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瀕臨失傳的六大“傳統美食”,不吃就沒機會了,很多人沒見過

無論是美食,還是美食背後的故事,都是一出難得的好戲。很喜歡一套電視劇《東山飄雨西關晴》,除了劇中的靚男美女養眼外,當中描述的西關美食令人極之迷戀,相信看過該劇的老廣能從中找到許多共鳴。

廣州瀕臨失傳的六大“傳統美食”,不吃就沒機會了,很多人沒見過

所謂“食在廣州”,即使是以美食聞名天下的廣州,也有很多快在世間失傳的美食,也許就是永遠追不回來的遺憾。這些老廣記憶深處的傳統小店,還有即將消失的美食,大家都記得多少呢?

廣州瀕臨失傳的六大“傳統美食”,不吃就沒機會了,很多人沒見過

水菱角

“一樣樣精緻的早點,被一雙靈巧的手,賦予生命。” 《舌尖2》中的第七集《三餐》以一句這樣的臺詞解讀水菱角。水菱角是老西關人的早點,但是不能經常吃到, 因為菱角不常吃到,舊時貪吃的西關人就用粘米粉在水中做成一個個形似“菱角”的粉制小吃。

廣州瀕臨失傳的六大“傳統美食”,不吃就沒機會了,很多人沒見過

水菱角的主材料是粘米粉,水菱角的形狀趣致,相比普通瀨粉,更加有嚼勁。老西關美食,吃的就是這樣的情懷,濃縮的是老廣人鄉愁滋味。

廣州瀕臨失傳的六大“傳統美食”,不吃就沒機會了,很多人沒見過

江南百花雞

這道菜原為廣州文園酒家招牌菜。是將蝦膠攤瓤在雞皮內側蒸熟而成。裝盤時以江南名花夜來香或白菊花伴邊,故稱為“百花雞”,現在泮溪酒店還保留著這道傳統的菜。

廣州瀕臨失傳的六大“傳統美食”,不吃就沒機會了,很多人沒見過

不過因為工藝繁複,技術難度高已少有餐廳出品。當時有首歌:吃得是福,穿得是祿,人人聽到耳熟,江南百花雞勝過吃龍肉。”

廣州瀕臨失傳的六大“傳統美食”,不吃就沒機會了,很多人沒見過

西關瀨粉

“瀨粉”的“瀨”,不是耍賴的“賴”,而是一種製作手法。據說始於1850年代,過去以冷飯曬乾後,磨粉特製而成。在珠三角一帶享負盛名,港澳地區也是常見食品。

廣州瀕臨失傳的六大“傳統美食”,不吃就沒機會了,很多人沒見過

廣州的西關瀨粉,是我們最常見的瀨粉。以米漿為底,加入花生、蝦米、叉燒、冬菇、油渣等做配料,粉條偏粗。吃起來也十分順滑,米香十足,老年人和孩子吃起來有助於消化。

廣州瀕臨失傳的六大“傳統美食”,不吃就沒機會了,很多人沒見過

齋燒鵝

這種齋菜算是眾多的齋菜中地位較高的了,如同燒鵝在肉食中的地位,所以就叫做齋燒鵝。把腐皮卷好後,先炸後用滷水煮。齋燒鵝其實味道和口感都跟真燒鵝不一樣,只是對吃長齋的人來說,它就像燒鵝一樣好吃、矜貴。

廣州瀕臨失傳的六大“傳統美食”,不吃就沒機會了,很多人沒見過

齋燒鵝每一層都很薄,咬下去有點韌,口口都有滷汁的味道。買的時候記得加點芝麻,會更香口哦,一塊一塊當零食吃,嚼到停不下來!

廣州瀕臨失傳的六大“傳統美食”,不吃就沒機會了,很多人沒見過

鞋底餅

現在的孩子很少知道鞋底餅了,老婆餅、雞仔餅可能還比較常聽。形似鞋底,味道有點像手撕包,帶著牛油香,介乎於餅乾與老婆餅的口感以及鹹甜的味道。

廣州瀕臨失傳的六大“傳統美食”,不吃就沒機會了,很多人沒見過

這鞋底餅吃起來十分的過癮,只是恍惚一夜之間,所有鞋底餅從廣州消失掉。對於許多廣州人來說,有南乳味的鞋底餅才是正宗的鞋底餅,當時的鞋底餅也因此與沙示汽水、牛雜、蝴蝶酥等齊名

廣州瀕臨失傳的六大“傳統美食”,不吃就沒機會了,很多人沒見過

沙翁

據《廣東新語》記載,「沙翁」最早稱為「沙壅」,是明朝末年出現的一種賀年食物。絕對是廣州人經典的童年回憶!

廣州瀕臨失傳的六大“傳統美食”,不吃就沒機會了,很多人沒見過

可惜工藝複雜,現在很多茶樓都不做了。出色的糖沙翁甜蜜迷人,外脆內軟,溼潤有蛋香。看似頭髮花白的老翁,故名沙翁。在廣州更多人叫它為「糖沙翁」。

廣州瀕臨失傳的六大“傳統美食”,不吃就沒機會了,很多人沒見過

多麼希望這些傳統美食,就是廣州人最愛的拉腸一樣,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食。就像伴隨廣州人23年的華輝拉腸,堅守傳統味道,成為最具代表的美食。

廣州瀕臨失傳的六大“傳統美食”,不吃就沒機會了,很多人沒見過

每次來到華輝拉腸,我都喜歡吃上一碟鴛鴦拉腸。鴛鴦拉腸內有豬肉和牛肉兩種肉,肉片大而厚實,口感嫩滑,和拉腸的口感十分般配,是食肉獸的福音。

廣州瀕臨失傳的六大“傳統美食”,不吃就沒機會了,很多人沒見過

在這個美食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裡,廣州的傳統美食遠不止如此。穿梭在大街小巷中,每一道美食的產生均有它的歷史淵源,歡迎告訴大家,您記憶裡最喜歡美食是那樣呢?

(文章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