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學不好的孩子,只有輔導不好的家長,你認同嗎?怎麼看?

爸爸媽媽幸福生活


“沒有學不好的孩子,只有輔導不好的家長。”我對這句話極不認同。

首先的確存在一些家長不會輔導的情況,但我們來分析一下前半句話。這句話意思是所有孩子都能學的好,只要方法得當。完全忽略了人的差異性,不同的孩子學習能力不同,興趣點不同,學習品質不同,有些孩子語感好,善於形象思維;有些孩子數感好,善於邏輯思維。有些孩子數學代數領域知識掌握得好,有些孩子偏愛圖形與幾何領域。有些孩子語數英都學不好,但體育或者音樂有特長。

所以我們要正視孩子的差異,去挖掘孩子的潛能,而不是用同樣的尺子去量不同的孩子。家長的輔導也如此,要求掌握基礎知識的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適當培養孩子的特長,而不是逼著孩子去學習不感興趣的領域,偏逼著孩子去學習不擅長的東西,那可真的會誤了孩子,也讓親子關係出現緊張狀態。


清清老師教數學


不認同,有的孩子天生聰明一點就通,有的不是那麼聰明但是肯用心學,就拿我外甥來說,是真的不學那一批的,現在十六了,我記得剛上一年級,我輔導他寫作業,你就是怎麼教也不會,你說你的,人家也不聽,老師有時候來家裡輔導,但是還是不行,沒有聰明的腦瓜,還不用心學


summer179262058


我很不認同這個觀點!這個問題可能是一個當老師的人提出來的。

老師,天生就是用來教育孩子的,並不是用來乾點別的。你當上了老師,就有一個天大的責任,就是好好的教育孩子,給孩子傳授知識。現在倒好,一些老師在上課時教一半留一半,留下的一半等著“幹私活”。這樣幹,一是違了師德,眛了良心;二是諉了責任,光拿錢不幹活。

父母,沒有輔導孩子的責任。現在的老師,美其名曰讓家長對學生的作業簽字,其實就是把批改作業的責任推給了父母。還有些老師把批改作業的任務推給了班裡學習好點的學生。請問老師,如果批改作業、輔導孩子的任務都讓家長們來幹,學校要老師何用?

老師啊,過去我們的父輩們都沒知識,少讀書,當然批改不了作業,甚至籤不了名,當然也輔導不了孩子,可我們照樣把書也讀得好好的,是過去的老師厲害嗎?何況,現在的老師待遇還挺高的呢!

題主,你提出這個問題,不怕寒了父母們的心嗎,不怕天下的老師都受到全社會的譴責嗎?


西行足跡


這個觀點我不敢苟同。孩子學習好不好,既與先天智力有關,也與後天環境和養成的學習習慣有關,與家長的輔導關係不大。原因是:

——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具備輔導孩子的知識。輔導孩子的前提是家長要具有超出孩子的知識,而事實上在廣大的農村地區,過去有許多家長几乎都沒有上過學,但他們培養的孩子照常能考上985、211大學,這是家長輔導的結果嗎?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一些城市裡,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培養的孩子考不上大學的也比比皆是。

——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有能力輔導自家孩子。有的家長雖然上過幾年學,然而文憑並不高,小學時期可以輔導孩子學業,但是隨著孩子年級的升高,知識難度加大,有些家長在輔導孩子時就顯得力不從心了。

因此,要想孩子學習好,不能把希望寄託於讓家長輔導孩子學業上。教育是有明確分工的,從大的方面說,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大教育既分工明確,又相互聯繫和制約,對孩子的成才而言,缺一不可。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也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家庭教育的主要職責是通過良好家風、家訓的培育,培養孩子具有優秀的品德、良好的習慣、健全的人格、過硬的心理素質……孩子如果具備了這些優秀品質,智力方面沒有多大問題,將來成才的可能性就大。這就是許多不識字的農村家長也能教育出優秀孩子的原因。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曾說:“孩子的成功與否,與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確息息相關。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輩子成功與否的關鍵。”他也來農村家庭,父母也不識字,在一次採訪中,他說:“母親從小就讓我學會兩樣東西,一是勤勞勇敢,二是樂於助人”。

至於輔導孩子的功課,還是把這一任務交給學校和老師吧,這是學校教育的職責。家長要與孩子的老師建立良好的關係,信任教師,依靠教師,既使你擁有很高的學歷,也不可對孩子的教師指手畫腳。孩子在思想、習慣、學習等方面遇到的問題,要經常與班主任老師溝通,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日本教育家多湖輝曾分享過一個故事:一位植物學家的兒子拿著一株不知名的小草請教老師,但老師不認識。於是,老師和顏悅色的對他說:“你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植物學家,不防去請教他,老師也想知道小草的秘密。”第二天,孩子又來找老師:“爸爸說了,他也不知道小草的名稱。他還說,老師您一定知道,只是一時忘記了。”說完,孩子順手還把爸爸寫的一封信交給了老師。老師打開信,上面詳細的寫明瞭小草的名稱和特性,最後還附著一句話:希望這個問題由老師回答,想必更為妥當。這位家長的做法非常高明,他降低自己的身份支持老師,幫助老師塑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其實這也是支持自己的孩子!

對以上回答滿意,請點“贊”!有不同意見,可以“關注”作者繼續交流。


王營評教育


作為父母,生了孩子,生而不教,全把責任推給學校,你當父母何用?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學校教育是傳授知識,培養孩子的優秀品質,培養孩子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

如果家庭教育不好,就會增加學校教育的壓力。孩子最終能成才,受益的是父母,家庭。老師能把孩子培養成才,感到高興,但最終孩子走上社會之後前途如何,還是與父母有著直接的關係。


黃爺30


一派胡言!

生孩子具有不可預測性,以我多年來的觀察來看,20%的學生天生愛學習,60%的學生經過教育可以學好,20%的學生天生不愛學習!

如果你的孩子是屬於天生愛學習的人群,你就是文盲,你的孩子也要讀書!這類例子舉不勝舉,《半夜雞叫》的作者高玉寶就是例子,還寫了《我要讀書》。這跟輔導有啥關係?

如果你的孩子是屬於天生不愛學習的人群,你就是北大校長,你也得認命!如果你不信的話有例為證!當年胡適任北大校長,自己獲得31個博士學位,他既是北京大學校長,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兒子不學習,他也沒辦法!冰心是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他的孫子在她的墓碑上塗上“教子無方,枉為人表”,我想她在九泉之下也得一聲嘆息!

如果你的孩子屬於經過教育可以學習的人,這時你的教育才能起到作用!

很多家庭同一對父母,弟兄姐妹幾個人,有的打死不願意學習,有的不讓上學哭鬧的不行,你說說跟家長有啥關係?


我的貼膜生涯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來自一位特級教師。好像是這位特級教師在一次教師界的同行交流活動中說的。它是說給老師聽的。它的本意是對學生的教學,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因地制宜的因材施教。

可惜的是,本來正確的話,被很多人用在錯誤的地方。比如有的家長拿來去懟老師。把孩子學習不好的責任推給老師能力差。

而提問者的問題,顯然是來自一句話的變種。只能說是一句屁話。要是輔導能有這麼大作用,人人都是愛因斯坦了。你見過死活不開竅的學生嗎?


實現一個曉目標


這一點我不認同,有一次去給孩子開家長會老師就提到這個問題,我說:老師我們當家長的如果能把孩子的文化課教好了老師你不就失業了嗎會場一陣大笑。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孩子的德育不好是當家長的責任,但是孩子的文化課不好主要責任是老師。(這是本人的看法)


東哥82741588


這種觀點並不正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責任,家長的言行對孩子有一定的影響,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也是無可否認的。但是,把孩子學不好的錯誤都強加在家長的頭上;那是沒有道理的。

由於孩子的天性稟賦不同,接受同樣的教育所收到的效果也會不同。有些孩子天生就熱愛學習,懂得感恩父母師長和回饋社會,這樣的孩子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家長,相對於其他孩子要好教育好輔導的多。而有些孩子天生不熱愛學習,不懂得感恩父母師長和回饋社會;自私任性,這樣的孩子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家長,都很難去加以教育和輔導。

對孩子的學習教育決不能分開來看,而是要家長老師和全社會共同擔負起自身的責任,相互配合耐心引導,盡最大努力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對國家有用之人。


用心觸摸世界928


個人建議。每個孩子適應的學習方式不同,自身擁有的學習能力也不同。家長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發現自己適合的學習方式,想辦法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他自己的事,需要自己想辦法解決碰到的問題,如果解決不了再尋求老師和家長的幫助,而不是對老師和家長產生依賴性。發現現在很多家長會看著孩子寫作業,會在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覺得是老師教的不好。一個班三四十個同學,成績有高有低,難道老師還專門教誰?或者不教誰了?只能說或許老師的這種講課方法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百分之百吸收,那麼家長要起的作用就在這裡了,要在孩子回到家之後跟他一起找到適合他的吸收方式,把這個知識點理解,消化透了,而不是簡單看著孩子這道題不會做,然後給她講解一遍正確的方式,叫他按照你的思維來,這樣題雖然做對了,但並不能代表孩子學會了,要幫助孩子找到適合他自己的方式方法,真正的消化吸收知識才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