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高中生,我每天數學課都很認真聽講,老師上課講的題型都聽懂但是下課就忘了怎麼做,怎麼辦?

蒲公英


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感覺,原因之一就是教師採用講授式教學。老師講學生聽,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狀態。接受的知識是零星的,不成體系的。解決實際問題要用到很多相聯繫的知識,只聽會課堂上老師所講的是不夠的。一定要學會自己建構知識體系,才能靈活自如應用。

另外,學生學習方式也應該學會改變,學會自主學習,學會鑽研。特別是理科的學習,弄懂知識點之間的關係,掌握定理、定律,理解概念定義對學好理科至關重要。

有些程度較好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都比較強。一般情況下,上課前大部分問題都已得到解決,極個別問題老師一講也就迎刃而解了。有些學生都挺納悶的,優秀生看似不咋學,一考成績不錯。其實他們功夫下在你們看不到的課前。

凡是出現這種情況的學生不妨試著去做一下,先進行自主學習,帶著問題去聽課,看看效果如何。


農村教育那點兒事


你好,我是一名北大博士,當過8年高中生家教。

在我接觸的學生當中,有很多同學都存在這樣的現象,上課跟著老師的思路也能聽懂,但是一旦脫離老師,就什麼都不會了。

這就好比別人領你去一座城堡,你看了裡面的美好,等自己再去的時候就找不到路了。

從根本上來講,還是學習方法出了問題。你不能以為跟著老師思路走一遍就懂了,而是要試著記清老師解題的思維和步驟。

對於一個陌生的知識點和路線,誰也不能一下子就能記住,肯定是要多走幾遍,多記幾遍的。

根據高中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我寫了一本書《直擊高考漏洞》,書中不僅明確指出了高中生在學習中存在的誤區,也根據歷年高考總結了各科目提分方法和技巧,可以幫助高中生提升成績。

如果有需要這本書的同學或家長,私信:領書,就可以免費領取。

高中知識與初中不同,不是把公式套用幾遍就可以做對題的,學生必須要對定理中的條件與結論,及各個知識點間的弄明白。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主動性的去記憶,去思考,去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遇到問題時再向老師請教,只要這樣,才能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與記憶。

所以我的建議是:1.課前預習。在老師還沒有講課之前,提前對要講的知識進行學習,遇到不懂的點標記出來,帶著問題去學習。當你的主動性去解決問題,去尋找路徑時,你會發現對知識的理解會深刻很多。

2.下課及時練習。對於上課沒有掌握的知識點,下課一定要通過例題、習題及時複習練習,把題目的每個條件與概念相對應,交叉理解與記憶。當你練習的多了,對應的含義自然而然的記在心中了。

3.學會總結。數學很大程度上是對學生應用能力的考察,你要通過不斷的總結理解各個知識點的變換問題。只有這樣,才真正掌握住了數學學習的精髓。

以上是我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我整理了一份《清北學霸數學筆記》,私信我:方法,就可以免費領取。


北大博士教數學


關於數學學習是每個學生都很重視,但又是所有課目中最難學的一門。我以我多年的文科班主任經驗(文科學生最怕數學)來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心得。學好數學只需“三多法”。


一,學好數學必須多練,這樣才會熟能生巧,在練習過程中一定要按時按量完成,定時間,定數量,平時的訓練都要按照考試的要求去做,這樣才能培養一個良好的考試習慣。我特別討厭那種不選題,不定時,不定量的練習,因為我經常遇到些學生一個選擇題做了一節課時間,這樣的學習是無效的,說不好聽的話,還不如回宿舍睡覺。這樣的做法不但擠佔了其他課目的時間,還會使學生喪失時間觀念,導致考試時題都做不完。


二,學好數學必須多思考,多總結,多歸納。看起來做的是一道道的題,當到了一定量後,一定要把以前做過的題拿出來找到同類型的題目,思考這類題目怎麼命題,怎麼應對,然後把方法思路總結歸納成冊。

三,學好數學必須多問,我說的是當遇到一個題目,我們經過一個合理的思考時間後實在想不出來的,要和老師交流。不建議問學生,學生交給你的是一條魚,而老師交給你的是怎麼去捕一條魚。



夏沫9秋涼


我是一名高中生,我每天數學課都很認真聽講,老師上課講的題型都聽懂但是下課就忘了怎麼做,怎麼辦?

記得在1980年左右,那時沒有電視機,娛樂活動很少,不過有的家庭有了半導體收音機,當時播放單田芳、劉蘭芳、袁闊成等名家講的《隋唐演義》、《楊家將》、《水滸傳》等,由於故事情節曲折,講的生動有趣,很多人都著迷,並且聽一遍能記住,甚至幾十年過去了,還能記住很多。

說明興趣的重要性,有興趣,情緒就愉悅積極,記憶效果好,記憶深刻。學習數學、物理,語文、英語都是這個原理,如果興趣不高,即便自控能力很好,逼著自己聽,但記憶、理解都會有問題,效率就低。怎麼提升興趣呢,實際這需要老師,學生,家長共同努力,在學習是要本著跳一跳夠得著的原則,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感覺,鼓勵學生的每一次進步,讓他有成就感,時間長了,學習的興趣就有了,有了興趣,聽課效率就高,能記住,並且真正內化為自己的。


霍體清


真正過目不忘的天才很少,這是一種正確現象!想要真正的掌握知識,必須下課不多的做題和訓練!

你好,我是一名清華在讀博士,一直在幫助高中生學習!在我接觸的學生當中,80%同學數學成績都不理想,我結合歷年高考寫了一本書【清北學霸數學筆記】,書中不僅有歷年高考的易錯點、常考點,也分享了一些高考過來人的學習經驗和技巧,對高中生提升成績很有幫助,需要的同學,私信【數學筆記】,即可免費領取!

為什麼上課老師講得題型也聽得懂,下課就忘了呢?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吧,導遊帶領你去一座陌生的城堡參觀,城堡很大,導遊帶你走了一圈!你能保證第二次參觀的時候不迷路嗎?很少有人能做到的!

課堂上你理解老師的思路是一回事,自己掌握又是一回事!倘若你足夠聰明,或許能夠當堂掌握老師講得內容,但99%的同學都需要課下不斷的總結與鞏固,才能掌握老師講得題型!所以不必驚慌,課下多練習幾遍就行了。

下面給大家分享幾點關於數學學習的小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一、減少被動學習,養成積極、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隨著學習任務的不斷增多,預習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會主動學習的同學就會比別人有更大的優勢,提前預習,對自己不能理解的題目有個大致的瞭解,等到上課的時候,不會的地方認真聽老師講解。

二、勤學好問,碰到不會的問題主動詢問老師

從中學開始,就已經有了晚自習,一般學校的晚自習是不安排課程的,是用來讓大家自主學習的時間,這個時候,碰到不會的題目,要主動的去向老師請教,也可以利用課間的時間去辦公室問問題,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對做其他的事情也會有益處。

三、掌握好上課時間,做到真正聽懂

上課認真聽課是學習每一門課程的基礎,上課的時候,不能只是單單的聽講,而是要思考每一個問題,多刨根問底,跟著老師的授課節奏,合理安排時間,做好筆記,便於課後複習。

四、課後積極鞏固、複習,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養成好習慣

課後認真整理上課的筆記,將稍有欠缺的筆記補全面,找出一些類型題,進項專項訓練,認真完成上課老師佈置的作業,積極主動的學習,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清華博士說高考


這種情況對於高中生來說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高中數學。

假如說,那些數學的知識點、題目能夠聽一遍就懂而且還能夠記住、掌握,那你真的是天才了,清華北大也不在話下。

一堂課45分鐘,至少有20%的人都在認真聽講,這裡邊能夠掌握的卻是很少,忘了也是特別正常的事情。

為什麼這樣說?

1.首先是高中知識點複雜而且比較難。

高中數學的難度自然不能和小學時期的1+1=?或者10以內的加減乘除來衡量,相反,高中數學的知識點很大程度上不僅要記住,並且還要理解,這樣才能掌握,並且在遇到同類型的知識點時能夠舉一反三,要求比較高,自然不是你聽一下就能夠掌握的。

筆者在上高中時剛剛接觸等比等差數列,當時心裡那個排斥啊,很難受,因為明明看上去就是很簡單的東西,就是摸不著門道。

記得當時晚自習在做捲紙,老師就問一節課做了幾道題,我說才做了8道選擇題,特別少,老師那時候就說:沒事,剛開始做都是那樣。

2.根據遺忘曲線來看。

一個人對某件事物的遺忘規律大致是這樣的:

20分鐘忘掉42%,1小時忘掉56%;

9小時忘掉65%,1天忘掉67%;

2天忘掉73%,6天忘掉75%,31天忘掉79%。

也就是說,20分鐘,會忘掉一半左右,更何況記憶起來那麼痛苦的數學知識點。

而且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本身在記憶的時候可能就是模稜兩可的,沒有完全記住,加上老師一節課灌注的知識點太多,還沒有來得及好好記憶上一個知識點,下一個知識點已經講完了,能記住嗎?

那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麼辦?

1.數學學習,要記好筆記。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

不管是講題還是講課的過程中,老師都會引導學習跟著他的思維走,這個對於學生來說,只要聽了,基本上都是可以跟上的。

但是聽完一遍,學生想要再進入那個過程,就很難了,因為缺了老師的步步引導,有的學生甚至不知道要怎麼開始走,或者走著走著就忘了要怎麼走了。

這個時候,筆記就會派上大用場。

當然,記筆記絕不是要把老師寫的每一個字、說的每一句話都記下來,更多的時候是記思路,不需要其他人都看懂,只要自己能看懂即可。

2.新學習、記憶的知識點要及時複習。

幾千年前的論語中都在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大意是說學到知識並按時溫習實踐練習,不是一件讓人很愉快的事情嗎?

這句話體現了複習知識點的重要性。

而根據遺忘曲線來看,一個新學習的知識點,最佳的複習時間是24小時之內,過了這24小時,等到再見到時,這個知識點就跟沒有學習的新知識點沒有什麼區別了。

而數學的知識點,光學習就是非常痛苦的,一遍一遍的複習意味著把這個痛苦的過程一遍一遍進行回顧,很多人不願意複習,大概是因為這個。

3.數學學習,要與做題相結合。

《光明日報》曾發表評論文章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

對於任何事情包括數學學習都是如此,對於一個知識點來說,不理解,不知道為什麼是這樣,那就要去檢驗。

檢驗理論最好的方法就是做題,在做數學題的過程中,學習過的知識被一次又一次檢驗論證,n多次後,這知識點會牢牢記在心裡,進而吸收掌握。

就好比說圓錐曲線,是有現成的計算公司,倘若你通過自己學習的知識點把這個公式給計算論證出來,這要比聽任何人講都有用,因為這樣做接觸到的是最本真的知識點,而所有的題型變化,皆是以此為基礎,做題的過程,也是一次一次計算公式本身的過程。

這可能也就是數學中所說的:萬變不離其中,很多人瞧不起課本,吃透課本是基礎,再吃就是拔高了。

4.數學學習,不會的知識點要多問。

很多人數學學不好,其實並不似學不好,而是一開始本身就沒有好好學。

對於不會的知識點,既不選擇問,也不選擇去解決,而是選擇把這個不會的知識點放在那裡,不管不顧,時間長了,不會的知識點就像雪球那樣,越滾越大,最後大到自己實在不能承受了,就對自己說一句:廢了。

不是別人廢的,而是自己廢掉了自己。

所以不會的一定要及時問,不管是問老師還是問同學,都一定要解決,這樣自己的學習才能夠越來越順暢。

希望能夠幫到你!


家裡蹲大學畢業生


老師上課講的題型都能聽懂,但是下課就忘了怎麼做,這對數理化課程的學習來說,都是很常見的現象。這裡的聽懂,其實只是你以為自己聽懂了。你聽懂的只是表面的皮毛,並沒有認清表象背後的規律,即認知深度不夠。


那麼怎麼辦呢?記好筆記,複述講解,舉一反三。


首先來談談如何做課堂筆記。


筆記速度要快,筆記是聽課的輔助,但不能影響你聽課。學會用一些速記符號,只要自己能看懂的符號都可以。不用把老師說的或寫的每個字都記下來,要記的是重點、難點、疑點,特別是要記那些課本上沒有的東西。可以留一些空白地兒,課後可以對筆記不全的部分適當補充。



象這種例題一出來,要在老師正式講解前就積極思考和討論,然後再去聽老師的啟發講解,與自己的思路對比,看看差距在哪裡,這樣聽課效果就好的多。這時筆記要記的是解題思路,突破點,為什麼會這麼做,還可以適當加兩筆自己的感悟。


當天的筆記最好當天翻看,對當時沒弄懂或一知半解的及時向老師或同學“刨根問底”。


第二,複述講解,以教為學。


你肯定在想,我自己還在學習的階段呢,還能教別人?錯,以教為學,或者說是知識輸出的過程逼著自己主動理清思路,恰恰能幫助自己更好的掌握知識。複述是一次絕佳的強化記憶的過程,也更有利於發現自己理解的疏漏之處。因此一定要抓住教別人的機會,或者也可以假想有這樣的機會,把你認為聽懂的題型進行復述講解。



第三,刷題練習,舉一反三。


蘇步青認為,不達到一定數量的練習積累,就很難摸清這些知識的規律,難以形成理性的認識。因此在弄懂老師的例題之後,還有必要進行舉一反三的習題練習。


但是要注意的是,盲目的採取題海戰術,是不可取的,那樣做既累壞了身體還得不到真正的提升。我們要學會做精題,以一頂十。要選擇那些有代表性的(比如與老師講的例題,或以往真題類似的),最好還是綜合了多個知識點的題來練習。



好了,我相信做好了以上三點,你的聽課效率一定能大大提升!


我是傾城小團圓,70後985理科生,初中生家長。如果您喜歡我的文字和觀點,請關注我共同探討家庭教育問題。

傾城小團圓


防止聽著會一做就忘的情況,要找清原因,對症下藥。

一、知識點需要沉澱,給學過的內容一點思索和回顧的時間。無論理科還是文科類的知識,都需要在腦海中沉澱一下才能記住。只不過文科類的問題,需要對學過的內容進行“回憶”性的沉澱,而理科類的知識點需要做題練習進行知識沉澱。

像你說的數學學科,在課堂上能聽懂老師所講的內容,下課卻忘了,這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自己沒把老師講的知識點運用一遍,也就是說知識需要在腦海裡沉澱一下。而知識沉澱需要你必須及時擠時間把老師講過的同樣類型的題做一遍,動一遍手,知識點得到了運用,記憶就深刻了。理科類的東西,必須多練,知識點不斷被運用,然後才能融匯貫通,靈活應用。當然,高中的課程緊,時間緊張,要想把學完的知識點及時沉澱下來,一定要合理安排好時間。

第二,要培養學數學的興趣,學過的知識點在實際生活中是怎麼運用的,就會覺得死板的知識點變的有趣多了,帶著興趣去學,知識點會記的更長久。而把知識點如果已能靈活運用了,說明就會了,不用幹記知識點了。

求學階段,高中應該是最艱苦的時候,但只有經歷這段最艱辛的拼搏,才能實現我們的目標和理想,但願你能儘快解決數學學習上的困難,在新的一年裡,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我用相聲說教育


這麼辦:

這種似懂非懂現象在高中生中非常普遍,特別是在學數學的過程中,高中數學是高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在高考中佔的分量非常重。學生們都很重視,但是很多學生反映數學能聽懂課,但是下了課就忘了,不會做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一是這個原因主要反應在教師講課的方式和方法上,如果這個老師上課是滿堂灌,學生被動的聽,學生沒有學習熱情,學生沒有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當然也就談不上靈活運用知識解題了。如果是這種情況,教師必須改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進行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時間長了,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了,自然就會做題了。

二是學生自身要養成自學的習慣,提前進行預習,認真聽課,學會做課堂筆記。做作業和複習各個環節都要加強,有計劃的進行學習。注重學習方法,勤學好問,逐步積累,循序漸進,慢慢就會好起來的。

三是這種現象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遺忘現象,前面學的知識忘記了不能很好的應用,所以對前面學過去的東西進行及時複習是非常重要的,課後反覆看例題,做變式題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總之,在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學習的主動性,善於鑽研,合理安排時間,時間久了成績肯定會有大的提升的。

追求有趣,趣答教育疑難困惑,隨時交流,祝你成功。


追求有趣


說實話,作為一個高中生,忘記題型非常正常的事。

學習本身就是一種逆思維的東西,學習好的東西,不如看下抖音更開心。

只有當你面臨壓力和競爭時,你才會發現那是本事好。

高中題型思路複雜,老師講解各不相同,資料難度不一,學校考試雜亂無章,你怎麼能記住題型。

所以,由源頭出發,初中數學是基石,熟記熟練,忘本最可怕,初中鏈接高中板塊多看多練,高中題型為主,以一敵百是最需要訓練的思維。

高中科目多,內容緊張,單一的數學科目很容易讓你無法駕馭,其他科目更是壓力山大,紮實訓練是最必要的。

結論,忘記是正常的,怎麼能記住才是不正常的,作為一個不正常的高中生,就能接近成功。

牛得裝糊塗,高中題型全解,20年高三經驗分析,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