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座水利工程,淮南壽縣就有一座!你知道它的來歷嗎?

提起淮南可能有人就會想起“煤都”的稱號,但隨著煤礦的不斷關閉,淮南的經濟也在日益下滑。好在這幾年開始轉型發展之中,2015年12月壽縣也被國務院批准同意劃歸淮南。其實早在1958年的時候壽縣就曾經劃歸過淮南一次,不過幾個月之後又歸還給六安了。

壽縣歷史

壽縣的歷史可以追述到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歷史上壽縣曾四次為都,十次為郡。壽縣也是古代戰爭兵家必爭之地,也曾發生過最著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之戰“淝水之戰”。“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就出自這裡。

古代四座水利工程,淮南壽縣就有一座!你知道它的來歷嗎?

壽縣南門《通淝》


安豐歷史

壽縣曾被分為壽縣與安豐縣,只不過幾個月的時間又合併在一起了。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到現在全部劃歸淮南是大勢所趨。安豐位於壽縣古城南三十多公里,安豐塘的修建歷史可以說是中國最古老的水利工程,它比都江堰的修建還早三百多年的歷史,被譽為“天下第一大塘”。

古代四座水利工程,淮南壽縣就有一座!你知道它的來歷嗎?

壽縣安豐塘


安豐古名芍陂(quèbēi),是孫叔敖在楚莊王時期修建。提起孫叔敖其實並不陌生,人教版的語文教材上就有一篇古詩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就提到過他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中,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旅遊景點簡介

1988年安豐塘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安豐塘北堤外側的孫公祠,是古人為紀念創建芍陂的楚相孫叔敖而建。祠內藏有古碑刻二十餘方,是研究安豐塘水利史的珍貴資料,其中許多具有很高的書法藝術和鑑賞價值。景區內還有其他古蹟如:罩口觀夕陽、洪井晚霞、石馬觀古塘、五里迷霧、鄧艾廟塔、利澤門賞月、沙澗荷露、古城牆遺址、鳳凰觀日出。

著名的“安豐塘的故事”被安徽省列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安豐塘環境清新,環塘一週,水天一色。造型古雅的慶豐亭,如同一顆明珠點綴在微波盪漾的水面上。如果在花開的時候遊覽,身處在塘中島時,如同身處在仙境中的蓬萊島。

安豐塘也是觀看夕陽的大好去處,漁舟唱晚,秋水共長天一色。花最少的錢看最美的風景,綠樹成蔭,水產豐富,同時還可以挑戰高難度釣魚等娛樂項目,品味淳樸民俗,修身養性如同世外桃源。安豐塘這麼好的旅遊資源卻沒有打造好,屬實可惜,它距離合肥新橋機場也就五十多公里。距離合肥也就八九十公里,如果大力宣傳,一定可以吸引合肥及周邊的遊客,屆時安豐塘的名聲也就不會比都江堰的小許多。

古代四座水利工程,淮南壽縣就有一座!你知道它的來歷嗎?

壽縣安豐塘


古代四座水利工程,淮南壽縣就有一座!你知道它的來歷嗎?

壽縣安豐塘


最後為大家講解被安徽省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安豐塘的故事》

《安豐塘的故事》: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安豐塘原是一座美麗的城廓,但由於一條行雲布雨的孽龍作祟,致使當地久旱不雨,人民日不聊生怨聲載道,這股怨氣衝上雲霄被玉皇大帝覺察後,玉皇為平息民憤,便將孽龍罰下凡間思過。孽龍摔落塵埃後,躺在郊外不能動彈。城內的百姓們見了,一轟而上,把這條孽龍一塊塊肢解瓜分後,拎回家裡給煮吃了。這還了得!孽龍不管犯了什麼錯,它總該還是天上的神物呀!當千里眼、順風耳發現城外孽龍只剩一架龍骨後,立即把這一情況報告了玉帝。玉帝大怒,派太白金星扮成乞丐到安豐城內探訪。這個乞丐在城內挨門乞討聞嗅龍肉。在眾多的百姓中,只有一戶姓李的人家的碗裡沒有腥味,乞丐問其緣故,這戶一個叫李直的老人說:“龍是天上的神,俺們凡人怎能吃得?”聽了李直的話,太白金星心中有數了。他對李直說:“當你看到城內大殿門前石獅子眼睛紅了的時候,就得趕緊搬到城外去住,否則……”話剛說完,乞丐就不見了。李直意識到氣丐不是凡人,於是便依計而行,每天去看石獅子的眼睛,等到七七四十九天,石獅子的眼睛果真紅了,李直一家便連夜搬家。由於走得匆忙,一隻正在孵蛋的老母雞也忘記帶走;走出城北門,慌亂中又把鐵鍋掉在地上摔爛了。天剛亮,忽然一陣電閃雷鳴,緊接著暴雨傾盆,安豐城眨眼間陷落於一片滔滔洪水之中,待到雨過天睛人們發現,安豐城已變成了安豐塘。在塘中,只有李直家那隻忘記帶走的老母雞蹲著的地方沒有陷沉,這就是如今塘內的“老母雞灘”;而李直家鐵鍋摔碎的地方,便被後人稱為“鍋打店”,久而傳訛,便又被叫成了“戈家店”。老人們說,逢上霧氣瀰漫的天氣,安豐塘水面上還會若隱若現出安豐城池呢——這便是歇後語“安豐塘起霧——現成(城)的”來由了。”

故事內容引自安徽省淮南市人民政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