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進入喀斯特山地,追蹤中國境內的東黑冠長臂猿群


廣西邦亮東黑冠長臂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靖西縣境內,該保護區地處中國與越南交界處的桂西南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區域,是中國14處具有國際意義的陸地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地區之一,也是中國已知惟一東黑冠長臂猿棲息地,中國G1群東黑冠長臂猿的棲息地與越南高平省重慶縣相連。攝影:黃嵩和

廣西邦亮東黑冠長臂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桂西南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區域,也是中國已知的惟一東黑冠長臂猿棲息地,中國G1群東黑冠長臂猿的棲息地與越南高平省重慶縣相連。圖:猿群裡的兩位雌性主人,左邊的F1懷抱著兩歲的四兒子,右邊F3也是F1所生的女兒,F3在2019年10月為猿群誕下第五個孩子。攝影:黃嵩和

目前,全球僅有的140餘隻東黑冠長臂猿全部棲息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 靖西市與越南高平省重慶縣交界的一處狹窄原始的喀斯特季雨林地帶。東黑冠長臂猿和其他長臂猿一樣, 最顯著的特徵是長長的四肢, 上肢是下肢的1.5 倍長。圖:母猿F3懷裡的這隻幼猿出生於2019年10月,截止2020年1月,它是中國境內的第33只東黑冠長臂猿。攝影:黃嵩和


專家研究認為,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森林的逐步萎縮,以及宋朝時期氣候由暖變冷的因素,長臂猿的分佈逐漸南移到兩廣地區的十萬大山和雲開大山一帶。目前,雲南、海南和兩廣地區分佈有東黑冠長臂猿、西黑冠長臂猿、白眉長臂猿、天行長臂猿和海南長臂猿。圖:邦亮長臂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許多如帶葉兜蘭這樣的珍稀動植物。攝影:黃嵩和

雖然東黑冠長臂猿能直立行走,但這一物種是純粹的樹棲動物。它們敏捷靈活地穿行在林間,猶如雜技高手,在密密匝匝樹冠交錯形成的天然樹橋上盪來盪去,蕩躍的距離有時可達八九米之遠,就是人類最優秀的體操運動員也無法企及。攝影:黃嵩和

20世紀50年代,東黑冠長臂猿曾被國內權威的靈長類專家宣佈已經在野外滅絕,直到2006年,在中越邊境進行的一次野外調查發現了它們的蹤跡,才讓這一物種重回人們的視野。圖:母猿F3懷裡的這隻幼猿出生於2019年10月,截止目前它是中國境內的第33只東黑冠長臂猿。攝影:黃嵩和


在中國,關於長臂猿最早的文字記載,大概是公元4世紀晉朝的袁山松, 其著作《宜都山川記》中記錄了長江流域三峽地區長臂猿的棲息狀況,唐代詩人李白有“兩岸猿聲啼不住”的詩句。圖:東黑冠長臂猿是以摘食野果、嫩葉為主、兼食鳥類昆蟲等的雜食動物,它們經常採食的大青樹果實也是果子狸的食物,這隻食量驚人的果子狸趁長臂猿不在時,爬上大青樹飽食成熟果實。攝影:黃嵩和

東黑冠長臂猿和西黑冠長臂猿雖然同宗,但是地理阻隔使它們在演化中逐漸產生了個體差異。以紅河為界,兩岸的黑冠長臂猿分別被界定為兩個獨立的物種,河東的被命名為東黑冠長臂猿。圖:東黑冠長臂猿的雄性都是全身黑色,雌性則全身為大面積黃色,手腳掌為黑色,頭冠部黑色延伸至背中部。這隻未成年雌性幼猿,當它長到9歲左右,毛髮就會變為黃色,雄性則一直保持黑色。攝影:黃嵩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