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合肥和常州哪個城市發展好一些?

典雅嘉


合肥比不了常州的經濟,常州比不了合肥的綜合實力

這是兩個無法橫向對比的城市。

合肥是省會,集合了安徽省內最優質的行業資源,科教文衛交通樣樣都是如此。

而常州是更純粹的經濟強市,民富程度遠超合肥。

合肥作為省會城市,綜合發展必然更加全面,需要花很大精力在經濟以外的其他方面。而常州的民富位列前十,中小微企業密集度很高,其中行業類型很大比例是不在GDP統計範圍內的。所以單看GDP或許常州並沒那麼出彩,但是論人均經濟,常州完勝合肥。反之在綜合實力全面性來說,合肥也是完勝常州。兩者沒有太多共性。

單從日常生活來看,常州的消費意識強、生活水平高,合肥的生活方式更多元、業餘生活更豐富。

從地理位置來說,常州位於長三角核心區,合肥雖在外圍,卻成為了擴容後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兩者在未來都是極具競爭力的城市。各具特色,各有優劣。城市發展前景還是更為全面的合肥更勝一籌,畢竟發展全面意味著機會也更全面。

如果是根據城市考慮個人發展,那就得看行業方向了。個人感覺常州更適合創微型企業孵化,合肥更適合找工作。


城市發展報告


①合肥2017年經濟總量超過7000億大關,穩居安徽省第一名。常州並非是省會城市,不具備合肥在安徽省內的優先發展權。從綜合地位來看,合肥強於南通。
②合肥和常州都是長三角城市群成員,但是合肥與


南京、杭州並列為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由此可見在戰略佈局時,合肥佔據優勢。

③長三角城市群共有三個一類大城市,分別是杭州、合肥和蘇州。城市規模再度領先於常州。
結論:合肥和常州相比而言,顯然是合肥發展的更好一些。但是說句公道話,合肥是省會身份,常州只是普通地級市,這樣對比顯得不公平。


看鑑襄陽


比這比那比個G.8

我覺得全國二線以上及部分三線城市都不如長沙

人家那裡的房價控制的妥妥的 [摳鼻][摳鼻][摳鼻]


LG5617


我就奇怪了,常州有幾個人去合肥打工?合肥到常州來打工和安家落戶的倒不少?為啥?


老天真13


這還用說!工業想要發展強大,必須各個相關環節的配套服務跟的上,簡單說一點,就是一條龍式的相關配套服務,合肥還遠不及常州,舉個例子說吧!紡織行業,最終的成品是布匹!相關配套服務有:紡紗,經織,印染,及織造,還有輕工布匹商場,紗線商城,及大型物流市場!及各行配件商城!合肥目前的實力還是不夠的!


手機用戶62662557460


合肥剛過7000億,據我所知鹽城遠比不上常州,鹽城人口比合肥少,鹽城都5000億,誰給你的自信跟常州比哦,何況一個省會比一個地級市,比贏了又如何,跟蘇州,南京比比?


food加10086


客觀的說,合肥的城市發展要比常州更好一些。

中國百強城市排行

從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榜上可以看出:

合肥市2016年全國排名33位,2017年全國排名29位,上升4位。

常州市2016年全國排名31位,2017年全國排名31位,位置沒有發生變化。

以上排位悄然說明了合肥的發展勢頭比常州要快。

單單從經濟指標上來說,常州排名要高於合肥。但2017年合肥的GDP是7213.45億元,常州GDP是6620億元,從總量上看,合肥已經超過了常州。

此外,在軟經濟指標方面,環境分值、科教分值、文化分值、衛生分值方面合肥都比常州更有優勢,尤其是科教方面,常州遠遠落後於合肥。

城市定位

此外,在城市行政級別方面,合肥是安徽省省會,合肥是安徽傾全力建設的首位城市。

常州僅僅是地級市,在江蘇省內和其他兄弟城市競爭激烈。


駑馬小卒


怎麼說呢?這兩個城市根本沒法放一起比較!

這兩天,一則城市排名表在全國掀起千層浪。成都的第一財經,估計跟江蘇有chou,我身為一個視寧蘇為競爭對手的杭州人都看不下去了!按照第一財經的全國城市排名,成都武漢西安都完bao江蘇13個市了。尤其是人均月薪三四千、gdp只和合肥相當的西安市,排名也是超過江蘇任何一個城市的。江蘇援建中西部出力很大,最後落得全省13市被成都武漢西安完bao的下場。今後江蘇拿什麼吸引人才呢?

事實上,成都武漢以數倍於東部各大城市的人口、集中全省的資源比總量超過了東部大多數城市,如同中國比總量超過了世界上除美國之外任何一個國家一樣的道理。

當然了,被各大規劃繞開、老齡化最嚴重、人口流入接近0的江蘇,大概率走下坡路!

[人口危機] 已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1-6月,江蘇省共出生38.3萬個嬰兒,比前一年同期減少5.6萬個,減少12.8%!新出生人口持續減少,人口拐點不經意間已到來。

以下重要規劃全部繞開江蘇:

9個國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成都,武漢,鄭州,西安。

11個自貿區:上海,廣東,天津,福建,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

5個左右的自由貿易港(自貿區升級版):上海已初步成型,另外天津、陝西、浙江、廈門正在積極申報。

6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島,雄安。

5個計劃單列市: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

3個國家科學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合肥。

3個“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超大城市):上海、武漢、重慶。

10個"一帶一路"節點城市:西安、蘭州、西寧、重慶、成都、鄭州、武漢、長沙、南昌、合肥。

東部3個經濟強省。山東省:濟南青島2座副省級城市;浙江省:杭州寧波2座副省級城市;江蘇省:僅南京1座副省級城市(2019年1月9日,濟南合併地級萊蕪市,致使江蘇唯一的副省級城市,淪為全國省會首位度倒數第一。今後,它必將與江蘇貌合神離,心向安徽,導致江蘇只能依靠剩餘12個不入流的普通地級市參與全國頂尖城市競爭)。

當前,各大城市人口掠奪戰已經打響,在老齡化嚴重的今天,人口決定了發展。江蘇人口形勢日益嚴峻,究其原因:一是群山無峰,沒有明星城市集聚不了資源,吸引不了外省人才,留不住本省人才;二是自宮式的中考、高考制度讓深受其苦的年輕人往外跑,也讓在江蘇發展的外省人不敢落戶。

2017年,濟南市一把手在山東兩會上極其悲憤的發言:山東經濟實力雄厚,但群山無峰,缺少一個帶動力強的核心城市。未來各省間的競爭,就是城市群的競爭,或者說是核心城市的競爭。鄭州不久前被確定為國家中心城市,對我們來說是個很大的刺激。分析周邊鄭州、合肥,還有遠一點的武漢、長沙、成都、貴陽,這些近年發展迅猛的城市,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所在省份舉全省之力發展,才鑄就了今天的輝煌。核心城市是集聚起來的,我們不集聚,就會被別的城市集聚;機遇是搶抓出來的,我們不去搶,別的城市就會去搶。

而江蘇13個市互不認同,成了國內首屈一指的大內鬥省,實質是互相制肘,誰也見不得對方好,在城市發展中內耗相當嚴重。未來的城市競爭中,江蘇註定更加被動。

幾年前,江蘇GDP總量差點一舉超越廣東,直到差距拉小至600餘億。後來廣東初步轉型成功,迎來現代發展“第二春”,再次發力拉開與江蘇差距。據悉,廣東經濟增長速度已經連續反超江蘇六個季度,將總量差距拉開至4000餘億,2018年差距更是擴大到5000億,令大眾反過來覺得江蘇怕是變成“江輸”。

江蘇老齡辦透露:30年後,江蘇不到3個人中就有1個老人,實際上按照現在幾乎外來人口0流入,本省平均結婚年齡達到34歲,普遍不肯生二胎的現狀,老齡化問題只會比預測更嚴重更提前,到時很可能滿省皆是白髮人。

再看“平均主義”發展模式,僅憑江蘇一省之力,且正在被各大規劃繞開的情況下,十年後,最大的可能是均衡發展成13個三線城市,隨之人口外流進一步加劇,繼續退化成13個四線城市。

年輕人,畢業後的首選城市很重要,一次的選擇很可能就是一生,一定要慎重!當前是城市格局大變動的時代,已經錯過了北上廣深,千萬不要再錯過目前有政策、有定位、有地位,未來必將在國家支持下晉升一線的新貴城市。

以下各圖,是官方的、真實的、有據可查的數據,可以佐證我的觀點。如果江蘇人確實看不到希望,不如來杭州落戶定居。











浙A太牛cool


合肥作為安徽省會,在政治和科教上有明顯優勢,得到全省的支持,優先發展,其檔次跟安徽其他城市不在一個水平。但是,如果把合肥放到江蘇,也就是常州徐州南通的水平,前三名的南京蘇州無錫不是合肥可以比的。合肥政治地位再高也就是地級市,科教再好也就上上學,最後人們還是會選擇經濟更加發達的地方就業和發展。對於老百姓,最實在的就是富裕,經濟基礎決定是去是留。


JusticeKing143485882


出題者拿安徽省會合肥市與江蘇省地級市常州比高低,這有失公平。理由如下:合肥位於安徽江淮之間,改革開放以來安徽省集全省之力發展合肥,而忽視了其他十五市的發展,可合肥和全國省會城市,如南京,杭州,武漢,成都,鄭州,長沙,福州相比經濟發展也名列其後。而江蘇常州是蘇南的地級市,經濟發展一直名列江蘇前矛(蘇錫常是江蘇經濟發達的市)。合肥近幾年飛速發展,巢湖市也劃合肥管轄面積在擴大經濟在增產這是事實,如果江蘇省全力發展常州,合肥今天也比不了常州。見題正確回答,安會省會城市合肥經濟比江蘇地級市強。望合肥要努力,與省會城市南京,杭州,武漢,成都,鄭州,長沙等比高低,超過他們合肥才算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