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日華女兒瞞婚惹惱父親:不被家長看好的婚戀,幸福概率有多大?

“喬幫主”的煩惱

在經典《天龍八部》武俠劇中,黃日華飾演的喬峰以冷峻剛毅著稱。

生活中的黃日華,如今已年屆花甲。最近,聽說華哥有些不淡定了。原因據稱是女兒不聽奉勸,跟老爸玩起了隱婚。

黃日華是有名的“女兒控”。早在2012年時,為幫女兒實現名星夢,黃日華在拍《開腦儆探》時攜女入行,不惜給導演開出了只要一份片酬的條件,幫女兒黃芷晴謀到了角色,使其由此踏上了星途。

從小在父母溺愛中長大的黃芷晴,雖說不是刁蠻公主,卻也有著一般人難以降服的任性。正所謂“兒大不由娘”,到了當嫁的年齡,芷晴不知搭錯哪根神經,竟愛了一位人設欠佳的軟飯王。

黃日華女兒瞞婚惹惱父親:不被家長看好的婚戀,幸福概率有多大?

知情人士爆料,黃芷晴的這位圈外男友,連只蟑螂都害怕,男子氣概藏得太深太深,時常還需要芷晴來保護。這樣一位男子,與黃日華心目中的乘龍快婿相去甚遠,當然難以被他接受。

不過芷晴小姐姐並不十分在意黃日華的看法,為避免父親棒打鴛鴦,她直接在社交網站上公開宣稱自己已與圈外男友閃婚。很多網友調侃說,芷晴這完全是先斬後奏啊,你讓“喬幫主”情何以堪!

幫主能咋樣呢?幫主老了,已經舉不動自己的打狗棒了。黃日華撫了撫隱隱作痛的胸口,狠了狠心:天要下雨,“女要嫁人”,由她去吧。他唯一能想到的制裁女兒的辦法,就是斷了她的經濟供給,讓她過一過肯定並不太苦的緊日子。

至於將來老泰山會不會認下女婿,欲知結果,還有待時日。眼下能確定的,估計原本為女兒準備的豐厚嫁妝,“幫主”是不會輕易出手了。誰叫芷晴你不聽老人言呢!

黃日華女兒瞞婚惹惱父親:不被家長看好的婚戀,幸福概率有多大?

這虧吃大了

常言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不被家長看好的婚戀,不僅得不到應有的祝福,往往也意味著沒有好的結果。

遠的咱不知道,說說我的表姐。

表姐當年是老家場鎮的一枝花,妥妥的膚白貌美小嬌娃。表姐成年之際,上家提親者踏破了門檻,其中不乏大戶人家託的媒人,表姐卻沒有一箇中意的。後來才知道,她與當地一位遊手好閒的小哥好上了。這位小哥除了長相過得去外,沒啥可以讓人稱道的。不僅身無一技之長,品行方面還遭人詬病,家境也不殷實。不知他給表姐灌了什麼迷魂湯,無論舅家怎樣勸說、阻撓,表姐卻非其不嫁。

兩人最後如願成了家。當面對茶米油鹽之時,表姐才知道當初那些甜言蜜語多麼蒼白。夫妻倆常因家務、開支等問題,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長期好逸惡勞的前表姐夫,思謀著掙點快錢、輕鬆錢,婚後沒多久便陷進了賭博的泥潭,最終債臺高築。表姐不得已與他分道揚鑣,飲下了自釀的苦酒。

如今的表姐,已經當了外婆。當女兒面臨婚姻大事時,表姐常給她講自己的教訓。她女兒的婚事,雖然不是包辦,但很大程度上尊重了表姐的意見。後來小夫妻家業有成,兩口子過得和和美美。

黃日華女兒瞞婚惹惱父親:不被家長看好的婚戀,幸福概率有多大?

薑是老的辣

放在今天來討論婚姻是否應多聽從家長的意見,似乎顯得不合時宜,畢竟現在是提倡婚戀自由的時代,年輕人大都希望自己能為戀愛婚姻做主。但殊不知,年輕人因為閱歷淺,經驗少,容易感情用事等原因,在選擇婚戀對象時,常常看走眼,讓自己一生的幸福落下病根。

不能單純地認為,長者看好的婚姻就一定幸福,長者看衰的婚姻就一定不幸。這其實也只是個概率問題。個人認為,能被長者看好的婚姻,幸福的概率必定更高。

人都說薑是老的辣。家中長者,可謂閱人無數,對什麼樣的人具有什麼樣的品性,是否憐香惜玉,是否孝老愛親,將來能有多大造化等,往往能看個八九不離十。尤其事關子女的終事大事,老人必會調動自己幾十年積累的生活經驗、人生智慧,為孩子的未來把關定向。

有個不甚恰當的比方,說婚姻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就是一場賭博。押對了注,則一生幸福,否則便一敗塗地。作為父母,自然會指導兒女將注押到勝算更高的一方。

黃日華女兒瞞婚惹惱父親:不被家長看好的婚戀,幸福概率有多大?

三思而後行

不少年輕人會將父母的意見看成“老古董”,視為偏見。但天下有誰能像父母一下,願為子女的婚姻豁出一切,不怕操心,不辭勞苦,甘受埋怨,甘當責任?

我只能說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

作子女的須知:在年輕人眼裡的傳統觀念、落伍思想,其實並不像你們認為的那樣毫無價值。因為,婚姻戀愛觀無論怎樣改變,但婚姻中雙方的忠誠、責任、恩愛,卻永遠也不會變。正因如此,家長們在指導婚戀上,才會顯得那樣具有遠見卓識。

說一千道一萬,婚姻最終是自己的事,得靠自己最後拿主意。小哥在此只想借黃日華女兒的事,提醒那些徘徊在婚姻殿堂前的兄弟姐妹,如果你們的戀情不被家長看好,請不要只想著去說服他們,更不要一意孤行,最好放一放,緩一緩,三思而後行,說不定就有了新的變數,幸福的概率也許便多了幾分。

黃日華女兒瞞婚惹惱父親:不被家長看好的婚戀,幸福概率有多大?

本文系頭條號“大國故事小哥”推出的原創文章。作者轉業軍人出身,當過記者編輯,發過詩歌散文,作品散見於各類報刊,入選數種文集,現為地區作協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