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為什麼會選擇進軍四川?

有個地方叫作遙遠


一是,當時四川省是與山東,江蘇和浙江省一樣富裕,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秦始皇,漢劉幫因之而得帝業,石達開也想到了。二是四川省,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石達開率領的太平軍一旦拿下四川,便可偏安一域,坐享其成,石達開估計利用四川易守難攻的地利,沃野千里之富,學張獻忠,想在四川稱帝也是有可能的。三,石達開自離開南京後(當時叫天京),連吃敗仗,自己是廣西人,手下有眾多的廣西兵,難道他沒想到奔回廣西嗎?他想不到,手下的廣西人也會給他提的,之所以,石達開不去廣西,原因主要是廣西是個窮地方,太平軍的將領享受慣了,看不上廣西是有可能的,今天,在石達開去四川的路上,曾經有路過廣西貴州邊界的柳州和河池,在一些石頭上,還有當年石達開率領的太平軍留下的詩句。如果石達開想回廣西,是很容易的。所以,石達開選擇四川,主要看上四川比較富裕,易守難攻,可以成帝業。所以,石達開就一心跑向四川了!


手機用戶70192089180


回顧當時的形勢,石達開出走後,選擇四川為發展方向,是適當的。

南安決策,決意以四川為發展方向

石達開出走後,本不願遠離太平天國的地盤。

石達開先是在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各地轉戰,試圖在太平天國天京主戰場附近找到立足之地,就近發展。

這個想法是務實的。


儘管石達開已經與洪秀全鬧翻,但是,他與洪秀全畢竟是唇亡齒寒的關係,一旦洪秀全被幹掉了,他也是獨木難支的。

因此,剛出走時的石達開,以通軍主將的名義協調各軍,就近發展,對雙方都是有利的。

但是,隨著洪秀全重建五軍主將制,事實上剝奪了石達開的通軍主將之權,石達開的處境就很尷尬了。

繼續待在天京附近,靠近太平軍,由於彼此的指揮系統不同,利益不同,不要說有效配合,就是擦槍走火在是所難免的。

石達開該何去何從?


1858年,江西南安,石達開與眾將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後,選擇了四川作為下階段的進軍方向。

為什麼是四川?

清末時期的四川是富庶之地

由於東南戰亂,當時的四川,成了天下少有的富庶、太平之地。

胡林翼曾說:“西蜀之富,五倍於兩淮,十倍於江西,二十倍於湖北”。

胡林翼的說法,其實並沒有誇張。

戰爭時期,我們不要以今天GDP的概念來談論富庶程度。當時,所謂富庶與否,主要取決於兩項關鍵物資:鹽、糧。


戰爭年代,鹽是十分稀缺的。《閃閃的紅星》中,潘冬子出生入死,就是為了鹽。

當時,除了沿海地區,四川是著名的產鹽基地。四川盆地的自貢、金沙江畔的鹽場,源源不斷地供應兩湖、關中。

因此,有了鹽,既可以補充軍實民生,也意味著有錢!

糧就不必說了,天府之國,糧食產量很高。

薄弱環節

當然,如果只是富庶,不好打,那也白扯。

當時的四川,正是大清統治的薄弱區域。


四川本就是安逸之地,遇到承平日久的局勢時,當地軍隊的戰鬥力不強。

雲南李永和起義軍的發展衝分揭露了當時四川防務的薄弱。

1859年10月中旬,雲南的李永和起義軍僅6、700人進入四川,1860年1月,兵力就發展到10萬,到了當年11月,起義軍已經發展到30萬大軍!


而到了清末,正是因為四川保路運動興起,清軍調走湖北力量入川,給武昌起義創造了良機!可見,四川的反清情緒一直十分高。

既然李永和都能在四川鬧出這麼大動靜,堂堂翼王,自然更有可能在那裡發展起來了!

有經濟基礎、群眾基礎,又是敵人統治的薄弱區域,四川,當然是發展根據地的理想之處!


早在太平天國運動初期,在道州、武昌時,石達開就兩次提出進軍四川,看來,石達開對當時四川的形勢有所瞭解。

樹大招風,決策失誤,難以成行

儘管南安到四川,路途遙遠,但是,當時的石達開並非沒有機會進入四川發展。

當時,除了與太平軍作戰的戰場,其他各處,大清的力量都十分薄弱。


不要說早期的太平軍從廣西一路打到南京了,就是不久後的陳得才,也可以從廬州一直打到陝西。

可是,石達開畢竟名聲在外,他的動向,一直就是大清密切關注的。

就在南安會議後不久,清軍就獲知了石達開的計劃,開始加強四川防務。


咸豐曾多次下詔,強調石達開入川的後果,嚴令各處加緊堵防!

即使如此,清廷部署,需要時間,石達開如果堅決行動,入川還是很有可能的。

可是,石達開的入川之路卻若干次耽擱。

圍攻寶慶,遷延時日;回到廣西后,又長時間無所作為。

就在這些耽擱中,清軍在四川的力量得到加強,而太平軍老部隊大面積離隊!

石達開入川的夙願,終究難以實現了!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石達開脫離洪秀全之後,並沒有直接選擇以四川作為發展方向,而是試圖在江浙一帶以太平天國為依託,在天國的外圍尋找立足之地,兩方勢力形成犄角之勢,共同對付清軍!這個想法是好的,但是落實起來卻是難度重重,他只能選擇入川。

一、洪秀全重建五軍主將制度

石達開其實是與洪秀全決裂了,但是他並不想背叛太平軍,他還想為太平軍做出一些貢獻。所以石達開選擇出走的時候,他還是用自己的通軍主將的身份,對各支部隊進行協調,在太平軍控制區周邊進行活動,其實就是等於在太平軍的外圍建立一道屏障,這是一個兩贏的局面。

但是洪秀全是個氣量狹小的人,而且他在天京事變中真心被這些血腥的屠戮搞得膽寒了。對於掌握軍權,而且在民間擁有極好的口碑的石達開極為不放心,唯恐其重蹈韋昌輝以及楊秀清的覆轍。

他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決定重建五軍主將制度,其實這在實際上就等於剝奪了石達開通軍主將的權利,這五位主將可不是石達開能夠隨意調動的。這樣一來,石達開就沒有能力調動太平軍,對其的軍事行動進行支援,兩方形成合力對抗清軍。

反而由於各自的利益不同,各自的訴求不同,別說配合了,兄弟鬩牆都有可能。所以石達開不得不重新選擇出路。可以說,洪秀全的這一手,是逼走石達開的最後一根稻草。

二、四川清軍控制力薄弱,有群眾基礎

既然太平天國控制區的周邊呆不下去,石達開只能自己找一塊根據地!他們把目光集中在了四川。四川在清朝屬於富庶之地,由於常年的不動刀兵,那裡的軍隊戰鬥力不算太強,至少和石達開率領的太平軍部隊相比,完全不夠看。

而且,四川由於有袍哥文化,起義軍進入以後,有民間基礎,可以迅速的壯大。1859年的雲南李永和起義,在進入四川三個月後,這支只有幾百人的起義軍就發展到了十萬人,可見當地的群眾基礎多好,清朝基層政府對於當地的控制力是多麼的薄弱,但凡有一個強勢的政府,絕不會有那麼多人選擇從賊。

而且還有一個先決條件,石達開對於四川的情況非常的瞭解,他在太平天國初期,就曾經兩度提出向四川進軍的建議,雖然沒有最終成行,但是相信他肯定是做足了功課的,四川的各種情況可謂是門清。

三、最終敗亡,盛名之累

石達開最終在四川敗亡,並不是因為他的決策失誤,他的大方向是正確的,只可惜他是受盛名之累。他的名氣實在太大,就像當年的李廣一樣,匈奴人判斷漢軍的主力就以李广部所在的位置作為依據。

同樣石達開的部隊,也享受到了這樣的待遇。清軍重兵圍剿,原本力量薄弱的四川,隨著各支勁旅的調入,實力得到了極大的充實。再加上石達開在執行策略的時候,產生了幾次猶豫,這才使得石達開在四川敗亡。


歷史評說


太平天國的前期重要支柱翼王石達開最後歸宿在四川,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石達開的歷史觀造成的。依據已故的單田芳老師依據歷史事實創作的《百年風雲》以及《天京血淚》記述,石達開比較喜歡三國曆史,認為劉備不過是草包、曹操才是真正英雄,特別是贊同諸葛亮隆中對策奪取益州和荊州的戰略,認為四川巴蜀物產比較豐富,山勢比較險峻,易於防守創建根據地,如果與楚地同時配合,共同北伐,會推翻清朝統治的,建功立業的。

第二,當時的歷史局勢決定石達開只能走四川。其一,石達開因為天王洪秀全的排擠,採取了錯誤的逃避方法,率二十萬主力與主國分裂,基本上師出無名,流動作戰中毫無大的作為。儘管洪秀全、李秀成等多次派人勸說石達開回來,但石達開對洪秀全已經心冷,迴天京的路已經堵死。其二,湖北、江西、安徽等地已經成為洪秀全體系下的太平軍與曾國藩的湘軍交戰的地方,石達開無意進入棋局。其三,石達開主管上認為:只有四川之地才是他的根據地和發展新起點,模仿明末張獻忠農民起義,可以佔有以守待攻之地,與洪秀全形成掎角之勢。

可惜,叱吒風雲的石達開犯了低級的錯:低估了四川清軍實力,為孩子慶祝生日喪失了戰機,沒有和當地彝族人搞好關係而孤立無援,最終兵敗安順場。


李俊河北


據說早在太平軍要出廣西討論進軍路線時,石達開就主張往四川去。後來太平軍攻下武昌,討論往河南去還是往下游南京進軍時,石達開再次提議往四川,兩次都被東王楊秀清給否決了。

石達開的設想是四川偏居一隅,清軍防守薄弱,進攻容易得手。大概是向三國時的諸葛亮學吧,先佔有四川這個根據地,再通過北伐謀取全國。

石達開離京出走單幹初期就有進軍四川的打算,1859年10月,四川境內爆發李永和(又名李短韃)、藍大順起義,石達開打算去和這支義軍會合。但不知道為何他先後在安徽、江西停留良久,後轉戰浙江、福建、江西,再退回廣西老家去了,在廣西又無法立足才想到繼續進軍四川。

石達開為了北渡長江,奪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據地,先後轉戰川黔滇三省,四進四川才得以較為順利地擺脫清軍的一路追擊。可惜等到他真的下決心進入四川后,四川境內的義軍已經被清政府剿滅了。最後還是隻能自己單幹,又運氣差到在大渡河邊遭遇突發洪水,無法渡江而兵敗。


機房日子



石達開入川作戰是想要在四川境內建立根據地

1858年7月14日,石達開撤衢州圍南下福建,在浙、閩、贛三省邊境與清軍周旋。1859年1月3日,攻陷了江西南安府,設指揮部於池江鎮,與諸將開會商討下一步戰略。據記載:“當踞南安時,景德賊要之取道贛吉,會赴皖、鄂。石逆以為皖、鄂無足圖,用偽二旗軍略蕭發勝等計劃,由楚而鄂,進圖西蜀,佔上游之勢,入完善之區。”

此時,石達開才決定遠征四川,開闢新的根據地,然後北伐中原,以圖天下。

“西蜀之富,五倍於兩淮,十倍於江西,二十倍於湖北,……失蜀則禍大。保蜀則福大。”

“蜀之鹽斤百貨釐稅,亦軍餉所關也。”

“湖廣兩省,自淮鹽阻絕,率食川鹽。”

“西北故寒瘠,東南兵興……蜀猶完富。”

“若四川不支,則楚與秦均不安矣。”“滇黔粵西無可盼之餉,荊湖無可抽之釐,陝豫且有防不勝防慮。”

1861年9月,石達開才自廣西北上,於1862年初經湖南、湖北進入四川,然而,從戰略上看,石達開的進軍目標是四川,進入湖南純屬過境性質,理應師行間道,兼程疾進,不攻堅,不戀戰,爭取早日入川。如果能於此時進入四川的話,將可能與正在興起的李永和、藍朝鼎起義軍進行戰略上的配合,形勢會有利很多。然而石達開進入湘南之後,先後貪攻永州、寶慶,從而貽誤了進軍四川的時機,且石達開轉戰川、黔、滇三省,花費了大量時間,於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過金沙江,突破長江防線後已是師老兵疲,英雄末路,最終於1863年5月在大渡河被俘,並於1863年6月27日遇害於成都科甲巷。


羅盤高人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內部可謂是支離破碎。翼王石達開算得上當時即楊秀清之後對洪秀全威脅最大的人,生性多疑並且心胸狹隘的洪秀全一面認命石達開管理軍政,另一面又讓洪仁發、洪仁達來牽制他。鬱鬱寡歡的石達開在部將張遂的建議下毅然率10多萬精兵,踏上了西區四川的道路。


部將張遂對翼王石達開說:“大王深得軍心,何必寄人籬下,而鬱郁不得志呢?既然中原不易攻取,大王不如效仿劉備,奪取四川,建立霸業。”

眾所周知,在三國亂世時期,劉備按照軍師諸葛亮的戰略方針:佔荊州、聯孫吳、退曹兵、入四川。 公元221年於成都稱帝建立蜀漢王朝。“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句古話也說明了四川地勢之險要,同時也可以說其戰略地位極具優勢。古有劉備建蜀漢王朝,近代有選址作為戰略儲備地。中蘇關係惡化期間,我國把許多的軍工企業和重工業都搬遷到了四川,預防蘇聯百萬大軍進攻我國做戰略儲備。所以部將張遂的建議對當時的石達開來說也算得上是上上之策。


石達開進軍四川除了考慮到其地形險要之外,他還有其政治環境的考慮。太平天國運動時期,中國的政治環境並不是只侷限於清政府與農民階級的矛盾,更多得是帝國主義列強與華夏的矛盾。要知道歷經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西方列強在軍事上和制度上已經遠遠超越清政府一大截,所以石達開固然不會冒險東進與帝國列強勢力抗衡。那為什麼石達開也沒有北上直接推翻清政府呢?其實這談何容易呀!要知道天京事變已經嚴重打壓了太平軍的勢氣,誰會在軍隊的低谷期貿然與敵人抗衡呢?另一方面,四川離太平天國的是非之地(南京)是有一定距離的,所以翼王石達開進軍四川也是明智的選擇。


愛生活,愛歷史。歡迎您關注:小鯤論史。同時也歡迎您探討與指正。


小鯤論壇




歷史迷不請自來。進軍四川這個決策是石達開致命性的錯誤戰略抉擇,聽我說完。

天京事變後,1857年5月,石達開率所部10餘萬將士脫離洪秀全的指揮,由江西進入湖南,準備去四川建立基地,自行發展。石達開小農階級的侷限性所在,他想在四川山川險峻偏安一隅,可是現實嗎?根本就沒考慮到客觀因素。

當時正值梅雨季節,太平軍露營於荒郊,許多官兵因此患病,導致疾病流行。加之當地麥子、早稻尚未成熟,處於青黃不接之際,糧食就地籌措十分困難。太平軍又沒有專門的機構負責此項工作,因而部隊普遍發生糧荒。不得已,官兵們只好到地裡收割尚未成熟的麥、稻充飢。而這時湘軍卻帶著充裕的糧草從四面八方增援而來。數月後,飢餓疲憊的太平軍抵擋不住清軍的進攻,一敗再敗,傷亡慘重,被迫退入廣西境內。石達開進入湖南本屬過境性質,理應不攻堅,不戀戰,迅速行動,以求早日入川。然而,由於貪攻永州、寶慶,又沒有解決後勤問題的辦法,因而,激戰4月有餘,勞師費力,埋下了失敗的伏筆。

他最不該的就是入川,沒有天時地利人和和軍糧,和湘軍打仗愚蠢至極,即便是你入的了川,你以為就可以偏安一隅嗎?得知石達開部即將入川的消息,駱秉章四川總督,又令兩湖巡扶調兵入川,從三面對石達開進行圍剿。所以,當石達開率軍入川時,清軍早已佈下天羅地網,來了也是死路一條。

作為一代梟雄,石達開遺恨千古,他的階級性決定了他必然的失敗,讓人惋惜。


納蘭談史


石達開進軍四川,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四川是天府之國、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是帝王之資。春秋戰國,秦國按照司馬錯的計策取巴蜀之後,國力大增,最後併吞六國、一掃六合。兩漢之際,公孫述稱帝於蜀地,也能與光武帝劉秀打得難分難解。漢末,諸葛亮為劉備謀劃三分天下,佔據巴蜀,仍能與曹操、孫權等人三足鼎立。


明末清初,張獻忠進了四川,大明完全拿他沒辦法。連剿匪主官楊昌嗣都被張獻忠熬死在追擊的路上。

所以,熟讀經史子集、文韜武略俱佳的石達開必定是相中了西蜀,覺得此地必定是大幹一場的廣闊天地。

雖然除了大秦帝國以巴蜀為根據地統一天下,其餘人等無不落得個折戟沉沙的慘淡下場,但是石達開卻抱定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決心。


有人說是因為太平天國內部的內訌,導致石達開的西去。雖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卻不是全部。

石達開出走的時候,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等人已經是互相攻伐,全部死於非命。此事難免讓石達開心生兔死狐悲。但是洪秀全已經向石達開做了明確的安全保證。所以明面上石達開的危險不來自天京。

然而石達開與曾國藩等人交手,深知雖然起義軍佔領了南京,但是卻已經陷入了清朝越來越密集的圍攻之中。如果不能再打開其他地方的局面,太平天國早晚要覆滅。

所以他將目光瞄準了四川,意欲像當年魏蜀吳一般,先佔據四川、和南京的洪秀全互為犄角,再圖謀掃滅北方的清帝國。最不濟也能讓清朝顧此失彼,從而分擔天京的壓力。

所以石達開取四川還是很有戰略眼光的。只是天不遂人願,石達開在大渡河遭遇天險而且是百年難遇的洪水,貽誤了轉移的時間,被清兵合圍,導致走投無路。

為保全三軍,石達開投降。

然而駱秉章沒有遵守承諾,將石達開殺害在成都。可惜了一條好漢!~


桂圈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