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培養出勤快的女兒,不邋遢,懂禮貌?

富平柿餅的前世今生


怎樣培養出勤快的女兒,不邋遢,懂禮貌?


  1. 父母要做好榜樣,尤其媽媽。如果媽媽是一個喜歡乾淨整潔的人,那麼自然也會影響孩子注意自己的形象。如果媽媽是個懂禮貌的人,見人熱情打招呼,接受幫助說謝謝,打擾別人及時道歉等,這些行為也會讓孩子知道,自己在遇到這樣的事情時,該有什麼樣的態度和做法。
  2. 要給孩子鍛鍊的機會,不寵孩子。
這點尤其關鍵。有的媽媽確實很勤快,但是卻教出了好吃懶做的孩子,為什麼我們說父母懶一點,孩子才能勤快就是這個道理。

父母做的太多,孩子沒事做,那他就沒有鍛鍊的機會。我的兩個嫂子就是很好的例子:

其中一個嫂子比較懶,家務活都看不到眼裡,家裡整天扔的亂七八糟,孩子們也是這樣。白鞋子能穿成黑的,床上,書桌也是一團糟。媽媽是懶了,不僅沒給孩子做好榜樣,也沒有給孩子鍛鍊的機會。

我另外個嫂子很勤快,家裡什麼家務都包了。我親眼見過女兒幫她摘菜,她說:“你不會,你邊上玩著去吧。”兒子吃完飯幫忙送碗,她說:“你記住,男子漢大丈夫,不是來廚房刷鍋刷碗的。”然後現在兩個孩子也是邋里邋遢,一個賽一個懶,叫乾點活也叫不動了。


小阿壯的寶媽


要想培養出勤快、不邋遢,又懂禮貌的女兒,前提是:她的媽媽,一定是個勤快,不邋遢,懂禮貌的人 。

媽媽在養育女兒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想要女兒勤快?媽媽就不要懶惰。 我的朋友張老師。在學校是出了名的勤快人。 每天早晨,最早來到辦公室開始辦公,學習。

她的桌子上,計算機上,書籍上,永遠是一塵不染。 她的這些行動,也影響著她女兒。

去她家做客的時候,看到她女兒,在勤快這一點上,也是非常與眾不同的。

客人來了以後,她隨媽媽一起招待客人。跟媽媽一起下廚,一起收拾碗筷,這和時下的多數孩子都不一樣,我們都稱讚張老師有一個很勤快的女兒。

還是這位張老師,不但勤快,人也很利索。待人彬彬有禮。 在學校,無論是對上級領導,還是對同組的老師,或者對家長從來都是笑眯眯的。

這麼多年。沒有看她對誰耍個脾氣,甚至對學生。是個大家都歡迎的老師,都喜歡的人。

她的女兒,同樣的幹練利落,辦事不拖泥帶水。和和氣氣,像她媽媽的翻版一樣。

這樣並不是說,媽媽要把女兒培養成自己,而是說,媽媽的一言一行,對女兒的影響太大了。

你對自己不要求,鬆鬆垮垮,邋邋遢遢。孩子看著你十幾年,就會隨著你的樣子去做,這是耳濡目染的事情。

所以,要想讓你的女兒勤快,不邋遢,懂禮貌,你自己一定要做一個勤快不邋遢,懂禮貌的女人。


寧老師說


根據我自身經驗,我媽媽就是一位特別完美的女性,理財、工作、持家、收拾屋子、會唱歌跳舞、會彈琴、會織毛衣、會做衣服,據她自己講話,她除了長得一般,哪哪都好,我媽媽生前我一直跟她住一起,她自己太完美了,所以看我幹活,我怎麼幹,她都看不順眼,一直在旁邊數落我,後來有一次發生了很大爭執,而且我後來發現,你如果不讓她幹家務,她會覺得她歲數大了,對你沒有價值了,她反而不舒服,後來我乾脆就不主動幹家務了,但是後來因為我母親生病,家裡陸續換了幾個保姆,我媽媽都看不慣她們幹活,她說她們保姆幹活還不如我呢,反而覺得我幹活好了,我媽媽生前很擔心我,說我不會做家務,不會做飯,以後她不在了,我怎麼辦?可是她沒有想到,她去世以後,現在互聯網時代,網絡很發達,外賣很先進,我想吃什麼好的,都可以直接點外賣,做家務,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到手機上的一些做家務的app去找,所以現在高科技的發展,為懶人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當然我媽媽不在了,也沒人整天數落我了,我自己看著屋裡亂,我也會自己慢慢收拾,任何事都是熟能生巧,我也會用比較先進的鍋做一些火鍋和炒菜等;至於說到禮貌,我覺得言傳身教很重要,因為我父母就是對誰都很有禮貌的人,所以我從小到大,看著父母的為人處事,我也會潛移默化的受影響,跟父母學習,但是每個人經歷不一樣,所以我長大後,也學會對該懂禮貌的人懂禮貌,對那些欺負自己的人就不能一味懂禮貌,要學會捍衛自己的正當權益。



何伊庭


我是海鳳育嬰,今天討論的話題是怎樣培養出勤快的女兒,不邋遢、懂禮貌?

我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經驗,我是一個要求比較完美的人。比如說這個話題培養勤快的女兒、不邋遢、懂禮貌,我的觀點是從小養成習慣、言傳身教、跟孩子當朋友。

我在家庭中是比較愛乾淨的,女兒看到我每天打掃的家中井井有條、受到我的感染女兒也很愛乾淨、不邋遢、從小隻要有場合我都會提前跟女兒說;今天我們會去哪裡、你會見到哪個叔叔或者阿姨.見了面媽媽會給你引薦一下,見到路邊的老人在坐著我也會告訴、她就會主動的喊爺爺奶奶好,當別人誇她懂禮貌的時候她就會很高興,下次見到路邊坐著的老人,或者年輕人、她都會主動的去打招呼。孩子是需要表揚,讚美,鼓勵、禮貌就是這樣養成的。

在家中我會跟女兒交朋友,我不會用母親的角度去壓制她,比如說“聊心聲“只有相互交心了,我們才知道孩子的想法。我記得有一次是週五女兒放學回家,她要幹一件事我來不及、她不高興,我就跟她商量週六讓她給我當一天的母親,我給她當一天的女兒,她同意了。到了週六的早上我就喊,媽媽我肚子餓了,你先給我做點吃的,她去給我煮的麵條,那時她7歲。吃完飯我說媽媽我吃飽了,你幫我把碗洗洗吧!我女兒就不幹了,她說媽媽我們還是換回來吧!當媽媽太累了,從那以後女兒懂得了我的辛苦。我一直遵循一點,言傳身教太關鍵,我也一直用我的行動,用我的人品,道德,感染我的女兒。我的分享到此結束。



海鳳育嬰


我也有個女兒,今年9歲。之前因為工作忙,孩子放在奶奶家比較多,隔代親,孩子就比較任性,愛吃零食,生活上自己的事情也做不好,衣服總是穿一會就髒,果漬,湯汁的,都上2年級了,在學校吃飯也是這樣。後來我自己帶,就開始給她制定了一些好習慣,監督實行:

1🌸給她一個獨立得空間自己打理。我在家裡放了一個小帳篷⛺️,她特別喜歡,沒事的時候自己在裡面看看書,玩玩具……玩完以後也願意把裡面打理的整齊乾淨。如果沒有打理,我就會收回這個帳篷。

🌸2等她學會了打理這個小空間,下一步就是她自己。在她的小床周圍,我放拉幾個掛鉤,晚上脫下來的衣服要掛在那裡,睡衣早上起來不會疊也可以掛起來,襪子之類的按照星期幾來分,放在一個掛式的袋子裡。她自己用卡通圖片標記好。每天自己都選一個她喜歡的卡通人物裡面的🧦換上,要洗的自己放在自己門口的洗衣袋裡。我發現她喜歡拍照📷,每次衣服穿的髒了,我就開玩笑說拍了照片留紀念,她就覺得不好看,說了幾次自己就知道吃飯的時候注意了……還讓我給買了一個套袖,[害羞]

🌸3禮貌的問題……都是我們言傳身教的,每次去學校接她,見到同學家長,我主動打招呼🙋,平時能帶她去的地方見到熟人都主動問好打招呼,時間久了,她也學會了。還有在家裡,和長輩也是,要禮貌相待,她耳濡目染的,自然就會慢慢好起來。

🍀孩子好好引導都是好孩子,千萬不能用暴力,我也有急躁的時候,可是氣消了想想這樣也沒有解決問題,還不如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育兒的路上既快樂又艱辛……加油吧,





小東北ai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媽媽一定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榜樣,家庭環境氛圍也很重要平時帶孩子出去人際交際也很重要!我家寶寶五歲了,我會說,寶寶能不能幫媽媽拿什麼什麼!孩子幫你拿了以後要對孩子說謝謝!每天這樣像做遊戲似得鍛鍊孩子乾點小家務,或者孩子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讓她自己學疊自己的衣服被子,幫忙飯後拿碗筷到廚房!平時教導孩子遇見大人要說話,看見老爺爺老奶奶要問好等等!我家寶寶做電梯遇見老爺爺老奶奶會主動問好,看見年輕的叫叔叔阿姨,一起做電梯下電梯主動說再見等等!平時陪我出去買菜也是可以教導孩子的機會,生活中小事也可以都是鍛鍊教導孩子的機會,不一定非得參加什麼聚會啊!




綰綰婉婷


這個問題既是很多家長的煩惱,也是很多新寶爸寶媽的擔憂,許多家長朋友問過奶爸,究竟該怎麼培養女兒?

1、以身作則,極多長大後懶惰的孩子,雖然小時候爸媽也經常讓自己做家務,但到了大學,甚至成人之後,習慣便一去不復返,這是為什麼呢?實際上,小時候的勤勞,不過是對於父母威嚴的畏懼,並非自主明白、懂得勤勞的好處,甚至在心中對父母十分不滿,這是因為這些孩子的父母自己就不做家務,從根本上沒有給孩子一個良好的三觀,而是靠威嚴逼迫孩子。

2、以聖賢禮儀之道教育孩子,很多家長朋友,一聽到什麼“聖賢禮儀之道”,便覺得太扯,太虛了,根本不是用,實際上孩子的求知、“尋源”欲很強,無論做什麼都想知道——“我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對他是好,但我又沒什麼好處。”,這時候完全可以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來闡述這樣的道理......無論是什麼禮儀,其實終歸可以從中國的古聖賢禮儀中找到道理。


新世紀育兒奶爸


身教勝於言教,要想孩子成為怎樣的人,父母自己就得先做好自己。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要想複印件完美無瑕,那原件必須乾淨。

經常聽到身邊一些人說孩子特別懶,不聽話,其實一看父母就知道問題所在。

所以在給孩子提要求的時候先要求自己吧!


念言聊育兒


一、首先要學會“打招呼”

與人打招呼雖然是很簡單的事,但是要讓孩子養成這一習慣卻是不太容易的。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給孩子輸入這一意識,讓孩子自主意識上能夠做到主動與人打招呼。

二、父母以身作則,禮貌待人

一個有禮貌的父母才能教出懂禮貌的孩子,父母千萬不能忽視自身的影響作用,自己的言行舉止都在無形中薰陶著孩子。所以,父母要從點滴小事做起,為孩子樹立一個懂禮貌的好榜樣。

三、教孩子正確使用禮貌用語

在生活或遊戲中,父母都可以抓住一切機會教孩子正確使用禮貌用語,例如遊戲的時候,讓孩子對小夥伴說:“你好,小汽車請給我玩一會,好嗎?”。父母要讓孩子明白,禮貌用語是日常交流的一部分,不論在家裡還是在外面,都要正確地使用禮貌用語。

四、孩子有不文明表現時,要及時糾正

孩子接觸的環境和事物不一定都是正面的、良好的,由於缺乏判斷力,有時也許會沾染上一些不文明的習慣,所以這就要求父母幫助孩子來甄別,摒棄不良言行。

五、對孩子的禮貌行為要及時表揚鼓勵

孩子有講文明、懂禮貌的行為,父母需及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而且要讓孩子明白為何受到表揚,並強化自己的禮貌言行,堅持下去。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小小思維家


您好,我是彤麟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父母需要從以下幾點開始培養:

一:引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現在好多父母對孩子的事情都是一手包辦,正是這樣毫無理性的愛把孩子養成了“廢物”。父母要正確引導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這樣孩子長大後很獨立,到了社會更吃的開。所以做為有責任的父母必須要教給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讓孩子分擔一定的家務。除了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還要引導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即使做不好也沒關係,多鼓勵孩子,不要指責,訓斥孩子。否則將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三:父母要以身作則。想要讓孩子勤快,父母首先就要做孩子的榜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學習的第一任對象,所以父母自己就要勤快,還要有意識的引導孩子跟家長學習。

四:引導孩子尊敬長輩,禮貌待人。尊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庭式禮貌的“訓練場”在孩子剛學說話時家長就因該教給孩子禮貌用語,平時生活中家人間常用禮貌用語,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自然而然的就養成了習慣!

五:不讓孩子做邋遢大王,要教給孩子健康與衛生的關係,還要讓還孩子明白講衛生的規則,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講衛生習慣。大多數家長都是用“這不能做,那不能做”“因該這樣,應該那樣”的命令式語氣跟孩子說話很少給孩子解釋為什麼不能做,不能做的理由又是什麼。家長因該儘量少用命令,否定的語氣給孩子說話,而要和孩子講道理,加深孩子的意識,讓孩子自覺的講衛生。

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的,父母對孩子要多一點鼓勵,多一點耐心,相信自己的孩子正能做到,給他們勇氣,讓他們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我是彤麟媽,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