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原產地·雲南》:清晨街邊炭火裡的等待

《風味原產地·雲南》:清晨街邊炭火裡的等待

《風味原產地·雲南》:清晨街邊炭火裡的等待

《風味原產地·雲南》:清晨街邊炭火裡的等待

大理的清晨,餌塊已經在街邊的炭火上等待早起的人們了。

熾熱的火焰收幹著水分,白色的餌塊不斷膨脹,直到兩面焦黃,內裡柔軟,掰開脆脆的外殼,甜、香、糯,一應俱全。

《風味原產地·雲南》:清晨街邊炭火裡的等待

甜、香、糯 *《風味原產地 · 雲南》

潔白、柔韌、彈潤……雲南人形容起餌來,用多麼美好的形容詞都不為過。

每一次的耐心揉搓,都是對力道和速度的精準掌握,是經年累月的經驗積累。一塊塊餌,最終呈現於餐桌之上,成為稻米的延展。


▲點擊觀看《餌》預告片

騰訊視頻,點擊“瞭解更多”觀看正片!

1

雲貴平原上,大片大片顆粒飽滿的水稻預示著一年的豐收,幾個月後,大米收穫,稻田裡滿是收割的忙碌身影。

而另一邊,家家戶戶的灶堂間也忙活了起來,開始給大米改頭換面。新打的大米晶瑩剔透,但要想變成餌,還得費上一番功夫。

先從泡米開始,幾個小時的浸泡,讓大米吸足水分,再整齊地碼放在大木甑裡,架上灶臺,生火蒸到恰好七成熟,這時的米,帶著筋骨,又能夠彼此粘連,在氤氳的蒸汽中靜靜等待。

《風味原產地·雲南》:清晨街邊炭火裡的等待

帶著筋骨,又能夠彼此粘連 *《風味原產地 · 雲南》

接下來才是制餌的重頭戲——舂制。

少則幾十斤,多則上百斤,舂搗的重任落在了家裡的壯勞力身上,有時甚至需要幾戶人家配合,才能把200斤的舂木樁運用自如。

一缽揉好的米團,倒進碓窩,“哐當、哐當”,伴隨著每一次踏腳與抬腳,餌塊也漸漸成型。

《風味原產地·雲南》:清晨街邊炭火裡的等待

餌塊漸漸成型 *《風味原產地 · 雲南》

餌舂得好不好,一揉便知,手掌按下去,能同時感受到柔與韌的張力,在不斷的揉壓之下,大米原本的樣子化為無形,一團緊密勁韌的餌塊,最終落定。

如今,木樁舂搗的聲音漸漸在機器與手工的配合裡慢慢消失,但云南人對餌的熱愛卻未削減絲毫,而在水稻種植的源頭,人們也將大米塑造出與餌極為相似的形態。

《風味原產地·雲南》:清晨街邊炭火裡的等待

勁韌的餌塊 *《風味原產地 · 雲南》

2

江南盛產稻米。從7000多年前的寧波河姆渡發現的第一粒大米開始,南稻北麥的格局便漸漸形成,人們對於稻米的塑造也自此開始。

《風味原產地·雲南》:清晨街邊炭火裡的等待

江南稻田 *陳曉卿

對應著“稻餅”、“餈”等不同的名字,最晚在漢朝便已經有了米粒糕的形態。米粒糕發展為米粉糕,也只是時間問題,南北朝時的《食次》裡,就記載了一種與後來的年糕極為相似的“白繭糖”,把稻米蒸熟,舂成餈粑的模樣,細膩順滑,不見米粒。

慢慢的,江浙一帶,年糕已經成為家家戶戶再熟悉不過的美味,這裡的年糕大多用粘性更強的糯米制成,但在寧波,誕生了與餌一樣的大米制品——寧波水磨年糕

《風味原產地·雲南》:清晨街邊炭火裡的等待

寧波水磨年糕 *食尚寧波

談到年糕,以浙江寧波的水磨年糕為首選”,美食家唐魯孫毫不吝嗇自己的讚賞。收割下最後一茬的晚稻,要經歷和餌相似的歷程,浸米、磨粉、榨水、蒸粉、錘搗,水磨的雕琢加上手工的搡搗,讓寧波年糕收穫了軟、粘、糯的順滑口感。

與大頭菜和醬油一起翻炒過的烤菜年糕、裹上梭子蟹鮮鹹味道的炒年糕、加上酸鹹的雪菜與鮮嫩的冬筍一起熬煮的湯年糕……寧波老底子的味道,都在年糕裡了

《風味原產地·雲南》:清晨街邊炭火裡的等待

寧波老底子的味道 *美食臺

3

雲南的餌究竟是人們因地制宜的自創,還是人口遷徙過程中的改造,已不得而知。但和寧波年糕一樣,餌也在自己所屬的土地上變幻出各種美味。

最原始的是餌塊。巴掌大的餌塊,直接炙烤,散發出穀物的芬芳,搭配著鹹辣的蘸料,是大理街頭最常見的一味小食。如果掰成小塊,泡進豌豆細粉煮成的稀豆粉裡,則變成了鹹鮮順滑的日常早餐。

《風味原產地·雲南》:清晨街邊炭火裡的等待

餌塊配稀豆粉 *《風味原產地 · 雲南》

堅實有力的餌塊改刀切絲之後,口感利落。穩定的澱粉結構讓餌絲久煮不斷,在豬骨湯的油脂中浸潤,再澆上一勺肉沫澆頭,一碗湯清味濃的煮餌絲不知撫慰過多少空空如也的胃袋。

餌塊最為柔軟順滑的形態,是片成薄片。三角形的餌塊片在熱油之下迅速收縮回軟,加上番茄、雞蛋、白菜心和糟辣椒,紅白黃綠掛著濃稠的芡汁,這道叫作騰衝大救駕的美味,成為雲南菜中再經典不過的代表。

《風味原產地·雲南》:清晨街邊炭火裡的等待

雲南菜的經典 *《風味原產地 · 雲南》

塊、絲、片,從大米到餌再到形態不一的菜餚,支撐起雲南人的日常餐桌。

餌塊也好,年糕也罷,人們對於食物的追求從未停止於果腹。

種植只是收穫的第一步,自然饋贈的作物,在人們的手中重新煥發出生機。如此延伸出的種種,才是稻作文明的意義。

《風味原產地·雲南》:清晨街邊炭火裡的等待

稻作文明的基因 *《風味原產地 · 雲南》

點擊“瞭解更多”就可以觀看《餌》正片哦!

頭圖來自:騰訊視頻

圖片部分來源網絡

如有疑問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上期留言

如果讓你來做喃撇,你想涼拌什麼?

@波波安:我要涼拌脆柿子!加點小米辣和薄荷葉百香果搗一搗,感覺還蠻開胃的。

@獵戶星雲:拌新鮮的生牛肉才夠味嘛!

本期聊天

餌塊、米粉、年糕...你的家鄉的大米是什麼面孔?好吃嘛?!

《風味原產地·雲南》:清晨街邊炭火裡的等待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吃百家飯。歡迎關注風味星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