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廣東人對粵語的執著?

沙漏遺愛


粵語是有自己文字的一種語言,試問除了漢語、粵語、藏語有文字,我們還有多少種語言是有自己的文字的?所以這是一種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重要性可想而知,怎麼能說丟棄就丟棄呢?廣東人說粵語很合理,它是自己的方言。粵語的範圍也不少,部分廣西,廣東,香港,澳門都說粵語,雖然口音上會有些差異。一些人說粵語是鳥語,還說落後的語言,真的不知道是怎麼總結出來?

不是執著,難道要拋棄自己的母語麼?喜歡自己的母語有什麼錯?說廣東話的人因為習慣了粵語發音,大多數人都講不好普通話,然後廣東的普通話口音就成了全國的笑話了!憑什麼不愛自己的語言?從城市來看粵語在廣東發展中確實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深圳超越廣州就有這部分心靈和文化層面的原因,但文化終究是人的文化,對於生活在本地的人來說,粵語所帶來的親切感肯定要優於普通話,從更遠的角度看粵語也能串聯起港澳甚至海外,普通話與粵語通行不分尊卑,有獨有特色不是挺好的嗎?深圳有粵語客家話潮汕話普通話,美國有德語系法語系中東語系,為什麼中國的發展就一定要走北方式的大一統?或者上海的一家獨大?廣東有個很好的特點,無論是文化還是經濟它都很多元化,某種程度上正是文化的包容成就了廣東地區及周邊香港深圳澳門廣州多點開花。回到最開始的問題,我認為普通話很好,粵語也獨具魅力,不需要太多執著,需要的是更多包容和理解以及溝通。

何為執著?這是一種自然地方文化!要不全國各地都別講地方方言好不?都講國語吧!再個粵語已經是一種世界公認語言,並非方言。在全國各個地方,不講地方語言,像樣?我個人觀點是一個語言能否被人所使用,是看有沒有使用價值的。像英語的推廣,直接跟升學考試放在一起,你不得不學的。粵語當初紅起來,香港的文娛輸出功不可沒。

廣東著名僑鄉,難道華僑在海外漂泊多年,回鄉探親也要用普通話問路?廣東老一輩大部分不懂普通話,難道連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一臉茫然?連電視節目也無法聽懂。粵語是秦朝、唐朝語言,是趙坨征服南越地區後統一的語言,孫中山建國的時候,還為此投票要不要恢復粵語作為國語。普通話是漢、蒙、滿混合的語言,恰恰不是漢語。客家、閩南語、粵語都是漢語,只有普通話不是漢語。你用粵語讀一下唐詩,會發現原來不押韻的地方變得押韻了。

現在真害怕粵語慢慢消失,粵語是一種文化,而且東南亞國家很多人都在用粵語,外省人非要廣東人不說粵語,他們的心態太不正常了,廣東人己經有包容的心,廣納百川,而他們也正在毀了粵語,現在年紀輕的有些粵語都搞不懂了! 其實廣大粵語母語者都只是不願意看見自己母語消亡,並沒有什麼排斥國語,國語普及此事非常好,但是請不要抬一貶一,國粵雙語並非零和博弈,國人一邊對外說要摒棄零和思維,另一邊卻自家粵區人如此,令人寒心。

但是定國語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交流,讓一個會國語的可以在國內交流無障礙。現在人口流動也大,難不成到一個地方學一個方言?更別說有些方言比英語還難些學。不是隻有廣東話的方言叫文化,謝謝,也不是其他省的人就沒在學普通話!而到外國也不是都要學當國語言,全世界都在學英語,就跟個個省的人學普通話是一樣的道理!

我們從另一角度看或許是好事,第一國家中央集權和經濟強大的表現,第二是中國傳統和新式文化輸出崛起的體現(同時也代表這港臺文化沒落以前粵語歌流行粵語動,第三這是廣東經濟發達的表現,因為經濟發達吸收全國各地人才需要普通話來統一交流,重新學粵語成本太高了,如果你去雲浮等落後的縣城,別說普通話,粵語都沒有人說都是說本地的土白話,因為沒有外來人沒有必要。一句話經濟建築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領導文化建築。


歷史深度揭秘


為什麼國人都覺得是廣東人對於自己母語的態度是執著???其實廣東人真的很包容了。個人覺得國人對廣東人太苛刻了。非廣東人到了廣東,人家沒要求你們非得學著說廣東話,反而是廣東人為了迎合國人,方便溝通,學好了普通話。你身在廣東,人家廣東人是主,你是客。主對客這種包容態度應該是沒得說的了吧。你們還非要強迫人家捨棄自己的母語,只能說普通話。那你們離開廣東回到家鄉,為什麼又都自動切換回當地方言了,怎麼不說普通話呢???人家在自己的家鄉,說自己本土語言是理所當然的。你回到老家跟你家人說普通話不說當地語言,看長輩們會怎麼批評你們。你們那是明顯的雙標,反覺得理所當然了。


City_He


因為廣東人不忘本,除了這個,廣東很多祠堂,說明廣東人愛傳承祖宗的文化。某些人省的人,不敢在外講自已方言,覺得丟臉,還對廣東人因為說粵語而指指點點,更嚴重的是某些省份的人到廣東竟然要求廣東人說普通話,到人家香港也要香港人說普通話,操!你到別人的地方憑什麼要別人講普通話?人家跟你講普通話是尊重你,不講普通話是人家自由,倫不到你對人家指指點點!


服務器資源


方言是當地傳統文化的傳遞和傳承。

人家憑什麼不執著?

雖然我聽不懂人家在說什麼,但他們自己能知道和體會出,他們的老祖宗在方言裡留給他們的溫度。

那麼多人堅持生個兒子傳承香火,那麼多人堅持土葬為了入土為安,大家覺得是人間正道。那人家堅持方言,怎麼就成了因循守舊、食古不化了?

廣東人跟全世界做生意,一個省當得起半個國的實力,相信他們很多人不僅是能說國語,甚至英語法語德語,要不烏爾都語。反正他們的生意做到哪裡,就交流到哪裡。

但是,他們若堅持他們的粵語,我不認為是錯。

雖然我並沒有半個兩廣的朋友。


雲是鶴家鄉680


作為一個95後,我小學時接受過粵語授課。後來改革了,只能普通話授課。現在我侄兒,10後小孩已經不會說粵語了,但是會聽。我奶奶卻只會粵語。也不難怪我們有危機感。這不是什麼優越感之類,而是我們自己的母語,希望傳承下去。


世界潮科技


粵語,是廣東人的鄉音,也是一份濃濃的的鄉情。我曾因工作原因全國各地走,但每當在遙遠的外地,偶爾聽到鄉音,我都會覺得好親切,很多時候還會跑上前去打聲招呼,聊上幾句,相互道好。只要你離開廣東在外地,粵語就成了偶遇鄉親的第一感知。而且,在廣東,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已習慣講粵語,一旦和他說國語,就變成了雞同鴨講,更別說讓他們說國語了,終於有了一句,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廣東人說普通話。更鬧出了“水餃多少錢一碗”卻被聽成“睡覺多少錢一晚”而被女孩罵的笑話。 鄉音難改,落葉歸根。相信每一個異鄉遊子,都會對鄉音情終老不忘的。


廣東陽江傳奇


咱們廣東人對粵語的執著,來自幾十年經濟發達和幾千年深厚的廣府文化帶來的自信,有那種方言和傳統文化能影響到全國的方方面面,唯有廣府粵語文化,試問誰會捨棄一種如此優秀的語言?



春色何人送的來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問問題主,你會對你的母語、你的故鄉棄之不顧嗎?你不熱愛自己的母語嗎?如果是,說明你是個忘本的白眼狼,如果不是,為什麼你不會換位思考一下,而採用這種帶有地域性歧視的提問和思考方式呢?我們每個人出生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方言代表著不同地方的文化傳承,並沒有高低之分。我們之所以推廣普通話,是為了各地方、各民族之間能無障礙、更好的溝通。目的不是消滅我們的地方方言、我們各自的母語。作為一個根正苗紅的廣州人,我們對粵語有一種源自血脈的親近與執著。其實粵語是一種雅言,我見過很多旅居廣州的外國友人第一句中文不是普通話,而是粵語。其實很多外地朋友對廣州、廣東的第一印象可能都來自粵語,這體現在粵語歌曲上


我叫Ye


我就不明白了,怎麼老是在說在廣州或者廣東說粵語就叫執著了?你讓上海人不說上海話,四川人不說四川話行不行?我現在打字是用普通話寫的,我說粵語,這有問題嗎?我跟你說,我廣州的,我去潮汕出差,當地人還跟我說潮汕話呢!我都沒覺得有太大問題。反而都是一些唯恐天下不亂的人在亂扯地域歧視。


互聯網稻草人


笑話,難道其它省份都講普通話,看看雲南,四川,西藏,新彊,內蒙古,東北,河南,陝西,湖南,湖北,福建,江蘇,誰在家講普通話,上海人北京人自己平常都不說普通話,為什麼單單對廣東人有這樣偏見,我在北京經常都聽不懂那些京片和東北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