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去幫女兒帶孩子”來自母親的心聲,反映了長輩的無奈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帶娃的主力軍已經不是寶媽和奶奶,開始變成了姥姥。萌叔曾在網上看到這樣的一句話,

“寶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查崗”,從這句中也能看出,現在真的是姥姥帶孩子越來越多了。很多人都不明白,爺爺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有什麼區別嗎,非得要這麼說?相信只有身為姥姥的她們才知道區別在哪裡。

“不要去幫女兒帶孩子”來自母親的心聲,反映了長輩的無奈

來自姥姥們帶娃的心聲

今天,萌叔給大家講的是三個家庭姥姥的帶娃經歷。

1. 現在的房子越來越過,默默和老公剩下寶寶之後,不僅要為孩子的奶粉錢打拼,還要還房貸和車貸,所以倆人在有孩子之後,又很快的投入到工作的狀態中去。

但是默默的婆婆,年齡比較大,身體不好沒有力氣去照顧孩子,無奈下,默默只能讓自己的媽媽來幫忙照顧孩子,也就是孩子的姥姥。當媽的就沒有不心疼自己的兒女的,聽到自己的女兒默默這樣說,她也義無反顧的去幫忙照顧。

可是,以前的教育觀念畢竟和現在的不同,她明天不僅要給孩子換尿布,還要給孩子準備食物,有時候默默在家的時候看到自己的媽媽做的不對,還經常去說她。當媽的覺得,自己的女兒說自己兩句也就說了。

但是,有一次因為她帶孩子出去玩,患上了病毒性感冒,默默回家後一直在數落自己的媽媽,聽著十分心疼。讓她想不到的是,自

己好心好意的幫助女兒帶孩子,卻一直被女兒數落,有時候她在外面遛彎時還和別人說,能不幫自己女兒帶孩子就別幫了。

“不要去幫女兒帶孩子”來自母親的心聲,反映了長輩的無奈

2. 這個家庭二歲前是由婆婆帶孩子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婆婆身體不好得病了,沒有力氣帶孫子,無奈下女兒只能讓自己的媽媽幫忙帶孩子。當媽的不忍心自己的女兒這麼辛苦,就同意了,可是越帶越不順利,有時候婆婆來家裡看孩子,看姥姥這不對,哪不對的,一直在旁邊說著問題。當別人問到她,給自己女兒帶孩子的感受時,她經常會說很“後悔”

3. 第三個家庭和前兩個家庭很像,只不過,這名姥姥住在外地的鄉下,大老遠的來到女兒家幫帶孩子,卻受到公公婆婆家的歧視,最後鬧的很不開心,每次回想起自己的委屈,都會落淚。

“不要去幫女兒帶孩子”來自母親的心聲,反映了長輩的無奈

什麼家庭不適合姥姥帶娃

1. 女兒不懂得“感謝”

都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但是有些“小棉襖可能不是純棉的”。有些女兒從小就被父母慣到大,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對的,父母做什麼都是理所應當的,對於這種女兒,當媽的就不要去幫忙帶孩子了。

2. 自身身體不好

有些姥姥自身身體本來就不好,但是看著自己女兒受罪不不忍心,就硬充大頭去幫女兒帶孩子。這樣的姥姥在照顧孩子的時候,會力不從心,很難真正的照顧好孩子,所以自身不好的姥姥就不要去照顧孩子了。

“不要去幫女兒帶孩子”來自母親的心聲,反映了長輩的無奈

3. 婆媳關係有問題的

一般婆媳關係有問題的家庭,都是婆婆事多,身為婆婆不去帶孩子卻讓姥姥帶,婆家不但不會對親家感謝,還會在一旁指指點點,姥姥一旦在帶娃過程中出現問題,婆婆就會抓住這個小辮子不放,最後只會費力不討好。

4. 姥姥自己有老人

姥姥自己有老人的話就不要再幫女兒帶孩子了,都知道一心不可二用,本來她們照顧老人就很累了,這時還要照顧孩子,很難兼顧,所以當女兒的也不要找婆婆過來幫忙帶孩子了。

“不要去幫女兒帶孩子”來自母親的心聲,反映了長輩的無奈

姥姥帶孩子需要注意什麼

姥姥帶孩子需要注意女兒和婆婆的態度,做事之前要詢問一下自己的女兒,別做一些兒女不同意的事情,這樣還會增加雙方的矛盾。

如果孩子生病了,要第一時間通知自己的女兒,讓她們瞭解生病的起因,已經孩子的狀況,不要隱瞞情況讓女兒乾著急,這樣只會讓她們更加的責備你。

總結

姥姥帶娃不容易,母親的歲數都這麼大了,身為女兒的一定要體諒自己的父母,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儘量不要讓姥姥帶孩子。如果找了自己的母親帶孩子,也不要抱怨她們,因為時代不同,她們只會用當時帶你的方式去帶自己的外孫和外孫女。適當的體貼和關心老人,才能讓父母暖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