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室每天早起必“衝龍溝”,為何丫鬟爭著伺候?

震禮


衝龍溝就是滿洲八旗貴族的早晨漱口活動,至於為什麼叫“衝龍溝”,沒有人能說清。

普通百姓衝龍溝,不過是一杯清水,可是對於最會奢侈浪費的滿洲貴族,可就不同了。清朝的皇親國戚從康熙開始,就流行喝茶,因為喝茶後會留有口香。以太后老佛爺為例,早晨起床後,常常有幾十樣點心吃著,然後漱口,喝茶,抽菸。然後開始穿上正裝,開始一天的工作。

在康熙乾隆慈禧這些皇家的帶領下,上行下效,八旗子弟們早已沒有了祖先的尚武精神,反而在生活細節上更加註重享受。比如每天早上的衝龍溝,那一定要用頂尖的茶葉沖泡的茶水。清朝的貢茶,普洱、龍井、毛尖,啥好東西都有,不少珍貴茶葉市面上根本見不到,如果弄出一兩二兩,那就發大財了。

所以,即便只是盯著主子漱口的哪一點點茶葉,丫鬟們也會爭著搶著去伺候。主子很清爽,上好的茶葉一泡,然後一口吐在地上了。伺候的丫鬟趕緊把不用的茶葉,茶水蒐集起來,尤其是茶葉,只泡了一兩次,曬乾了那也是茶葉中的極品!拿到市場上,貴如黃金!

有客官要問了,丫鬟們從主子牙縫裡摳出的東西,市場上也有人搶著買嗎?當然有!

不止如此,清宮的泔水,流出宮外那都是上好的美味佳餚!據說,在清宮中收泔水的人,常常把各種剩菜剩飯裝在大桶中,運到宮外,每天在宮外叫賣,御膳的泔水咧!一文錢一勺,運氣好的吃龍肝鳳膽,運氣不好也吃個獅子頭啊!不一會,就會被搶購一空!

衝龍溝的附加值,恐怕也不僅僅在那一點茶葉絲上!

心理學上有種“首因效應”,早晨起來的伺候麻利的丫鬟,獲得了主子的好感。說不定就能叫上好運。別小看了那些沒落的八旗貴族,拔一根汗毛都比小老百姓的腰粗呢!

清朝最後一個鐵帽子王奕劻,原本是沒落的遠支皇室,他和慈禧的弟弟桂詳是鄰居。桂詳不通文墨,給慈禧寫信時,就找奕劻代筆。慈禧看了這些信,文筆也好、書法也不錯,就認識了奕劻。於是奕劻從一個閒散宗室一躍成為軍機大臣、鐵帽子王,落魄書生變成了清末首富。當然,也正是奕劻的貪得無厭,讓清朝徹底被掏空,成了袁世凱的囊中物。

遇上喜歡衝龍溝的主子,丫鬟們一定要去好好伺候,好處大大的有!


歷史知事




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衝龍溝”,甚至聯想翩翩,實際上就是清朝皇室和貴族們“漱口”。

就這麼一個漱口的事情,丫鬟們還爭相去服侍,難道會給錢不成?實際上,伺候主子“衝龍溝”是丫鬟服務的分內之事,至於錢,肯定是不給的,但,錢卻又是可以掙到的,好處也是可以得到的,這是為何?

如何衝龍溝?



人每天吃飯,就會有食物殘渣留存於口腔和牙齒之間,短時間影響不大,但經過一夜的睡覺後,食物經過發酵,再加上有些人胃火大,氣味上湧,整個口腔便發出非常難聞的氣味。

在古代,沒有牙齒牙刷,窮人隨意用清水涮涮嘴就不錯了,但貴族很講究,如何沖掉難聞的氣味,再留些清香呢?辦法有,那就是用茶葉水漱口。

具體流程是:用開水泡開茶葉,等溫度合適後,將茶葉水遞給主子漱口,少則三次,多則數次。

雖說,流程大體一致,就是用茶葉水來回漱口,但有一個非常大的不同點,那就是採用的茶葉檔次有高低,茶葉越好,留在口中的清香就越持久。

主人衝龍溝的檔次高低,就是使用茶葉的檔次高低。

那到底侍奉的丫鬟有何好處呢?

丫鬟將茶葉晾乾,獲取利益



衝龍溝的茶葉,大多泡一次就要廢了,總不至於讓主子再喝。於是,有丫鬟就看到了其中的商機。

什麼商機呢?將泡了一次的茶葉水倒乾淨,將茶葉晾乾,積累多了,就可以轉賣給茶葉商了。

有人說了,這能值多少錢?值多了,大家想一想,那些名貴的茶葉在茶葉行價值相當不菲。哪怕是泡過一次,價值有所下降,但比起一般茶葉還是價格高多了。

這些丫鬟和一些茶葉商做好固定的聯繫工作,定期提供泡了一次的茶葉,藉此獲得一定收入。

同樣是服務,能取得額外的收入,何樂而不為呢?

丫鬟們一早就出現在主子跟前,容易贏得主子好感



一早,主子起床不久,就看到有丫鬟前來服侍主子衝龍溝,這會給主子留下好印象。什麼好印象呢?

一是感覺很勤勞,二是良好的服務容易給主子留下更深的印象,這就是所謂的“首輪效應”,早上第一眼看到的,讓人留下印象更深刻。

同樣是服務,能讓主子更高興和快樂,那為什麼不去做呢?



所以說,衝龍溝不僅可以拉近和主子的關係,最重要的是還可以有利益獲得,丫鬟們不搶著做才怪呢!


藍風破曉


所謂的“衝龍溝”指的是幫助皇帝漱口。在古代,不像現代人有牙刷牙膏用來打理牙齒,他們沒有這些,但是口腔又不能不清潔,於是就講究的每天早上起來都會用白開水或者茶水漱口。而皇室宗親畢竟身份不同,所以漱口這件事自然也要“高大上”,於是專用“衝龍溝”三字代指皇室漱口。


在小說《紅樓夢》中經常就出現這樣的場景,姑娘們吃飯之前,下人們會端上一杯茶,她們漱口之後就會吐掉,這就是“普通”版的衝龍溝。漱口之後,滿嘴餘茶香,清新口氣,接下來她們才會吃早點,開啟一天的生活。

之所以許多宮女們“爭”著伺候,當然是因為這裡面有利可圖。皇室畢竟不同於平常人家,做事情講究排場,比如“衝龍溝”。老百姓漱口就是用白開水,甚至涼水,富人家用茶水,而皇室就更加不一般了。他們漱口所用的茶水是頂尖的茶葉,而皇室宗親們只是淺嘗一口就不用了,有時候茶葉甚至都還沒有完全泡開。這個時候丫鬟們就會將這些茶葉曬乾,留著自己用,或者拿到外面販賣。

丫鬟們收集的這些茶葉在外面還是很有市場的,那些想喝好茶又沒錢買的落魄八旗子弟是她們的常客。而且泡茶“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有錢的宗親們用的是第二泡的茶,所以這些茶葉收集起來,再一次曬乾,後來還是可以泡出濃濃的茶香。

我是頭條作者圍知歷史,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圍知歷史


“衝龍溝”一詞源於滿人入關之後,這個溝指的是人的咽喉部位,衝龍溝顧名思義就是漱口的意思,因為與“龍”放在一起稱呼,就被一些網絡傳言成皇帝早起漱口的行為,其實這是一知半解的人對“衝龍溝”的誤解。丫鬟爭著伺候也不知從何談起,皇帝的起居伺候別說是丫鬟難以近身,就算是有丫鬟伺候,也不是你爭著就能爭來的。


丫鬟爭相伺候的說法誤區

皇帝“衝龍溝”指的是皇帝早起後用茶水漱口,這個解釋只是一方面,清朝皇帝漱口確實是用茶水,有人解釋是因為在其看來,晚上睡覺會吸入晦氣,而茶水有祛除晦氣的功效。我只想說這種迂腐的說法太小瞧古人的智慧了,我國的茶葉發展歷史悠久,茶的功效自古都有研究和記錄,而皇帝漱口用茶水,則是為了發揮茶葉的殺菌、消炎、除臭之功效,這個功效是記錄在《本草遺拾》裡的。用現在醫學的解釋那就是茶葉中的含氟量較高,具有護齒明目的功效,這在清朝雖然不能知曉,但中醫典籍裡所說的足夠皇帝參考。



皇帝早起“洗龍溝”就是為了清新口氣,清理口腔雜物,預防牙齦發炎,並且不是網絡中盛傳的只是漱漱口祛除晦氣,而且是會繼續喝茶,達到潤喉開胃的效果。這也就無法達到網絡中盛傳的宮女給皇帝沏茶漱口後,曬乾上好的茶葉賣錢。再者,宮中所有皇帝用過的東西,未經皇帝的批准,誰也無法私自處理,比如宮中太醫院的藥材,受到蟲蛀、發黴,都是統一處理,不得私自販賣到宮外,這個抓住了是可以判刑的;御膳房出來的膳食皇帝吃不完的一律倒掉,除非皇帝賜菜,否則誰也吃不得;所以皇帝早上“衝龍溝”的茶葉也是如此,倒掉都不得帶出宮外。



清朝對於宮女的管理也是相當嚴格,皇帝的起居用度基本上都由太監照顧,皇家比較注重龍脈的正統性,也比較注重皇帝的身體,因此宮女被安排於外圍服務皇帝才是符合宮規的。像皇帝“衝龍溝”這種工作,一般由太監伺候,這種機會是宮女爭取也爭取不到的。所謂伺候一回皇帝可以光宗耀祖的說法也是一廂情願,首先在制度上就杜絕了這種可能。

“衝龍溝”的誤區解釋

雖然“衝龍溝”帶有“龍”字,但這個龍並非龍椅這樣特殊的字眼,這個龍是比較親民的,普通人家可以說喝喝茶,但旗人的習俗中,都會說“沖沖龍溝”,這並非皇帝的特權,而是滿人的一種生活習慣。遊牧民族對於中原茶葉的需求自古皆有,中原王朝與少數民族之間的茶葉貿易向來都是比較繁榮的,滿人也不例外,旗人自入關之前就有漱口喝茶的習慣,根據《華陽國志—巴志》的記載,周武王時期就有巴人獻茶的行為,茶葉在中國大地上受到了各民族的追捧並形成各種飲茶習慣。




滿人入關之前的喝茶習慣是至上而下的,區別只是在於茶葉的優劣,早起飲茶對於每天都以牛羊肉為食的遊牧民族來說,是一種健康且舒適的習慣,普通人或許就省了漱口的環節,直接飲用,甚至不會洗茶。皇帝“衝龍溝”也只是日常習慣,沒有特殊之處,只不過用的茶葉皆為極品,且頭道湯為洗茶工序,除掉灰塵和茶葉沫,第二道湯為漱口,漱掉口中食物殘渣,而後也是飲用一番。如果說倒掉茶葉也是根據不同的品種,有的茶泡兩三道就沒味了,比如龍井、毛峰,有的則能泡五六道,比如毛尖,碧螺春等,這也是根據皇帝的喜好而來。並且漱口完畢後,飲茶階段並不需要人伺候,皇帝喝著茶看著奏章就到了飯點,御膳房便開始傳膳,這個階段根本談不上丫鬟爭相伺候。



綜上,“衝龍溝”並非皇帝的特權,而是大部分旗人都會有的習慣,在普通旗人中,這種習慣是無需伺候的。而在皇帝“衝龍溝”時,太監們為其沏茶、端盆、遞毛巾,沒有宮女什麼事,更談不上爭相伺候!


棍哥觀史


“衝龍溝”和皇室沒有半毛錢關係!沒有半毛錢關係!沒有半毛錢關係!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所謂的“衝龍溝”是晚清時期京師、直隸地區一種十分流行的“養生之道”,類似於今天的保溫杯泡枸杞。

過去,北方地區的大城市居民,一般沒有吃早飯的習慣。而是在清早起床洗臉漱口後,通常會用乾淨壺碗,安排上又濃又釅的“高末” 。空腹喝下去,再吃一些早點或者乾脆不吃,之後或者悠閒或者忙碌的度過一天。這種喝“高末”的習慣叫“衝龍溝”。

而所謂的“高末” ,很多人都知道,就是就是茉莉花茶篩選之後的碎末,因為是高中低檔茶的碎末混在一起,所以在濃釅沏上之後也會有高檔茶的茶香。而茉莉不僅在嗅覺和口感上芬芳沁人,在中醫上講也有理氣散鬱結的療效,所以人們認為早期空腹喝一壺哪怕是“高末”的茉莉花茶,也會有著非常好的療效,可以散發一天的負能量,有個好心情。而一些更加追求生活品質的人也會用茉莉花茶代替“高末”,但通常都是用一個小砂壺或者是一個細瓷蓋碗來泡茶

至於所謂的“衝龍溝”並不是像有些人認為的那樣,是貴族社會對漱口的稱呼——這個“龍”字其實就是“嚨”。而所謂的“衝龍溝”就是“衝嚨喉”。

再說之前有沒有把泡剩下的茶葉拿去賣錢的?回答是肯定的。在古代不良茶商經常用柳樹葉冒充茶葉,所以西晉張華就說過“飲真茶令人少睡”,可知茶葉造假這種生意真的是自古就有。到了清代就出現了以泡過的茶葉曬乾加上雌黃、花青、熟石膏、青魚膽、柏枝汁等藥材諸般炮製,其色形味與早春茶無二,而成本卻只有真貨的十分之一。雖然假茶喝了之後會導致嘔吐、作酸、脹滿、腹痛,但這種暴利自然會令人很容易的去和“黑暗”妥協、並且“被社會所改變”,所以就“不能但問良心”。

我們還可以說一下“丫鬟搶著去伺候”這句話是多麼的窮人思維。古時候大戶人家的家奴僕從都是各司其職,伺候主人的都是高級奴僕,也就是“二層主子”的角色。一般的奴僕隨便的跑上去“爭著伺候”那是不依本分,是要捱罵的。比如《紅樓夢》中大管家林之孝的閨女小紅身份已經不低,但就是因為順手給賈寶玉端茶而被罵做“佔高枝”、“不要臉”……

一個順手的事還能被如此的批判,那“爭著伺候”豈不是要被“公開處刑”?

最後說一下,晚清時,慶王府素以生財有道而聞名,但是慶王府的吝嗇也有了名。據說當時日本外交官的日記記載,慶王府經常把客人喝了一次的茶葉從蓋碗中收集起來,放到茶壺裡繼續上熱水接著飲用。



現代人臆想的清代貴族生活

北京的慶王府和天津的慶王府。


陳大舍


這是封建社會帝王們的特權了。

“衝龍溝”就是滿清皇帝早起時用上等茶水潤嗓漱口。清朝那時沒有牙膏和牙刷,每天早上只能漱口。皇帝自命真龍天子,某位傑出人才覺得皇帝言行舉止都得顯得與眾不同,像是“漱口”這種俗不可耐的稱謂自然顯示不出皇帝九五之尊的貴氣,於是美其名曰“衝龍溝”。後來,清朝的八旗貴胄爭相模仿,那麼為何丫鬟們都爭著伺候呢?

有句話道“無利不起早”。但凡一件事人們爭著搶著去做的,肯定是有一些利益在裡面的。 主子們“衝龍溝”,丫鬟們都爭著去服侍,原因很簡單,就是由於這用來衝龍溝的茶葉,能夠賣錢。

泡茶有一個說法叫“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這“一泡”通常是指洗茶。用熱水把茶葉沖洗一下,水就倒掉了。這是由於茶葉在加工收藏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塵埃落在上面。

洗茶不光洗去這些微塵,並且茶葉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得到舒展。真正用來喝的是第二遍茶水。由於貴族們用的茶葉都是頂尖的名貴茶葉,普通的市場上根本買不到,並且才泡了一次的茶葉並不影響茶的質量,如果賣的便宜點,仍是有很多人買的,這給丫鬟們增加了一份額定收入,也能夠補貼家用。

而古代的主子下人們之間的規矩深嚴,下人們除了拿一定的月錢,甚至連命都是主子的,所以下人們撿一些主子的殘羹剩飯,邊角料之類的,主人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像這種極品的茶葉還是可以拿來賣錢貼補家用的。


關河南望


這“衝龍溝”對牙齒健康可是大有益處,古人能想到這麼做也是絕了!“衝龍溝”起源於滿清文化,是貴族子弟用茶葉漱口的美稱。


茶葉是有淡淡的清香,漱口水用上等茶葉泡製而成。當然泡茶是有講究的,一泡水,二泡茶,他們也是用第二開泡茶水漱的口,之後才會用早點。

然而在滿清之前更早的古代又是怎樣刷牙的呢?人是最文明的動物,也是最聰明的動物,早就注意到了這些問題,而且聰明的先人已經發明瞭許多類似於現代的牙刷。

最早的刷牙工具是發現在蘇美人烏爾城邦的國王墓穴中稱為牙棒的東西,而遠在古希臘羅馬時代,人們就已經會利用動物的骨灰製作成牙粉,清理口腔牙齒內的髒物,這種種做法雖然功效沒有現代的牙膏好,但可以去除部分的牙齒汙垢。

在我國唐宋朝喜用柳枝,蘸上藥水而進行揩齒,柳枝纖細而脆嫩,不僅製造便利而且形狀好看,深得人們喜愛,甚至有人打趣說觀音菩薩拿著瓶子裡的柳枝是她用來刷牙用的。


而牙刷這個詞則出現於元代,有詩云: “南洲牙刷寄頭日,去垢滌煩一金值。”元代雖有類似於現代牙刷的洗漱工具,但畢竟數量少,只有上層社會才會使用,普通人家依舊按照唐宋時期的方法。

據考古專家認發現,我國1000多年前遼代古墓中出土了兩支骨制牙刷柄,而歐洲發現牙刷卻是在十八世紀八十年代,且是利用布製作而成,此比我國晚了600多年,後因愛迪斯改造才有了現代牙刷。

而在氟元素可以防止牙齒表面礦物質脫落的發現源於一個阿拉伯人,他將樹枝做成刷狀,用來清理牙縫之間的殘物,而這種樹枝含氟元素,可防蛀牙也可止痛,和茶水漱口有相似功能。

而到了清朝的時候,貴族子弟開始喜歡用茶葉漱口,這種漱口法子甚是受那些世家子弟喜愛,為了美化其名,便叫做“衝龍溝”。
特地去網上查了一下,用茶葉漱口是對牙齦有很多益處的。不僅可以及時將口腔牙齒間殘渣沖掉,而且茶葉含有氟物質,可以防止牙齒表面的礦物質因酸化而脫落,從而有效防止蛀牙的產生。

所以說用茶葉漱口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大傢伙有條件的可以試試呀。

富貴人家自然是極其講究,茶葉雖不說是最好的,但一般也都是上等的茶葉。

清朝時期茶品種類還算比較少,還有一些也會因交通不便的緣故,運不到皇宮。所以大多以清淡綠茶,比如黃山毛峰等,最近在網上還看到有說康熙用上了碧螺春,不知是否屬實。

富家子弟都是富得流油,即使是上等的漱口茶也不會留著後用,都是叫下人倒掉。但二次泡過後的茶葉依舊有很大的利用價值,下人便偷偷將此茶葉收集起來,曬乾,再賣出去還是有錢可賺的。
對於一般人家來說,這種被用過了的茶葉,還是會買的,畢竟價格不會太貴,況且茶葉的價值還在,有總比沒有的好,所以市場也還算廣闊,茶販子也樂於收購。

丫鬟們做啥事都是做,何況這事有利可圖,白花花的銀子和自己是沒有仇的。況且做丫鬟的本來就沒有多少錢,額外掙點又沒有壞處,自然都爭先恐後地去服侍主人“衝龍溝”了。

八旗子弟的這些奇葩做法有先進的自然也有不好的。但不論怎樣,“衝龍溝”這種做法確實是有益於牙齒健康的,還能清新口氣。


史之策


每天早上起床後漱口刷牙,早已經成為了現代人雷打不動的衛生習慣,而生活在清朝的旗人,也有著類似的習慣。

旗人認為,人睡了一夜後口裡會比較髒,不宜直接吃早餐,所以要漱口、飲茶,其中飲茶的環節,就是我們所說的衝龍溝。那麼為什麼旗人貴胄們這一常見的行為,會被丫鬟們都爭著伺候呢?

“龍”一直以來都是權利與尊貴的象徵,衝龍溝,自然也是皇室貴胄所能享受的。他們所衝龍溝所使用的茶葉,一般都是上好的綠茶,而漱口一般都需要清淡一些,所以這時使用的茶葉基本都沒有泡開,而貴胄們漱口的茶水,自然是不會再喝了,這時,若丫鬟能將這些茶葉收集起來晾乾,然後再弄到宮外去賣,也是十分搶手的。還有就是,當這些貴胄們一覺起來,丫鬟們就把他們伺候著舒舒服服的,沖沖龍溝神清氣爽,遇到貴胄們心情好時也很有可能得到獎賞的。

在當時,願意把孩子送到宮中當丫鬟的通常都是貧苦人家,這些丫鬟們在獲取一定的工錢的同時,當然也是十分樂見額外的獎賞和外快的,對於她們來說,伺候主子衝龍溝是一件能夠額外創收的事,而有錢的主子又通常會有很多丫鬟,所以衝龍溝這件美差事自然就會被丫鬟們爭著做了。


陸棄


衝龍溝就是漱口,清朝的八旗貴胄作為上層統治階級為了顯示與眾不同,所以漱個口的名字都這麼文雅講究,而丫鬟們爭搶伺候,全因利益驅動。

何朝何代,統治階級、上層社會的奢侈生活是我等不敢想象的,據說用濃茶漱口可以調和脾胃,洗滌牙齒之間的汙垢,去除人體多餘油脂,於是每天早上滿清貴族家中的丫鬟會起床燒水,然後用上等茶葉沖泡好一壺濃茶等待自家老爺、少爺等起床漱口,而這些顯貴餘隻用一壺水漱口,也就是說從不續水。

清朝時,茶葉是緊俏稀缺品,好茶葉更是有錢難求,要麼特供皇親貴族,要麼就是天價出口國外。一定程度上歷史上列國侵華與我們的茶葉暴利出口有關。

當八旗貴胄衝龍溝完畢之後,這些茶葉自然不屑泡水再喝,所以只會茶葉倒掉,丫鬟們把“衝龍溝”用過的茶葉濾水曬乾所得的茶葉,還是比市面上的普通茶葉好,按照當時市場行情,收入估計與丫鬟們平時辛苦相差無已,這相當於額外撿了一筆錢。

伺候主子“衝龍溝”可以拉近和主子的關係感情,成為“貼身丫鬟”,貼身丫鬟做的事都是輕鬆活,福利又好,比洗衣做飯打掃衛生輕鬆多了。

又掙錢又能幹巧活,這樣的好事誰能不搶著幹呢!


美麗青春您真痘


入山不問浮沉事,月下清溪浣舊裟。

各位看官,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看了諸公的回答,大家異口同聲的回到到,丫鬟們爭著伺候主人們“衝龍溝”,目的是為了要剩下的茶葉,對此,我實在不敢苟同,這種說話實在是大錯特錯。

我先說一下,丫鬟們爭著伺候主人“衝龍溝”,為什麼不是想佔有剩下的茶葉。原因很簡單,因為清朝時期,貴族府邸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府中的一草一木,一針一線,做下人的都不能隨便佔有,特別是飲食,穿戴,用度方面,她們是有嚴格的等級劃分的。作為一個奴才,不符合自己身份的東西,就算主人扔掉她們也不能隨便佔有,如果擅自佔有使用,說輕了那是不懂規矩,說重了,這是僭越,是要殺頭的。另外,能伺候主人衝龍溝的,也不是隨隨便便誰都可以的,那得是主人的貼身丫鬟,低位比較高的,吃穿用度比普通丫鬟都要好,作為貴族府邸的上等丫鬟,她們缺這點錢嗎?還有就是,稍微有點生活常識的人都知道,茶葉一旦返潮就不能喝了,更別說是泡過的茶葉了,老北京寧願喝高末,也不會喝泡過的二首茶葉,更何況別人喝過的茶葉也不衛生啊。所以,有人說丫鬟們爭著伺候主人“衝龍溝”是為了那點茶葉,純屬無稽之談啊。


那麼,她們這樣做既然不是為了要那點茶葉,那是為了什麼呢,我想原因有三:

一,進一步討的主人的歡心。清朝貴族府邸的丫鬟,都是經過嚴格的挑選選拔出來的,不僅姿色出眾,而且工作能力很強,特別是主人的貼身丫鬟,更是出類拔萃的。她們爭著去伺候主人“衝龍溝”,讓主人在每天一睜眼就看到自己在忙裡忙外,端茶倒水,說不定把主人伺候好了,主人一高興就給點賞賜什麼的。二而且主人也會越來越喜歡這樣勤快的丫鬟。

二,為了報答主人的看重和信任。“衝龍溝”一般是在主人的臥室等私密空間進行的,不是什麼丫鬟都可以進出的,只有被主人信任,看重的丫鬟才有資格的,所以咱們爭著去幹這個,一是為了讓主人放心,而是為了儘儘做奴才的孝心。

三,為了能很快進入主人的“視野”。大家都知道,男人早上起來一般是有生理反應的。作為男主人,早上醒來,就有一位豆蔻少女,婀娜多姿的在眼前晃動,男主人未免不會心猿意馬,想入非非,說不定一時興起,就收房了呢,這樣的話,丫鬟搖身一變就成了半個主子了,母雞變鳳凰,翻身農奴把歌唱了啊。清朝這事是經常有的,比如雍正當年不就是在避暑山莊臨幸了宮女才生的乾隆,嘉慶皇帝在潛邸時候就臨幸過伺候他的丫鬟,瓜爾佳氏,後來也封妃了。道光皇帝也在潛邸臨幸了丫鬟,還為他生了後來的長子奕緯。

如有不同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