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常見的“蜈蚣藤”是什麼植物?有什麼作用?

老張談三農


蜈蚣藤,中藥名(別名小葉刺椒、多葉花椒、馬椒等),為芸香科花椒屬植物,多葉花椒的莖。蜈蚣藤狀如其名,外形就如同蜈蚣一般。它生長於雜木林中林緣或灌叢中,分佈在我國雲南、貴州等地。



1、形態特徵:植物多葉花椒,為攀援狀灌木。莖枝木質,灰褐色,奇數羽狀複葉互生,邊葉柄長可達50-60釐米;葉軸背面著生短小的刺;小葉柄長不及1毫米;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兩側不對稱;花瓣4,青色,卵狀長圓形,長大約2毫米;果梗長3-6毫米;種子卵珠形,直徑4毫米,呈黑色。花期4-6月,果期7-10月。採收季節:秋、冬季。

2、蜈蚣藤的作用:蜈蚣藤,入藥部位為莖或根,具有祛風解毒止痛之功效。主治:瘡毒、梅毒、癬等,也可用於風溼關節疼痛; 外用治牙痛,癬等。 


  


姚小姚YL


蜈蚣藤,顧名思義就是長的像蜈蚣一樣的植物。喜歡生長在農村陰暗潮溼的溝渠旁,或者石縫裡。以前農村石子路多的時候很常見,現在土地硬化之後,蜈蚣藤也少見了。


小的時候,被蜈蚣或者蟲子咬傷了,大人就會摘點蜈蚣藤碾碎了塗抹在傷口上,蜈蚣藤有點毒性,大人說這是以毒攻毒。神奇的是,本來很紅腫的傷口敷上蜈蚣藤之後,沒一會,紅腫就明顯消了很多。當然,這是小的時候民間偏方,只能做應急處理,如果真的是被蜈蚣等有毒的蟲子咬傷後,最好還是去醫院檢查。

蜈蚣藤確實有祛風解毒的作用。

蜈蚣藤曬乾,用水煎服可以去風溼關節痛,但是因為蜈蚣藤本身有毒性,所以用量上面一定要謹遵醫生的囑咐。蜈蚣藤碾碎外敷可以治療牙痛、梅毒、癬。

蜈蚣藤的藥理上更多的是偏民間中藥,不要但憑藉著經驗而輕易嘗試,最好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鮮農場


農村常見的“蜈蚣藤”是什麼植物?有什麼作用?

一,什麼是蜈蚣藤

蜈蚣藤是分佈在我國雲南中北部的一種攀援木質藤本,常生長在海拔一千到二千公尺的灌木叢和稀疏林中,習慣攀附在其他樹上。它的正式中文名叫多葉花椒,是芸香科花椒屬植物。

它的外形特點:攀援藤本,莖幹上有稀疏基部增大的墊狀直刺,在總葉柄上有鉤狀刺;幼嫩枝淺紅棕色。


羽狀複葉有小葉二十到五十片,小葉片不整齊對生或互生,披針形或卵形,兩側不對稱,長三公分左右,葉邊上部有細裂齒,有許多透明油腺點。

花萼花瓣均四個,花瓣淺黃綠色,雄蕊四個。五六月開花。果紅褐色,十月份果實成熟。

二,蜈蚣藤有什麼作用

第一,蜈蚣藤植物體形態特殊,常攀爬樹上或其他物體上,葉片形狀像蜈蚣狀,有一定觀賞價值,可植物垂直綠化植物引種栽培。

第二,據資料它的根入藥,有祛風散寒、止痛等作用,詳細可查閱專門的醫學書籍。

它的果殼可作為調味品用。


老姚談植物


問:在農村的「蜈蚣藤」是啥子植物呢?有何作用?

蜈蚣藤,即便不認識,但刺楸據此名而猜測其有許多對生或互生的葉片,從而形似蜈蚣。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農村那些二三事。

農村有許多與動物沾邊的植物,刺楸一時想到的就有雞屎藤、鴨腳板(傘形科鴨兒芹)、鵝腸菜(石竹科)、鵝腳草(藜科土荊芥)、牛膝(莧科)、貓須草(唇形科腎茶)、狗爪豆(豆科鯬豆)、牧地狼尾草(禾本科)、皺葉狗尾草(禾本科)、豬乸蓮(天南星科大薸)等等,若細細數來還真難以數清。農村有種叫蜈蚣藤,和蜈蚣草有聯繫嗎?

一、「蜈蚣草」

一般而言,名字和動物相關的植物多與其外形有關,「蜈蚣藤」,顧名思義,是一種外形和蜈蚣很相似的藤狀植物。實際上,名字有「蜈蚣」二字的植物不少,最常見的就是林下、草叢、路邊類似腎蕨的

蕨類植物蜈蚣草,刺楸這邊稱其為牛肋巴,常割來當牛草。

之所以叫蜈蚣草,是因為其葉片一回羽狀分裂後的羽片為對生,看起來就像蜈蚣的腳。

而在被子植物中,蜈蚣草又另有所指,為禾本科中的蜈蚣草屬植物,因蜈蚣和千足蟲(百足蟲)算近親,所以該蜈蚣草又叫做百足草。

二、蜈蚣藤的特點

蜈蚣藤不同於蜈蚣草,有藤莖,刺楸請教了老者得知,這種藤本植物算是花椒的近緣種多葉花椒。與花椒刺多差不多,多葉花椒的葉軸也有不少鉤刺,新生的嫩枝無毛而呈淡紅棕色。葉軸兩側有幾十片稀少的小葉,小葉基本上無葉柄,有卵形、披針形和斜橢圓形,在葉軸兩側不對稱地對生或互生,如此一來像極了蜈蚣或千足蟲,所以被稱為蜈蚣藤。

三、蜈蚣藤的作用

蜈蚣藤長得像攀附在樹木和石頭上的蜈蚣和千足蟲的,藤型優美,可引種栽培為觀賞植物,刺楸就在好些公園裡見到蜈蚣藤及其文字簡介。另外,蜈蚣藤算得上是草藥,用途可以問大夫,民間所傳的那些用途最好在確認後再用。

以上就是刺楸對蜈蚣藤的介紹,如果覺得回答得還行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