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人學粵語?難道粵語的知名度高?

韋如傑


為什麼學粵語?這同問為什麼學英語一樣,學語言是為了能交流,有共通語言,交流思想心得,為了更好生活。世界通用英語,不學英語,語言不通,如雞和鴨,如何走向世界?所以要走向世界,知道世界,與世界交流就得學習英語。粵語使用範圍不廣,多在兩廣地區及港澳臺和東南亞華人區。粵語又叫廣東話,廣州話,白話,是不大知名,但也是我國六大方言之一。更重要的是珠三角,港澳臺經濟發達,不少人到這裡打工求財做生意,而這裡人又多說粵語白話,不通粵語白話怎麼交流?因而在此種情形,自然就會想學一點粵語白話了。

入鄉隨俗,入村先拜社。來到兩廣地,處在粵港澳臺,一點不懂粵語白話足舉步維艱的。人需要交流,有共通語言。環境會影響人,薰陶感染,生活在粵語區,只有心細,便可學會粵語,不要以為難學,萬事開頭難,開了好頭就不難。有志有心就易。

我的一個舅舅,比我小几歲,生在馬來西亞,長在馬來西亞,第一次回來尋根認祖,是由年近九十的外公帶著,但有一點讓我十分驚奇,他講家鄉方言也十分純正,講普通話也很好,我與他交流,知道,舅舅通曉六種語言:普通話是要必會,因為自己是華人中國種,父親的家鄉話是不可忘的,不然怎麼認祖歸宗?又從小受父親影響,學父親。我外公是解放前為逃抓壯丁跑過洋的。生活在馬來西亞,馬來土話得懂,英語得懂,要與華人交流,要謀生,閩南語客家話,粵語得懂,不懂就難與身邊的各種人等交流,不得不學啊。我發現,舅舅普通話粵語都說得好,但寫漢字的能力就很差,許多是隻會說不會寫,見又識,這就是不常寫常用漢字的原因了。現在許多人都南下兩廣想淘金,不學粵語是寸步難行的。粵語區經濟好了富了,多人慕之便多人學之。





樹德漢碩


粵語在中國內地只有兩廣一帶使用,其次港澳地區去港澳旅遊之類當地人聽到你是講粵語的,特別友善,這個是親身經歷,我剛剛出來社會時第一次到澳門,去了一家快餐店準備吃箇中午飯,一進去服務員跟我講國語 以為我是外省的,然後我禮貌的用廣東話回了一句;唔該曬(謝謝),人家店員一聽,感覺特別輕鬆挺友善,其實店員不是歧視講國語的,因為聽他們講,其實當地人說國語也不是蠻標準怕說錯引起誤會,除了港澳地區,在國外馬來西亞 泰國這些地區,講粵語的也非常多,基本上佔百分之50因為哪些地方語言比較雜


自由作家水草


現在所說的”粵語”,一般是指以廣州口音為代表的廣州白話(Cantonese)。其歷史上在兩廣一些地區,傳統的稱呼是叫作”白話”。在廣東地區的白話,自然也就被叫做”粵白”(廣東白話)。

”粵語”,是外省人對”廣東話”的稱呼。廣州白話和客家話,相似度較高,除了有些習慣用語,大多也衹是口音不同。客家話,廣泛分佈在南方各省市。民國以前,外省人所說的”廣東人”、”廣東話”、”粵語”,實際上更多是指在廣東地區的客家人、客家話。但由於近代幾十年以來,以珠三角為核心的廣東經濟飛速發展,媒體傳媒的廣泛傳播,白話迅速取代了廣東客家話”粵語”、”廣東話”的實際地位。所以,為了和現在的白話有所區別,客家話在廣東,也被稱為”老廣東話”。








用戶20194715


粵語在世界上是有一席位的,原因1 為中國香港與澳門粵語的歷史,港澳又是中國走向世界之窗;2 是孫中山大總統曾倡導全國學粵語講粵語,所以粵語在世界上是有一席位的。


招財貓大哥


非地域黑,除了廣東廣西兩地的人,貌似沒有誰去特意學習粵語吧?可能某些年輕人因為喜歡粵語歌,會哼哼兩句粵語,但去認真去學粵語的很少。


刀背藏身1


小編,你啥時候看到學粵語的人居多,改革開放40年,全國各地都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普通話的普及率越來越高,即便是廣東也不例外,尤其是年輕人或中小學生基本上都會說普通話,還有幾個人刻意去學粵語,除非是個人嗜好!


xzw151089


在美國三十年前美國人以為粵語就是中國語,但後來近十幾年後才有囯語了,才知到有國語粵語之分。所以任何政府各部門與醫院都會有國語和粵語翻譯,如果不懂英語,可以要求翻譯,它們總會問你要國語或粵語翻譯。


HewChoonlim


粵語是中國最好的方言,當然多人愛。外省人以能講流利粵語為榮,為傲,表示融入廣東程度大。


手機用戶52103914249


他是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的先鋒之地、潮流之所。得風氣之先,眾望歸之,遂成其勢。


用戶7347495114424


這個問題本來就有毛病,肯定非廣東人提的!(粵語包括客家話,潮汕話,陽江話,湛江話,廣州白話等),而你所說的應該是廣州白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