是浙江學子,北方諸省被剃光頭。朱元璋為了政治平衡,制約浙江,對南京,淮河,蘇北地區的經濟,文化扶貧把蘇州,無錫,常州,上海從浙江劃出的,搞了個江南省(南直隸),這就是江蘇省的發源開始。

頭條經常能看到江蘇南通和其他城市比來比去的,整天胡吹“中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領了這麼多年國家教育補助金的南通,只是個掃掃盲的水平。中國近代文化,科學大師,南通有幾個人?江蘇教育也配自吹第一?查查歷史從古到今的教育資料再吹?

有“東方劍橋”之稱的是浙大,上海的交大,華東師範大學,復旦的幾個系是從前浙江之江大學分出來的,同濟大學前身更是浙江之江大學校上海分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惟一承認學歷的是浙江美院。江蘇這些全靠國家政策資金照顧的大學還有臉比嗎? 江蘇最牛的科學家程開甲祖藉是安徽徽州,出生在蘇州,中學考的是浙江嘉興秀州中學,大學上的是浙江大學,二十世紀最偉大華人科學家陳省身(嘉興人),與李政道(蘇州人,出生在上海),也是中學考入的是浙江嘉興秀州中學,大學是浙江大學畢業的。江蘇教育好的話,那二個頂尖的江蘇藉科學大師乍要捨近求遠到浙江讀書,不在牛哄哄江蘇上學?

浙北杭嘉湖一帶留級勸退的幾乎全是江蘇移民後裔,這就是浙江的教育水平嚴格。上海高考入取分這麼底,最大的“貢獻"就是江蘇後裔佔了上海人口百分之五十以上造成的。浙江學子要上北大,清華至少要700分,重本入取線要600多分,而江蘇才多少分?

江蘇國家政策與資金照的大學有多少?是浙江的十多倍,浙江全靠自己,浙大也是自立為基礎壯大的,但從人均出的人才比例來看,一目瞭然證明了江蘇教育的水平更是種恥辱!


鶴林雨露3


這個問題應該是安徽朋友提的建議,我是浙江人,和兩地不搭。重新恢復江南省,這個可能性很小,幾乎沒有,為什麼?這叫做開歷史倒車!如果是為了安徽省的發展,再把江蘇省肢解了,讓安徽省也成為沿海地區,這個叫做得不償失。安徽省要發展,應該放下門戶之見,大力加強與江浙滬地區的合作與交流,真心誠意地融入長三角地區的發展,對接大上海,力爭在第十三個五年計劃有較大的發展!


新杭鐵頭


可以試行,南京地處兩省中央,有利於帶動安徽,而且皖南屬吳越文化,皖北屬江淮及中原文化,文化同江蘇相同,雖然安徽經濟略差,但皖南底子較好,有利於溶合,並且兩省分置時間相對不算長。安徽省會以前在安慶,但其實一直到民國安徽省府才在安慶辦公,以前一直在南京,所以南京才有徽京一說,當然要國家進行行政改革才行。本人江蘇的,實說。


KYDZ


上面已經太多人說了不可能的原因,我想說下就算合併了真的是對安徽好嗎?不見得,首先合併後省會必然還是南京,原先給合肥的資源全部被拿走。第二蘇錫常是跟著上海玩的,蘇北其他市都撈不到好處,你安徽有可能?第三,你要知道江蘇最窮的市宿遷在安徽都能排前三!合併後安徽就等著被江蘇其他市虹吸吧!人口資源全部往原江蘇地區轉移,安徽只會更窮。江蘇真正能給你的不會比現在多,比如說南京其實一直帶著安徽玩,不是一直叫徽京嗎。其實現在安徽人出來打工不都是來江蘇?他們把創造的財富留在江蘇,戶口留在安徽!所以安徽該想的是如何發展自身,搞創新搞創業搞人才引進,你看成都,你看西安,沒有地勢你就靠自身啊。人才是最重要的!如何把發達地區的人才吸引過來,才是安徽該想的。


秒懂家居


中國的省大多是兩省劃分的,如:湖南湖北,山東河南等。江蘇安徽原屬江南省,是1667年間康熙皇帝執政時劃分的,已有多年曆史了,兩省發展經濟各不相同,兩省不可能合二為一恢復為江南省的。如果中央將兩省劃為一省,那全國其它都要恢復原來的省份,那中國的省就會減少許多,給管理帶來很多不便。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看了提問者的描述後我發現提問者絕對是心裡扭曲的自卑者。從描述內容可以認定提問者是安徽人,描述內容裡說自從江南省劃分為江蘇安徽兩省後安徽“淪”為內陸省份越發落後貧窮難道中國只有你一家內陸省份?描述中還提出如江蘇安徽合同人口過多可將蘇北和皖北合併成立江淮省蘇南皖南成立江南省。有這種想法就是由心理自卑扭曲的就像南朝鮮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和名人都是他們的一樣。我猜提問者一定是以身為安徽人自卑同時又是身為皖南人而慶幸。蘇北落後於蘇南是不爭的事實但整體基本在一個級別上,整個安徽的gdp都比蘇北幾個市好不到哪去還有什麼意義合併更不用提提問者的皖南江南合併了。真按提問者的想法合併了,那像提問者所說的江南省不知道會不會除廣東外保持全國省排名第二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