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事衝我來,別在家長會上嚇唬我爸!"有這樣對老師說話的孩子,該咋教育?

大聲叫我董先生


孩子之所以說出這樣的話,應該是對成人的一種模仿,心理學家把兒童對成人的效仿稱為“認同”。認同所產生的效仿與簡單的行為模仿不同,現代發展心理學理論認為:認同帶給兒童以歸屬感和成就感;認同使兒童獲得榜樣的力量和發展的動力,認同對兒童的性別意識和道德意識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正確的父母教養方式

1.父母對孩子應給予關愛

父母應接納孩子的特點和需求,既能發現孩子的長處,也能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積極參與孩子的遊戲等活動,給孩子充分的關愛。

2.嚴格要求,但不強制性管束

6歲前是孩子進行道德、行為規範的重要時期,所以,父母對孩子,也應有原則,可嚴格要求,但也不能強制管束。

3.民主原則

關於孩子對事情的決定,父母要給孩子表達觀點的自由,耐心聽取意見

4.是以身作則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老師,為孩子樹立正確的行為準責,過多的說教不如以身作責。

有很多父母對於調皮的孩子,會出手打孩子,那關於打孩子這樣的現象,我來說下:

父母打孩子對其產生的影響

1. 隱藏內心

通過上面的圖片,我們會發現,明明很冷,孩子卻說不冷,明明眼中有淚,卻要強顏歡笑,這是孩子為了避免再遭受捱打的一種逃避辦法,孩子隱藏自己的內心,甚至有些孩子會開始說謊,其實不父母不知,孩子的撒謊,只是他用來保護自己的一種無奈方法,而有的孩子,又往往會因為說謊,被父母發現後,有可能還會再遭受更嚴重的暴打,而這將有可能出現,可怕的惡性循環。

2.缺乏自信

如果一個孩子經常挨父母的打罵,長此以往,孩子從心裡對父母就會產生恐懼和疏遠,那麼從小心理就會認為,對父母的命令必須服從,而且經常捱打的孩子,內心也會較為孤單,因為連最親近的父母都不能給他以溫暖安全,孩子會變得孤單、沉默。而這種心理一旦形成,待成年以後,孩子往往也會惟命是從,精神壓抑,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總是處於一種缺乏自信的狀態!

3.叛逆以暴制暴

父母打孩子,會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會去打別的孩子,這既是一種發洩,同時,也是為了達到氣父母做出的一種反抗,尤其是有的父母打了孩子之後,還要強迫孩子“認錯”,這樣做,只能促使孩子和父母心理產生隔閡,而一旦到了青春期,更會出現叛逆心理,甚至到孩子成年以後,會以暴制暴,而受暴一方,很有可能就是孩子的父母!

4.沒有安全感

常期受父母暴力的孩子,內心會非常沒有安全感,這直接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及性格,有的父母對孩子總是寄予過高期望,甚至超過孩子的實際能力,這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父母教育的方法簡單粗暴,會讓孩子終日提心吊膽,沒有安全感,成年以後,或是稍大一點後,往往總想遠離父母,其實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父母后悔莫及!

當然打孩子給其造成的影響,一定還不止這些,打孩子是家長缺乏智慧和能力的表現,用拳頭說話,這樣做會對孩子造成心靈創傷,有時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很多父母在打完孩子後,會後悔,或者說通過打孩子,把自己的情緒進行了發洩,那麼,當你想要動手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如果控制打孩子的情緒

一.對孩子希望過高

往往動手的本質,是因為我們對孩子期望過高,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所以,要真正瞭解你的孩子,每個孩子都千差萬別,各有所長,在對孩子的期望上,父母往往忘記了這一點,讓孩子去做不擅長的事,結果往往卻是一場空。所以,記得有句話:不要讓魚去爬樹,希望家長能夠明白,找到孩子的興趣點,不要勉強孩子所不能及的事。同時,家長切忌將自己的理想,寄託於孩子去實現,你的夢想未必是孩子的!

二.暫離現場

我們很多家長清楚,自己動手打孩子是不對的,但就是控制不住情緒,那麼,這就說明,你在行使家長的特權來發洩情緒,所以,先要控制情緒,當雙方僵持情況下,或是當自己情緒暴發時,真正能做到控制情緒是很難的,那麼,這個時候,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暫離現場,彼此都冷靜一下,既然誰也說服不了誰,那麼就眼不見心不煩,先讓自己獨處一會,在這個時期,自己來安撫自己的內心,孩子也會思考下自己的行為。

三.有效溝通

當然離開不代表,不解決問題,當雙方冷靜過後,就要做有效溝通,什麼是有效溝通呢?家長可以從這幾個問題入手:

1.你怎麼了?(瞭解問題)

讓孩子有說話機會,家長不要在不瞭解事情真想的情況下,就劈頭蓋臉的一頓責罵,先要了解事情原因,瞭解孩子的心理想法,如果真的是孩子的錯,他也會明白,並能甘心認錯,這樣也有利於孩子具有勇於承擔責任的能力。

2.你是想:.......嗎?(同理心)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情緒激烈的時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鬧情緒的時候,別人說什麼都聽不進去。更何況一個身心還不成熟的孩子,所以,這時家長就要等到他平靜下來,才可能冷靜思考。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我們就需要先做到同理心,先換位思考,這時家長可以說:你是想:........嗎?

往往家長平靜的說出孩子的需求後,孩子的情緒也能迅速得到控制,並能得到緩和,繼續下面的溝通。

3:你想要怎麼樣?(分析問題)

這時就要充分的聽取孩子的意見和想法,不管孩子說出什麼原因,家長也不要做出過激反應,而是冷靜的聽孩子表述完,這時並做出分析。

4:那你覺得有些什麼辦法?(解決問題)

這時家長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想解決問題的辦法,並鼓勵引導孩子說出他的意見,當孩子說出意見和想法時,如果孩子說的對,家長可以尊重支持,如果孩子說的不對,那麼家長就可以說出更好的理由或辦法,來和孩子溝通,爭取意見的統一。或是問孩子:你希望我為你做什麼?幫助孩子出謀劃策,和他一起去解決問題。這樣,既能增強和孩子的心理距離,同時,孩子再遇到相同問題的時候,也會進行處理,提高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

願所有的父母都能放下你舉起的拳頭,願每個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


8爪媽媽


分享一個自己的真實經歷吧。

孩子高中在我們當地的重點高中上的,學費很貴,家長沒有時間陪讀,上學基本上是孩子自己在學校,住宿在宿舍,家長基本處於沒有能力管理的狀態,他的學習成績一直不怎麼樣。

上高二的時候,有一天班主任給我打電話,說讓我給英語老師打個電話賠情道歉,我問發生了什麼事情,班主任說,孩子在卷子上亂寫答案,英語老師訓他,他不聽,老師說,叫家長,孩子直接懟老師:多大點事,還叫家長?英語老師把孩子交給了班主任,班主任訓他,他還說,為啥叫家長呢,不就是在卷子上亂寫了嗎?有啥?

和這"有本事衝我來,別在家長會上嚇唬我爸!“屬於同類。

我是怎樣理解這個事情呢?

第一,孩子處於青春期,衝動還是有的,很正常。

畢竟十六七歲的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和老師發生矛盾是正常的。

第二、說明孩子有擔當,不願意把自己的錯誤轉嫁給家長。

第三,老師沒有錯。

老師畢竟是教書育人,希望學生遵守規則,學生在卷子上亂寫是不合適的,老師沒有錯。

第四,學生給老師發脾氣是不應該。

頂撞老師怎麼說都是學生不對。

第五,作為家長,應該第一時間給老師道歉。

第六,向孩子瞭解情況,給孩子講清楚道理,以及以後這種事情該如何處理,讓孩子給老師道歉。



五月櫻花職場


看到這道題,我特意去網上查了一下,還真的讓我給查到了。

這是一位叫顏宇揚的三年級小朋友寫的期中總結。

作為老師,我也經常會讓學生寫考試總結,但看了顏宇揚的期中考試總結,我覺得這是史上最為真實、坦率、真誠的期中總結。

第一句:有本事衝我來,別在家長會上嚇唬我爸!

解讀:

1.我是沒考好,我認了。要打要罵要批評,可以衝我來!老師您別告狀啊,更別添油加醋告訴我爸了,我爸心理承受能力有限。

2.你嚇唬我爸,不算“光明正大”!

3.老師您批評人還得注意場合!

姑蘇老師點評:

這孩子明事理、有擔當!句末用感嘆號,表達了內心的強烈不滿!

第二句:期末考試成績出來了,我覺得我媽生二胎是非常明智選擇。

解讀:

1.我成績太爛!

2.爸媽您不要期望我了,把希望寄託到弟弟(妹妹)身上吧!

3.對父母生二胎的理解與支持。

4.自我解嘲與自我安慰!

姑蘇老師點評:

這孩子對自身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自己是無法實現父母的期望值的!並對父母生二胎表示理解與讚揚!

第三句:這場考試對於我的意義就是知道了班級到底有多少人。

解讀:

我考了班級最後一名,我知道班級有多少人了。

姑蘇老師點評:

用一種睿智的調侃口吻,說出了自己的成績排名。其中包含了多少無奈與心酸啊!

第四句:期末考試不給老師們露一手,他們還真的以為自己教的好。

解讀:

1.老師你不要以為你水平有多高,更不要以為真的是:“沒有教不好學生”。

2.老師,您就不要在我身上浪費時間了,您教不好我的。

3.我故意考不好的,看你有什麼辦法?!

姑蘇老師點評:

這孩子其實很聰明,明明是自己成績差,沒考好。但是他卻說自己考不好是故意的。

哈哈哈,儘管知道這是段子,但是還是忍不住“胡評”一番。因為,這其中有不少值得我們反思的教育問題。

期待各位的解讀與精彩點評!


姑蘇講堂



該咋教育?當然是好好教育!有教無類!

在大家普遍的印象中,好學生就應該是聽老師的話,老師讓幹嘛就幹嘛。相反,和老師說“有本事衝我來,別在家長會上嚇唬我爸”這樣話的孩子,大家就會認為他是壞學生,因為我們只覺得說頂撞老師的行為是壞的,所以自然而然就認為頂撞老師的孩子是壞的,這肯定是錯的,因為本身就沒有什麼壞學生,孩子說這樣的話自然有他的道理。該如何教育?這幾種辦法可以試試。

重點培養文化知識

如果仔細想想,說這樣話的孩子,他的思維能力肯定非常活躍的,而且還一還有非常強的語文功底,只是不愛學習罷了。這位小朋友的幽默天賦一目瞭然,語不驚人死不休,如果好好培養,就是下一個“沈騰”。

和孩子“化敵為友”

雖然孩子學習差,但是主動承擔錯誤,把責任都往自己身上攬,說明孩子三觀還是挺正的,是個講義氣的人,但是看的出,這句話對老師充滿敵意,這有可能也是厭學的一部分,家長多教育孩子要與人為善。

給孩子更多的自信

可以看得出,孩子覺得自己考得不好,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話語之中沒有上進的勁頭,長此以往下去,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永遠考不好,沒有一點自信,家長和老師應該以鼓勵的方式教育,不要“恐嚇”。

作為老師,能做到“有教無類”確實不容易,如果真的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好的,比如說對學習差的學生沒那麼用心,作為家長,就要好好地“因材施教”,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更沒有壞孩子。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福林媽咪,每天為您推薦落地實用的育兒知識,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福林媽咪


《不接受孩子教育的人不配教育他人》

不接受孩子教育的人不配教育他人------這句話來自一位長者,因為其直接鮮明的表達,讓我映像深刻!

我做過小生意,在我看來,教師和銷售沒有本質區別!教師的業務是銷售“知識”。

無信任,不業務; 無價值,不價格!-------根據自己實際經驗,這是我聽過關於銷售最經典的總結。

根據問題可以提取信息有2點:

1孩子和其父親信任鏈接建立的非常穩固!且擁有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2 老師在孩子心中信任形象已經接近破產!

所以,提問的老師,你懂沒?

你面臨更棘手的問題: 修復和孩子的信任鏈接,恢復自身信任形象,才能完成信任危機公關。否則,你懂的!

信任鏈接和信任形象什麼關係那?一個比喻清晰闡述:

信任形象如同形象替身,信任鏈接就是本尊,啟示我們: 形象替身覆滅,本尊消亡!

圍棋對壘,半步見高低!

學校教師經常有一種被學生侵犯的受害心理,個人推理,可能是基因中本能的領地意識發生著作用: 在我“老師”的領地,感頂撞領主,放肆!

實際上老師內心默認學校是自己的領地----巨大的誤解:

教師只是拿了納稅人的薪資報酬來納稅人的地盤來儘教書之義務,順便實現育人之社會職能!學校屬於全體納稅人的領地,並非教師私人獨享領地!

清晰教師角色定位(拿薪酬儘教書之義務);剔除領地屬權的誤解;明瞭自身之處境(信任形象破產的邊緣);在搞清楚教師應該是----贏得孩子,還是要贏了孩子?

要怎麼做?清清楚楚,一目瞭然!

希望明天對你和孩子來講: 都是美好的一天!





翻書踢球笨孩


這個小朋友我喜歡,很孝順有勇氣有擔當,將來養老還得靠他這類優秀的人!這種孩子應該好好引導。他也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育人課。

教育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持續互動。教育是神聖的事業,教育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書育人不能只強調師道尊嚴,還要多發現多鼓勵孩子的閃光點。不但應引導學生通用學業的發展和考試,還應注重激發和挖掘孩子的稟賦。對老師和家長來說,每個孩子都應該是天才,只是我們缺少一雙慧眼而已。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我們也在成長和提高,孩子也時不時給我們深刻的警悟和啟示,這對教育者來說尤為可貴,讓我們調整教育思路和內容。

教育是老師與孩子父母的共同責任。在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本來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對孩子的教育,老師和家長不能相互甩責,而應共同溝通和承擔。老師希望家長多督促孩子學習提高成績,家長期望老師平時多關注自己孩子。兩者的目標是一致的,都希望孩子進步和成才。所以更應該坐下來好好談談,互通有無,找到孩子能接收的教育方式和途徑。這樣教育才不至於引起孩子反感和反彈,更有利於孩子缺點的改進。

教育是孩子學習進步和心靈成長的同步遞進。教育不能只關注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更應該注重孩子心智的發展,特別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德育的灌輸和實踐不可或缺。教育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一方面教會孩子做事的本領,一方面培養做人的品行素質。特別是培養做人的素質,這決定著做事的成功和規模,決定著人生的幸福。無論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其實在育人方面還有很大的缺口需要填補。

孩子教育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需要老師和家長精心考量,共同為孩子的成長成才插上翅膀!

敬請友友們關注和轉發


一句話文章


傳統教育模式落後,教育不改革,缺乏溝通,用所謂的條約約束性管理,並沒有從每一個學生內心出發實施教育,總用怎麼多孩子管不過來來搪塞,然後重點搞什麼升學率,搞什麼業績,把你們老子“孔子”的道德仁義忘得一乾二淨,最起碼什麼“孔子”那時候教育弟子可是竭盡全力,因材施教過,雖然儒家到現在看來不怎麼樣,但是最起碼人家教育就是教育,教人怎麼做人做事了,現在的老師有多少是從做人做事開始的?早上8點到下午5點,按照這樣的平均值,學生每天跟老師在一起的時間已經遠遠超過了跟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可是還是沒能教育好?一句話家長有問題來搪塞。

還有一些人總是說老師也是人,老師也有家庭孩子,那就一句話,當不了老師就請立馬自己走人,別誤人子弟,老師這個詞語的含義估計那些當老師的自己也沒理解了,自己都解釋不了,詮釋不了。

也不能全部壞老師,學校管理者問題也很大,什麼腐敗啊,上位權術這種事情也會影響到老師教育,捫心自問,教育出現問題真的是孩子的問題?老師跟家長一點問題都沒有?還是老師一點問題都沒有,都是家長跟孩子的?

看看人家西方國家的教育,科技成就,不覺得丟人現眼了?


明日來86822112


當我看到這孩子說:“有本事衝我來,別在家長會上嚇唬我爸”,我笑了半天,忽然感覺有一種莫名的喜感畫面,這句話,讓我聯想起電視劇中抗日戰爭中英雄對敵人大喊:“放開他們,有本事衝我開槍!”的鏡頭。

能讓孩子抗議絕望又“大義凜然”地對老師說出這番話的根源,我分析有以下原因:

教育的責任轉推家長

有些老師,自己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基本採取放任的態度,直接把皮球踢給學生的家長,當學生髮生任何錯誤的事情,老師直接和家長告狀,讓家長去教育學生。很多學生就是因為老師的告狀而對於老師不服氣,耿耿於懷。學生的心裡直接是否定教師沒本事的,只會嚇唬家長。

教育的威信蕩然無存

學生對於老師沒有基本的尊敬,這孩子已經看透了老師的“常用伎倆”,可見家長的教育效果也沒有絲毫的作用,反而引起學生更大的反感和排斥。那麼,教師如果在教育的過程中,沒有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教育的方法簡單、粗暴的話,孩子是根本不會搭理老師的。


教育的悲哀強弱對抗

現在學校有很多這樣的孩子,他們不想聽老師的話,也不想聽家長的話,學習成績差,行為頑劣,在教育的態勢和位置上,教師最強,然後是家長,家長也參照教師的意見和評價,最後是學生,當外於強勢位置的教師和家長一向學生施壓的時候,學生就會崩潰了,說:“有本事衝我來”也就見怪不怪了。

面對這樣的孩子如何教育呢?月亮姐姐與大家一同探討,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要有藝術性

這裡說溝通藝術,不是單純的告狀和指責,而是要和家長分析孩子學習的狀況和表現的原因,因為有很多原因,不是學生自己造成的,而是由於家庭因素造成的,所以,家校溝通要科學、藝術、有效。教師反應的問題,要讓家長能接納,學生能信服,這樣的溝通才能解決問題。

教師與學生的溝通要有針對性

教師與學生的溝通要有針對性,有些事情,無需向家長告狀,教師與學生和諧、溫馨的互動溝通,會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教育學生,不是聲嘶力竭、橫眉冷對、冷嘲熱諷就可以解決問題,教師教書如果說只是一份工作的話,那麼教師育人那是一項工程,育人比教書要難得多。

結束語:孩子不是老師天天面對的敵人,如果真的是敵人,那麼,家長自然也是敵人,每天教師在面對這麼多敵人,怎麼會不心驚膽戰?無論什麼時候,孩子在家長的眼中,總會比教師反應的壞問題減輕一倍的認同,總會比教師反應的好問題增加一倍認同,因為孩子都是自己的最好,教育是一門藝術,教師在不斷鑽研上課技能技巧的同時,更應該深入鑽研如何教育孩子。因為教育好了,會讓教書事半功倍,教育不好,會讓教書事倍功半。


我是月亮姐姐Nancy,感謝友友們的精彩評論、熱情點贊、溫馨關注!(文中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月亮姐姐Nancy


這句話來源於網傳的一位三年級學生的期末總結(真實性待考):

不得不說,這些話都挺有道理的。記得童話大王鄭淵潔的作品《馴兔記》中,班主任就在家長會上狠狠地“嚇唬了”皮皮魯的爸爸。在現實的學校家長會上,確實出現很多家長“被教訓”的情況。

類似地網傳學生作品還有不少,比如:

不得不說,這樣的總結,言簡意賅,精準到位,如果真的出自小學生之手,那麼你根本需要擔心,因為這樣的孩子就是有靈性的那部分孩子呀!

在我們的教育觀念中,大多都覺得孩子聽話懂事是好的,而有挑戰老師或者大人想法的孩子就是頑皮搗蛋。實際上,孩子如果能夠通過書寫來把自己的想法說清楚,這就是可造之材,而且很可能是未來有創造力的那批人。


能夠有這樣的文筆的孩子,絕對值得好好培養啊!一句話就能抓住你的眼球,一句話就能把問題講清楚。而且你要注意到:這些話使用的表達方式是不一樣的。


第一句:有本事衝我來,不要在家長會上嚇唬我吧。

直抒胸臆,說明孩子有擔當,心理素質不錯。

第二句:期末考試成績出來了,我覺得我媽生二胎是明智的選擇!

自己已經無力迴天,只能期望弟弟妹妹幫自己擋住火力了。

第三句:這場考試對於我的意義就是讓我知道班裡有多少人。

自己是倒數第一,自己的排名就是班級人數,多麼高明的表達方式。

第四句:期末考試不給老師亮一手,他們還真以為自己教得好。

道出了成績差的孩子的心酸和苦悶。


三年級的孩子能寫出這麼經典的期末總結嗎?有這樣的文筆的孩子,學習肯定不可能倒數第一。你覺得呢?說說你的想法。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護犢子“的家長遍地是,可是“護老子”的小盆友可是稀缺了。敢於直面老師的威嚴保護自己的爸爸,我想那位爸爸肯定內心激動的樂開了花,可是表面上卻還是要裝作“嚴父”,以示對老師的尊重與歉意。如此“童言無忌”還需要教育嗎?

“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不知咋的就想用這句話表達自己的心情。我認為這是孩子的天真個性,應該值得我們大人保護的。不要把成人世界的規則過早灌輸給孩子。

“有本事衝我來”,說明孩子敢作敢當,自己的的事不能讓親愛的老爸背鍋。雖然語氣很衝有些衝撞老師,但是也從側面反應老師的做法要麼過於嘮叨,要麼言行有些過激,否則怎會讓一個孩子忍不住要對懟。

我曾經也是一名老師,對這樣的“熊孩子“是又愛又恨啊!雖然會感覺顏面上有些難堪,但是卻不會認為孩子如此說話有什麼過錯,希望家長不要批評孩子,多麼閃亮的光點,快捧起雙手呵護吧!

以上是我的回答,不喜就噴吧!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