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取消武漢會議、1月上旬組織返工,這家上市公司“口罩”神操作純屬巧合?


12月取消武漢會議、1月上旬組織返工,這家上市公司“口罩”神操作純屬巧合?


封面新聞記者 朱珠

近日,一個關於“這些天,穩健醫療做了什麼”的截圖在社交網絡上流傳。

疫情當前,這家公司卻提前半年就踩準了“口罩”大趨勢?

12月20日,穩健醫療決策層決定取消在湖北召開年終高管會議,改為陽邏會場和深圳會場視頻會議;

2020年1月10日,公司開始動員全資子公司穩健醫療(黃岡)有限公司唯一口罩車間380人,春節不休假,生產N95口罩、外科口罩和護理口罩;

從12月20日到1月26日的一個月多內,穩健醫療就共向社會供應了1.089億隻口罩、11.47萬件防護服。

梳理時間線,穩健醫療因為如此“先見之明”成為網絡關注的焦點。有人稱之為肺炎防疫戰役中最牛的一家公司,也有人揣測這家公司是否提前收到“風聲”才悶聲造口罩?據接近該公司的管理層人士表示,這其中有一些“誤會”。


12月取消武漢會議、1月上旬組織返工,這家上市公司“口罩”神操作純屬巧合?


取消武漢會議、春節前組織返工

有巧合也有經驗

穩健醫療總公司在深圳,但湖北是它重要的醫用耗材的生產基地,12月20日,第一例病例出現8天后,穩健醫療就取消了原定1月21日將在湖北召開的年終高管會議。

這一舉動在事後被網友大讚“神操作”,更有不少人猜測公司是不是得到了什麼內部消息?

然而這可能只是巧合。穩健醫療董事長李建全1月28日在微博解釋:“我們12月20日決定把在湖北的高管會改為兩地視頻會議,是考慮到春節前深圳團隊去湖北來回交通非常不便,同時擔心天氣冷,減少流感風險。”

而對於網友盛讚的另一個“神操作”,動員員工春節不休假返崗生產,就並不完全是巧合了。

“根據以往經驗,每年歲末年初的流感期都是口罩需求的旺季,公司提前儲備物資已成為習慣”,早在1月10日,穩健醫療就開始動員員工春節返崗,位於湖北黃岡的口罩車間的170人一天春節假期未休就開始投入生產,而面對疫情的嚴峻,春節期間公司又從其他車間抽調240人,最大限度保證口罩生產供應。

“疫情就發生在家門口,黃岡的員工面對疫情二話不說積極主動加入戰鬥,他們認為這是責無旁貸的事情。”這位管理層人士介紹到。

12月取消武漢會議、1月上旬組織返工,這家上市公司“口罩”神操作純屬巧合?


一個多月供應一億隻口罩?

有部分是為一季度提前準備的存貨

1月27日,疫情已刻不容緩,而醫療物資的供應就是一場生死賽跑。

當天,穩健醫療發佈的公告稱,從2019年12月20日到2020年1月26日,公司緊急向社會提供1.089億隻口罩,還向各地醫院提供了11.47萬件防護服。以此計算,公司平均每天供給了約300萬隻口罩。

1月23日,工信部部長苗圩到天津調研口罩等防控物資的保障情況,他在現場說:“中國口罩最大產能是每天2000多萬隻。目前很多企業停止休假,加班加點生產。現有30多家企業復產。產量達到一天800萬隻以上,保障市場供應有底氣有信心。”

因此,一般企業口罩的最大產能僅是日均20萬到30萬個,穩健醫療是如何在一個多月中拿出這麼1億隻口罩的?

“春節之前,我們就有數千萬只口罩存貨,這原本是公司為一季度準備的存貨,因此這一億隻口罩中有不少是存貨”,“2019年末,因為北方鼠疫以及南方的流感,公司的防護裝備需求量就已經開始增加,面對各種流感和呼吸道疾病的出現,加上對武漢疫情的提前關注,所以開始準備口罩。”

但是為什麼大家說買不到穩健醫療的口罩了?“為了首先保證疫區的需求,我們的所有產能交給了湖北省政府防控指揮部統一調度,基本上99%的口罩都供應到武漢,因此電商零售也都停了”,這位管理人士說到。

面對疫情“身經百戰”

但武漢封城後才意識到嚴重性

2003年5月,SARS基本接近尾聲時,雖然沒有親身經歷“戰役”,但另一位醫療用品行業內人士王軍聽說了許多事,“非典時期市場上有排隊買白醋、口罩、大蒜的,所有人都在搶口罩”。

而這些年來,王軍已經備戰過許多大大小小的流感疫情。2019年末,流感和往常一樣席捲而來,一開始新冠肺炎也沒有引起他過多關注。

2020年1月23日,武漢決定封城,大家才高度緊張了起來。

“一開始病例不多,以為這次疫情跟往常一樣沒那麼嚴重,但是伴隨著武漢封城的消息,鍾院士又告知病毒會人傳人,全面戒備狀態不可避免了,”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和攀升的數字,作為醫療企業的一份子,一場特殊的戰役打響了。

兩天後,王軍準備返崗工作,但得到通知後只能選擇在家隔離,手機24小時待命。

此時的湖北是疫情重災區,但更是王軍牽掛唸的地方。為了積極配合政府保障物資供應,解決市場和一線缺口,王軍如今的工作量也比平時增加了幾倍,一方面要調配物資,一方面要做科普宣傳。

12月取消武漢會議、1月上旬組織返工,這家上市公司“口罩”神操作純屬巧合?


理性看待疫情

預計一到兩週後物資緊缺將緩解

經歷過SARS的人,對口罩都有“感情”,誰都沒想到,2020年伊始,口罩的需求突然暴增。這幾天在家隔離的王軍也很焦慮,他每天都會接到無數個電話來詢問口罩,很多消費者也反饋,市面上根本買不到口罩。

但事實上,除夕之後口罩企業就陸續復工了。王軍瞭解到,不光是供應國內市場的企業,一些出口企業修改標準後轉向供應口罩到國內,包括一些國外的物資也在紛紛進來。

“不過雖然口罩企業在日以繼夜的加班,但是部分包裝材料的廠家並沒有開工,物流的不通暢都阻礙了物資抵達疫區的速度,加之一個口罩的生產需要經過滅菌、解析等流程,整個週期要長達14天-20天才能上市,因此口罩生產週期長也是物資短缺的原因。”

此次疫情爆發之後,每個人都在買口罩,甚至許多人陷入恐慌,經歷過多次“戰疫”後的王軍明白,這種狀態是非理性的,“有些市民一開始買大批口罩放在家裡囤貨、盲目的搶醫用N95口罩,這也是造成口罩短缺、漲價的原因”。

除了口罩之外,醫用防護服等醫用物資也面臨短缺問題。

“老兵”王軍深知行業現狀,“物資緊缺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雖然醫用防護服是戰略儲備物資,但是量很少,而口罩目前還未列入戰略儲備”。

據瞭解,2009年,政府開始重新修訂口罩的標準,納入醫療器械的分類管理,此次疫情爆發後,王軍看到,許多企業和市民開始紛紛呼籲,希望將口罩作為戰略儲備物資,增加防護用品的儲備量,有備無患。

“國家這麼強大,不會讓口罩成為短缺物資,我認為一到兩週物資短缺應該會得到有效緩解,可能這場戰役的結束只剩下時間問題了”,王軍說。(應受訪者要求,王軍為化名)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封面底稿】創作,在封面新聞和今日頭條獨家發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