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是個孩子”怎麼就成了有些父母處理孩子犯錯的藉口?你有見過這樣的父母嗎?

生活資調


孩子犯錯誤,刨根問底,原因大多是父母的教育出現問題。所以當家長不會處理時,就經常以他還是個孩子為藉口。下面就孩子犯錯三步曲做一簡單剖析。

第一,幼兒教育盲目開心。

孩子小歡天喜地,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勢必給孩子的成長埋下禍根。一個兩歲的小朋友。玩耍時不慎腦袋碰倒了花盆,爺爺為了表示對心肝寶貝兒的無限呵護。打開窗子,連花帶盆扔到了樓下。孩子的爸爸媽媽逢人就講這件事,高興的不得了。孩子再稍大一點兒,陪媽媽一起燙髮、染髮。後來到小賣店賒賬。從幾元錢逐漸到幾百元。試想這樣的孩子怎麼能好好學習。如今把大人折磨得疲憊不堪,只能是自己的夢自己圓。

第二,發現問題妥協求全。

我曾看見一個三年級小女孩兒,因一件小事而罵自己的奶奶。可恨的是,奶奶卻說:不怪孩子,是我惹她生氣了。

還有一位母親,給初二的兒子五元錢,孩子不但沒說謝謝,反而把錢扔在了地上,媽媽卻說:兒子給少了,給個十元的。這種委曲求全的教育方式,結局令人擔憂。

第三,量變積累到質變。

那些令人揪心的高樓一躍,隨意輕生,校園暴力、持刀殺母……儘管我們不願把這些恐怖事件與花朵一般的少年相聯繫,但卻時時出現在我們身邊。願家長們早日警醒!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為孩子,也是為了自己。


笑天甘鳳華


見過啊。身邊就有。

我以前沒有特別討厭小孩子,畢竟我也是從一個令人討厭的小孩子成長起來的。我討厭小孩就是因為我的小侄女。

我是獨生女,從小沒人和我爭搶過父母或者其他東西。有一年過年,小侄女才五六歲吧,我那時候其實都高中了,但是我一直不喜歡被迫“分享”。那天晚上我在玩遊戲,小侄女一家來了,她吵著要看動畫片,那時候我家電視還是老式的,所以只能用電腦看。我明明在和朋友打副本,這時候卻不得不把電腦讓出去。所以我就很煩躁。小丫頭看起來還沒完,爸媽也不說,一直看到晚上十點多。

從那時候我就非常討厭小孩子,真的是看她做什麼都不順眼…吃飯要爸媽追著喂,要不然就是捧著手機不停地玩。但是父母覺得她還小,做什麼都沒關係,也不管。要手機就給。

其實這個也沒什麼,誰都有小的時候。

但是,父母的不作為是導致孩子成為熊孩子的主要原因!父母千萬不能拿“孩子還小”這種話當孩子可以隨意胡鬧的藉口!現在沒人教訓他,以後社會會教他做人的。

分享一個適合3歲以上孩子用得識字軟件【貓小帥學漢字】,家裡或者身邊有適齡兒童的話可以去下載一個試試哦,這裡面有豐富的童話故事,還有有趣的冒險任務,孩子可以和喜歡的童話人物一起學習漢字,不知不覺中對漢字產生興趣。

更多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小評果快樂育兒】


可愛的嚶嚶醬


“他還是個孩子”之所以成了一些父母處理孩子錯誤的藉口,是因為可以逃避承擔代價。

這種父母現實中真的不要太多。說幾個我印象深刻的例子。

①春節的時候,和家人一起去電影院看電影,有一小孩總是故意尖叫,人群騷動看向他所在的方向,他就大笑。有一男的受不了,直接就指著孩子罵:“你再叫一下試試,我抽死你信不信?”

孩子媽媽聽到這種話,肯定不願意了:“他只是個孩子,你跟小孩較什麼真啊?嚇到他,你賠得起嗎?”

反正當時吵得挺兇的,那男的如果不是被他太太拉走,估計真會打人。

②去超市買水果,水果區有個牌子寫“請勿試吃”。但有一小女孩,6歲左右,在那邊試吃葡萄。超市一女員工,看起來很年輕,估計也就20歲出頭,她看到後過去阻止,不知說了什麼,反正孩子哭了。然後媽媽趕過來後,就嚷嚷起來,引來大批圍觀群眾。

媽媽一直說:她還是個孩子,不就吃了幾顆葡萄嗎?我們又不是買不起,你衝她嚷嚷什麼,那麼大的人了,欺負一小孩,你要臉嗎?

女員工要辯解,但那女孩的媽媽嘴是真厲害,她插不上話,臉漲得通紅。

最後事情怎麼解決的,我不清楚。

③我鄰居家的老人85歲了,得了癌症,家人都瞞著他,就怕他知道後心態崩了。

然後他們家的親戚一家人過來看望老人,後來大家不知忙什麼,就讓他們的兒子,一9歲男孩陪老人看電視。這孩子當時不知道咋想的,他就直接和老人說:“你得的是癌症,治不好了”。

老人當時眼淚就下來了。但是一直沒鬧,就是不說話,也不肯吃藥。

後來鄰居家知道是這個男孩說漏了嘴,很生氣,可他們的親戚也只是說了句:“他還是個孩子,他懂什麼?”

最後,想和這些家長說,孩子最好還是自己好好教育,你捨不得教的話,等以後社會幫你教,代價會慘重很多。還有啊,做人一定要善良,聰明是一種天賦,但善良是一種選擇。要從小就灌輸給孩子這種觀念。

以上。

*我是星主,專研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奇談社會百態……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探討學習教育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